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帶畢業生的班主任 和他的48張明信片

2020-12-24 大眾網

「這是數學老師的手哦,拍一下加20分!」劉寧在數學考試前,跟考生們開玩笑,調節一下略微緊張的考前氣氛。

劉寧收到的48張明信片。

  每年的高考,考生自然是主角,但是在考場外陪考的家長、老師、志願者也成了這場考試的一道風景線。2017年高考的二中考點,來自臨沂第一中學北城區的各班班主任們自發來到考點,為學生們加油打氣。多年教齡的類老師感慨:「一個老師一生還能送多少屆畢業生?十屆最多了,所以每送走一屆,心裡都很不舍。」第一次帶畢業生的班主任劉寧,送走了第一屆畢業生,他的心裡除了那一份不舍,還有更多的故事可留作紀念。

  聽全班同學唱《真的愛你》

  擦掉的是不舍的眼淚

  上午9點,在臨沂二中考點外,考場傳來了開始考試的哨聲,臨沂第一中學北城區的各班班主任們也深深地舒了一口氣,開始聚在一起閒聊起來。從臨考前的最後一節課,到最後一節班會,老師們突然變得言簡意賅起來,再也不會說:「都抬起頭來,我再說兩句。」千言萬語都化成了一句話:「放輕鬆,好好考,相信你們。」學生們也開始為臨別前花一些心思,有的班為老師集體獻唱:「我怕我沒有機會,跟你說一聲再見,因為也許,就再也見不到你。」當張震嶽的《再見》在教室迴蕩的時候,即便已經帶了多屆畢業生的班主任也會淚眼婆娑。而劉寧聽到全班集體唱起《真的愛你》,只是簡短錄了50秒視頻留作紀念後,便匆匆收起手機,背對學生,擦著眼淚。

  「這批學生是我上班後送走的第一屆學生,我用心教,孩子們用心學,三年來師生很默契,面對離別,既為他們感到開心,同時又有一份深深的不舍。」劉寧談起全班唱歌的場景依然有些哽咽。

  臨沂第一中學北城區是個新校區,因此每個班的學生相對較少,全班48名學生,每個學生劉寧都要照顧到。「每次摸底考試,壓力過大的時候,我都會一對一地和學生溝通、談心,每個學生什麼性格特點,學習上有什麼優缺點,我如數家珍。」劉寧說。

  48張明信片 是一場青春的約定

  臨行前,老師和學生之間總會寫寫畢業留言冊、互留電話,以便以後可以隨時聯繫。而劉寧所帶的臨沂第一中學北城區高三8班的同學們,在最後一節班會結束後,送給了劉寧一沓明信片。翻看每一張明信片,48名學生一人手寫一張,每一張都透著對老師濃濃的感情,「老師,我的字醜,但是我的情真啊!」「說真的,你是我見過最盡職的老師,感謝你的付出。」「昨天看到你哭,突然想到原來你也只是個淚點很低的大男孩,我們到底是多有幸運做了你第一屆的學生。」……一言一語間,仿佛看到了劉寧和學生們生活學習的點點滴滴。

  對待學生,劉寧十分用心,就連去趟超市,都要給48個學生買點筆帶回去。高二,劉寧被學校派到山東大學培訓,四天的學習時間,讓劉寧十分惦記他的學生,每天都要給代課老師打電話,詢問學生當天的學習情況。「學習結束後,我想帶點山東大學的紀念品回去,思來想去最後買了48張山東大學的明信片。」劉寧說,回到家第一件事不是休息,而是趕到學校看看學生,並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給每一位學生寫了一張明信片。當48張有不同寄語的明信片遞到學生的手上,劉寧說:等你們都考上了大學,把你們大學的明信片也寄給我一張就可以了,我要48張哦,一張都不能少,我不做虧本的買賣。

  就這樣,一年過去了,48個孩子沒有忘記明信片的約定,即便是高考在即,即便還不知道高考成績,全班48個同學還是決定送班主任劉寧一份特殊的臨別禮物,因為這是一個大學的約定,更是一場青春的約定。

  亦師亦友的走心老師 無人能夠取代

  7日下午2點,距離數學考試還有一個小時的時間,劉寧便跟隨著高三陪考班主任的隊伍來到臨沂二中的考點,為學生加油。劉寧高舉起右手,對學生說:「這是數學老師的手哦,拍一下加20分!」學生被老師的話逗得大笑,紛紛排隊擊掌,輕鬆地踏進考場。而這一舉動也影響到了其他考生,紛紛跟著擊掌,想沾沾數學老師手的光。

