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證件號是1059,1059是一種劇毒農藥,好像組委會知道我是搞病蟲害研究似的。」在今天全國政協科技界別聯席會上,最後一個發言的中國林科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楊忠岐委員的開場白引得全場大笑。
在這個輕鬆的開頭後,他開始了一個並不輕鬆的發言——怎樣讓老百姓吃得放心。
「我們每天吃的蔬菜水果,有哪些是安全的?」楊忠岐歷數了最近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毒韭菜』的事可能大家都知道,其實還有很多很多,比如枸杞,很多人用來泡水喝;但枸杞從開花到採摘,一共要打6次藥。」
「農民為什麼要大量使用農藥呢?」他分析道,在現有條件下,農藥確實是保證產量的一個要素。比如,韭菜裡的主要蟲害韭蛆會啃噬韭菜根部,必須使用大量農藥才能消除。
「另外,我們科技人員沒有提供不打藥也可以實現農產品豐收的成果來。」他接著說,「有沒有不用農藥也能保證產量的技術呢?我建議召開專家論證會,研討針對糧食、蔬菜、水果等不同種類提供解決辦法。」
他覺得最好的方法就是生物防治。他以自己最熟悉的森林病蟲害的防治為例,「現在主要靠飛機打藥,98%的農藥都飄落在土壤和水裡了。必須想出生物防治的辦法」。
他說,「我就發現一種吃韭蛆的寄生蜂。如果繼續研究,將來能大量繁殖,放到土壤裡,就可以讓韭菜免施農藥」。
「今天科技部的領導也在,我呼籲儘早加大這方面的系統研究。現在我們有實力了,不光要登月,也要關注老百姓關切的事。」他轉向列席聯組會的科技部副部長曹健林。
「還要加強檢測技術研究和監管力度,包括對農藥廠的監管。」楊忠岐又說了件讓人擔心的事。
「紫薯營養價值高,不少人吃。但我勸各位要慎重了,我是洗三遍都不敢吃。」原因是,「去年我去大興,看到50畝種紫薯的地用了2.5噸有毒有機磷農藥3911。」
這種農藥美國早在40年前、我國20年前就已明令禁止生產。「但還是有無良廠商不顧老百姓的健康繼續生產。」
「我是搞林業的,要是轉過頭來研究農業,會有人說我『不務正業』。」他說,「但是看到這麼多食品安全事件,想到老百姓那麼無助,我真是心急如焚。科技人員有義務儘快做一些事」。(操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