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軍:當個村醫很滿足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李欣瑤
6月15日一大早,天祝縣華藏寺鎮陽山村衛生室的村醫王世軍把門牌上的工作狀態撥到了「在崗」一欄,隨即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在陽山村當了23年村醫的他,每天看病、入戶,或是去衛生院參加培訓,雖然忙碌但卻很充實。
陽山村屬於半農半牧地區,村裡有1500多名村民,王世軍的職責,就是守護他們的健康。
其實幾年前,王世軍曾經動過不幹村醫的想法。「那時候一年收入才一萬多元,我想著辭職了自己去開診所。」在當時,開一家私人診所,收入要遠遠高於村醫。
把王世軍留在村衛生室的,是我省以及天祝縣對村醫的一系列保障政策,「這幾年,村醫的政策越來越好,我們的收入也越來越高。現在我一個月平均收入5000多元,這還不是我們鄉鎮最高的。」王世軍說。
他所說的政策,是我省對鄉村醫生服務模式和激勵機制的一系列改革。從2016年1月1日起,我省實行在崗村醫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對在崗村醫年滿60周歲辦理退出手續的或已經退出村醫崗位的,實行退養生活補助制度。
同時,我省不斷規範落實鄉村醫生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定額補助、藥品零差率和一般診療費補助制度,每年為每名村醫補助2700元左右。
天祝縣在此政策上,又根據民族地區的特殊情況,對人口較少的村,每月收入不足3000元的村醫,採取「填平補齊」的方法,將差額部分納入財政預算,確保村醫每月最低收入達到3000元以上,提高了村醫收入、穩定村醫隊伍。
有了政策保障,王世軍打消了自己開診所的念頭,踏踏實實地留在村衛生室。根據我省相關規定,村衛生室與鄉鎮衛生院一體化管理,王世軍的身份也由個體轉為了華藏寺鎮衛生院的聘用職工,每月都有固定的時間去衛生院開展臨床實踐。
同時,天祝縣還對村衛生室進行了標準化建設,如今這個村衛生室裡,有獨立的診斷室、治療室、藥房、公共衛生室,而且藥品品種達到100種以上。現在,王世軍看起病來,有地方、藥品全,還有鄉鎮衛生院做技術「後盾」,和以前大不相同了。
如今的王世軍很滿意這份工作,他說,現在每月收入有保障,將來退休了還有退休金,雖然村醫的工作很忙,但是心裡很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