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兩位老師,一個被譽為唐朝三絕,一個著書被歷代帝王青睞

2020-12-12 貪吃的駱駝

大詩人李白,是大唐集團的著名代言人之一,國人幾乎沒有不知道的。他不光在詩詞上冠絕青史,據傳聞他還有一身過人的武藝和謀略。那麼李白的本事是跟誰學的呢?駱駝曾經聽過這麼一句話,「藝術上能有一番作為的人,天賦一般都不會太低」,所以駱駝認為,李白之所以能鬥酒詩百篇,不是因為酒好,而是他確實有這方面的天賦,但是他的武藝和謀略卻是真有高人傳授。

歷史上,李白曾有兩位老師,一位教了他一身的武藝,另一位則傳授他了不少謀略。教他武藝的人,曾經被大唐集團的一把手,親口封為大唐三絕之一,而傳授李白謀略的人,曾經寫過一本有關謀略的參考書,這本書後來被歷代有為帝王,都當作枕邊書。那麼他們是誰,又有何過人之處呢?

唐代三絕之一

唐文宗李昂在位時,曾御口親定了唐朝的三絕,一絕是「詩仙」李白的詩歌,二絕是「草聖」張旭的草書,三絕是「劍聖」裴旻的劍舞。李白的詩歌,不用駱駝多說,大家也知道他有多牛,而「草聖」的草書,在書法界的地位,也絲毫不比李白在詩歌界的咖位低。至於裴旻知道的人,估計就很有限了,大家提到「劍舞」,首先想到的往往是那位公孫大娘。

那麼裴旻為什麼能獲得三絕的稱號呢?歷史上有關他的記載不多,但我們從喬潭的《裴將軍劍舞賦》、顏真卿、王維的《贈裴將軍》的等文獻中,也能看出一二。這些資料裡,都稱呼裴旻為將軍,而且還提到了他發跡的經歷,說他本是守邊的小卒,但因為軍功顯赫,而平步青雲。詩賦中還提到,裴旻不光劍法超群,而且還使得一手好弓,在戰場上,他經常憑藉自己過人的武藝,而讓敵人聞風喪膽。

而在一些不那麼嚴謹的史書中,則更形象地提到了他的武功。其中一篇文章曾說,裴旻在地方任職時,曾先後射殺了二三十頭老虎,還曾射殺過車軲轆大小的蜘蛛。這些記載應該有ps的成分,但也說明了裴旻的箭法確實很厲害。有關他劍法的描述,則更是神乎其神,把他的劍法描繪的如同蜀山飛劍,從這些描繪可以看出,裴旻的武功,並非是花架子,而是真功夫所以他的劍舞能力壓公孫大娘,成為御口親封的唐代三絕之一。

低調的蜀中二傑

在唐代的四川,曾經流傳過這麼一句話,叫「李白文章,趙蕤術數,」。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當時在四川,最出名的一是李白的文章,二是趙蕤的謀略因此他兩人也有「蜀中二傑」之稱。而一些非主流文獻中,還曾記載,李白的謀略就是從趙蕤處學來。那麼趙蕤的謀略到底厲害在什麼地方呢?

非常遺憾的是,有關唐朝的正史中,對於趙蕤的記載極其稀少,所以我們很難從實際應用方面,去品評趙蕤的謀略到底有多麼的高深。但是從趙蕤所做的一本書中,倒是能看出趙蕤應該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這本書的原名叫《長短經》,這個名字知道的人估計有限,而它的另一個名字,則是權謀愛好者的必讀書目,它叫《反經》。

《反經》有我國第一權謀之書的美譽。這本書不像一般的史書,把人分成忠奸能愚,而是就事論事,一切以結果為導向。在介紹歷史的同時,不帶個人感情色彩,只以一個第三方的視野,去剖析事情的因果,而且還把各種史料、案例在介紹的過程中,做出相應的總結,很有些國外商學院實戰案例剖析的味道。這種獨特的方式,不光在當時,就是在後來的很多朝代,都屬於非常先進的手段。

這本案例詳實,分析準確,總結到位的權謀之書,很快在帝王之間風靡起來,幾乎和《資治通鑑》一樣,曾為歷代帝王的必讀必修之書。直到今天,這本書所涉及的一些觀點和理論,都仍然不顯過時。所以在當時並沒有太受重視的趙蕤,隨著《反經》的流傳,也越來越被後人所熟知。

李白在歷史上,雖然沒有能在武術和謀略上做出太多功績,但是他的這兩位老師卻並非浪得虛名,因此他們的事跡不應隨著時間流逝而消散。所以駱駝今天就把他們在此介紹給各位讀者。

