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帝巧克力業務或謝幕

2020-12-11 中國網財經

創新不足 陷入虧損泥潭

資料顯示,金帝是土生土長的深圳品牌,成立於1990年,後被中糧集團所收購,成為中糧旗下香港上市公司中國食品的業務板塊之一。此前,金帝在中國巧克力市場表現不俗,甚至被稱之為國產巧克力第一品牌。

原以為中糧收購金帝後能把該品牌徹底激活,但事與願違。在中國食品的業務板塊上,金帝的貢獻一直微不足道,且連續虧損經營,這個發家早但卻被後來者居上的老牌巧克力品牌,因為沒有創新、沒有趕上行業潮流而逐漸被消費者淡忘、被母公司拋棄。

中國食品半年度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金帝所在的休閒食品板塊是唯一下滑的板塊——其上半年貢獻營收1.98億元,銷售額同比下滑9%,僅佔整個中國食品集團板塊1.3%。與不斷上漲的飲料、酒品、廚房食品等同門業務相比,這份成績可謂糟糕。

記者注意到,中國食品休閒食品板塊包含金帝、美滋滋兩大糖果品牌。但從2011年開始,該板塊連續「四連虧」,截至2014年共虧損4.5億元人民幣,直到2015年上半年仍然沒有任何好轉跡象,按照金帝2500萬美元註冊資金折算,相當於其在四年期間虧掉2.8個工廠。同時,金帝在中糧內部的利潤率持續負數狀態,其為中糧貢獻的營收也由高峰期的3.1%一路下滑至1.3%。

營銷方面,在進口巧克力大刀闊斧的進軍中國市場的時候,金帝卻異常低調,火爆的情人節、春節等節假日中,無論是電視、網站 抑或是地鐵裡,都很少看到金帝巧克力的宣傳,商超裡面的陳列也很少,相比之下,同品類的德芙、費列羅、好時巧克力則是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

在創新方面,金帝還不如另一家國產品牌金絲猴,此前金絲猴還會走模仿道路抄襲費列羅推出過巧費羅,儘管為此惹上了官司,但至少看到其改變,而且今年以來金絲猴也逐步在婚慶市場發力。
除了來自行業內的衝擊,金帝的落寞或許還另有隱情。

金帝食品華東區一位負責人稱,2012年,中國食品在對營銷渠道多次調整後,原金帝的營銷模式出現了明顯問題:原有大區銷售團隊僅負責金帝巧克力單品類的銷售,但改革後團隊除巧克力單品外,還要承擔起中糧旗下酒、糧油的鋪貨和營銷,不少人選擇離開。「的營銷,很大精力傾斜向糧油、酒類 銷售,巧克力不像以前受到重視。」

「金帝在中糧內部長期處於邊緣化地位,獲得的營銷、渠道等資源配套也最差。"中國食品商務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認為,金帝的收入貢獻率連年下滑,在中糧集團內部獲得的支持相對薄弱,也不會輸出太多資源去重新激活表現差勁的金帝食品,"反過來還要為中糧旗下的飲料、酒品輸血,貢獻渠道營銷資源,長期以來形成惡性循環。」

專業人士認為,金帝衰落的最關鍵因素還是其內部團隊,讓不專業的人去管理該板塊,在創新以及渠道上並沒有藉助中糧,看不到顯著變化。根源就是管理團隊跟不上市場變化,老套的模式讓其日漸遲暮。

翻身無望 遭年輕消費者拋棄

金帝最終命運走向何處,雖然未有定論,但是在巧克力消費環境已經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今日,昔日巧克力老大金帝早已被後浪拍在了沙灘上。

隨著德芙、好時、瑪氏等多個外資品牌巧克力生產商的侵入,國內巧克力生產商的市場空間被不斷擠壓,再加上巧克力整體銷量增幅下降,以金帝為代表的中低端巧克力正在加速失去市場。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巧克力整體銷量增幅降至6.3%,和去年基本持平,但遠低於五年前約20%的增長速度。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行業整體消費不振,但是也有細分品類表現突出。例如,獨立包裝巧克力和手工巧克力的年增長率都超過了7%,2014年4月-2015年3月,獨立包裝巧克力在新產品中佔比48.5%,近三年來呈現向上增長態勢。

此外,巧克力高端化也正在成為趨勢,而在大眾巧克力品牌日子都不好過之時,高端巧克力顯現出了高利潤帶來的優勢。根據市場調研公司英敏特的報告,去年德芙在中國市場首次丟掉了0.4%的銷售份額,好時三季度報告也顯示全球營收同比下降31%,中國市場銷售額也滑落15%,中國區甚至在一季度遭遇過47%的巨幅下跌。然而與之相對的是,高端巧克力品牌則 錄得較強增長,例如瑞士巧克力品牌瑞士蓮全球銷售額去年同比大增48.3%。另有Godiva等巧克力品牌在北京多個商場開設了專櫃。