  「如果我站在烈日下的擊掌可以給學生們帶來情感上的力量,我願意每場都在。其實老師是個良心職業,遇到一個負責的老師,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而這種影響可能就是一句話、一件事。」劉寧說,自己的學生生涯遇到了一些很負責的老師,受老師的影響,他也要做一個有良心、負責任的老師。

  「我們老師高一開學就說,這三年安心陪我們,等我們畢業了再談戀愛,所以現在成了大齡剩男至今未婚,這下,老師終於可以安心談戀愛了。」等候進場的劉寧的學生王苡同對記者說。

  而在對劉寧學生的採訪中,學生對班主任更多的點評是兩個字:走心。為了過一個聖誕節,劉寧會在同學晚自習結束後,等全班同學都走光了,再偷偷每人每個桌洞放一個大蘋果。為了給同學減壓,會在某個周末,給全班的女生每人送一個可愛的毛絨玩偶,男生則是以宿舍為單位一個宿舍一隻燒雞……而這些感動學生、讓學生至今念叨的走心的小事,都是劉寧自掏腰包完成的。

  孩子會因為一個老師好而喜歡這門課,也會因為班主任好而用心學習。就像48張明信片中的一句話:「終於,我們走到了今天,要奔向各自的起點。沒人能取代記憶中的你,和那段青春歲月。」

