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在太平洋島嶼叢林中,美日兩軍的狙擊手,誰更勝一籌?

2020-12-10 騰訊網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軍突然襲擊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基地的珍珠港,以及美國陸軍和海軍在瓦胡島上的飛機場,造成美軍3000餘人的重大傷亡,太平洋戰爭由此爆發。

太平洋戰爭歷時三年零八個月,其間,美日雙方在太平洋上進行了極為殘酷、血腥的廝殺,這其中既有海軍、空軍和坦克的鋼鐵對壘,更有普通士兵的短距離搏擊,尤以狙擊手的較量最為恐怖和神秘。

在爭奪太平洋島嶼的戰鬥中,由於熱帶叢林遮天蔽日,溝渠水草縱橫交錯,在海軍、空軍和坦克部隊無能為力時,攜帶輕武器的地面步兵就成為奪島戰的一線力量。這時,敵我雙方,誰的槍法準,誰的野外生存能力強,誰隱藏偽裝得巧妙等等,誰就成為最後的贏家。

於是,雙方的狙擊手部隊都相繼投入了叢林作戰。

其實,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美海軍海軍陸戰隊年年都舉行遠程射擊比賽,因之培養出了一批優秀射手。所以,太平洋戰爭爆發時,美海軍陸戰隊的狙擊訓練已有了一定的規模和基礎。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在其本土空曠地帶建立了多個偵察、狙擊手訓練基地。

狙擊手的訓練科目比較龐雜,主要包括射擊、測算距離、糾風偏、閱讀地圖、偽裝、偵察及野外生存技能等。當時訓練的最長射擊距離為923米,接近兩裡路。這是訓練射程的最大要求。

當然,狙擊手投入戰場後,並不意味著超過這個距離就不能射擊,或就無法射準。戰場上的情況千變萬化,戰機稍縱即逝,超過狙擊訓練距離,美軍狙擊手照樣可以一彈斃敵。

比如在衝繩戰役中,美軍狙擊手丹尼爾 卡斯就在 1100米的距離上幹掉了日軍的機槍手。

美軍狙擊手在叢林作戰中的任務不僅僅是狙擊,或進攻性狙擊,其很大的一個任務是偵察,發現敵人,然後向空軍、海軍或炮兵發信號。

美軍實施狙擊作戰,往往是三人組成一個行動小組,即一個狙擊手、一個觀察員和一個後備隊員。當然,在奪島戰中,美軍地面部隊不是全靠狙擊手。其實,當時美海軍陸戰隊每連只配備一個偵查狙擊小組。畢竟狙擊手是寶貴的。就是這樣,在實際行動中,由於傷病和死亡,陸戰隊狙擊小組最後經常只有一個人在前,由步兵在後面實施支援。

與美軍相比,在戰爭開始的時候,日軍狙擊手的實戰經驗稍好。因為,早在20世紀30年代,日軍狙擊手已開始了殘酷訓練。訓練往往在遠離陸地的荒島上進行,狙擊手們隨身只帶稍許的水和大米,即可潛伏偽裝訓練達一周甚至更長時間。這種堅韌和耐力,美軍狙擊手是無論如何也達不到的。但是與美軍狙擊手相比,日本狙擊手搜集情報的能力較差。

日軍狙擊手訓練課程與美軍大致相同,但射程距離訓練稍短,在553米以上。當時日軍狙擊步槍許多都沒有安裝可調節式瞄準鏡,還大量使用金屬瞄準具。所以,日軍狙擊手很少在較遠的距離上進行狙擊。

相比之下,美軍海軍陸戰隊從1941年3月始,就用8倍Unertl瞄準鏡的「春田」M1903作為標準狙擊步槍。其後,製造商又根據陸戰隊員使用後的情況反饋進行了改進。幾經改進後的步槍稱之為M1903-A4狙擊步槍。該狙擊步槍安裝了專門生產的高精度槍管、雷德菲爾德小型瞄準鏡座、韋弗M73B1瞄準鏡,同時槍託也大有改善。總體上看,具有體積小、質量輕、可靠性好等特點,頗受戰士喜愛。

