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山東丨一面焦脆三面軟 「非遺」水煎包講述濟南飲食史

2020-12-21 海報新聞

編者按:

山東經濟實力雄厚,文化底蘊深厚。近年來,山東積極探索發展新模式,通過「走出去、引進來」「雙招雙引」等措施,使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攀升,展現出更加強勁的發展勢頭。即日起,大眾網·海報新聞推出「這就是山東」大型系列報導,從重大工程、行業發展、平臺建設、夜經濟、生態環境、旅遊美食等多個方面,為您展示那些讓人心動的山東人、山東事、山東景。

這就是山東系列報導(99)

味道濟南(5)一面焦脆三面軟 「非遺」水煎包講述濟南飲食史

誰來自山川湖海,卻樂得囿於晝夜、廚房與愛。「吃」雖是細枝末節,卻也是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前有袁枚談小吃,後有汪曾祺說五味。欣賞和品嘗一座城市的美景與美食,就像在解讀她的歷史和文化。筆耕不輟,廚房不冷。即日起,大眾網·海報新聞為您帶來全新的視頻欄目《味道濟南》,帶您走進濟南的大街小巷,在美食中嘗百味人生,在影像裡品味道濟南。

一面焦脆三面軟,疙渣形似「三帆競發」

秘制水煎包的第三代傳人楊勇正在調製餡料

剛調好的秘制水煎包餡料

秘制水煎包被廣大食客贊為「水煎包之王」

文/片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謝瑋 趙業超 見習記者 範明昱

作為新晉網紅城市,濟南吸引大批遊客前來「逛吃」的秘籍就是美景和美食。而說起濟南的地道美食,至尊源秘制水煎包是必不可少。和其他水煎包不同,至尊源秘制水煎包不但有老濟南的獨特味道,還是有故事的「非遺」水煎包。近日,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就走進至尊源,一探這個秘制水煎包的秘密。

皮薄餡多「撮」出濟南特色,秘制調料調出正宗好味

5月17日,記者剛走進至尊源廚房,一陣香而不膩的油煎氣就撲面而來,秘制水煎包的第三代傳人楊勇正在廚房忙碌著。和面、調餡、包製、下鍋,一個個白嫩胖乎的包子從他手中變魔術一般被包好。

水煎包的製作過程看似簡單,但想一口下去吃出老濟南味道,每一步的製作細節著實要費不少功夫。

水煎包的皮由特精麵粉、老面頭加水和勻後發酵而成,餡料一般包括五花肉、綠豆粉條、韭菜、白菜、薺菜、芸豆等。需要的調味料更是五花八門,其中最講究的要數秋油(三分之一炸豆腐油、三分之一花椒油、三分之一香油)和蔥椒南酒(蔥椒泥泡入南酒1小時,將蔥椒泌出即成)了。也只有用如此精心準備出來的調料調製,才能做出最正宗的味道。

只見楊勇麻利地將面劑子擀成一張張包子皮,再挖一勺餡料放到麵皮裡包起來,用手一撮,一個水煎包就包好了。「咱老濟南的水煎包都是『撮包子』,只有加上這一撮才能做出最正宗的老濟南水煎包。」楊勇告訴記者,包好的包子要撮口朝下煎制。

麵皮軟嫩內餡彈牙,疙渣形似「三帆競發」

開鍋揭蓋、澆上面汁,只聽「茲拉」一聲,平底鍋裡水遇油後立馬發生反應,接著立刻蓋嚴鍋蓋,用中火燜15分鐘,再次刷上一層油,隨後用鍋鏟剷出,分三排擺入盤內,方可上桌。

新出鍋的秘制水煎包皮薄餡多,疙渣大而規整,擺放在盤中,猶如三帆競發。水煎包色澤金黃,一面焦脆、三面軟嫩,內餡卻軟糯彈牙,時令蔬菜配著醃製入味的五花肉,煞是誘人。整齊擺在盤內,讓站在爐灶旁的記者忍不住想一嘗為快。

輕輕咬一口熱騰騰的水煎包,酥脆的表皮在唇齒間發出輕微「咔嚓」聲響,隨即軟嫩的發麵與彈牙的餡料和著鹹香在口中混合,一陣特殊的碳水化合物與菜肉的混合香氣令人食慾大動,巴掌大的水煎包,即使吃飽,還是忍不住想再吃一口

