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誇張,舊廠房是打造文旅產業的金礦

2021-02-08 盛方商學


破敗老舊的廠房,由各種因素存在於市面上,若是打造得當,說他們是打造文旅產業的金礦,毫不誇張。今天,我們以臺灣宜蘭縣的項目為例,看他們如何把淘汰工廠變為觀光工廠?




——①——

臺灣的宜蘭縣,一直被稱作是臺北的「後花園」,開車也不過40分鐘的旅程。由於大地的脈動和溪水、海浪、季風的相互糅雜,宜蘭擁有臺灣其他地方少有的獨特景觀。同時也成就了在地文化的特殊性,是體驗臺灣文化古早原味與自然田園風光最適宜的一處旅遊亮點。


今日的宜蘭,擁有雅致的景觀,潔淨的環境,質樸的民風和傳統的文化,被稱為臺灣人的「心靈之鄉」。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臺灣憑藉著代工模式和出口導向的政策,通過為先進地區的廠商代工建立了競爭優勢,工業經濟也實現了巨大的突破。但在工業浪潮過去之後,留下了一大批即將被淘汰掉的工廠。這些工廠力求突破瓶頸,紛紛效仿已在歐美、日本蔚然成風的「觀光工廠」和日本的「工廠見學」,轉型為保有生產製造又開放廠區觀光的「觀光工廠」。


觀光工廠是一種將傳統工廠與觀光旅遊有機結合的新型工業旅遊景點,以工廠生產設施、生產流程、工人作業等工業生產風貌作為旅遊項目,配以相應的解說、導覽、DIY體驗等服務,讓遊客獲取觀光、休閒、科普、手工製作、購物等多元化體驗。


觀光工廠可以調動消費者五感,從生活與情境出發,塑造感官體驗及思維認同,以此抓住顧客的注意力,改變消費行為,並為商品找到新的生存價值與空間,這便是體驗經濟。宜蘭作為臺灣許多傳統工業發源地,具有發展觀光產業的先天優勢。宜蘭「觀光工廠」的成功在於,以體驗經濟為主導,強調旅遊過程中的情境、場景消費,非常重視旅遊產品的創造力與創意。



——②——

宜蘭的觀光工廠:

野心勃勃的產業集聚




目前宜蘭縣內共22家觀光工廠,以打造臺灣密度最大的觀光大縣作為目標。其中16家觀光工廠及其產業簡介如下:


1、橘之鄉蜜餞觀光工廠:橘之鄉蜜餞形象館是全臺第一家蜜餞觀光工廠,裡面設有咖啡館,另外還有金棗蜜餞DIY體驗活動,可以了解蜜餞的製作過程。



2、花旗參館:亞洲區唯一花旗參概念館,該工廠系大地天然生物科技公司與美國許氏參業集團合作,導入該集團專業技術與原料,讓消費者在臺灣宜蘭就能購買最正宗的花旗參產品,並添加了人參的零嘴、堅果類、人參冰淇淋等各式伴手禮。



3、菌寶貝博物館:全臺灣第一座以微生物為主題的博物館,由拜寧生物科技集結來自美國和臺灣的頂尖微生物科學專家們設置成立。館內以圖文並茂的方式提供豐富周全的菌知識,希望能藉由參觀導覽,以輕鬆的方式讓大眾對微生物有更近一步的了解。館內也提供多項DIY活動,有女性保養品和罕見的北蟲草接菌培養。



4、博士鴨觀光工廠:鴨掌蘭陽名產之一,具有百年悠久歷史,也是全臺家喻戶曉著名之特產品。博士鴨觀光工廠可以觀賞到臺灣養鴨史的點滴,有「土產」與「教學」兼備的欣賞。



5、夢田觀光米廠:宜蘭縣唯一一個以稻米產業為主的觀光米廠。由原宜蘭縣五結鄉農會孝威穀倉轉型而來。孝威穀倉規劃為夢田觀光米廠後,希望介紹大家認識平常所吃的白米飯由何處而來,帶領大家認識糧食倉庫、低溫冷藏桶、乾燥機房、碾米廠、稻穀到白米的加工過程。現場活動也包含了DIY體驗碾米及DIY自製飯糰等活動,並現場示範如何煮出好吃的米飯。



