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疫情大流行前,威尼斯常年遊人如織。城市歷史中心的交通有四種選擇:步行、公交船、水上計程車、貢多拉船。被窄窄的貢多拉船載著在河道中穿行,聽著船夫唱起民歌,是令很多人印象深刻的體驗。
但是今年2月底,威尼斯內城的水位一度低於海平面50釐米,城內河道河床裸露,許多貢多拉船也被迫停駛。安莎社報導稱,2018年2月底威尼斯上次遭遇嚴重低水位時,水位也曾低於海平面66釐米。
近年來「水城」可謂水患不斷。2019年11月,威尼斯遭遇洪水侵襲,最高水位達1.87米,創下53年來的最高水位記錄,政府宣布威尼斯進入緊急狀態。威尼斯城內眾多教堂、店鋪、博物館等被淹,人們需要搭起木橋才能在城內的廣場上行走。為應對該狀況,義大利政府在威尼斯潟湖東部與亞得裡亞海相連處建成了「浮動水壩」,被稱為「摩西工程」。其閘門在2020年7月通過了總測試,並已多次發揮作用阻擋了「高水位」侵襲。
威尼斯城建於威尼斯潟湖內的灘涂之上,潟湖與亞得裡亞海相連。每當遭遇大風、暴雨天氣,亞得裡亞海的海水會出現倒灌;而如出現強高壓影響,潟湖水位則會下降。分析認為,這就是「水城」的水為什麼這麼難以捉摸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