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脫貧攻堅一線打一場首善標準的硬仗——北京東西部扶貧協作紀實

2020-12-17 山東新聞網

  新華社北京11月7日電 題:在脫貧攻堅一線打一場首善標準的硬仗——北京東西部扶貧協作紀實

  新華社記者駱國駿、孔祥鑫、李放

  從風沙漫天的南疆大漠到層巒疊嶂的太行山區,從雪域茫茫的世界屋脊到一望無際的內蒙古草原……回望歷史,這些地方曾深深打上貧困烙印。如今,在中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來自北京的幫扶助力這裡的人們實現擺脫貧困的夢想。

  數百億元幫扶資金持續投入;上千名幹部遠赴千裡扎身脫貧攻堅一線;數千個脫貧幫扶項目落地生根,帶動上百萬貧困人口擺脫貧困……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創造世界減貧史上中國奇蹟的脫貧攻堅戰中,北京以首善標準在脫貧攻堅一線打了一場硬仗。

   

  河北省阜平縣史家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10月29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

  產業為墨人為筆 萬水千山作畫卷

  地處太行山深處的河北省阜平縣是革命老區,這裡曾經土地貧瘠、交通閉塞、道路崎嶇,是全國重點貧困縣,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聶榮臻更是留下「阜平不富,死不瞑目」的遺訓。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大背景下,來自北京的對口幫扶項目在這裡落地生根。「當時我們發展最大的瓶頸就是缺少產業支撐。」阜平縣委書記劉靖回憶說,「北京的幫扶幫助我們找到出路。」

  2018年,北京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野谷健康產業集團來到阜平,和當地共建阜平硒鴿健康產業園。

   

  貧困戶在巴林左旗林東鎮扶貧車間內製作笤帚(2019年8月5日攝)。 新華社記者 彭源 攝

  走進園區,「阜平硒鴿」4個大字格外惹眼。一眼望不到頭的現代化鴿舍排列整齊,研發樓、加工車間、冷鏈物流、員工宿舍等一應俱全。野谷健康產業集團董事長劉福才說,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後,存欄種鴿將達到55萬對,每年可向全國市場提供富硒乳鴿1000餘萬隻。

  「以前種地能有口吃的就不錯了,現在我在廠裡養鴿子,好的時候一個月能掙5000多元。」當地村民白富慧說,現在我們夫妻倆都在廠裡務工,再加上土地流轉等收入,一年能掙10多萬元。

  「產業是致富的希望,也是京保扶貧協作的重中之重。」北京市掛職幹部、保定市副市長李強說,3年來,北京市共投入京保扶貧協作資金2770萬元,用於建設34棟鴿舍和購進深加工生產線。產業園項目建成投產後可增加就業崗位2000個。

   

  在北京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和阜平縣共建的阜平硒鴿健康產業園內,技術人員自行培育富硒乳鴿(4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旭 攝

  「阜平硒鴿」僅僅是北京在脫貧攻堅戰場上的一個縮影。在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北京市順義區利用京蒙扶貧協作資金建設笤帚苗產業園區1個、笤帚苗加工廠12家,年產值達5.6億元;在河北省淶源縣,針對當地環境氣候特點,北京市投入2500多萬元協作資金,撬動社會資金3億元,建立起亞洲最大的黑木耳種植和加工基地;在青海玉樹,北京市投入8000多萬元,支持稱多縣稱文鎮飼草料加工廠等90家農牧企業擴大規模……

  「以首善標準助力對口幫扶地區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北京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北京市委負責同志說,5年來,北京市共投入財政幫扶資金超過290億元,僅2019年就安排脫貧攻堅項目1839個,助力39個縣級貧困地區摘帽,超過50萬貧困人口脫貧。

   

  在西藏拉薩市達孜區,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的援藏醫生袁燦(帶墨鏡者)與送別的藏族同事擁抱(8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彭子洋 攝

