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場講壇第106場主講人陶克。唐露、王珏攝/光明圖片
【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
新華社長沙12月18日電 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報社共同主辦的「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工程第106場活動,於12月18日走進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活動邀請解放軍報社原副總編輯、雷鋒雜誌社總編輯陶克,作題為《以雷鋒精神助力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演講,並就相關問題與觀眾及網友展開互動交流。
在新時代,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是一項長期而緊迫、艱巨而複雜的任務。學雷鋒和志願服務是踐行社會主義道德的重要途徑。陶克表示,雷鋒的先進事跡能夠凝聚起榜樣的力量,激發群眾學習先進、爭做先進的磅礴熱情。應以雷鋒精神為抓手,助力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
陶克順著時間脈絡,深入解讀了雷鋒精神內涵的演變:雷鋒從一個人名、一些事跡,逐步轉變為眾多志願者、一批雷鋒學院,最終蔚然成風,成為一種精神、一種文化背後所展示的向上向善的社會風貌。陶克認為,只要我們自覺堅持推進學雷鋒和志願服務,堅持不斷發揚雷鋒精神,堅持以雷鋒精神豐富和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良好的社會風尚一定會形成,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必將達到一個新高度。
本場活動由長沙市委宣傳部、望城區委區政府、光明網承辦,光明網、光明日報客戶端、光明網新浪微博對活動進行了現場直播。
【活動背景】
堅持以雷鋒精神興區育人
光明日報記者 龍 軍
2020年12月18日是雷鋒同志誕辰80周年紀念日。
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作為雷鋒家鄉,一直堅持以雷鋒精神興區育人、涵養城市文明、提升城市品格,通過常態化開展「雷鋒家鄉學雷鋒」活動,不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望城區引導人們厚植愛國情懷,築牢精神之基,雷鋒形象、雷鋒雕像,以雷鋒命名的公共場所、地名無處不在;將雷鋒故事、雷鋒精神作為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鮮活教材,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成立區雷鋒精神研究會,高標準、高水平持續推進雷鋒紀念館、雷鋒學院、中國雷鋒網等學雷鋒「主陣地」建設;深入挖掘和闡發雷鋒精神的時代價值,加強雷鋒精神等紅色資源的保護、開發、利用,使之成為激發愛國熱情、凝聚發展力量、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平臺;在全國率先出臺《學雷鋒鼓勵保護暫行辦法》,更好地保障學雷鋒先進典型的合法權益,弘揚社會正氣。
近年來,望城區湧現出一個全國「學雷鋒模範消防大隊」「時代楷模」、一名「全國道德模範」、兩個全國學雷鋒活動示範點、一個全國最佳志願服務項目和39名「中國好人」「湖南好人」。
【現場反響】
續寫新時代的雷鋒故事
光明日報記者 禹愛華
12月18日上午,湖南雷鋒學院大報告廳內,來自長沙市望城區的幹部職工、師生代表、志願者代表和湖南雷鋒學院學員代表300餘人共同聆聽了解放軍報社原副總編輯、雷鋒雜誌總編輯陶克作的題為《以雷鋒精神助力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講座。
「雷鋒精神是一座令人景仰的道德豐碑,傳遞著永恆的力量。」長沙市望城區丁字灣街道青年幹部孔鈺敏說,「我們或許沒有轟轟烈烈的壯舉、驚天動地的偉業,但只要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履行好每一份職責,就是雷鋒精神在新時代最生動的體現。」
「傳承、踐行雷鋒精神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與擔當。聽了陶克將軍的講座後,我受益匪淺。」長沙市望城區區委黨校副校長姚傑表示,將深入研究、紮實工作,把弘揚雷鋒精神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融入黨員幹部教育。
「雷鋒22年的短暫生命歷程,有18年是在望城度過的。」長沙市望城區區委書記劉擁兵表示,作為雷鋒的誕生之地、成長搖籃和精神原鄉,望城孕育和見證了雷鋒平凡而偉大的人生,也培育和鑄就了雷鋒崇高而偉大的精神。望城將堅持以雷鋒精神興區育人,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區域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專家觀點】
陶克:以雷鋒精神助力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
光明網記者 鄭芳芳整理
