黛玉失去母親後,本該和父親相依為命,林如海為何急著送走她

2020-12-15 名著茶話會

黛玉失去母親後,本該和父親相依為命,林如海為何急著送走她。

俗話說,人生有三大苦:「幼年失母」排在第一。《紅樓夢》裡,黛玉是一個非常可憐的女孩子,年方六歲的她,便失去了自己的母親。小小年紀就領略到了人生三大苦之首。在此之前,黛玉還失去了唯一的弟弟。

黛玉的弟弟夭折,對林家來說是「絕後」的大禍,而黛玉的母親賈敏的早亡,更是給林家雪上添霜。生活中,也不乏很多這麼沒落的家族,林家似乎也沒有逃出這個「魔咒」。

但是,在賈敏去世之後,發生了一件讓讀者大跌眼鏡的事情。前科探花郎、兩淮巡鹽林如海,竟然做出了一個讓人匪夷所思的決定:讓自己在這世上唯一的親人——黛玉,離開自己上京投靠外祖家。

按照人之常情,林如海的這個決定是非常「逆人性」的。

要知道,前有幼子早夭之痛、後有夫妻折翼之悲,在這個世上,除了黛玉以外,林如海還有什麼親人?沒有一個了。

如果站在一個父親的角度來看,幼子早夭,即使林如海曾有「重男輕女」之想,到如今也不得不將萬千寵愛集於黛玉一身了。如果此前,林如海沒有男尊女卑的舊觀念,也只會更加痛愛唯一的女兒黛玉。

再從一個男人的角度來看,林如海與賈敏伉儷情深,賈敏先逝,對林如海造成莫大的打擊。無論外表還是心性,黛玉和母親都是那麼的相似。

此時的林如海,最正常的反應應該是「還將舊時意,憐取眼前人」!將對亡妻賈敏的萬般思念,傾注在女兒黛玉身上,這才是一個正常的父親、正常的男人應有的反應。

可林如海的反應是什麼?

賈敏去世不到一年,林如海便安排賈雨村送黛玉進京,投靠賈母:

那女學生黛玉身體方愈,原不忍棄父而往;無奈他外祖母執意要他去,且兼如海說:「汝父年將半百,再無續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極小,上無親母教養,下無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減我內顧之憂,何反雲不往!」黛玉聽了,方灑淚拜別,隨了奶娘及榮府中幾個老婦人,登舟而去。

從這段原文我們可以看到,年幼的黛玉,非常不舍和父親分離。倒是林如海表現得非常決絕。似乎黛玉不離開自己就是不孝,留在林家就會大禍臨頭似的。

可是,作為五代列侯之家的姑蘇林家,自己又是前科探花,蒙浩蕩之皇恩,外放兩淮巡鹽這個炙手可熱的職位的林如海,難道還不能保護、不能照顧好黛玉這個唯一的女兒嗎?

我們需要注意林如海的說話,安排黛玉進京投靠外祖母,在林如海的眼裡是什麼?「正好減我內顧之憂」。看到沒有,林如海用到了「內顧之憂」。既然有內顧,自然就有「外患」了。那麼,聖眷正隆的林如海,有何外患呢?

有人說,林如海之外患,其實是身在官場的憂慮。彼時的官場,貪腐成風,而林如海不肯同流合汙,自然會遭同事嫉妒陷害,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此時的林如海已經是岌岌可危,為了保住黛玉這根獨苗,唯有儘快將她送走。

這麼解釋,看似有點道理,深究起來卻是生拉硬湊。林如海手握鹽政監理大權,不是一天兩天,已經有了好幾年歷史了。要是不容於世,也不至於勉強維持到現在。哪來的連女兒也保護不了之患?再說了,林家雖然沒有宗室,但嶽家榮國府豈是一般人所能撼動的?甚至都不用說還有元春這個貴妃庇護了。

在我看來,林如海這麼著急送走黛玉,無非就是一個原因:身體的原因。說白了,林如海此時已經自知去日無多。自己一死,或許正是林如海所期待的,但黛玉這個愛女如何能舍?所以才這麼著急將黛玉送到外祖家去。

為什麼說林如海自知去日無多呢?在《紅樓夢》裡也還是有蛛絲馬跡的。

從幼子早夭,到賈敏去世,短短不到三年的時間裡,林如海經歷了常人難以想像的打擊。人到中年,事業與家庭的權重已經基本相當了。從事業來說,林如海兩淮巡鹽的職位,唯有慢慢熬資歷,才有晉升的可能;而妻室子女才是此時最需要關心的。

可很不幸,先是幼子夭折,次年賈敏也一病不起。這種種打擊,書生意氣的林如海,如何能經受得了?