  記者何青

相關焦點

  • 第一次帶畢業生的班主任 和他的48張明信片
    2017年高考的二中考點,來自臨沂第一中學北城區的各班班主任們自發來到考點,為學生們加油打氣。多年教齡的類老師感慨:「一個老師一生還能送多少屆畢業生?十屆最多了,所以每送走一屆,心裡都很不舍。」第一次帶畢業生的班主任劉寧,送走了第一屆畢業生,他的心裡除了那一份不舍,還有更多的故事可留作紀念。
  • 老師手繪明信片贈134名畢業生
    近日,陝西省的榆林學院外國語學院134名畢業生,收到了輔導員高燕鵬贈送的一份「特殊」畢業禮物——手繪水彩明信片,每張明信片還寫滿了殷切希望和深情祝福,被贊為「最走心」畢業禮物。2013年,高燕鵬到榆林學院外國語學院工作,今年畢業的134名學生是她帶的第一批畢業生。「對於學生和我而言,榆林學院都是我們的『第一次』,要畢業了,真的是難捨難分。」
  • 老師手繪明信片贈134名畢業生
    近日,陝西省的榆林學院外國語學院134名畢業生,收到了輔導員高燕鵬贈送的一份「特殊」畢業禮物——手繪水彩明信片,每張明信片還寫滿了殷切希望和深情祝福,被贊為「最走心」畢業禮物。2013年,高燕鵬到榆林學院外國語學院工作,今年畢業的134名學生是她帶的第一批畢業生。「對於學生和我而言,榆林學院都是我們的『第一次』,要畢業了,真的是難捨難分。」
  • 輔導員手寫201張明信片贈畢業生 書寫用120小時
    談起萌生為學生寫明信片的想法,杜松松說,還得從去年說起。那時有很多專科生在畢業前夕找到她談心,「畢業生有很多的困惑,當時就想能為學生做點什麼。」  「這一屆是我送出去的第一屆畢業生。」目前教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的杜松松,對於畢業生剛進入職場的迷茫和困惑有些許了解,結合自己的工作經歷,「把我所了解的與學生分享。」
  • 輔導員手寫201張明信片贈畢業生 書寫用120小時
    談起萌生為學生寫明信片的想法,杜松松說,還得從去年說起。那時有很多專科生在畢業前夕找到她談心,「畢業生有很多的困惑,當時就想能為學生做點什麼。」  「這一屆是我送出去的第一屆畢業生。」目前教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的杜松松,對於畢業生剛進入職場的迷茫和困惑有些許了解,結合自己的工作經歷,「把我所了解的與學生分享。」
  • 武漢一高校師生手寫300餘張明信片 贈別畢業生
    武漢一高校師生手寫300餘張明信片贈別畢業生又是一年畢業季,6月21日、22日,是武昌理工學院2017屆畢業生離校的日子。該校藝術設計學院邀請學院師生親手寫下300餘張校園明信片,深情贈別即將離開母校的2017屆畢業生,被贊「最走心」的畢業禮物。「學長學姐們在學校學習生活了三四年,學校的每一個場景肯定都深深地刻在了他們的腦海裡,在策劃如何歡送他們的時候,我們萌生了將校園回憶和臨別贈言相結合的想法。」
  • 每人48頁!班主任「狂寫」期末評語,內容太意外-評語 班主任 學生...
    原標題:每個學生48頁!杭州班主任「狂寫」期末評語,內容太意外  還記得去年這個時候,小編跟大家分享過一張超可愛的化學元素周期表嗎?圖中48個元素的位置上,是各式各樣的笑臉。其中,47張笑臉屬於杭州公益中學初二(10)班全體學生,每人對應一種化學元素,老師就按這種化學元素的特徵來寫評語;另一張笑臉屬於他們的班主任陳鵬,也就是「化學元素評語」的原創者。
  • 一份遲到的感恩 鎮海中學門衛師傅收到一張明信片
    有老師陸續進來拿信,翻翻找找,手卻突然停住了,信件中夾雜著一封明信片,匿名,沒有寄信人落款,但卡片正中央,卻明明白白地寫著,「鎮海中學,門衛師傅們收」。「這是給咱們門衛師傅的明信片啊!」張師傅訝異地接過老師手中的明信片,仔細讀了起來。「這樣寫明信片不知會不會有些冒失,但是還是想表達一下感激之情。」情真意切的口吻,似乎還帶些羞澀,卻掩不住滿口的感謝。
  • 一份遲到的感恩 鎮海中學門衛師傅收到一張明信片
    有老師陸續進來拿信,翻翻找找,手卻突然停住了,信件中夾雜著一封明信片,匿名,沒有寄信人落款,但卡片正中央,卻明明白白地寫著,「鎮海中學,門衛師傅們收」。「這是給咱們門衛師傅的明信片啊!」張師傅訝異地接過老師手中的明信片,仔細讀了起來。「這樣寫明信片不知會不會有些冒失,但是還是想表達一下感激之情。」情真意切的口吻,似乎還帶些羞澀,卻掩不住滿口的感謝。
  • 返校三天就畢業 江蘇一建築系畢業生手繪14張學校建築圖做成明信片...
    近日,江蘇淮陰工學院建築工程學院的畢業生終於迎來了開學,但是按照要求,他們只能在學校逗留三天。因為情況特殊,返校的時間又十分緊張,不少畢業生甚至都未能和同學一起拍張照片,吃頓散夥飯。為了彌補同學們的遺憾,和紀念大家一起走過的青春,1152班的韋奕釩手繪了14張學校建築圖,並自費做成明信片、檯曆送給身邊的朋友,以作紀念。
  • 返校三天就畢業 江蘇一建築系畢業生手繪14張學校建築圖做成明信片...
