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度會談
的前前後後
1992年,「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確立,為汪辜會談鋪平道路;
1993年4月27日,汪道涵與辜振甫在新加坡正式舉行第一次會談,達成了四項協議;
會談結束當年,臺灣對大陸轉口貿易額從1992年的74億美元升到170億美元的新紀錄;
1995年,李登輝以私人訪美為藉口,在國際上進行臺獨分裂活動,兩岸關係跌至冰點;
1997年,香港順利回歸,因應新形勢,大陸方面採取主動,繼續推動第二次汪辜會談;
1998年10月,汪道涵與辜振甫在上海二度會晤,開啟了兩岸政治對話並達成四項共識;
1999年6月29日,兩會就落實四項共識交換意見,並就汪道涵秋天訪臺達成初步共識;
僅過了十天,李登輝公然拋出「兩國論」,拆毀兩會商談基礎,兩會聯繫遂告中斷。
1993年4月27日至30日,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在祖國大陸一年多來的積極推動下,海協會會長汪道涵與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在新加坡正式舉行第一次「汪辜會談」。這是海峽兩岸高層人士在長期隔絕之後的首度正式接觸,是兩岸走向和解的歷史性突破,是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裡程碑」。在兩天的會談中,雙方就兩會會務、兩岸經濟交流、科技文化交流等三項議題進行了廣泛討論。會談達成了四項協議,包括《汪辜會談共同協議》、《兩會聯繫與會談制度協議》、《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議》和《兩岸掛號函件查詢、補償事宜協議》。
1998年10月14日,受海協會邀請的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先生赴上海、北京的「參訪」活動終於成行。辜先生是近五十年來第一位踏足祖國大陸的由臺灣當局正式授權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