6、亞典蛋糕密碼館:歐式空間的主題裝飾優雅,現場還有DIY體驗區,也可試吃各式各樣的蛋糕。造型最特別的就是「團圓年輪」,長長一圈又一圈的,是史上最耗時、最難做的蛋糕!館內規劃:蜂蜜蛋糕文化展示區、文化導覽簡報區、現場蛋糕烘焙展區區、DIY區等。



7、奇麗灣珍奶文化館:全臺首座珍珠奶茶工廠,首創「燈泡珍珠奶茶」。館內集結了環境、教育、參觀、體驗與美食活動等多元化園區,設珍奶文化館、創業走廊、飲食產品製作區、綠色蔬食景觀餐廳、體驗DIY教室、珍奶新茶鋪、伴手禮物門市、會議中心、歡樂遊戲區、生態園區、自然景觀平臺等。



8、羅董養生館觀光工廠:民國97年本著精益求精的動力,結合羅東地名故事,推出「羅董LOTON」有機豆奶。位於羅東鎮火車站前精華區,佔地約1500平,設有遊客服務中心、展示館、生產線參觀區、休閒旅遊餐廳,供應以豆奶及皮蛋入菜的風味餐飲、宜蘭伴手禮,並提供豆奶繽紛樂並提供、彩繪鑰匙圈、鹹蛋超人、生態水世界及手工豆花、手工豆腐、公仔彩繪、爆米香等DIY體驗。



9、宜蘭餅發明館:「宜蘭餅」全世界最薄的餅,厚度僅有0.1cm,輕薄如紙、薄可透光,香脆可口,吃後令人愛不釋手,帶著濃濃鄉情的名字,卻大家豎起大拇指,是遊客們一定要體驗的教學課程。2009年10月10日正式開幕!創始人劉鐙徽師傅有感現代年輕人漸漸遺忘傳統糕餅,所以想要透過一個舒適空間來教導孩子。結合宜蘭在地特色、佔地1600坪、共四層樓的「宜蘭餅糕餅發明館」於焉誕生。



10、安永心食館:以海洋、魚、人文為元素,由崇越集團耗資十億打造,全臺首座結合「食品安全」與「環保節能」的觀光工廠。館內運用大量科技互動遊戲,在充滿樂趣的環境中,認識海洋飲食教育。並以透明產線展示安永心食館對於產品製造的高標準要求。在微型工廠可以設計專屬自己的商品包裝,烘焙坊自助式iPad教學搭配現場專人指導。自助式用餐環境舒適,是親子家庭的最佳選擇!安永心食館結合科技X美食X玩樂趣的多重享受!



11、益得畑の菓:首創全臺灣第一支三星蔥蛋卷,3D圖牆延續地面懸崖,壯觀場面加上繽紛色彩,強烈的視覺感受,整潔乾淨的DIY手作教室,體驗的是互動裡的活潑歡樂,還有舒適寬敞的咖啡區。



12、溪和食品有限公司:民國86年,正式成立了溪和冷凍水產食品公司。民國96年因業務拓展,遷廠至利澤工業區現址,97年更在宜蘭縣政府工策會輔導下轉型為觀光工廠。希望透過不一樣的空間與展示內容,邀請消費者一起來認識豐富的海洋文化,通過導覽解說和親子DIY等活動倡導民眾要愛惜我們所擁有的珍貴海洋資源。



13、莎貝麗娜精靈印畫學院:由美吉樂企業自創的MIT品牌,美吉樂成立二十餘年,深厚的研發能力、技術成熟、品質精良,並擁有多國水晶透明印章及多用印臺的獨家專利認證;幾年前因響應觀光政策而成立印畫文創體驗館,對外開放觀光且提供印畫技巧體驗課程。"莎貝莉娜"緣於安徒生童話故事"拇指姑娘",藉由精靈們喜愛美好、溫馨純真的形象來推廣生活印畫美學,非常適合親子同樂。



