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度》的前奏真的好美,這張專輯可以說是許嵩的神專了。靈感出自自《青玉案·元夕》中的「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簡單簡單的孤旅打尖住店,在許嵩的音樂中美得忘了形骸,孤鴻影,啼鳴散去,尋尋覓覓,伊人何在?在辛棄疾筆下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在許嵩筆下則成了,「我尋你千百度,又一歲榮枯,可你從不在燈火闌珊處」反其意行之,未落入先人桎梏,稱不上登峰造極,也是可圈可點。
有人說許嵩最大的悲哀,就是在歌迷還是初中生年紀的時候出了一張大學生才能聽懂的專輯,然後那些因為聽不懂而脫粉的粉絲很多年以後卻想不起這張專輯,只記住了許嵩是自己非主流時候喜歡過的歌手。許嵩是溫文爾雅,儒雅書生,一個與時代格格不入的音樂人。
當中國風的歌被寫濫,許嵩仍然冒風險而上。周杰倫有方文山,而許嵩只有許嵩,如《清明雨上》、《半城煙沙》、《廬州月》等等口碑之作,全部出自許嵩筆下。典故的化用,創造新詞彙的想像力,借古喻今的手法,傳統戲曲技巧的融入——他自有他自己的一套。
在《千百度》裡,溫婉內斂與開闊大格局兼容並蓄,這是許嵩獨有的音樂氣質,換個人唱就沒有這個味了。其實縱觀專輯裡的每一首作品,都具備這種「非他莫屬」的專屬質感。
許嵩的歌絕大多數都是勝在歌詞,遣詞造句與方文山有異曲同工之妙。實在佩服,把歌詞寫得詩那樣美妙絕倫。同事這首《千百度》也有幸收錄人民出版社出版何二元主編的人民出版社「十二五」規劃教材《大學語文》修訂版流行歌詞二首之中。
可知,許嵩擁有一個只屬於他的時代。無論輝煌與否、能否長青,他已獻給90後青春的太多曼妙的心靈之聲。那永恆深邃的旋律銘刻在最美的回憶裡。當時光愈發遙遠起來,有些歌的意義永遠不變,或許多年以後,許嵩的名字會讓我們聞之即刻潸然淚下。歌聲定義了太多的溫馨,那是我們這一代人青春的共同記憶啊!
我尋你千百度 又一歲榮枯可你從不在 燈火闌珊處我尋你千百度 日出到遲暮一瓢江湖我沉浮我尋你千百度 又一歲榮枯你不在 燈火闌珊處——許嵩《千百度》
親愛的讀者們,你們喜歡這首歌嗎?如果喜歡的話,求點讚,求關注,求分享,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