延續老濟南味道,「水煎包之王」成聚會必備

2000年,楊勇創辦了魯菜名店至尊源菜館。秘制水煎包也得以在此傳承,被廣大食客贊之為「水煎包之王」。2015年,至尊源的秘制水煎包獲得非物質文化遺產認證。濟南市非遺研究專家、濟南烹飪協會榮譽會長張繼平也是至尊源的老食客,對秘制水煎包也是讚不絕口。

「至尊源菜館已經成為了一些老人們聚會的固定場所,經常有『山友』『驢友』、同學聚會等一群老人們來店裡吃煎包聊天。」楊勇說,他們每次都會在品嘗完魯菜後點上一兩盤秘制水煎包。

記者採訪時恰巧趕上午飯時間,店內大廳坐無缺席,幾乎每張桌子上都會有一盤「三帆競發」的秘制水煎包。正在用餐的67歲的郭女士告訴記者:「我們平時家庭聚會都來這裡,他家的水煎包每次必點,這裡有老濟南的味道。」

作為濟南名優小吃,秘制水煎包傳承至今已有五代,共110多年歷史。秘制水煎包也形成了獨特的濟南地方風味,即可作宴會點心,也可作為隨意小吃。它已經成為濟南傳統飲食文化中的一個優秀載體,更是濟南悠久飲食歷史的見證。

