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鷺:之前答應過大家專門講講特羅姆瑟,這個我最喜歡的挪威城市,被譽為「極光之城」的地方,如果你到了挪威,一定一定一定要記得來特羅姆瑟打卡,來了這裡,才對得起你坐了十幾個小時的飛機。
北極首都
對於特羅姆瑟這個城市,我只能說我對它愛的深沉。它位於北緯69度20分,是北極圈內最大的城市,也是挪威最北的不凍港,擁有最北的大學城,極地博物館、極地水族館和世界上最北的啤酒廠,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這裡算是北極的首都。
特羅姆瑟人口接近7.5萬,其中有14%是國際居民,還有一部分是以放馴鹿為生的北歐原住民——薩米人,多元的人口組成造就了這個城市的文化也是多元的,特羅姆瑟倡導:溫暖、包容和寬容(warm, inclusive, tolerant),其中最核心的是寬容。
最能體現寬容價值是,至今特羅姆瑟北部的冰原上還居住著北歐的原住民薩米人,並且仍約有百分之八的薩米人以養殖馴鹿為生,過著較為原始的生活,與現代化的城市一起生活在這片極北之地。
如果有機會,可以去薩米人的家裡做客,聽他們講他們的日常,你會發現在世界的另一端,有人過著你認知以外的生活。外面是皚皚白雪,坐在溫暖的帳篷裡,這種極致的冰與火的反差感,提醒你,這裡是北極,世界的最北端。此情此景難免讓人陷入一種迷思,生命到底是會因為獲得什麼而活得有滋有味呢?
在特羅姆瑟北部的冰原,最低的溫度可到零下50度,他們全靠馴鹿的皮和毛抗寒,精美的馴鹿皮毛做的雪地靴能抗住零下50度的低溫,馴鹿肉湯也是他們冬季必備,這是世上最能抵禦嚴寒的肉食,他們的生活離不開馴鹿,養馴鹿就是他們薩米族人一輩子的事業。
Tips:薩米人是歐洲最大的少數民族群,分居在4個國家裡:芬蘭、挪威、瑞典和俄羅斯。薩米人屬於北歐人種,有著自己豐富的民族文化,不同地區的人分別講著不同的方言。
北極之門
特羅姆瑟曾是人們前往北極探險的停靠地,首個到達南極點的探險家、挪威籍人羅爾德·阿蒙森的雕像依舊聳立在碼頭上。如今特羅姆瑟還是去往北極的必經之路。無論來自哪裡的遊客或科考隊,若要前往更北的斯瓦爾巴群島以及北極點,特羅姆瑟都是必須停泊的驛站。
這個通往北極的必經之地也有自己的地標性建築,那就是建於1965年的北極大教堂,有人說如果不來此處,就等於沒來過特羅姆瑟。大教堂建築外形極具未來感,就算是今天看來,這幢建築也絲毫不落伍,整體呈白色三角形的雪山造型,擁有北歐最大的彩色玻璃窗,被譽為「不可不看的魅力彩色玻璃」。
Tips:北極大教堂因為遊客稀少,不會收取門票,任人出入。北歐最大的玻璃窗約一百三十五平方米,玻璃顏色以黃、藍、黑色為主,以簡潔的筆觸描繪出人類擁抱蒼穹的畫面。
在特羅姆瑟,許多機構都帶有「最北」的字樣。而北極光天文館和特羅姆瑟博物館構成了位於世界最北大學的一部分,建於1861年的天主教教堂和新教教堂同是位於世界最北部的教堂,世界最靠北部的釀酒廠在這裡有一家挪威北部唯一的小酒店。
極光之城
特羅姆瑟最負盛名的還是「極光之城」,據說,在這裡呆上72小時,看到極光的機率高達85%,當然你不能瞎等,等候北極光也是需要技術的,北極光並非整晚都在天空出現,有時可能只出現半個小時甚至幾分鐘,通常在22時至次日凌晨3時是最容易看到的。
除了等候極光的自然降臨,還有一種更刺激的方法,去追極光,只要追到雲開霧散的那片天,便隨時可能遇見極光!這也是在其他地方不能享受到的特權體驗,千萬不要因暴風雪放棄追光,往往暴風雪後的極光更為絢爛美麗。