相關焦點

  • 李白的兩位老師,一個被譽為唐朝三絕,一個著書被歷代帝王青睞
    駱駝曾經聽過這麼一句話,「藝術上能有一番作為的人,天賦一般都不會太低」,所以駱駝認為,李白之所以能鬥酒詩百篇,不是因為酒好,而是他確實有這方面的天賦,但是他的武藝和謀略卻是真有高人傳授。歷史上,李白曾有兩位老師,一位教了他一身的武藝,另一位則傳授他了不少謀略。
  • 唐代三絕李白詩歌裴旻劍舞張旭草書各有何特點 唐朝哪位皇帝御封
    唐代三絕,即:「李白詩歌」、「裴旻劍舞」、「張旭草書」,這是唐朝文宗皇帝時向全國詔書御封的。唐文宗唐代三絕1、唐代三絕之一:李白詩歌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
  • 李白的詩歌、張旭的草書 大唐「三絕」有哪些?
    不同於宋時經濟、文化發達卻武力孱弱,唐朝卻是文治、武功皆備。文宗皇帝之時,曾向全國發出了一道罕見的詔書,將李白的詩歌、張旭的草書、裴旻的劍舞御封為大唐「三絕」。此「三絕」者,雖各不相同,然究其本質,亦有相通之處,皆具有大唐文化精神之鮮明特徵。   大唐之所以為大唐,更是因為其獨具恢弘、豪放且鮮活的文化氣質。
  • 大話李白:一個具有才華金錢還備受女子青睞的貴公子
    「純屬娛樂,如有雷同,都是意外;透過現象看本質,這裡是缺舟也渡人」李白,他在你的印象裡是何種形象?是鬥酒詩百篇的大文豪?還是遊戲裡的那個「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的飄逸刺客?還是那個白得透光的俏女子?(咳咳,對不起撒貝寧老師)其實在民間的流產當中,他的形象又何止這般。
  • 一個唐朝的「情聖」,憑藉一首詩,讓李白東施效顰
    #唐朝的詩歌冠絕整個古代,而在唐代眾多的詩歌體系中,律詩又是一枝獨秀。「渣男」崔顥李白,大家都自認為比較熟,駱駝就不多說了,前兩天駱駝也寫了好幾篇揭露李白真相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往前翻閱,一定會顛覆你的認知。今天我們主要介紹下《黃鶴樓》的作者,著名唐朝「渣男」崔顥。崔顥這個名字知道的人可能有限,能正確讀出來的,可能還會更有限,駱駝剛上來也是沒認出來,查了字典,才知道最後那個字念「hào」。
  • 被世人所推崇的唐代三絕:裴旻、李白、張旭
    李白的詩想必也不用說了,大家都非常熟悉。他不僅文採斐然,也曾跟隨裴旻學劍。「十五好劍術」、「劍術自通達」,造詣非同一般。文宗稱李白的詩、張旭的草書、裴旻的劍舞為「唐代三絕」,世人稱他們三人分別為「詩仙」、「草聖」、「劍聖」。雖然在這個「三絕」中,不包含李白的劍術,但李白的劍術之高僅次於裴旻,穩居唐朝第二,李白對劍也是情有獨鐘的。
  • 李白:一個偉大的詩人,一個仗劍遊歷的俠士
    他,叫李白。眾所周知他是古代中國一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杜甫說他:「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賀知章稱他為謫仙人。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為「三絕」。可李白更是一名仗劍遊歷的俠士。世人只知道李白文採斐然,卻不知其劍術亦是十分高明。據史料記載他「十五好劍術」,「劍術自通達」。對劍道的造詣非同一般。有好事人說李白的劍術之高僅次於唐朝劍聖裴旻,為唐朝第二。
  • 除了李白的詩,還有什麼可以名列大唐「三絕」?
    就連唐朝文宗皇帝都曾經下詔,御封李白的詩歌,為大唐「三絕」之一。 看來在唐朝,李白的名氣也不比現在小。 裴旻劍舞 在場的人都嚇傻了 裴旻,唐朝開元年間人士。 作為一位戰功赫赫的大將軍,裴旻的武功非常了得,劍術造詣極高,尤其是他的獨門絕技——劍舞,更是精彩到成功入選大唐「三絕」。
  • 一唐朝將軍擅長「劍舞」,與詩仙李白、草聖張旭並稱「三絕」!
    「詩仙」李白 「其文高,其氣雄」,作詩「格高旨遠,若在天上物外,神仙會集,雲行鶴駕,想見飄然之狀」(晚唐裴敬《翰林學士李公墓碑》),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杜甫),人稱「詩仙」。觀於物,見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之花實、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鬥、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於書,故旭之書,變動猶鬼神,……"(唐韓愈《送高閒上人序》)。「興來灑素壁,揮筆如流星」(唐代詩人李頎《贈張旭》),歷代以來書家尊為「草聖」。
  • 為何李白劍術唐朝第二,原來他的師父才是獨孤求敗
    那麼唐朝的情況是什麼樣呢?後來的中國才有窮學文,富學武的說法,在唐朝之前,哪怕是儒家,六藝之中,武功是絕對需要的。一個儒家的子弟,只會文不會武,是要被笑話的。古人從來瞧不起文弱之輩。李白看不起儒生,是那些不練武功,不懂變通的腐儒。