2020年12月18日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雷鋒同志誕辰80周年。他出身普普通通,但最終成長為中華民族的道德豐碑,成為「中國好人」的文化符號,永遠活在百姓心中。去年10月,《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以下簡稱《綱要》)頒布。雷鋒精神,正是推動《綱要》落實的最好抓手。
今天的中國,雷鋒成為億萬人共同擁有的名字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公民道德建設,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動思想道德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質整體明顯提高。但與此同時,我國社會道德領域依然存在不少問題。部分黨員領導幹部信念不堅;部分青少年道德觀念模糊甚至缺失,缺乏區分是非、善惡、美醜的標準;造假欺詐、不講信用的現象久治不絕,突破公序良俗底線、妨害人民幸福生活的事件時有發生。這些問題對個人品德的建設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綱要》直面這些問題,特別強調要突出個人品德建設,要推動踐行以愛國奉獻、明禮遵規、勤勞善良、寬厚正直、自強自律為主要內容的個人品德。個人品德強調的是自身的優良品質以及行為自覺,是人生之基,也是道德建設的「第一粒扣子」。而所謂的個人品德建設,就是培育「好人」。
那麼,什麼是「好人」?甘當「傻子」以懷民,願做螺釘而濟世,雷鋒的個人品德無疑是美好且值得學習的。雷鋒入伍前,當工人時多次被評為紅旗手、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入伍後,工作學習一直表現優異,被評為節約標兵、模範共青團員,做了很多好事卻從不留名,他說:「人民的困難就是我的困難,幫助人民克服困難,貢獻出自己的力量是我應盡的責任。」他回答了人為什麼活著、應該怎麼做人的問題,放大了「善」的本性,體現了人性的光輝,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是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榜樣,能夠凝聚起榜樣的力量和學習先進爭做先進的磅礴熱情。
今天的中國,雷鋒成為億萬人共同擁有的名字。《綱要》專門指出要「深入推進學雷鋒志願服務」,強調「要弘揚雷鋒精神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圍繞重大活動、扶貧救災、敬老救孤、恤病助殘、法律援助、文化支教、環境保護、健康指導等,廣泛開展學雷鋒和志願服務活動,引導人們把學雷鋒和志願服務作為生活方式、生活習慣。推動志願服務組織發展,完善激勵褒獎制度,推進學雷鋒志願服務制度化常態化,使『我為人人、人人為我』蔚然成風」。在推動《綱要》落地時,應著眼於個人道德建設,以雷鋒精神為抓手,打通「文明最後一公裡」,助力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
以雷鋒精神豐富和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要進一步引導人們嚮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不斷提升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和全社會文明程度,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綱要》明確指出的一條重要的途徑就是大力推動學雷鋒和志願服務。
回溯過往,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到現在,黨中央始終致力於讓廣大人民群眾學習雷鋒及雷鋒精神。20世紀60年代,毛澤東同志揮筆題寫「向雷鋒同志學習」;1990年3月,中國共產黨十三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全體共產黨員和黨員幹部,都要帶頭學習雷鋒」;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既要學習雷鋒的精神,也要學習雷鋒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質追求轉化為具體行動,體現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把雷鋒精神代代傳承下去」。
在黨中央的強有力號召下,半個多世紀以來,從雷鋒到歐陽海、王傑、劉英俊、張華、朱伯儒、張子祥、李潤虎、李素麗、徐虎、許振超、郭明義、莊仕華、孫茂芳……千萬個「雷鋒」在不同的時代成長了起來,在我們身邊播撒著愛和溫暖。雷鋒已從一個人的名字、一個人的事跡轉變為一批雷鋒學院、眾多志願者,成為一項志願服務、一種精神、一種文化,這是老百姓對美好人性的執著追求,更是中國共產黨對初心半個世紀的堅守。
在「十四五」的新徵程上,只要我們堅持深入推進學雷鋒志願服務,堅持不斷發揚雷鋒精神,堅持以雷鋒精神豐富和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良好的社會風尚一定會形成,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必將達到一個新高度。
直播頁面二維碼
第一○六場
《光明日報》( 2020年12月19日 03版)
[ 責編:劉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