我林如海的心情,我們完全可以想像得出來。如果說幼子的早夭,還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那賈敏的早逝,必定是壓垮林如海的最後一根稻草。和賈敏越是伉儷情深,林如海的生機也就會越少一分。所謂「心喪若死」,也就是林如海此時的心情。

所以,為了讓黛玉順利、安心啟程,林如海不惜說出「汝父年將半百,再無續室之意」。父親和女兒之間,說到父親續弦的事情,必定是生死關頭了。

林如海再無續弦之意,也就隱隱告訴了黛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帽子,林如海已經決定戴穩了。要不然,年方半百的林如海,再娶幾房小妾,還愁沒有一兒半子?

所以,賈敏去世之後,林如海應該是心交力瘁,只是因為對黛玉的牽掛,才勉強維持至今。也才有多方物色可靠人物,拜託他送黛玉進京投靠賈府。

並非林如海和黛玉不是父女情深,也不是林如海身在漩渦不能照顧女兒。而是自己的身體已沒有生機,大有朝不保夕之感,所以才忍痛和黛玉分離,這才是他著急送走黛玉的原因。

相關焦點

  • 林家四世襲爵,林如海任巡鹽御史,黛玉進京為何只帶兩個下人?
    無論如何,林家也沒有貧困的道理。從家世上來說,林家四代襲爵,是仕宦書香門第,是傳承了多年的貴族之家。從林如海的現狀來說,也絲毫不遜色與他的列祖列宗。林如海探花出身,又曾經做過蘭臺寺大夫,現任的巡鹽御史。
  • 紅樓夢之謎:林如海為何選賈雨村當林黛玉老師?大有深意!
    紅樓夢之謎:林如海為何選賈雨村當林黛玉老師?大有深意!文/周麗的夢想賈雨村的大號賈化,不就是「假話」嘛。看後來他對賈府的兩面三刀和落井下石,「假話」二字評判實在太輕。此公人品之差,可稱無以復加。但,整本書的故事是由他引出,而四大家族敗落的每個關鍵環節,都能見到他的影子。作為小說人物來說,賈化同學實在是非常重要。「本府新升的太爺姓賈名化,本貫胡州人氏……」這是讓我繼續爆笑的一句。「胡州」不就是「胡謅」嘛,原來那兒,就是個胡說八道的境界。
  • 紅樓夢:甄士隱VS林如海,父親對女人的陪伴直接影響她一生的幸福
    在《紅樓夢》中,甄士隱和林如海是兩位迥然不同的父親,他們對陪伴的態度再次印證了這一點。1香菱的父親甄士隱,稟性恬淡,不以功名為念,每日只以觀花修竹,酌酒吟詩為樂,是神仙一流人品。在林如海的眼中,照顧黛玉,陪伴黛玉,是一種「憂」。平時的疏於陪伴,怠於交流,盡在這「憂」字當中。誠然,林如海是愛黛玉的。只不過林如海對女兒的愛,並沒有通過長時間高質量的陪伴來表達。
  • 林如海巨額遺產成謎?他到底經歷了什麼,要跟黛玉生死分離?
    黛玉是林家唯一的女兒,書中說林如海夫妻無子,對黛玉愛如珍寶。既然如此,林如海為什麼執意要把黛玉送往賈府?按理說,妻子亡故,女兒成為世上唯一的親人。親情難捨啊!金窩銀窩還不如自己的狗窩呢,何況五世列候之家可不是狗窩!
  • 黛玉父母——如海、賈敏其人若何
    一、如海作者在第二回「賈夫人仙逝揚州城,冷子興演說榮國府」裡交代得很清楚:林如海祖上襲過列侯,到如海已是五代。起初本只襲封三世,但因當今隆恩盛德,遠邁前代,故到如海之父,又襲了一代。至如海,雖不再世襲,但他自考科舉,高中探花,如今已升為巡鹽御史。到如海之父,雖是皇帝加恩,破格又襲一代,但如果林家自己已揮霍墮落,無論皇恩如何浩蕩,只怕也不會加襲。
  • 林如海去世後,林家巨額財產去了哪裡?賈璉一語道破答案