14、蠟藝彩繪館:蠟藝是臺灣唯一全製程的蠟筆生產工廠,館內將蠟筆的製程縮小化,可在安全的環境中看到蠟筆生產及自己動手製作蠟筆,更可以在大壁面、皮膚上使用專用的特殊蠟筆畫畫,安全又好玩。



15、藏酒酒莊:臺灣宜蘭民間自營的第一家以綠建築概念為主軸的酒莊;臺灣第一家「農業生產+釀酒加工+ 體驗休閒」的農村酒莊。運用臺灣在地農產品和宜蘭水,分別釀造出金棗酒、梅子酒、葡萄酒、五糧液等多樣酒類,並引進鄉村品酒文化,不定期舉辦各類餐酒會。賣場區和品酒區各自獨立。一樓可以品酒、買酒。二樓部分是藏酒山林咖啡。



16、金車宜蘭威士忌酒廠:宜蘭員山的「金車宜蘭威士忌酒廠」,採用中央山脈與雪山山脈的清澈水源,孕育口感醇厚的金車威士忌,不僅可親身體驗KAVALAN WHISKY的製造流程,還可參觀蘭花園,和伯朗咖啡。



——③——

觀光工廠的基本模式


以上16家觀光工廠,基本上屬於消費型企業,食品佔據大部分,根據具體產業方向不同細分一下,大致可以分為7類:


烘焙型4家(亞典、益得、奇麗灣、宜蘭餅)

養生型2家(花旗參、羅董)

生物科技型1家(菌寶貝)

文創型2家(蠟藝、印畫)

酒廠2家(藏酒、金車)

特產3家(橘之鄉、夢田、博士鴨)

水產2家(溪和、安永心)




綜合來看,這22家觀光工廠的共同點在於各個觀光工廠的模式基本均為:公司/產業文化展示+製程參觀+DIY手工學習/課程、品嘗+售賣行銷(伴手禮)。但根據側重點不同,運營方式有一些差異,分析以後可以劃分為三類:


1)展覽型:也可以稱為知識型,以呈現產品製程為主,強調製作流程的透明化,包括企業文化、產品生產、器械展出、DIY體驗等,是以知識科普、企業文化教育為目的,例如宜蘭餅、蠟藝;


2)賣場型:以介紹、體驗、銷售產品為主,通過一些活動使顧客了解並認同企業產品,刺激購買意願,比如花旗參、菌寶貝等;


3)綜合型:這一類別涵蓋的內容較全面,是「知識+技能+休閒」的組合,偏休閒遊樂的方向,例如藏酒酒莊、博士鴨等。




那麼這些觀光工廠何以脫穎而出?比較總結後我們得出幾點主要因素:


1、產業有基礎。這些觀光工廠多數都有「某某第一」的名號在,例如:全臺第一座微生物主題博物館、首創全臺第一支三星蔥蛋卷等等,有強大和牢靠的產業基礎,在加以特色點綴,成為觀光工廠的核心所在。


2、產品有特色。從產品的角度來看,按照核心產品+衍生產品+配套服務的邏輯,核心產品即為企業本身的產品,衍生產品則圍繞核心產品展開,諸如花旗參的冰淇淋、羅董豆奶的手工豆花等,在這些觀光工廠中最常見和重要的配套服務就是導覽解說,部分食品工廠還有餐飲服務。


3、文創衍生有創意。這一點對於產(工)業來說,可發揮的空間很大,但是要突出產業亮點同時考慮合理性、市場的接受程度等多重因素,也非易事。羅董LOTON有機豆奶、三星蔥蛋卷、燈泡珍珠奶茶、人參冰淇淋……這些新奇的組合和新的技術手段是這些觀光工廠的巨大吸引力。


