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西安最知名的博物館,大家都會想到陝西歷史博物館或者秦兵馬俑博物館。但如果說起最袖珍的博物館,估計很多人就得撓頭了。
恰逢前兩天5.18「博物館日」,閒來無事的我,就誤打誤闖的逛了一回西安最袖珍的博物館。
小——說它袖珍,首先就是因為博物館很小。據我目測應該不超過兩百平方。小小的門臉,樸素的招牌。混在一溜仿古建築中,很容易就忽略過去。
少——除了地方小,藏品也少。因為面積的緣故,整個館藏的展品,雖然已經擠得滿滿當當,甚至連拐角也放著展品,我仔細數了一下,總共不超過四十件展品。
冷——要說博物館咱也參觀過不少,從古董到字畫,從中國到外國。但要說起這個博物館的藏品,只能用冷這個詞來形容。不僅在博物界算是個冷門。估計把藏品放到市面上,很多人估計也不知道藏品的價值。
僻——在我逛這個博物館的時候,足足將近一個鐘頭,也就三五個遊客進來,但也就三五分鐘就走了。也許是因為看不懂,也許只是沒興趣,也許是趕時間。
既然如此,為什麼這家博物館還依然開門,這引發了我的好奇心。讓我大著膽子和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賈老師攀談起來。
那個年代的印記
說了這麼久,我也沒有介紹這個博物館到底展出的是什麼藏品。不是我想賣關子,而是這個博物館的藏品很特殊,需要用一段小視頻讓我們回到上個世紀的那個年代!
農民畫,顧名思義就是農名畫的畫。對於90後的新生代,估計沒有幾個人知道。但農民畫對於60後、70後應該都不算陌生。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中國這片大地上,因為政治形勢的發展,誕生了農民畫這種藝術形式。而且就在西安不遠的戶縣,更是因為農民畫有了畫鄉的稱呼。
1974年軟精裝《戶縣農民畫選集》作品
最初的農民畫根據當時政治的需要,在畫風上更貼合當時的政治風向。而隨著改革開放,農民畫有了自己的新生命。從為政治服務而轉變成展現農村風貌的一種最質樸、最原始、最具有中國特色的一種繪畫藝術。
東方畢卡索式的繪畫
說起中國的繪畫,大多數人理所當然的想到的是水墨畫。但從農名畫誕生以來短短的二三十年,它也擁有屬於自己的榮光。
農民畫的創作靈感來源於中國的傳統藝術,木刻、刺繡、剪紙、灶頭畫等多種藝術的糅合。在創作上新奇大膽、手法奇特、風格誇張、色彩鮮明,把人類最原始的繪畫衝動融入其中,賦予圖畫以生命力。
都說藝術無國界,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農民畫的繪畫方式和畢卡索的繪畫方式有著驚人的相似。
畢卡索-椅子上的少女
戶縣農民畫
雖然從一個外行的角度,我並區分不了畢卡索和農民畫有多少相似或不相似。但正如博物館工作人員賈老師說的那樣,農民畫雖然不被傳統繪畫所接受。但作為一個普通人,我覺得這樣的畫接地氣,看著讓人歡喜。而這可能恰恰正是繪畫最初本來的意義吧!
閒話建館的初心
在我大著膽子和賈老師攀談起來的後,我再次為今天踏入這家博物館的決定而慶幸。不僅因為賈老師的熱情,更是為這家袖珍的民間藝術博物館的不易而感動。
這家不起眼的袖珍博物館,大名叫西安戶縣民間藝術博物館。坐落在大唐芙蓉園南門外的一間仿古建築中。是一家民間博物館,專門從事農民畫展品的收藏和展出,已經有七八個年頭了。而且這些年來博物館展覽全部免費,在沒有一分錢收入的情況下,一年365天,全年無休。
這間博物館的館長姓劉,是一位女士。雖然出身燕趙之地,卻獨獨對戶縣的農民畫情有獨鍾。七八年前開始籌建這家小小的博物館,據賈老師介紹,劉館長為了收集藏品,這些年僅在藏品的購買上就花了五六十萬。
戶縣農民畫
我覺得有些不可思議,畢竟館裡就只有幾十件藏品展出啊,怎麼這麼多錢?賈老師說因為在藏品收集上花費了很多錢,就沒有經費再擴大博物館面積。所以目前展出的藏品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大部分都在倉庫裡保存,一段時間就替換一批出來。畢竟是民間博物館,想擴大面積,經費都是自己掏腰包的啊。
其實,我是不大信的。在這個熙熙攘攘皆為利往的時代,這樣動機純粹的人其實是很少的。我大著膽子問賈老師,那這些藏品如果賣出去應該利潤豐厚吧?誰知我這個問題簡直暴露了我的不學無術。法律規定博物館館藏展品是不允許買賣的。
我不知道當時有多汗顏,真的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賈老師倒是司空見慣了一般。安慰我說,其實有這樣想法的人何止你一個。但作為農民畫這種藝術形勢,不僅普通人不太理解和接受,很多繪畫藝術者對這種藝術也不接受。這種藝術註定就是一個冷僻的項目。所以不僅法律規定不能買賣。就是成名的農民畫家的畫和其他類型的畫在市場價上也是有著霄壤之別的。所以根本就不可能賺錢。
做這個博物館,完全是劉館長自己的興趣愛好,或者說一種情懷。從農村走出來的人,不管他今後是如何的飛黃騰達,但他的根在農村。對農村的一草一木就有親切感,對這種農村裡走出來的藝術就有親切感。雖然現在很艱難,甚至不知道什麼時候支持不下去的時候會關掉。但我們既然在這裡一天,就要把農民畫的精髓宣傳出去,讓這種藝術走進更多人的心田,讓農民畫有生存下去的土壤。
匆匆一個小時已經過去了,我也要動身離開。賈老師給我展示了一個視頻,是用戶縣農民畫串成的一個「陝西八大怪」的小短片。片子談不上專業,內容也不算新穎。但我懂得,這是對農民畫的發展飽含熱情的一位長者,在用盡全力為農民畫的推廣在吶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