英敏特的另一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巧克力平均零售價格為每公斤21.21美元,高端巧克力價格在每公斤40美元以上,例如來自日本的Royce"s價格高達119美元每公斤。

「國內中產階層消費者的消費能力是不容小覷的,因此在巧克力消費低迷的時候,高價格、高利潤的巧克力表現突出,而在產品品質、渠道鋪設以及營銷方面,大眾巧克力品牌是不擅長的且沒有趕上趟兒。」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稱。

此外,隨著費列羅、瑪氏糖果不斷發起的營銷攻勢,將巧克力在中國市場塑造成了一種「輕奢品」,賣出了比牛肉還要貴的價格。而與之相比,眾多國產廠商還停留在過去以「白菜價」的時代,在代可可脂巧克力等低端市場中賣力吆喝,最終被80後、90後為代表的主流消費市場所拋棄。

 「國產巧克力品牌在供應鏈上有天生的基因缺陷。」中國焙烤食品糖製品工業協會理事長朱念琳說,國內廠商原輔料完全依賴進口,無法對上遊產業鏈形成整合,本身又不具備品牌溢價能力,「成本高、賣不出價,在市場中必然會被淘汰。」

國內巧克力市場進入"外資時間"

老牌巧克力生產商金帝瀕臨謝幕,卻有雀巢等外資品牌後來居上。日前,雀巢帶著擁有80多年歷史的奇巧巧克力進入中國市場,欲在巧克力銷售旺季前提前布局,而此前費列羅、瑪氏、好時等外資品牌也通過建廠落地來加大中國市場的投入力度。外資品牌出於質量與成本的考慮,在仍然具有增長力的中國市場投資建廠。

在2015年的10月宣布將超高端巧克力品牌通過進口的渠道帶入中國市場之後,雀巢於2015年的12月又將定位中高端的巧克力品牌奇巧通過在國內生產、國內銷售的方式引入中國巧克力市場。值得注意的是,在雀巢此次巧克力戰略之中,被其2011年收購的徐福記發揮了重要作用,奇巧將完全依賴徐福記的渠道進行銷售,這也是雀巢在糖果業務板塊實現本土化的手段之一。

不只是雀巢,對於2007年就在中國建立了第一個生產基地的好時巧克力而言,本土化也在更進一步。據消息稱,好時巧克力已於2015年的歲末將金絲猴全權收入囊中,正在對金絲猴的內部進行重新治理。雖然金絲猴之於好時,並未像雀巢的徐福記那般開始發揮作用,但是在收購完成之後,雙方的合作仍然可期。

除了雀巢與好時的動作之外,作為全球第三大巧克力製造商的費列羅也於2015年9月底在杭州江東工業園區內擁有了首個在華生產基地。據悉,作為費列羅集團全球第21家工廠,費列羅杭州工廠是該公司自1990年進入中國後的首個本地生產基地,費列羅將結束長達20多年的進口歷史。費列羅集團相關負責人稱,首個工廠的投產意味著可以極大地縮短產品運輸周期,從而通過新鮮度來提升消費者的消費體驗。據了解,在中國市場十分受歡迎的健達奇趣蛋是費列羅杭州工廠的第一條產品生產線。

至此,全球排名前茅的好時、費列羅、瑪氏、雀巢等外資品牌或通過收購本土企業、或通過直接建廠,完成了在中國的本土化布局。

隨著上述外資巨頭在國內逐漸完善的布局,在這場爭奪戰中,國產巧克力品牌面臨市場淘汰生死關頭。

(資料來源:新京報、中國經營報、北京商報、貴州商報等)