4、體驗有深度。互動體驗方面,DIY手工製作是最普遍的方式,各種DIY、簡單的產品製作學習、趣味的課程開發等寓教於樂,也是最好的產品宣傳,最能夠讓遊客浸入產業文化的方式:DIY製酒;DIY商品包裝、制餅;製作蠟藝等等。再輔以遊戲、教學課程、品嘗等形式,共同構成深度體驗體系。


5、收益有高度。觀光工廠不能也不僅是停留在「觀光」的層面,即便是從盈利的角度來看,也只有讓參訪者深入產業本身,產業才能煥發光彩,企業得到最大的收益。以三星蔥為例,據臺灣政治大學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某項研究的計算,一級生產青蔥是1倍的產值,二級加工蔥油餅則為25倍,而三級服務業的蔥油餅DIY體驗為37.5的產值,旅遊導覽加DIY的體驗則高達50的產值。宜蘭從初級產業的蔥種植髮展到體驗經濟,以同樣的土地資產創造了更高倍率的產值。



觀光工廠不是產品的賣場,而是產業的秀場。遊客在參與互動的過程中,從現場衛生安全、人員行為等小細節等,看見企業管理的態度與專業,也能從參與體驗中看到產業吸引自己的閃光點,在氛圍的感染下,非常容易形成與產業的文化共鳴和企業的思維認同,這個時候產品的售賣就是自然而然發生的了。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網絡。文章僅供交流學習,沒有任何商業目的,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盛方近期課程安排 ▼


5月30-31日【司徒小鎮研學】

鄉村振興投資開發與司徒小鎮成功經驗分享

報名截止:5月28日

親,長按二維碼可以報名哦



5月25-26日【北京私塾】

康養產業與養老地產開發運營高端小班課

報名截止:5月23日

親,長按二維碼可以報名哦



7月7-13日【日本研學】

日本「農林文旅康」產業融合深度研學

報名截止:6月6日

親,長按二維碼可以報名哦



6月18-20日【中原研學】

鄉村振興投資建設開發運營深度研學

報名截止:6月16日

親,長按二維碼可以報名哦



7月2-5日【貴州研學】

貴州省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示範項目研學考察

報名截止:6月30日

親,長按二維碼可以報名哦



註:以上課程10人以上的單位可以隨時單獨定製成團

詳細諮詢:

電話:15633014251/18618455458

(親,可以添加微信好友哦)

QQ:2438316333(賈老師)