  此去萬裡經年 只因一片冰心

  7月31日晚8時許,伴著綿綿細雨,一架由北京出發的航班穩穩降落在距離拉薩市區45公裡外的貢嘎機場,北京市第九批第二期醫療隊32名隊員正式抵達雪域高原。

  「每年這個時候我都會想起自己2018年剛來時的場景。」機場外,北京援藏醫生、拉薩市人民醫院院長任軼早已做好迎接新隊員的準備。3年的時間,任軼黝黑的面龐上已落滿了「高原紅」,「這裡條件艱苦、環境惡劣,病人更需要我們。」

  達娃是北京結對幫扶村的一位藏族婦女。40多歲的她,因為嚴重的風溼性關節炎逐漸失去了獨立行走的能力。任軼和援藏醫療團隊在義診中發現這個情況後,利用北京的健康精準扶貧資金為她進行了雙側膝關節置換。如今,達娃已經可以正常行走。她說:「感謝黨、感謝北京、感謝援藏醫生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在西藏拉薩達孜區,北京世紀壇醫院的援藏醫生賈萌(左一)和當地醫生分享診療經驗(8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彭子洋 攝

  面對來自貧困地區的醫療需求,2015年以來,北京援藏醫療隊以「組團式」醫療援藏為抓手,由北京友誼醫院牽頭22家三甲醫院,通過「團隊帶團隊」「專家帶骨幹」「師傅帶徒弟」等方式,幫助拉薩市人民醫院新建了急診科、重症醫學科等12個學科,推動當地醫療事業發生格局性變化。

  如今,「組團式」醫療援助已經成為北京在助力脫貧攻堅戰中一張閃亮的名片。僅2019年,北京市就安排1.26億元在河北、內蒙古用於改善鄉村衛生院(室)醫療設施,全年三級醫療機構和公共衛生單位向河北、內蒙古選派專家開展專業技術交流509人次,培訓受援地專業技術人員2.6萬人次,救治貧困患者超過5.9萬人次。

  在打贏脫貧攻堅戰這場硬仗中,教育扶貧成為北京市的另一張名片。

   

  在西藏拉薩市人民醫院內,首都兒科研究所的援藏醫生韓同英(右一)進行教學查房時,與徒弟們一起研究入院新生兒胸片(8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彭子洋 攝

  「我們一定要考到北京去,去看李鵬老師。」這是拉薩北京實驗中學很多學生們的心願。2015年8月,「80後」青年教師李鵬從北京東鐵營一中來到拉薩北京實驗中學,擔任高一的數學老師。僅僅半年時間,他所帶兩個班級的數學平均分就趕超其他班級30多分。

  從2014年北京市首批援藏教師45人、管理團隊5人進駐拉薩北京實驗中學開啟「組團式」教育援藏至今,北京已有數百名教師順利完成援藏教育工作,學校從硬體到軟體都發生了巨大變化。

   

  北京市第九批第二期醫療隊隊員走出拉薩機場(7月31日)。新華社記者 彭子洋 攝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主任劉宇輝說,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市教育系統積極落實對口支援和國家東西部扶貧協作任務,全市共有1300多所大中小幼職院校承擔項目任務,1.7萬多名幹部教師赴受援地掛職和支教,覆蓋了全國18個省份40多個地區的100多個縣旗市。

  眾人能移萬座山 大愛北京顯首善

  「北京市扶貧支援地區涵蓋7省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90個縣級地區,其中超過70個是國家級或省級貧困縣。特別是新疆和田、西藏拉薩、青海玉樹等地都屬於『三區三州』重點深度貧困地區。」北京市扶貧支援辦主任馬新明說,「北京的廣大市民都參與到了這場硬仗之中,沒有他們,北京市的扶貧支援工作無法取得今天的成績。」

   

  北京市援青支教教師、來自通州區陸辛莊學校的化學教師祁生貴(右一)在青海省玉樹州第四民族高級中學指導學校教師進行實驗教學(8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鍾昊 攝

  在北京市南三環草橋附近有一個特殊的「商場」——北京市消費扶貧雙創中心,在這裡買到的東西全部是來自北京受援地的扶貧產品。從各受援地特色產品展銷會到平日裡每一天市民的日常採購,這裡總是人氣興旺……家住廣安門附近的張大爺拎著兩大袋子羊肉卷說:「咱多買點也是給貧困地區作貢獻。」