與美軍的狙擊步槍和瞄準具相比,日軍的狙擊步槍相對落後。儘管日軍對狙擊步槍進行了多次改進,生產出了99式狙擊步槍,但日軍很多狙擊手仍喜歡使用老式的6.5mm口徑的97式步槍。

97式步槍是日本於1937年(昭和12年、皇紀2597年)設計製造並裝配日軍的。它是在38大蓋的基礎上研發的。而38大蓋則是於1905年日俄戰爭這一年研發的。因為1905年是明治38年,所以,該槍又叫38式步槍。

需要說明的是,與美軍狙擊步槍相比,日軍喜歡使用的97式狙擊步槍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子彈射出槍膛後既無火焰也無煙霧。因此,日軍狙擊手可以貓在一個地方,一呆就是很長時間,甚至多天都不用變換偽裝地點。

在近距離狙擊中,美軍M1903-A4狙擊步槍因為安裝了高倍率的Unertl瞄準鏡,在近距射擊時,反而很吃力,不如有金屬瞄準具的日軍狙擊步槍。

在太平洋戰場上,日軍狙擊手堅韌、狡猾,受過良好的訓練,並且善於偽裝,特別喜歡隱蔽在樹上狙擊美軍。這種居高臨下,眼觀八方的狙擊方式,給美軍造成了極大殺傷。

但美軍知道日軍狙擊手常在樹上偽裝時,便會利用其「鋼鐵」多的優勢,用輕機槍掃射日軍狙擊手藏身的樹冠,或者用37mm口徑的反坦克炮發射葡萄彈,直接把樹冠剃個精光,日軍狙擊手自然也被打成碎片。

對付樹上的日軍狙擊手,有時美軍也使用非正統武器,以殺牛刀宰小雞的方式,把日軍狙擊手打落。

當然,雙方狙擊手的對抗,只是太平洋戰場上的一個很小戰鬥群體。這個群體決定不了整個戰局的態勢,卻又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時甚至關乎全局。應該說,美日雙方的狙擊手都表現得超乎尋常。相比較而言,美軍狙擊手裝備精良,技術先進。日軍狙擊手裝備較差,但人更有耐性,對狙擊步槍的使用更加熟練。