相關焦點

  • 【改造】毫不誇張,舊廠房是打造文旅產業的金礦
    破敗老舊的廠房,由各種因素存在於市面上,若是打造得當,說那些舊廠房是打造文旅產業的金礦,毫不誇張。
  • 從工業舊廠房到文創新坐標 源和1916創意產業園文旅蝶變之路
    這個由舊麵粉廠改造的鋼結構開放式大廳,被親切稱為「大麥倉」的地方,寄託著「市民文化會客廳」的美好心願。作為承辦「東亞文化之都·2014泉州」、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的開、閉幕式場地,鋼結構大廳一路見證了泉州文化藝術建設的風景。近年來,以舊麵粉廠的「大麥倉」為中心,一大批聞風而動的文創企業聚集在周邊,匯集推動泉州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巨大能量。
  • 從工業舊廠房到文創新坐標 泉州源和1916創意產業園文旅蝶變之路
    廠房改造 帶動老街區復興當頗具歷史感的上個世紀的舊麵粉廠,與現代感十足的鋼結構碰撞,會產生怎樣的火花?「大麥倉」就是一個完美融合的樣本——這座高26.3米,長97.1米令人震撼的建築拔地而起,金屬的色澤、開放式的場景與舊廠房融為一體,歷史味道的外殼與未來科技感的內體相得益彰。
  • 國外老舊廠房改造案例
    牧青按語破敗老舊的廠房,若是打造得當,也許會成為文化創意與旅遊產業的金礦。國家多部門發文,鼓勵舊廠房改成體育綜合體多產業融合。在國家體育總局、發展改革委印發的《進一步促進體育消費的行動計劃(2019—2020年)》文件中提出:要通過打造各類體育綜合體及加強便民體育設施建設,拓展體育消費空間。
  • 雅居樂打造「樂活天地」形成「文旅+產業」生態圈
    新華網北京8月7日電(劉覓覓)日前,雅居樂「樂活天地LOHAS WORLD」文旅產業IP首發。這個曾提出「第二人生」理念的企業正對其文旅產業進行重新定義。據主辦方介紹,戰略升級後的雅居樂地產文旅產業,正在打造新一代「大文旅」產業IP——「樂活天地」,聚焦人們美好生活的需求。今年距雅居樂地產首次提出「第二人生」理念正好10年。10年間,雅居樂地產文旅板塊已從旅遊地產的傳統思維向全面的文化旅遊產業升級,形成「文旅+產業」的產業生態圈模式,並正式升級為「文旅產業」。
  • 泉州文旅集團攜手德化縣打造紅旗坊文旅產業園
    在經過三年的組建與積澱之後,泉州文旅集團按照「近期出品牌、中期擇優開發、遠期布局優質資源」的思路,樹立「大文旅」意識,積極與各縣市區對接文旅投資項目,推動全市文旅資源整合、優勢互補。 德化陶瓷是海上絲綢之路主要的輸出商品,在中國陶瓷史上最具國際影響力,集團選取以陶瓷為主題的項目作為首個落地縣市區文旅項目開發,具有重要的意義。
  • 工業廠房遺址+防災安全文化旅遊,這個項目值得你關注!(一)
    開闊的空間,霸氣的布局,工業時代遺留的老舊廠房給了文化工作者們無限的創意靈感。這些靈感通過設計師的雙手被賦予生命,讓一個個工業廠區煥發新的生命光彩。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上海、北京率先拉開了舊廠房改造的序幕。20多年過去,伴隨著改造思維越來越成熟,舊廠房改造更注重在保留原有記憶和情感的基礎上,融入現代的技術、功能和訴求。
  • 舊廠房煥「新生」,朝陽區新型城市文化產業空間再擴容
    近日,隨著愛工場文化科技融合產業園(以下簡稱愛工場產業園)基礎施設翻建完工,朝陽區新型城市文化產業空間再擴容,為市民提供了一處集辦公、休閒、商業為一體的集群空間。在這裡文化和科技相互融合,舊廠房與時尚結緣,老工業基地煥發了新的生機。
  • 打造溫泉文化 推動文旅產業發展
    我們研究全球做文旅的地方,有一句廣告詞:一小時改變環境。一個人要去一個地方旅遊的時候,他問你有多遠,你說兩個小時三個小時,他說找個節假日我們好好商量一下。當你說是一小時,他馬上就答應去。一個小時是很關鍵的生活圈。
  • 常州丁堰著力打造工業文旅明星街道
    今年以來,常州經開區丁堰街道聚焦自身特色,挖掘工業文化,全域打造常州「東方新城小外灘,工業文旅新標杆」。  丁堰街道歷史悠久,既是常州地區唯一擁有遠古文化遺址的區域,也是常州百年工業發祥地,擁有中車戚墅堰機車有限公司、江蘇華電戚墅堰發電有限公司和常州天虹偉業紡織有限公司3家百年企業。
  • 隨縣淮河鎮立足淮河源發展文旅產業,打造鄂北文旅新高地
