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金十數據」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自今年以來,雖然世界多國貿易均受到了疫情所帶來的影響,但中國和東協國家之間的經貿合作仍然密切。今年頭2個月裡,中國和東協的貿易額保持增長,東協還成為了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在這一大背景下,東協成員國獲得了不少和中國加強貿易合作的機會。
據中新網3月31日報導稱,近日首批1408箱共計7656公斤的菲律賓產牛油果已經順利運抵中國上海外高橋口岸。這標誌著,菲律賓成為了首個獲準對華出口牛油果的亞洲國家。有分析指出,菲律賓牛油果的首次輸華,是中菲兩國在達成海外基建項目合作之後又一重要合作實踐。對於這批牛油果,中國相關人員已重點檢查是否存在質量問題和疫情,但結果良好,這給兩國未來的水果進出口貿易開了個好頭。
事實上,一直以來菲律賓都是我國主要的水果供應國。2018年,中國自菲律賓進口了117萬噸水果。但去年,中國開始為其他東南亞國家大開水果市場,批准馬來西亞產龍眼、山竹、荔枝等10種水果對華出口,這讓其他水果供應國倍感壓力。但如今,菲律賓成為亞洲首個獲準進入中國牛油果市場的國家,給該國水果出口行業帶來了莫大的希望。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貿易方面,近日菲律賓還力挺了中國生產的醫療物資。上周,西班牙、土耳其等國意外對自中國採購的檢測試劑盒發出質疑。隨後,中國也已正式回應稱,由獲準出口的企業所生產的檢測試劑盒並無問題,試劑盒準確度過低的國家或是由於操作方法不當所導致。而在這一情況下,菲律賓也表達了對華的高度支持,宣稱中國生產的檢測試劑盒質量很好,這打消了市場對中國製造存在的擔憂和疑惑。
話又說回來,在菲律賓水果獲準入華的同時,曾作為中國最大的水果供應國,近日越南水果卻再度捲入「質量問題」的風波當中。上周,越南出口至中國的一批西瓜和火龍果上,被檢測出存在三種病原真菌。若是這一質量問題未能得到很好的解決,越南水果或再次被攔在中國市場門外。這樣一來,越南今年在農產品領域所定下了42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980億元)出口額目標或難以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