相關焦點

  • 中糧內部操作金帝巧克力易主 後者業績一直虧損
    年關將至,各大巧克力糖果品牌扎堆促銷搶市場,然而,作為曾經的國產巧克力老大,金帝巧克力卻遭遇被變賣的命運。  記者昨天獲悉,中糧旗下的上市公司中國食品將向同門兄弟公司 中糧地產 旗下的華高置業出售擁有金帝資產的目標公司,該目標公司即PrizedDevelopmentsLimit(簡稱「PD公司」),於1994年在英屬維京群島註冊成立。
  • 倒下的巧克力冠軍金帝 像極了溫水煮青蛙
    處在賣廠和轉型漩渦中的國產巧克力品牌金帝有了結局。1月3日,國產巧克力第一品牌金帝,被中糧旗下的中國食品以6.11億元出售給中糧旗下另一家公司華高置業。這筆「左手倒右手」的交易,意味著金帝巧克力這個有著25年歷史的品牌即將消失。   據悉,近幾年中國巧克力市場年增率都在10%左右,前景十分誘人。可就在國內巧克力市場日漸繁榮的今天,金帝巧克力反而倒下了。
  • 金帝出局,國產巧克力企業難振興
    這一系列變化讓中糧高層對金帝逐漸失去耐心,加上2015年深圳房價突然暴漲,更加堅定了中糧捨棄金帝將眼光瞄向其所在深圳佔有的那2.8萬平方米土地的決心。金帝出局,巧克力行業難振興金帝自被出售給華高地產開始,在巧克力市場上,國內老大基本出局。
  • 金帝巧克力易主 國產巧克力基本失去自有品牌
    情人節將至,在戀愛中傳情達意的巧克力也再次引發人們的關注。從2016年國產巧克力「一哥」金帝連虧4年最終易主,到剛落下帷幕的「特大冒牌巧克力案」,都顯現了國產巧克力的尷尬境地。朱丹蓬認為,金帝停產後,國產巧克力基本失去了自有品牌。目前,國產巧克力只能深入三四線城市、從產品造型等方面尋求突圍。國產品牌幾乎全軍覆沒從記者走訪的超市和便利店來看,巧克力貨架和展臺基本被德芙、好時、費列羅、雀巢和瑞士蓮等進口品牌佔據,難現國產巧克力的身影。
  • 福建好鄰居2億"吃下"金帝巧克力
    12月7日上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福建企業好鄰居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好鄰居)方面獲得證實,其已於當日籤署相關合同,正式收進中國本土最大巧克力生產商金帝食品有限公司。好鄰居副總經理陳志騰向記者稱,收購的出發點在於好鄰居的戰略發展需要:藉助金帝品牌,未來要走向大眾市場。他還透露,在金帝巧克力這一項目上,從啟動到後續完成整體預算為6億元,已經花了2億元。
  • 晉江好鄰居股份有限公司吃下巧克力品牌金帝
    ­   7日,總部位於晉江市的福建好鄰居股份有限公司對外發布公告,公司已出資2.06億元,全權收購央企中糧集團旗下的巧克力品牌金帝。­  據了解,福建好鄰居是泉州本土一家民營食品企業,成立於2012年5月24日,經營範圍為糖果、代可可脂巧克力及代可可脂巧克力製品、巧克力及巧克力製品。
  • 金帝等巧克力被疑跟風漲價 受原材料價格影響小
    金帝等巧克力被疑跟風漲價  商務部監測數據顯示:原材料平均漲幅不到20%,而個別巧克力漲幅達25%  在方便麵、奶粉等食品相繼漲價後,巧克力廠商也紛紛開始了低調漲價。而此次漲價涉及金帝、德芙等知名巧克力品牌,其廠家銷售人員強調,原料上漲是巧克力價格上漲的直接原因,但依據官方的監測數據,業內質疑其有跟風漲價之嫌。  20日將進行價格調整  昨天,中糧金帝食品(深圳)有限公司方面透露,已經於7月末向銷售商下發了漲價通知,將在本月20日實行調整後價格。
  • 巧克力別只知德芙、費列羅,中國這個金帝牌子,只有80,90後知道
    甜食一直以來的都是大家很喜歡吃的一個東西了,也是有著很多種類,深受著女生和小孩子的喜愛,而且到了過年,幾乎每家每戶都會有巧克力,每個小孩都很喜歡吃,每個國家也是有著每個國家的代表甜食,這不最近小編也是給大家總結出了幾種!巧克力別只知德芙、費列羅,中國這個金帝牌子,只有80,90後知道。
  • 浙江省貿促會、省國際商會調研浙江金帝石化、杭實金帝能源
    9月25日,浙江省貿促會、省國際商會副會長張善坤率調研組來浙江金帝石化公司、杭實金帝能源公司調研,開展「三服務」活動,就企業現狀及需求進行調研,以積極支持企業更好的復工復產和市場開拓。金帝石化總經理許斌等給予熱情接待並作相關匯報。
  • 情人節巧克力風光不再 億滋妙卡聯手張藝興「討好」年輕人
    億滋聯手張藝興與粉絲互動  值得一提的是,億滋國際(簡稱億滋)的巧克力品類在全球排名第二(信息來源:歐睿信息諮詢公司),2017年巧克力品類佔公司總營業額的31%(2018年數據還未公布),巧克力份額僅次於餅乾業務,是億滋的主打業務之一。但是,在巧克力市場整體疲軟的宏觀環境下,億滋的發展也遇到一些瓶頸。
  • 中國巧克力市場已被洋品牌瓜分 國產巧克力難覓
    1月初,中糧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中國食品對外宣布,2015年12月31日,將旗下金帝食品公司以6.11億元人民幣出售給中糧地產。與此同時,雀巢帶著擁有80多年歷史的奇巧巧克力進入中國市場。這一進一出,也是國內巧克力市場的真實寫照——國產品牌節節敗退,進口品牌幾乎壟斷了整個市場。  國產巧克力為什麼賣不動?