  「建立消費扶貧雙創中心的想法來源於2016年的一次展銷會。」北京市扶貧支援辦副主任姚忠陽說,2016年北京市舉辦河北、內蒙古等受援地區特色產品展銷會,短短4天時間就有超過2.6萬人次帶來超過1100萬元的銷售額。「一邊是北京市超過2000萬人『買買買』的巨大消費需求,另一邊則是貧困地區『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優質農產品,當時我們就在思考如何能夠更為持續、穩定地為雙方搭建起一個『永不落幕的展銷會』。」

  2019年初,佔地1萬平方米的北京市消費扶貧雙創中心在草橋落地,來自北京扶貧協作受援地的2000多種原生態優質特色產品有了集中展示展銷的舞臺。不僅如此,北京市還在10多個批發市場設立專館,在100餘家商超建立消費扶貧專區,在1000多個便民生活中心設立消費扶貧網點。

   

  北京市西城區陶然亭小學退休老校長劉建文(左)在他支教的河北省阜平縣半溝小學開學典禮上給學生贈送學習用品(9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鍾昊 攝

  在距離北京4個多小時車程的內蒙古烏蘭察布,8個國家級貧困旗縣已全部脫貧摘帽,但今年受疫情影響,當地農產品出現滯銷情況,部分農戶存在返貧風險。

  「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絕不能讓當地貧困群眾的收入因為疫情受到影響。」北京市第五批援蒙幹部、烏蘭察布市扶貧辦副主任劉鵬和掛職幹部團隊,把8個旗縣跑了一遍又一遍,整理篩選出400多款農牧產品。「當時我們心裡也沒底,到底能不能順利賣出去。」劉鵬沒想到的是,當北京的企業和廣大市民得知這一情況後,他們整理出的農牧產品幾乎被一掃而空。