    近日,江蘇淮陰工學院建築工程學院的畢業生終於迎來了開學,但是按照要求,他們只能在學校逗留三天。因為情況特殊,返校的時間又十分緊張,不少畢業生甚至都未能和同學一起拍張照片,吃頓散夥飯。為了彌補同學們的遺憾,和紀念大家一起走過的青春,1152班的韋奕釩手繪了14張學校建築圖,並自費做成明信片、檯曆送給身邊的朋友,以作紀念。
  • 輔導員手寫239張明信片 被學生稱為「最美情書」
    ……  談起為什麼給學生手寫明信片,錢璐說,「受分院老師的啟發,他每次會為一些課程結束的學生寫一些明信片,所以,我也想著學生畢業了,總要給他們留點什麼,雖然每句話都很平淡,但都是發自內心。」  從今年四月開始,錢璐大部分都是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來寫明信片,一共花了3個月時間。
  • 輔導員手寫239張明信片 被學生稱為「最美情書」
    ……  談起為什麼給學生手寫明信片,錢璐說,「受分院老師的啟發,他每次會為一些課程結束的學生寫一些明信片,所以,我也想著學生畢業了,總要給他們留點什麼,雖然每句話都很平淡,但都是發自內心。」  從今年四月開始,錢璐大部分都是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來寫明信片,一共花了3個月時間。
  • 畢業生手繪明信片 記錄母校「專屬記憶」(圖)
    嫣蜜用手繪的方式製作成的明信片 記者 龍在全 攝  商報記者 劉雨露  重慶商報訊  畢業的日子一天天臨近,大學裡的情人坡、教學樓、實驗室等都會埋藏在同學們的心裡。近日,重慶大學畢業兩年的嫣蜜再次回到學校,開創了自己對學校的「專屬記憶」,並把這些記憶用手繪的方式繪畫出來製作成明信片。昨日,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希望同學們在畢業多年後,能通過這些手繪明信片回憶起大學裡專屬於自己的那段純真時光。  畢業沒找到紀念品  24歲的嫣蜜曾是重慶大學的學生,在他2011年畢業時,他希望能購買一些與學校有關的紀念品帶走。
  • 又臨畢業季 山東高校畢業生手繪明信片告別母校
    山東科技大學的一套明信片受到熱捧,這套手繪的校園風景,帶有淡淡青春回憶的鋼筆畫,將大學生涯呈現在明信片上。近日,這套明信片的設計者之一趙凱道出了他們的心意:「我們馬上就畢業了,希望這次用這種方式告別母校,留下青春回憶。」趙凱是來自於山東科技大學建築學專業的學生,再過幾天,他就要畢業了。
  • 畢業生手繪明信片 記錄母校「專屬記憶」(圖)
    嫣蜜用手繪的方式製作成的明信片 記者 龍在全 攝  商報記者 劉雨露  重慶商報訊  畢業的日子一天天臨近,大學裡的情人坡、教學樓、實驗室等都會埋藏在同學們的心裡。近日,重慶大學畢業兩年的嫣蜜再次回到學校,開創了自己對學校的「專屬記憶」,並把這些記憶用手繪的方式繪畫出來製作成明信片。昨日,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希望同學們在畢業多年後,能通過這些手繪明信片回憶起大學裡專屬於自己的那段純真時光。  畢業沒找到紀念品  24歲的嫣蜜曾是重慶大學的學生,在他2011年畢業時,他希望能購買一些與學校有關的紀念品帶走。
  • 又臨畢業季 山東高校畢業生手繪明信片告別母校
    山東科技大學的一套明信片受到熱捧,這套手繪的校園風景,帶有淡淡青春回憶的鋼筆畫,將大學生涯呈現在明信片上。近日,這套明信片的設計者之一趙凱道出了他們的心意:「我們馬上就畢業了,希望這次用這種方式告別母校,留下青春回憶。」趙凱是來自於山東科技大學建築學專業的學生,再過幾天,他就要畢業了。
  • 輔導員畢業季手寫239張明信片 送上「最美情書」
    明信片取名「拾光」,代表拾集無法複製的時光  「這一屆學生是我帶的第一批畢業生,參與了他們整個大學四年的生活,希望能夠以我自己的名義,表達對畢業生的情感和誠意。」錢璐把這套明信片的主題叫做「拾光」,代表拾集無法複製的時光。  作為輔導員,錢璐雖然沒有給這屆學生上過一堂課,而是負責學生的日常。
  • 輔導員畢業季手寫239張明信片 送上「最美情書」
    明信片取名「拾光」,代表拾集無法複製的時光  「這一屆學生是我帶的第一批畢業生,參與了他們整個大學四年的生活,希望能夠以我自己的名義,表達對畢業生的情感和誠意。」錢璐把這套明信片的主題叫做「拾光」,代表拾集無法複製的時光。  作為輔導員,錢璐雖然沒有給這屆學生上過一堂課,而是負責學生的日常。
  • 老師手繪明信片贈134名學生
    近日,榆林學院外國語學院134名畢業生,收到了輔導員高燕鵬贈送的一份「特殊」畢業禮物——手繪水彩明信片,每張明信片還寫滿了殷切希望和深情祝福,被贊為「最走心」畢業禮物。2013年,高燕鵬到榆林學院外國語學院工作,今年畢業的134名學生是她帶的第一批畢業生。「對於學生和我而言,榆林學院都是我們的『第一次』,要畢業了,真的是難捨難分。」高燕鵬說,去年兒子上幼兒園後,她便和孩子一起學習手繪水彩畫,有時還曬到朋友圈,沒想到引來學生們的讚許。有個學生留言說:「老師,您畫得真好,能不能給我也畫一幅。」高燕鵬當時說,現在畫得不好,以後一定送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