    已初步打造出「品牌響亮、景區集群、業態多元、特色鮮明」的全域發展新格局,為淮河鎮打造鄂北文旅新高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區位資源優勢明顯,成為鄂北文旅新高地的有利條件未來3—5年,淮河鎮將打造四個國家3A級以上景區,創建湖北省「荊楚名鎮」、「國家生觀景觀鄉鎮」和「國家鄉村旅遊重點鎮」,年接待遊客量達到100萬人次,旅遊直接從業人數達到2000人,實現旅遊經營收入3億元,旅遊產業將真正成為淮河鎮的主導產業。國家省級發展戰略,打造鄂北文旅新高地的歷史機遇
  • 淄博:舊廠房變文創園 打造夜經濟新載體
    畢紅磊是山東鼓舞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開了一家「存量診所」,專注於城市存量資產的改造升級,他稱之為城市更新,從號稱淄博798的房家藝術村、東坊文創園再到喬裡,現在又是淄圖。在淄博,社會資本注入舊廠房改造已成為新熱潮。
  • 廣西加速打造輻射東協的大健康文旅產業
    舉報   中新社南寧12月15日電 (記者 黃豔梅)廣西南寧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蔡志忠15日介紹,南寧市全面推進大健康和文旅產業工程建設
  • 桃花源籤約打造文旅康養產業
    尚一網訊(記者 徐志雄 通訊員 陳夢菲 劉伯源 文/圖)10月13日上午,國際「洞天福地桃花源文旅康養」項目戰略合作籤約儀式舉行。常德市桃花源旅遊管理區與湖南爾維康養文化旅遊有限公司正式合作,攜手打造文旅康養產業,助力傳統產業提質升級,推動桃花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 青島文旅產業的開放引力在哪?
    對於山海之城青島而言,大自然的饋贈讓這座城市的文旅產業充滿著浪漫因素。而自去年以來,發起國際時尚城建設攻勢的青島在文旅融合的新時代也有了新的課題:在利用好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同時,青島如何以「時尚」為主題,激發文旅產業的開放引力?
  • 文旅產業從無到有,衡水故城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
    10月31日,衡水市故城縣2020年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工作總結及推進大會舉行。大會對故城縣承辦第四屆衡水市旅遊產業發展大會和故城縣2020年首屆惠民文化旅遊促消費季活動的相關工作進行了總結。2020年惠民文化旅遊促消費季活動各項籌備工作,堅定不移推進文旅產業高質量快速發展。
  • 成華區攜手上海創意產業協會加強文創產業合作,推助「文旅成華...
    、文創產業規劃、文旅品牌企業引進等八個方面展開深度合作,借智借腦借力,推動文創產業向東郊文化創意集聚區聚集,加快「文旅成華」打造。經過3天的實地考察、座談交流,上海市創意產業協會、上海市黃浦文化創意企業聯合會秘書長孫立表示;成華區文化底蘊深厚,資源優勢明顯,「文旅成華」發展定位清晰。下一步雙方將結合轄區眾多工業遺址、老廠房的保護利用,規劃打造出具有時尚感、創新性的文創品牌項目,並在打造方式上有所變化和創新,實施多產業聯動發展。
  • 當創意產業「拍了拍」老舊廠房……
    走進園內,顯眼的紅磚房、舊倉庫展示著時代的印記;而一輛「網紅」火車和牆壁上的塗鴉,為整個園子增添了十足的文藝範。   這裡的前身是蘇州玻璃廠,2002年改建為德合小商品市場,一時成為蘇州市民低價淘寶的勝地。2016年初,市場正式閉門謝客,逐漸沉寂。然而,當創意產業遇上老廠房,新的激情重新被燃起。
  • 桐廬打造文旅產業融合改革試驗區
    從最初的浙西「智慧旅遊」手機APP上線,到國內知名的旅遊電商代表參與招商洽談會,再到如今數位化賦能的旅遊新模式引領文旅產業的不斷升級,十五年發展,碩果盈枝!  文旅融合,讓詩和遠方走在一起。  站在全新的歷史發展起點之上,新方位、新坐標,桐廬文廣旅體局重任在肩,除了「面」上的融合,更是力求在理念、產業、市場、服務、推廣、項目等方面實現深度融合,找準最大公約數與最佳連接點。  自融合以來,全縣計劃實施的文旅產業項目達42個,不斷推陳出新的旅遊產品也吸引了更多各地遊客來了解桐廬。
  • 打造溫泉文化 推動文旅產業發展
    我們研究全球做文旅的地方,有一句廣告詞:一小時改變環境。一個人要去一個地方旅遊的時候,他問你有多遠,你說兩個小時三個小時,他說找個節假日我們好好商量一下。當你說是一小時,他馬上就答應去。一個小時是很關鍵的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