  10月14日,「大愛北京」北京市獻愛心、助扶貧募捐活動在首都圖書館舉行,當天北京市各界捐款捐物近7億元助力扶貧。

  眾人能移萬座山。截至目前,北京市已成功助力納入國家考核的73個旗縣全部脫貧摘帽。在這場創造世界減貧史上中國奇蹟的脫貧攻堅戰中,大愛北京的首善精神熠熠生輝。

圖集

相關焦點

  • 在脫貧攻堅一線打一場首善標準的硬仗——北京東西部扶貧協作紀實
    新華社北京11月7日電 題:在脫貧攻堅一線打一場首善標準的硬仗——北京東西部扶貧協作紀實  新華社記者駱國駿、孔祥鑫、李放  從風沙漫天的南疆大漠到層巒疊嶂的太行山區,從雪域茫茫的世界屋脊到一望無際的內蒙古草原……回望歷史,這些地方曾深深打上貧困烙印
  • 麗水市蓮都區·廣元市劍閣縣東西部扶貧協作紀實
    輸血造血兩結合 扶貧扶智斷窮根 麗水市蓮都區·廣元市劍閣縣東西部扶貧協作紀實 面對打贏脫貧攻堅戰這場硬仗,三年前,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不遠千山萬水,與劍閣「心手相牽」,攜手書寫脫貧攻堅新篇章,共同描繪小康夢同心圓。     三年間,來自蓮都區的1.098億元協作資金和46個協作項目落地劍閣,劍閣縣沉睡的資源、優質的農特產品、富餘的勞動力得以開發利用,一股東西部地區同心協作謀脫貧的暖風吹遍了劍閣脫貧攻堅主戰場。
  • 麗水市龍泉市·廣元市昭化區東西部扶貧協作紀實
    仗劍走昭化 龍泉傾愛心 麗水市龍泉市·廣元市昭化區東西部扶貧協作紀實     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昭化、龍泉雖相隔千裡,但地理環境相似,氣候條件相近。於是,兩地將各自優勢資源有機結合,創新推行「坡地種藥、林下跑雞、稻田遊魚、地裡種菌、空中飛蜂、園區共建、全網電商」7大立體產業發展模式,走出了一條優勢互補、協作共贏的新路子。
  • 慶城縣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紀實
    「雙城互動」 攜手攻堅拔窮根——慶城縣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紀實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劉華東 通訊員 李雲自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開展以來,慶城縣和天津市南開區按照「雙城互動,三方合作」設計,切實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為慶城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蔡奇:以首善標準加強扶貧協作 京冀兩地攜手奔小康
    北京市·河北省扶貧協作工作交流座談會在對口幫扶任務一線張家口市召開。許勤、陳吉寧分別介紹了雙方經濟社會發展及扶貧協作工作。王東峰代表省委、省政府,對北京長期以來給予河北的關心支持和大力有效扶貧協作表示衷心感謝。
  • 北京:助力對口幫扶省區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北京義不容辭的政治...
    新華社北京4月14日電(記者梁相斌)近日,北京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先後帶領各區和市相關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專程到內蒙古自治區、河北省調研,深入對接京蒙、京冀扶貧協作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蔡奇提出,以首善標準助力對口幫扶地區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北京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
  • 天津市河北區與清水縣東西部扶貧協作紀實
    □新天水天水日報記者 陳義宏 餘碧波/文 李旺旺/圖跨越千裡,相扶相攜,在東西部扶貧協作的背景下,天津市河北區與清水縣建立結對幫扶關係以來,雙方攜手並進,幫扶力度不斷加大,合作領域不斷擴展,眾多援建項目在清水落地開花,助力清水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
  • 天津市河北區與清水縣東西部扶貧協作紀實
    □新天水天水日報記者 陳義宏 餘碧波/文 李旺旺/圖跨越千裡,相扶相攜,在東西部扶貧協作的背景下,天津市河北區與清水縣建立結對幫扶關係以來,雙方攜手並進,幫扶力度不斷加大,合作領域不斷擴展,眾多援建項目在清水落地開花,助力清水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
  • 為昆明市脫貧攻堅注動能 東西部協作譜寫壯美山海戀歌
    9月1日上午,昆明市舉行「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場。作為該系列新聞發布會的鞏固成效提升質量專場,昆明市扶貧開發辦公室、市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進行現場發布。昆明市政府新聞辦專職副主任姚曉怡主持發布會。
  • 鼓樓岷縣東西部扶貧協作出實招亮絕招——脫貧攻堅我有三寶
    2017年以來,兩地在東西部扶貧協作中結下深厚友誼。今年,伴隨著脫貧攻堅決勝號角的吹響,鼓樓與岷縣眾志成城,一鼓作氣,振興傳統產業,開發新產業,全面暢通銷售渠道,岷縣於11月底順利脫貧摘帽。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在鼓樓區的協作支持下,岷縣的中蜂產業已成為脫貧攻堅的一大支柱。  「建設扶貧產業,關鍵要結合當地的產業基礎與資源稟賦。」福州市掛職幹部,岷縣縣委常委、副縣長林善章表示,岷縣蜜源植物豐富,且有養殖蜜蜂的傳統,蜂業發展有著獨特的資源優勢。