相關焦點

  • 味道濟南(5)一面焦脆三面軟 「非遺」水煎包講述濟南飲食史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一面焦脆三面軟,疙渣形似「三帆競發」&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手把手教你做水煎包,一面焦脆,三面綿軟,酥而不硬,色味俱全
    前兩天,我家附近的早餐店開門了,他家最好吃的就是水煎包了,剛出鍋的水煎包外皮一面焦脆,三面軟嫰,我以前經常去吃,還特意等剛出鍋的水煎包,味道最好。不過沒想到的是,復工後,他們家的水煎包漲價了,好吧,那我還是在家做著吃吧,反正小時候看媽媽做,上學時幫媽媽做,我現在也算是會做的,一樣可以做出一面焦脆,三面軟嫰的感覺,外皮酥而不硬,特別是焦脆外皮那面兒由面汁熬成的脆薄皮,我最愛吃。水煎包的外皮一般是由發麵做成的,葷餡兒有豬肉餡和牛肉餡的,素餡兒最經典的還是韭菜雞蛋餡兒,今天我做的就是韭菜雞蛋餡。
  • i東營|東營之利津水煎包製作技藝 五穀文化的延續
    中國農業文化從根本上說是五穀文化,以五穀為基礎的麵食文化經由歷代的沉澱和提升,帶有濃鬱的地方飲食傳統文化色彩。在中國人的膳食結構中,南米北面,是區域性人群的基本選擇趨向。水煎包作為東營美食代表,色澤金黃,一面焦脆,三面嫩軟,餡多皮薄,香而不膩,酥而不硬,色味俱全是水煎包的獨到特色。約在光緒年間,煎包這一小吃傳入利津,先是利津城西南半壁店子劉姓人家所經營,後在利津較大集鎮出現。民國5年(1916),利城西街劉明遠、劉鳳崗(1901-1970)父子的「茂盛館」開張,特聘鹽窩鎮專營煎包的尚樂安來店合作經營煎包。
  • 一對「孿生兄弟」,水煎包和生煎包有哪些區別?
    水煎包和生煎包都是人們早餐桌上的常客,也是人們眼中的一對孿生兄弟,因為獨特的口感和風味,在五湖四海都備受歡迎。
  • 水煎包兩面都焦香金黃才香,學會簡單一招,美味到口
    這其中山東的水煎包表現得最為出色,可以說山東的水煎包已成為一種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各地也把當地的水煎包列為代表本地方的特色小吃。像利津水煎包、淄博的金禾水煎包、青島的即墨水煎包、菏澤的菏澤水煎包和魯西南水煎包、濱州的喬莊水煎包、東營的龍居水煎包和史口水煎包等等數不勝數。
  • 非遺看山東|一城一味,來山東開啟非遺美食之旅!
    每一座城市,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味道」或是古老厚重的歷史沉澱或是摩登時尚的朝氣蓬勃……那些歷經歲月的味蕾經典留存了一座城的文化與記憶今天就與小編一同走進山東開啟非遺美食之旅濟南·油旋「搋、疊、打」進行上百次的重複最後使麵團光滑不粘手,又不粘擀麵軸時才可繼續下面的步驟將近60層的麵皮酥脆至極內裡夾雜著的章丘大蔥香氣瀰漫經過濟南泉水浸潤的內裡更是柔軟如絮一碗雞絲餛飩加熱騰騰的油旋開啟了濟南人一天的忙碌各種滋味, 妙不可言組圖| 中國非遺美食青島
  • 水煎包+奶茶免費吃!沒錯,就是那家老伊犁都知道的紅橋水煎包!
    小伊今天開心得很 其實也沒啥事兒  就是想給你們撒個福利!話不多說快跟美女吃貨團探秘最火水煎包(戳視頻↘↘↘)水煎包不同於平常的包子,是煎制而成,烹製過程中融煮、蒸、煎於一體!色澤金黃,一面焦脆,三面軟嫩,其脆而不硬,香而不膩,味道鮮美極致!怎麼樣,是不是看得你食指大動呢?! 吃 貨 請 接 招~
  • 吃在大連-水煮油煎之妙的水煎包,金黃焦脆暄軟,好吃~
    水煎包的特色在於兼得水煮油煎之妙色澤金黃,一面焦脆,三面嫩軟或許不那麼不驚豔,但久吃不膩。水煎包的外皮酥脆正好,味道也不錯。走的時候打包一份圓蔥水煎包,帶給家人嘗嘗。很滿意的一餐,也吃服了我的外地同事,長臉。
  • 山東非遺美食傳承人:世代鍋邊轉,餐飲講節約
    這幾天,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在山東濟南舉行,山東的非遺美食傳承人又一次在線上、線下亮出了絕活兒。世代在鍋邊轉的他們,對吃食有怎樣的感情?又有哪些與餐桌節約有關的故事?請聽他們的講述——   「節約沒人笑話咱」   講述人:王莉(濟南酥鍋製作技藝傳承人)   我是王莉,今年60歲,是濟南市天橋區區級非遺濟南酥鍋製作技藝的傳承人。目前,我在濟南市經四路緯二路交叉口的老濟南特產商店經營著一個攤位,主營濟南酥鍋,年銷售額約100萬元。
  • 山東東營這五種特產,你知道哪幾種?
    好了,城市就介紹到這裡了,我們今天就來聊聊山東東營這五種特產,你知道哪幾種?一、龍居丸子龍居丸子,是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龍居鎮特產,精選家畜後腿精肉,用純正的黃河水氽制而成,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彈性好、口感脆等特點,是當地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歷史名吃。
  • 山東麵食的十大奇功 個個堪稱經典!