  • 李白老師趙蕤不是神仙卻教出個詩仙?李白:師傅不是神仙勝似神仙
    古代詩人中從小聽到最多次數的大概就是李白了,從小媽媽教我的第一首詩開始《靜夜思》,就知道這個詩人風流倜儻、瀟灑浪漫、率性灑脫,被譽為「詩仙」。他不僅文學上達到了巔峰,他還是一位劍客,劍術號稱天下第二。詩仙李白是中國古代詩人中最為大眾所熟悉和喜愛的一位,也是一位充滿了謎團的人物。如此優秀的學生是怎樣偉大的老師教出來的呢?
  • 唐朝三絕-驚世之美
    歷史工坊———捷姐姐唐朝三絕:李白詩歌、裴旻劍舞、張旭草書李白的詩歌、樂府以及絕句的成就最高,他的歌行,完全打破了傳統詩歌創作的固有模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化莫測的境界。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瀟灑飄逸,能用簡潔的語言表現出來無盡的思想。
  • 李白唯一傳世真跡:全詩16字被歷代帝王瘋搶,現代人很少聽說過
    ——李白很多人對唐代著名詩人李白都很熟悉。李白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杜甫合稱為李杜,被後人尊稱為詩仙。他有很多著名的詩篇流傳至今,然而他有一首詩被稱之為最值錢的詩,全詩只有16個字卻被歷代皇帝爭搶,但現代人卻很少聽說過。
  • 作為唐代三絕之一的他,劍術高超與李白齊名,後人卻屢屢遺忘
    但有學者認為,其實在唐朝,就曾出現兩位劍術高超的人。一個是我們眾所周知的李白,另一個則是與他齊名的裴旻。令人費解的是,為何裴旻同李白、張旭並稱唐代三絕,後人卻屢屢遺忘呢?其實,通過一些文獻,我們不難發現。在唐開元年間,河東聞喜一帶曾出現過一位用劍高手,他便是前文所提「裴旻」。
  • 李白的詩歌、張旭的草書 大唐「三絕」有哪些?
    不同於宋時經濟、文化發達卻武力孱弱,唐朝卻是文治、武功皆備。文宗皇帝之時,曾向全國發出了一道罕見的詔書,將李白的詩歌、張旭的草書、裴旻的劍舞御封為大唐「三絕」。此「三絕」者,雖各不相同,然究其本質,亦有相通之處,皆具有大唐文化精神之鮮明特徵。   大唐之所以為大唐,更是因為其獨具恢弘、豪放且鮮活的文化氣質。
  • 李白這首詩鮮為人知,全篇僅有16個字,被兩代帝王搶奪視為珍寶
    盛唐時期的古中國,有著遼闊的疆域與強大的國力,受300多個國家的朝貢屹立在世界之巔;而且唐朝的文化、藝術事業發展得也十分繁榮,期間湧現出了大批藝術名家;魯迅先生曾說過,一切好詩到了唐朝都已被寫完,所以後人若想作詩,就必須熟讀唐詩;唐朝的作詩大家燦若星辰,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魔白居易
  • 唐朝有三絕,而他個個精通,可以封神!
    唐朝有三絕,而他個個精通,可以封神!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開明的一個朝代,中國的第一個女皇帝—武則天就是在這個朝代誕生的,當時也有許多女人做了官,除此之外,當時的中國與國外有了最早的交換留學生。這個時期也湧現了許多文學藝術家,詩也達到了巔峰。
  • 唐朝「三絕」是哪三種,唐朝詩畫名家也有俠氣
    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唐朝是屬於俠客的。如果可以選擇,我願意我生在唐朝,而且,是作為一個男子漢,因為我願意跨馬揚鞭當一個遊俠少年,那該是多麼瀟灑、多麼不羈啊。一直認為,只有那個人人都胸襟寬闊、高歌狂飲、八方來朝的唐朝,才能出那樣英氣勃勃的少年郎。難道不是嗎?
  • 皇帝下令在全國選三絕,李白當之無愧,剩下兩個少有人識
    唐朝文宗皇帝之時,為了彰顯唐朝的文治,一點也不差於武功,向全國發出了一道罕見的詔書,以皇封的形式任命三個人為唐代三絕。排在首位的,就是詩人李白。,還多次設宴招待並令李白供奉翰林。「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李白豪氣壓群雄,能使力士脫靴,貴妃捧硯,這是他人生的最高光時刻。李白賦詩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杜甫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之評,堪稱是繼屈原之後我國最為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
  • 青睞 還原一個被誤讀了千年的李白
    青睞·雲課堂關於李白的美好傳說,多半不是真的「詩仙」李白,從生至死,每一步都充滿了傳奇。史書記載,李白的母親在生他之前,夢見「長庚入懷」。長庚,是中國古代對於金星的稱謂,也稱啟明、太白或太白金星。金星下凡,開啟了李白不平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