  • 鼓樓岷縣東西部扶貧協作出實招亮絕招——脫貧攻堅 我有三寶
    產業基地遍地開花,扶貧車間鱗次櫛比,巍峨的大山間,一幅美麗鄉村的新畫卷正徐徐鋪開。  深居青藏高原東部邊緣、西秦嶺山地交會地帶的岷縣,是甘肅省最後一批脫貧摘帽的8個貧困縣之一。位置偏遠,災害頻發。苦、遠、災、貧的印記,被深深烙印在岷州大地上;福州鼓樓,則是聞名八閩的首善之區。2017年以來,兩地在東西部扶貧協作中結下深厚友誼。
  • 山海情深譜新篇 東西部扶貧協作助力凱裡市打贏脫貧攻堅戰
    既主動「輸血」,又幫助「造血」,協作機制不斷健全,資金支持成效顯著,產業協作跨越發展,人才交流深化推進,勞務協作緊密聯動,消費扶貧進展迅速……兩地按照國家、省、州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助推脫貧攻堅的總體部署要求,堅持「優勢互補、互幫互學、互惠互利、長期合作、共同發展」的原則,在西湖區、錢塘新區的大力幫助下,構建全方位、多領域的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大格局,為凱裡市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堅實基礎
  • 通渭義崗川鎮搶抓東西部扶貧協作幫扶機遇助脫貧
    近年來,義崗川鎮搶抓東西部扶貧協作機遇,大力發展牛羊養殖、蔬菜大棚、草畜等多元化產業,彌補短板強弱項,奮力奔跑戰脫貧,同心共築小康夢。現在,通過東西部協作幫扶,他家享受了補助1365元的青貯飼草料到戶裹包項目,解決了他們家養牛的飼草問題,減少了自己的養殖支出,也改變了他們傳統的養殖觀念。「去年政府給我們貧困戶每戶打了70個青貯包,這個草包的營養價值確實好,牛吃了育肥確實快。
  • 河北區-清水縣召開東西部扶貧協作高層聯席會議
    河北區-清水縣召開東西部扶貧協作高層聯席會議 2020-10-21 15:2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大愛有聲」傾情呈現東西部扶貧協作的精彩故事
    「感受神州大地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中國力量,一群人,一件事,一起拼,一定贏!」今天(11月20日)下午,在廣州芳村的廣東東西部扶貧協作產品交易市場,廣東廣播電視臺各廣播頻率在此舉行「大愛有聲·奔康,我們在一起」現場大型主題活動,這是活動響亮發出的大愛的聲音。
  • 【定榕協作】福州市倉山區代表團來臨洮縣考察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
    、定西兩地黨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圍繞做好脫貧摘帽「後半篇」文章,在產業合作、資金幫扶、人才交流、勞務協作等方面,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兩地扶貧協作,助力臨洮縣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上取得更大成效。在倉山區·臨洮縣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上,縣委副書記、縣長許樹德介紹了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開展情況。許樹德說,自2017年3月倉臨兩地結對幫扶以來,倉山區委、區政府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主動扛起結對幫扶責任,著力在產業扶貧、勞務協作、人才支援、資金支持等方面精準發力、真情幫扶,有力加快了我縣脫貧攻堅步伐。
  • 東西部殘疾人扶貧協作座談會在我州召開
    本報訊(記 者 龍 瑩 通訊員 王剛 麻芙蓉)6月4日,東西部殘疾人扶貧協作暨攜手奔小康座談會在吉首召開,回顧總結成績、分析交流形勢,研究推動下一步東西部殘疾人扶貧協作相關工作。
  • 廈門組織媒體團赴甘肅寧夏實地採訪 聚焦東西部扶貧協作成效成果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特派記者林森泉)近日,為進一步宣傳廈門扶貧協作成果、講好中國脫貧攻堅中的廈門故事,市委宣傳部組織中央和省級駐廈媒體及市屬媒體記者一行赴西部甘肅寧夏採訪6天,全力聚焦廈門東西部扶貧協作成效成果。
  • 思明區黨政考察團赴臨夏 精準幫扶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
    7月上旬,思明區委書記廖華生帶領思明區黨政考察團遠赴甘肅省臨夏州的臨夏市、臨夏縣進行東西部扶貧協作考察,帶去了來自東部的溫暖和關愛,再次吹響了思明區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的號角。  山海和鳴,同心築夢。今日,本報聚焦思明區與臨夏市、臨夏縣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好經驗、好做法。
  • 龍田村的脫貧故事——東西部協作扶貧見成效
    楊亮與龍田村貧困戶拉家常嶄新的村民服務中心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顧芳):2020年底,中國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作為全國東西部對口扶貧協作的示範,自2016年起,江蘇省蘇州高新區開始定點幫扶萬山區。在龍田村定點幫扶的蘇州高新區派駐萬山區扶貧幹部楊亮對初到龍田村的情景還記憶猶新。「從全村百姓殷切的目光中,我感受到了他們對扶貧幹部的信任和期望,當時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帶領當地老百姓走出大山,走出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