相關焦點

  • 布幹維爾島戰役:日軍最服氣的戰役,打出了美日最懸殊的傷亡比
    太平洋戰爭中最慘一戰,日軍被打成「野人」,一邊種菜一邊抵抗:太平洋戰爭中,美日兩國投入了太多的人力物力財力。戰爭初期,日軍於各地戰無不勝,佔領了太平洋約四分之一的地域和俘虜大批歐美國家士兵,一時間在太平洋上橫行無阻。
  • 圖說二戰第十一期 美日對陣中途島 血戰太平洋
    二戰中數以千計的事件曾影響了成百上千萬人的生活,我希望這個大型圖片敘事的方式,體現了對二戰這一重大事件的公平對待。第十一期:美日對陣太平洋,中途島之戰與阿留申戰役   偷襲珍珠港六個月後,日本準備再對美國太平洋艦隊進行一次決定性打擊。
  • 「二戰」美日雙方在太平洋戰場最慘烈的一次戰役:不是硫磺島,也不...
    小編昨晚去看了最近院線熱播的二戰電影《血戰鋼鋸嶺》,拋開4D效果對於劇情和觀影感受的影響,這部反映二戰太平洋戰場的電影幾乎是可以打滿分了。除了看到美國式的愛國英雄主義價值觀輸出,以及男主追求理想恪守信仰的味道,小編作為「二戰」迷不得不說下「二戰」美日雙方在太平洋戰場最慘烈的一次戰役。
  • 二戰過程中,如果日本關東軍與德軍戰場正面對抗,誰能更勝一籌呢
    二戰過程中,如果日本關東軍與德軍戰場正面對抗,誰能更勝一籌呢?眾所周知,上個世紀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前後後席捲了諸多的國家,有著諸多戰場的開闢,其中最為最為重要的就是歐洲戰場、亞洲戰場、北非戰場以及太平洋戰場,在二戰之中德國與日本是同一陣營的,並且在戰爭的前期,德國軍團橫掃了歐洲戰場以及北非戰場,日本關東軍則是隱隱的主導了亞洲戰場。
  • 二戰太平洋上基建狂魔:被困孤島,卻憑藉生產自救上演狂野求生
    在二戰日本軍隊中流傳一句笑話「運氣的好的在華北作戰,稍微差一點在南方作戰,運氣差的被派去東南亞,最倒黴的被扔到太平洋……」。雖然玩笑歸玩笑,但在歷史上在太平洋作戰的日本軍隊基本上相當於固守等死,特別是在43年日軍在太平洋逐漸喪失了海空優勢之後,在星羅棋布的太平洋島嶼上的日軍就成了孤軍作戰。從瓜島開始,太平洋島嶼上的日軍全體玉碎就成為常態戰報,即使他們在正面作戰中沒有被消滅,但在缺少給養和藥品,蛇蠍出沒的太平洋叢林很少能在戰爭結束後活下來。
  • 世界歷史上在實戰中頂尖的狙擊手到底有多可怕?那中國的狙擊手水平...
    白色死神-西蒙海耶 根據統計,二戰時平均每殺死一名士兵需要大約25萬發子彈。到了越南戰爭時期,平均每殺死一名士兵需要20萬發子彈。蘇軍女狙擊手小組 西蒙海耶狙殺蘇聯紅軍就像是老獵人打兔子一樣。
  • 二戰太平洋最大的戰役,美日雙方傷亡十五萬人,雙方統帥均戰死
    今天來跟大家掰扯掰扯二戰太平洋戰場中最大的一場戰役——衝繩島戰役。 衝繩島戰役是二戰時太平洋戰場上最大的一次戰役,日軍有組織抵抗於1945年6月21日宣告結束,此後雖有極少數殘餘日軍仍在做零星的無組織抵抗,但已無關大局,此掃尾行動到7月2日宣告全部結束。
  • 被遺忘在叢林中的日本兵!野外求生27年,自己織衣服捕鼠捕魚為生
    隨著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去太平洋熱帶島嶼旅遊的人越來越多,比如關島、塞班、塔西提等島嶼,在這裡不但能體驗到潛水衝浪的刺激,也能享受到沙灘葉椰林的浪漫風情。可是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甚至七十年代,太平洋地區還有「日軍殘留兵」的身影。 1972年1月24日傍晚,有兩個關島獵人在叢林中聽到一個山洞有動靜,起初他們以為是遇到了野獸,就趕緊進洞查看,不禁大吃一驚,這哪裡是什麼獵物,這是一個黃皮膚、黑頭髮的東亞人。而被發現的這個人以為自己的生命受到了威脅,就直接向兩位獵人發起了攻擊,但雙拳難敵四手,最終他被獵人押回了村子。
  • 美軍在西太一島嶼建新基地,二戰時從該島核擊日本
    (原標題:美媒:美軍在西太一島嶼建新基地,二戰時曾從該島發動核彈空襲)
  • 二戰最好航母盤點:美日英三國「鬥法」
    【話說軍世】二戰最好航母盤點:美日英三國「鬥法」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海戰的形式發生極大的轉變,傳統的巨大艦炮不在能左右戰局,艦載機的數量和優勢常為了左右戰局的重要因素,這也意味著誰能擁有更多更好的航母,在海戰中,將佔據著極大的優勢,二戰中,真正擁有航母的國家只有