    黛玉雖出生在書香世家,可母親早早去世,七八歲的時候便被賈母接到了賈母。他的父親林如海獨自一人在揚州生活,在官場上游離。後來,林如海漸漸病重,黛玉和賈璉一同回到了老家。黛玉的家世書中也有詳細介紹過林家,僅僅從一句話便可看出,「這林如海之祖,曾襲過列侯,今到如海,業經五世」。簡簡單單的一句話,便可看出其中的權勢、富貴。
  • 賈母那麼疼寶玉,為何林黛玉進賈府後,卻讓他把碧紗櫥讓給黛玉住
    賈敏一疾而終後,林如海原打算讓林黛玉在家讀書守孝,但是賈母很快就派了船隻前來接林黛玉。考慮到自己已年過半百,林黛玉在家中又無兄弟姐妹做伴,林如海便派賈雨村護送林黛玉進京。01林黛玉進京受到了隆重的接待。賈母等人天天計算她進京的日期,她乘坐的船隻剛到岸,就有賈府裡派出的車馬等候。
  • 從林如海其人及其待人之道,看林黛玉的家風和家教
    林黛玉的父親林如海,是《紅樓夢》裡少有的謙謙君子。如果說,賈府的賈赦、賈政是官二代也是富二代,那麼,黛玉的父親林如海,則是集官二代、富二代、創一代於一身的人才。下面我們從林如海其人及其為人處世的方式,來看看黛玉的成長環境和家風家教。林家是姑蘇人。
  • 《紅樓夢》中沒落的富家小姐——林黛玉家的萬貫家財去了哪裡
    第二回中大篇幅交代了,「那日偶又遊至維揚地方,聞得今年鹽政點的是林如海。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蘭臺寺大夫,本貫姑蘇人氏,今欽點為巡鹽御史,到任未久。原來這林如海之祖也曾襲過列侯的,今到如海,業經五世。起初只襲三世,因當今隆恩盛德,額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襲了一代,到了如海便從科第出身。
  • 紅樓夢:黛玉為何囑咐紫鵑把自己靈柩運回南方?看賈敏說了什麼?
    然而,寶玉卻如木頭一般,根本聽不到她的呼喊——依然痴痴地盯著那個新娘的曼妙身影滿面幸福。黛玉絕望了,她不明白:為何自己就站在屋中央,全屋子的人卻都如盲人一般看不到她的存在,她以為:至少寶玉是該看得到她的,他們素日心意相通,眼裡全是對方,如今自己就站在他面前,如何看不到呢?
  • 林如海病危,賈母為什麼要派賈璉陪林黛玉回去料理後事?
    作者:韓雪麗對於林黛玉來講,如海之死是天大的事,可是對於賈府來講,只是死了一個姑爺,傷心的估計只有賈母,也是為了林黛玉而感嘆,可憐的小姑娘,先是沒了兄弟,又沒了母親,現在世上最後一個直系親屬也沒了,林家的沒落
  • 妙玉為何說林黛玉是「大俗人」?黛玉又為何不敢還嘴?
    也許有人會說,難道寶玉還比不過黛玉嗎?實事求是的講,寶玉確實要略遜一籌。一是寶玉的上面還有賈政這一層,讓寶玉時時提心弔膽,每次被賈政問話時都心驚膽戰;二是除了父親賈政外,還有母親王夫人的管束,讓賈寶玉也始終心有忌憚,不敢過於放肆。而林黛玉就不同了。
  • 《紅樓夢》| 黛玉之父林如海很完美,卻做了兩件大惡之事
    當然,把賈雨村聘為家庭教師,還不算多大的惡事,說林如海之惡,主要是把雨村推薦給了賈政。不得不說,林如海有一顆感恩之心,在天地君親師的儒家社會,讀書人尤其尊重老師。書中沒有寫雨村教黛玉有沒有教出什麼成果,但林如海記住了這份師恩,並且想要回報。
  • 那是林家祖塋,林黛玉一抔淨土掩風流