Tips:極光是來自太陽的帶電粒子流(也叫「太陽風」)進入地球大氣而產生的一種發光現象。北極光是一年365天每天都會出現的,但是要想肉眼觀賞,就只有在黑夜中。當北半球進入冬季,越靠近北極圈,天黑得越早,像北極圈內的特羅姆瑟,從每年的11月22日到次年的1月17日,有持續近60天的黑夜,見到極光的機率極大。
誰也不敢說只要去了就一定能看到北極光,因為北極光是一種自然現象,也要看運氣的。而特羅姆瑟的極光觀測中心有對太陽活動的實時監測報告,如果到酒店前臺詢問,服務員會熱心地幫你查詢實時的檢測情況,比如今晚看到極光的概率有多高,這種信息只是預報。看北極光最好是在晴天,要是烏雲密布,雲層會遮住極光。
特羅姆瑟還是個臨海城市,天氣變化非常快,經驗豐富的當地人會根據天氣狀況及時做出判斷和調整。當地的「極光嚮導」們對城市周邊哪裡是不錯的觀測點早已爛熟於心,跟著他們走總不會錯。
北方巴黎
「北方巴黎「說的也是特羅姆瑟,1900年,一位法國旅遊者賦予了這座城市「北方巴黎」的美稱,餐廳、酒吧、咖啡廳遍布了這座城市的每一個角落,為挪威之最,如果你覺得巴黎的生活節奏已經十分緩慢,那麼在特羅姆瑟的時光仿佛是定住了。
巴黎的色彩是鮮豔的,給人的感覺是鮮豔活潑的,特羅姆瑟也是一座鮮活的、浪漫的城市。由色彩豐富的老式木屋,散發著出歲月的味道,這是挪威在二戰期間唯一沒有遭到破壞的北部城市,這些木屋幸運的留存至今,並且受到當地法規的嚴格保護,連木屋的顏色都不可以隨意改變。
特羅姆瑟與巴黎不同地方也挺多,地廣人稀的特羅姆瑟沒有交通阻塞的問題;居民也遠比巴黎友善,在特羅姆瑟,只要有行人穿行,汽車會立刻停下來,禮讓行人,在細枝末節出讓你感受到屬於當地人的溫暖。朋友笑稱保險公司在這裡應該很賺吧,幾乎都沒有交通事故。
這裡也有巴黎沒有的極光和極夜、極晝與寒冷,這裡一年中有5個月的氣溫在0℃以下,其中近半年時間都在下雪;巴黎的氣溫則要遠遠高於這座北極城市。但是相對於其他北極城市,特羅姆瑟簡直是天堂,沿海受大西洋暖流影響,是挪威的不凍港,日常溫度約零下5度,還算溫暖。
Tips:對比一下,12月底的北緯45°的中國東北約零下30度,相對於位於極圈以內的特羅姆瑟,這個溫度很宜人。
藍夜之城
為什麼在眾多的北歐城市中,我只取特羅姆瑟這一瓢飲呢?除了極光,就是因為這片靜謐的藍色,冬季的特羅姆瑟進入極夜,每天最亮的時間是上午11點到下午2點,但也只是蒙蒙亮,特羅姆瑟由此變成了一座藍色的城市,天色在深藍色和淺藍色之間轉換。
在這極夜的日子裡,世界都是寧靜的、和諧的,漫長的黑夜絲毫沒有影響人們遊玩的心情。漫步街頭,居民的老木屋都刷上了挪威人鍾愛的紅色,無論走是岸邊的、山坡上的彩色木屋,全都披上了厚厚的雪,在夜幕下的整個城市顯得非常安靜。
特羅姆瑟作為北極的首都,它對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散發著自己溫暖;作為去往北極的必經之門,它向每一個嚮往北極的人張開了臂膀,讓世人得以窺一窺世界盡頭;作為極光之城,它給每一個追尋極光的人提供了最美妙最絢爛的視覺盛宴,作為北方巴黎和藍夜之城,它的浪漫與美好都在藍色的夜幕下呈現,在特羅姆瑟,你真切感受到一種屬於北歐的魅力,愛上這種低飽和度的酷萌格調,註定還要再來!
註: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配圖/白鷺
文字/白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