  • 中國將軍訪問太平洋島國裴濟 將給其更多軍援
    中國將軍訪問太平洋島國裴濟 將給其更多軍援 (1/5) "← →"翻頁
  • 對決太平洋:M4坦克面對「送人頭」的97式豆戰車,照單全收
    【話說軍世】在二戰的太平洋戰場上,相比較于波瀾壯闊的大海戰,美軍在陸地上的戰鬥堪稱血腥,尤其是幾次大的島嶼登陸作戰,其中一種重要的陸戰裝備:坦克,在這場戰爭中的對決並沒有什麼看點,一方面是因為日軍坦克數量少,另一方面是真心打不過。
  • 演練攻佔太平洋島嶼,美軍竟採用二戰老戰術,面對我軍靠譜麼?
    而近日美軍演練攻佔太平洋島嶼,我們在其中發現了不同尋常之處。 據央視報導美軍在北太平洋演練奪島,遠程空運多管火箭炮,並且,近年來,美軍大力推動和帛琉(太平洋上的島國)的軍事合作,最近在北太平洋和西太平洋進行的兩場演練,雖然地理位置相隔甚遠,使用的具體裝備也不完全一樣,但本質上都是在落實美軍近年來提出的奪島新戰術——「太平洋跳島戰術」。
  • 史上最昂貴二戰劇集,血腥的太平洋戰場!(內含資源)|硫磺島戰役|...
    01  史匹柏+湯姆·漢克斯的這對黃金組合自《拯救大兵瑞恩》後,聯手打造了二戰經典劇集《兄弟連》,創下了多個紀錄。意猶未盡的二人再次聚焦二戰,將視線投向了太平洋戰場,美國與日本在這個戰場上,投入了巨大兵力,並經歷多個血腥戰役,最後直到日本投降。
  • 老田講二戰:貝裡琉島爭奪戰,海軍陸戰隊在二戰中最艱苦的戰役
    二戰期間太平洋戰場上最激烈的戰鬥就爆發在這裡,美日兩軍的炮火幾乎將這個小島夷為平地!1944年9月至11月一場持續兩個月的戰鬥,起初美軍的預計是4天拿下該島,沒想到打了2個月並且雙方都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貝裡琉島戰役,代號為膠著行動2。此次戰役在戰爭史上備受爭議,第一是因為這個島的價值不大,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只是島上有一個飛機跑道,僅此而已。
  • 美日聯軍完成集結,5000名士兵開始登陸,準備強行攻佔爭議島嶼?
    12月7日,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陸上自衛隊與美軍開始在熊本縣、群馬縣舉行聯合演習,其中在熊本縣舉行的「山櫻」演習,是日本陸上自衛隊與美軍最大規模的演習,日本出動4000名陸上自衛隊士兵、美軍出動1000名士兵,目前兩支部隊已經完成集結,演習將持續到12月15日。
  • 一名越南狙擊手偷襲美軍,被炮兵團轟炸了一整晚,火光將夜空點亮
    美國投放的炸彈總計720萬噸,是整個二戰各國投放炸彈總量的3倍。除了巨大的物資投入,越戰給美軍留下更多的是心理創傷。在戰場上僥倖存活下來的美國大兵,回到國內之後很多人選擇了自殺。據美國一家民間調查機構提供的數據顯示,越戰之後有將近10萬從戰場上下來的美國大兵選擇以自殺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 美日「奪島」軍演用意昭然(圖)
    夜間搶灘登陸  據美國軍方介紹,在9日的演習中,美日士兵在加州聖地牙哥附近彭德爾頓軍營的演習場發起了一場夜間搶灘登陸作戰行動。美軍假定演習場的某個海島已經被「敵方軍隊」佔領,美日士兵將乘坐橡皮艇和登陸艇潛入島上,進行滲透和搜集情報,並最終消滅登島「敵軍」,重新奪回海島控制權。軍方說,在9日的演習中,參演部隊沒有使用實彈。
  • 《決戰中途島》二戰太平洋戰場上的關鍵一戰!電影硬核不狗血!
    這部電影真的太刺激了,真實還原二戰時的太平洋戰役,空中的美日空軍大戰,美國轟炸機對決日軍航母。電影講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重要轉折點——中途島海戰:經此一役,日本海軍受到「降維打擊」,美日海上實力反轉,從而扭轉了整個太平洋戰場的局勢。
  • 二戰太平洋上最激烈的戰役,同時也是最飽受爭議的戰役
    貝裡琉島位於帛琉礁脈的最南端,是帛琉最早發跡的地方,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太平洋最激烈血腥的戰役就在此島進行,時美、日兩軍幾乎將貝裡琉夷為平地,因此戰前曾在貝裡琉的礁脈中開闢一條機場跑道;島上現還留有美日紀念碑、戰爭遺蹟及炮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