    裡面應該和賈府一樣,有幾進大院子,裡面雕梁畫棟,亭臺樓閣,花園山石,珠寶玉器,古董字畫,應有盡有。黛玉和弟弟父母快樂的生活。父親林如海去揚州上任前期,弟弟突然死了。後來黛玉和母親,跟著任巡鹽御史的林如海到揚州生活。
  • 多愁善感的林黛玉進了榮國府後都學到了什麼
    那麼林黛玉到底是天生就是這樣的性格,還是不斷地在改變和磨礪自己?其實林黛玉在來賈府之前就在家裡讀過很多書,老太太曾經問過她在家裡看過哪些書,黛玉開始回答念了《四書》,不過等到黛玉又問姊妹們讀何書。賈母道:「讀的是什麼書,不過是認得兩個字,不是睜眼的瞎子罷了!」 這之後黛玉就不再說自己念過書,也是胡亂地認得幾個字。
  • 史湘雲才貌雙全,還是賈母娘家人,為何賈母未想過把她嫁給寶玉?
    黛玉是寶玉的心靈知己,寶釵是寶玉的結髮妻子,唯獨史湘雲,她的位置顯得格外尷尬。但紅學大家周汝昌先生對湘雲可謂情有獨鍾,他認為史湘雲最終和賈寶玉走到了一起,兩人歷經家族變故後,結為了夫妻,其證據便是湘妃竹引起的猜測——娥皇、女英與舜,一夫兩妻的故事,已有多位前人論述過此觀點,筆者此處便不贅述。
  • 為什麼林黛玉能夠位居十二金釵之首?看看鶯兒和紫鵑就知道了
    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幹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黛玉一出場的形象就給人一種美若西施之感。《紅樓夢》一書,紅顏滿篇,其中最為耀眼的,莫過於金陵十二釵了。而這十二釵之中,林黛玉與薛寶釵二人又同為翹楚,且兩人共用一個判詞。可為何卻說林黛玉為金陵十二釵之首呢? 若說林黛玉和薛寶釵兩人共用一個判詞,難以辨別誰為十二釵之首。
  • 美人如花隔雲端,她是紅樓夢裡唯一的女神
    清虛觀裡的張道士講和寶玉「一個稿子」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怒時而似笑,瞋視而有情」。爸爸是一個溫柔可親的翩翩公子。賈政毒打寶玉,賈母訓斥「當日你父親怎麼教訓你來著?」賈政羞愧難當,可見他們的爸爸是個慈父。再看媽媽,史候家大小姐,相貌參考湘雲,也是標緻美女,性格開朗,從容高雅,精明睿智,有一雙知人試事的慧眼。
  • 香菱學作詩捨近求遠拜師黛玉,而沒有拜師寶釵,曹公為何這麼寫?
    香菱學詩拜師林黛玉,而沒有拜師自己家中的薛寶釵,這是作家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在香菱學詩這裡,不僅藉機塑造了香菱的形象,還刻畫了林黛玉性格的另一面,她還是個內心善良、有耐心,願意和人分享的林黛玉。然而顯然林黛玉不只是這樣的一個人,如果她直視尖酸刻薄,又豈能成為賈寶玉放在心尖上的林妹妹呢?林黛玉就是我們所說的那種「刀子嘴,豆腐心」的姑娘。她對於求助於她的人都是全力幫忙的,不論是院子裡的姐妹,還是丫頭們遇到了困難。當紫鵑家中遇到了困難,林黛玉毫不猶豫的拿出來自己的零用錢幫助紫鵑。
  • 王夫人明明不讓林黛玉和寶玉在一起,為何卻容忍兩人同住碧紗櫥?
    林黛玉第一次進賈府,迎接她的是冰火兩重天。一面是賈母的熱情,另一方面是王夫人的冷漠。賈母喜歡林黛玉,因為賈敏是她疼愛的女兒,林黛玉作為她唯一的外孫女,兩人是實打實的隔輩親。王夫人為何不喜歡林黛玉,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