    水煎包中的極品!始於清代,揚名於民國時期,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可謂是名副其實的「百年老包」,被列入東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是「山東名小吃」之一。其特色在於兼得水煮油煎之妙,色澤金黃,一面焦脆,三面嫩軟,色味俱全,堪稱麵食之佳品。
  • 早餐愛吃的水煎包,個頭小吃起來香,外酥內軟,越吃越好吃
    水煎包和鍋貼非常的像,只不過水煎包是發麵、鍋貼是死面;水煎包在鍋裡的時候會發起來,吃起來外面焦脆、裡面暄軟。水煎包受歡迎的原因,一個是外皮金黃;再一個就是它一面焦脆、三面軟嫩、香而不膩。水煎包的餡料是豐富多樣的,可以按照個人的喜好來搭配,可葷可素,都非常的好吃。很多朋友愛吃卻不會做,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水煎包的做法。
  • 水煎包做法,不塌陷不變形,從和面到調餡,詳細講解保證一次成功
    水煎包的做法,不塌陷不變形,從和面到調餡,詳細講解,保證一次成功。水煎包上軟下焦,酥嫩可口,清香宜人,老少皆宜。水煎包的精髓之處,就是一焦三嫩,講的是成品一面焦香,三面鮮嫩。一鍋美味的水煎包就出鍋了,皮面暄軟,嘎渣焦脆,油香四溢,味道鮮美。是不可缺少的早點。喜歡美食星期八的文章請幫忙點讚、關注、分享一下!或者你有什麼更好觀點和做法,歡迎在下面踴躍留言和大家一起討論。
  • 山東麵食奇觀
    客官別急,俺們這就為您奉上您所不知道的吃貨秘籍之:山東麵食的十大奇功。                                               第一招:烙一提到山東麵食,不得不提的就是山東煎餅啦。山東古已有之,傳說是諸葛亮發明的。
  • 水煎包不要再做錯了,這樣做才對,你知道嗎
    水煎包大家都不陌生,它是一款極具傳統特色的美味小吃,在製作的過程中融合了煮、煎、蒸等多種製作方法。剛剛出鍋的水煎包,色澤金黃,一面是焦脆,另外三面則是軟嫩,香脆卻不硬,味香卻不膩,味道是極其鮮美,吃過的人都是讚不絕口。水煎包是非常常見的,不管是在早上吃早餐時,配碗胡辣湯或者豆漿那都是美味無窮,或者配上一碗米粥,再來上一碟鹹菜,那也是絕配啊。
  • 東營這四種特產美食,本地人和遊客都愛吃,你吃過哪幾種?
    利津水煎包利津水煎包是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的特產。利津水煎包通常分葷素兩種餡料,特色在於兼得水煮油煎之妙,色澤金黃,一面焦脆,三面嫩軟,皮薄餡大,被評為山東地方名吃,是難得的美食佳餚。利津水煎包的做法並不麻煩,先發麵,再剁餡,餡分葷素兩種,包子所用餡不用油、鹽等調料攪拌,為幹餡,包子之味全來自醃製的肉餡。
  • 正宗的水煎包包含3個特徵,麵皮暄軟底部焦脆肉餡緊緻,缺一不可
    如果說哪裡的水煎包最正宗,恐怕山東人和河南人會為此「打上一架」,河北人和山東人又稱它為鍋貼或者爐包,想吃它特別容易,吃早餐的時候就能遇上它。製作水煎包,有三個重要的環節,和面、制餡、煎制,其中任何一步的失敗,都會影響它的口感和味道,做法雖然簡單,但是非常考驗師傅的耐心,特別注重細節。
  • 這就是山東丨肉厚多汁口口有料,濟南這個「大漢堡」夠經典
    近年來,山東積極探索發展新模式,通過「走出去、引進來」「雙招雙引」等措施,使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攀升,展現出更加強勁的發展勢頭。即日起,大眾網·海報新聞推出「這就是山東」大型系列報導,從重大工程、行業發展、平臺建設、夜經濟、生態環境、旅遊美食等多個方面,為您展示那些讓人心動的山東人、山東事、山東景。
  • 【吃遍濟寧】盤點山東特色麵食,看看你吃過幾個?
    濟南最著名的地方特色小吃,外酥裡嫩,蔥香撲鼻,因形似螺旋,表面油潤呈金黃色,故名。水煎包中的極品!始於清代,揚名於民國時期,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可謂是名副其實的「百年老包」,被列入東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是「山東名小吃」之一。其特色在於兼得水煮油煎之妙,色澤金黃,一面焦脆,三面嫩軟,色味俱全,堪稱麵食之佳品。在齊魯大地,利津水煎包的盛名不亞於「天津狗不理」,經營店鋪遍布利津城鄉集市和黃河三角洲地區,成為人們最喜歡的大眾食品之一。
  • 山東麵食的蓋世奇功重現人間!饞的我口水直流!
    客官別急,俺們這就為您奉上您所不知道的吃貨秘籍之:山東麵食的十大奇功。烙裡個烙,烙裡個烙,烙裡個烙來烙煎餅。一提到山東麵食,不得不提的就是山東煎餅啦。山東古已有之,傳說是諸葛亮發明的。其中萊蕪籍燒餅師傅到濟南、淄博等地發展,多以「萊蕪燒餅」為招牌,遂聲名日隆,成為民眾餐桌美食。凡在濟南住上一年兩年的人,沒有不知道萊蕪燒餅的。幾乎所有小羊湯館都供應萊蕪燒餅,掛爐燒餅外焦裡嫩。萊蕪大街小巷的燒餅店、羊湯館都現做現賣,如果在山東某些地方看到「範鎮燒餅」,那就是萊蕪的。濰坊肉火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