  • 美國巧克力,日本巧克力,中國巧克力對比,網友:這差距太明顯
    而且巧克力味道特別的好,所以說大多數的人在平時都會去超市買各種各樣的巧克力來吃,可是我們在平時買巧克力的時候,會發現有的巧克力好像並不是中國生產的,因為有很多的巧克力,其實都是國外廠家生產的,不過並不代表著所有的巧克力都是國外生產的,因為在中國其實也是有巧克力生產廠家的,那麼我們在對比了美國的巧克力,日本的巧克力和中國的巧克力之後,很多網友也發現了,原來這差距是這麼明顯的
  • 英國高級巧克力商Hotel Chocolat籌備上市
    英國巧克力製造商和零售商 Hotel Chocolat 表示,公司將在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的二板交易市場AIM上市,目標籌集5000萬英鎊的資金,用於開設新門店以及提高產能。他說:「(上市)能加快推進我們目前眾多的項目,尤其是英國巧克力生產、新門店和數字業務方面的額外投資。」  據知情人透露,現持股50%的Angus Thirlwell和 Peter Harris將出售部分股份,但依舊會是公司最大的股東。來源: 華麗志 作者: 蔣晶津
  • 浙江金帝石化能源首次入選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
    浙江金帝石化能源有限公司首次榮登500強榜單,位列第342位。浙江金帝石化能源副總經理王珏應邀出席此次論壇。浙江金帝石化能源有限公司是金帝聯合控股集團旗下主營大宗石化產品貿易的子公司,現為中國石油流通協會副會長單位,旗下擁有新加坡子公司、上海分公司、南京分公司。
  • 金帝聯合能源石化業務:六大思維賦能大宗商品現貨貿易
    7月14日下午,杭實金帝年中會議正式召開,杭州熱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呂永洪、杭實金帝總經理許斌及各業務板塊負責人參加會議,副總經理趙壽盼主持會議。此次會議重在總結回顧上半年工作成果,對照全年經營數據、目標任務探問題、差不足、促整改,分析預判市場形勢及部署下半年重點工作。
  • 美國的巧克力有德芙,義大利有費列羅,中國的巧克力只給最愛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相信有很多朋友們非常喜歡吃巧克力,巧克力是一種比較受人歡迎的甜品零食。而提到巧克力,大家第一時間能夠想到的就是美國的德芙巧克力和義大利的費列羅巧克力。那麼,中國的巧克力有哪種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併購浪潮能否拯救中國巧克力?
    徐福記大幅度轉型的背後,是近年來國內巧克力市場不斷併購調整的縮影。2011年雀巢併購徐福記,2014年好時併購金絲猴,2016年好鄰居併購金帝……不少企業寄望通過品牌、資本重組與渠道下沉,來實現市場突破。但幾輪併購過後,國內糖果巧克力品牌已經所存無幾。曾經的國產巧克力「一哥」金帝也被中糧打包出售,在獨立品牌中僅剩梁豐苦苦支撐。
  • 蛆蟲「纏上」費列羅 網友稱「最高蛋白巧克力」
    事件回放「最貴巧克力」費列羅頻生蛆蟲2011年12月28日,上海人民廣播《990聽眾熱線》報導了上海一名消費者在食用費列羅巧克力時發現巧克力中鑽出活蛆蟲事件。消費者稱他購買的費列羅巧克力保質期為2011年12月21日,11月中旬當他打開包裝吃下了幾顆之後,驚訝地發現巧克力中竟然有活蟲爬出。
  • 世界各國的巧克力:美國有德芙,法國有馬克西姆,中國有什麼?
    那麼大家知道中國的巧克力是哪一款呢?接下來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看一看世界上這些有名的巧克力吧!美國有德芙巧克力,而德芙巧克力是在1989年進入中國市場的,1995年就成為了中國巧克力中的領導品牌,在中國的知名度是非常高的,而大家都知道德芙的代言人也是經常換。
  • 濃情蜜意,牽手有「禮」——巧克力行業的前世今生與未來發展之路
    相比之下,國產品牌顯得黯淡,原國產巧克力第一品牌金帝被反覆收購後已經停產,徐福記被雀巢控股,而金絲猴被好時收購。走進巧克力的世界:重點巧克力企業與品牌巧克力產品琳琅滿目、異彩紛呈。億滋(Mondelez),由11年卡夫開拆創立,主要面向國際食品市場,擁有妙卡、吉百利怡口蓮、Toblerone三角巧克力等眾多品牌。2011年,卡夫一分為二,糖果和巧克力業務被歸入億滋。億滋目前在全球擁有超過10萬名員工,旗下巧克力品牌除上述國內市場知名品牌外,還擁有Terry’s、Fry’s等品牌,億滋巧克力業務收入高達167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