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田傑雄 耿子葉)「冰雹是從晚上9點半開始下的,真是一點準備都沒有。」孫文彬是山東萊西馬連莊鎮鄭家下夼村的村民,5月17日晚,冰雹「空襲」山東萊西,孫文彬的4棚甜瓜徹底絕收。五月,本該是瓜果之鄉萊西為收穫忙碌的季節,而這場雹災過後,據不完全統計,萊西已有超過5萬畝農田受災。挺過被疫情籠罩的春天,農戶如何在遭遇冰雹的夏季重生?5月20日晚7點,新京報邀請大家走入青島萊西的瓜果直播間,「為愛吃瓜」,一起助力災後的萊西果農。
農戶的受災大棚。新京報記者 耿子葉 攝
雹打一條線 農戶兩萬斤甜瓜絕收
萊西馬連莊鎮是甜瓜的核心產區,雹災過後第二天,新京報記者走訪鎮裡,只見青島萊西的農田裡已經沒有了雞蛋大小的冰雹影子,許多瓜田中,只留下凌亂的甜瓜和破損的瓜藤,少見忙碌的農戶。多數大棚被17日夜的冰雹砸出千瘡百孔,不少大棚的棚頂被直接掀翻,薄膜任憑風吹,在棚頂飄搖。
「瓜農見不得這場景,辛辛苦苦忙活半年多,眼看快有收成了,一場雹災毀了滿棚甜瓜,這誰受得了?」
冰雹過後,當地瓜農損失慘重。新京報記者 耿子葉 攝
去年10月,趕在地裡上凍前,孫文彬在鄭家下夼村種下了8畝甜瓜,每年3月-5月是甜瓜的採收期,截至5月17日被冰雹「空襲」前,孫文彬還有4個棚的甜瓜待採收,一夜過後,4個瓜棚成了孫文彬暫時還不敢面對的「傷心地」。按照每棚約5000斤甜瓜的產量,這一季,4個棚裡共20000斤甜瓜徹底被報廢。
老話講「風颳一大片,雹打一條線」,說的是冰雹的降落範圍狹長。以本次萊西受災情況來講,主要受災範圍集中在北部鄉鎮,所以即使是位於同一鄉鎮,各個農戶的受災情況都各有不同。孫文彬說,萊西少有雹災,「晚上九點半真的下了雞蛋大小的冰雹,我們根本沒有準備。」
瓜農左瑞光感嘆劫後餘生。新京報記者 耿子葉 攝
但僅僅7公裡外,同一鄉鎮的左家院村受災情況則並不嚴重,左瑞光和妻子在左家院村的4個瓜棚都被冰雹砸了,「不過還好,我們這裡冰雹小,沒把大棚砸壞。」得知其他村莊有瓜農損失慘重,左瑞光不禁發出「劫後餘生」的喟嘆:「今年本身受到疫情影響,銷路一直有問題,農民的日子都不好過。如果再遇上冰雹,對我們的打擊就太大了。」
「青島後花園」 小滿本是豐收季
5月20日,正逢節氣小滿,本也應是瓜熟蒂落的豐收季。果農為銷路發愁、被天氣「重傷」,這不是萊西市往年5月份正確的「打開方式」。
從全國的知名度上看,坐落在膠東半島中部的萊西不是知名大城市,但對於整個膠東半島來說,這座一千五百多平方公裡的城市,被稱作「青島後花園」。
在萊西,大沽河靜靜流淌,大青山默默矗立。立夏到小滿之間的日子裡,萊西瀰漫著甜瓜、油桃和葡萄的香甜味兒。午後躲在綠蔭下,把帶著水汽兒的瓜果放進嘴裡,全是幸福安逸的味道。
突如其來的冰雹,讓農戶措手不及。新京報記者 耿子葉 攝
萊西的五月,本該是浸潤在瓜果的甜蜜氣息中。但今年,瓜農左瑞光卻說,他現在只盼著溫度趕緊上升,「這樣的話,在剩下的有限生長期裡,瓜的甜度還會增加,如果後期打開銷路,種瓜半年多的辛苦就不算白白付出。」
520直播 新京報邀你「為愛吃瓜」
為了不讓萊西果農的付出白白浪費,為了不讓瓜果的糖分徒然積累,也為了「劫後餘生」的歡喜不全然浪費,5月20日,本周三晚7點,新京報聯合萊西市馬連莊鎮,喊你一起「為愛吃瓜」,愛農助農,當一名愛心滿滿的「吃瓜群眾」。
除了千萬斤的優質甜瓜,經過萊西市的組織協調,這裡還準備了數以百萬斤的「桌球葡萄」、櫻桃、油桃、網紋瓜和蘿蔔,雹災過後,我們來告訴你這座「青島後花園」的正確打開方式,請你和我們一起瞅瞅這膠東半島最大的內陸溼地,都孕育了啥好吃的;聽聽坐擁北緯37度的氣候和光照的小城,有啥看家美味,瞧瞧這丘陵地貌獨特沙壤中成長起來的瓜果梨桃,到底有啥了不起?而且,在這次助農行動中,所有優質農產品都拿出了當地史無前例的最優惠價,用最真誠的低價,歡迎前來愛心助農的人們。
在被疫情籠罩的春天裡,萊西的瓜果和果農心藏希望,默默生長;在與冰雹「狹路相逢」後,果農是否還有機會重獲新生?5月20日(周三)晚7點,新京報鄉村邀大家進入青島萊西的瓜果直播間,共同見證。
新京報記者 田傑雄 耿子葉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