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拍印度恆河岸邊露天火葬場焚屍場面,膽小慎入!

2021-02-20 全球超自然靈異事件

提示:點擊上方"全球超自然靈異事件"關注我!


印度人至今仍保留著露天火化死者遺體的傳統,恆河岸邊則是一個最重要的公共露天火葬場。當地的賤民階層「旃陀羅」從事著這項古老的工作。恆河岸邊的火葬費用在12美元到71美元之間,每年火化的遺體多達數萬具,耗費了大量木材。雖然當地政*府建造了採用電焚化爐的火葬場,但宗教習俗很難改變,絕大多數人仍希望以傳統方式火化遺體。


恆河是印度人心目中的聖河,一天24小時內,人們都能在恆河岸邊看到火化死者遺體的景象。恆河岸邊是印度最重要的公共露天火葬場,每天籠罩在濃煙中。置身其中,你的眼睛會感到刺痛,空氣中則瀰漫著燒木頭和薰香的氣味,還有遺體焚燒時產生的一股令人不安的氣味。在這個焚屍場,一具具遺體躺在柴堆上悶燃,旃陀羅(成年男子或者少年)守在旁邊控制火勢,不時用棍子撥弄柴堆,防止火熄滅。對於容易嘔吐的人來說,在恆河岸邊逗留無疑是一場噩夢。

在印度瓦臘納西 建在恆河岸邊的石梯成為一個繁忙的露天火葬場,每天都有很多人到這裡火化逝去的親人的遺體。數百年來,印度人一直到恆河岸邊祈禱和冥想,在這條聖河中沐浴。當然,最引人注目的活動還是火化死者遺體。儘管是印度人心目中的聖地,前往石梯的遊客看到的景象更像是一個熙熙攘攘的集市,而不是安靜的冥想之所。


在充當火葬場的石梯中,瑪尼卡尼卡石梯的面積較大,很多人將死者的遺體運到這裡,而後放到柴堆上火化,據說每天在這裡火化的屍體超過200具。雖然火化屍體的景象非常恐怖,但也吸引了不少遊客。絕大多數遊客都知道恆河岸邊是一個露天火葬場,有些人特意趕過來,只為一睹擁有悠久歷史的火葬儀式。誠然,這是對印度獨特文化的一種好奇,但也是一種病態的好奇。




瑪尼卡尼卡石梯和哈瑞希昌得拉石梯是瓦臘納西的兩大露天火葬場。據傳說,古代的印度皇帝哈瑞希昌得拉被賣為奴隸後曾經在這個火葬場勞作,後來就以他的名字命名。當時,賤民階層的旃陀羅在火葬場工作。這是一份非常卑賤的工作,以至於看到自己的孩子出生時。旃陀羅會陷入痛苦之中,而家人去世時卻滿心喜悅,因為死亡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最終的解脫,讓他們真正擺脫這卑賤的職業。

旃陀羅很有商業頭腦,雖然從事著讓人敬而遠之的職業,但他們也充分利用這種特殊「待遇」,實現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在瓦臘納西,他們壟斷了火葬市場,如果不向他們支付酬勞,任何人都別想享受火化服務。由於這項傳統工作,旃陀羅變得富有起來,他們中的工頭被稱之為「Dom Raja」,都是百萬富翁。

瓦臘納西石梯火葬場之所以備受當地人青睞源自於印度教的一種信仰,印度教教徒認為死後將遺骸灑進聖河恆河,來世能夠過上幸福的生活。一些西方名人也希望將自己的骨灰拋灑到恆河中,其中包括喬治-哈裡森。印度教徒最大的願望就是死在恆河邊,他們會在臨終前到恆河沐浴。如果未能如願,家人也會將恆河水灑在他們的遺體上。遺體火化後,骨灰被灑入恆河,據說這能夠讓死者擺脫生死輪迴,永遠生活在天國。試問,誰不想擁有這種結局呢?



在恆河岸邊的石梯火化親人遺體時,家屬首先要選擇所謂的「火葬服務包」。他們要根據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決定購買的柴火、檀香、酥油、麥杆等火化用品的數量和品質,以及宗教方面的服務。一次像模像樣的火葬費用在12美元到71美元之間,窮人通常只能買得起檀香粉,富人則全部使用檀香木作為火葬柴堆。此外,富人還會為親人的遺體裹上金絲和銀絲織成的裹屍布。

印度教教徒認為死亡是一件值得慶祝的「喜事」,因為死者可能在來世過上更美好的生活或者升入天國。由於對死亡的這種態度,送死者上路的親人表情雖然肅穆,內心卻也有一份喜悅。在葬禮上痛哭會被勸阻,這不僅因為眼淚會讓外人覺得葬禮的氣氛過於悲痛,同時也因為眼淚等體液被印度教教徒視為「汙染物」,汙染了葬禮上的宗教儀式。


在將死者遺體放上火葬柴堆(已經裹上白色裹屍布)前,親屬會將遺體抬入恆河,而後擦上酥油——可能出於宗教原因,也可能在火化時助燃。男性死者通常面朝上放在柴堆上,女性死者則面朝下。柴堆擺放在河口附近,通常由長子或者男性親屬(喪主)點燃,火種來自附近的寺廟。餘下的工作由旃陀羅完成,他們負責讓火均勻燃燒,不時添加麥稈和酥油,必要的時候還要撥弄柴堆,防止火熄滅。


這種火化方式通常需要大約3個半小時,屍體才會燒成灰燼。如果死者親屬幸運的話,頭骨會在火化時爆裂。印度教教徒認為頭骨裂開能夠讓死者的靈魂升入天堂。如果沒有裂開,喪主會在火滅之後將頭骨敲裂。火化之後,殘餘的骨頭(女性死者通常留下髖骨,男性則是胸骨)連同骨灰一同拋灑進恆河。

有時候,窮苦家庭因為無錢購買足夠的柴火,死者遺體不能完全火化。在這種情況下,燒焦的屍體殘骸也會連同骨灰拋灑進恆河。孩子、孕婦和聖徒等特殊死者的遺體不會進行火化,他們的遺體被綁上石頭,而後墜入恆河。對於石梯附近的沐浴者來說,這顯然不是他們願意看到的。為了防止屍體殘骸阻塞恆河,當地人飼養齧龜,而後將它們放歸恆河,用於吃掉遺骸和骨頭。這是一個不錯的想法,但河面上仍會漂浮一些屍體和殘骸,說明齧龜的工作效率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麼高。



除了屍體殘骸汙染恆河外,石梯火葬場還引發其他環境問題。火葬柴堆需要耗費大量木材,讓了讓屍體儘可能完全火化,大約需要300公斤柴火。每年在恆河岸邊火化的遺體多達數萬具,所耗費的木材數量無疑是一個驚人數字。瓦臘納西沒有森林,木材需要從遠隔1000公裡的地方運過來。上世紀90年代,當地政*府試圖解決這個問題,在恆河附近建造了一座採用電焚化爐的火葬場。然而,宗教習俗很難改變,絕大多數人仍希望以傳統方式火化親人遺體。此外,由於經常斷電,火葬場的作用也非常有限。


毫無疑問,瓦臘納西的露天火葬場是印度最令人吃驚的景象之一。雖然在外人眼裡,這種做法太過恐怖,但在印度教教徒看來,死亡是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應該感到快樂的一部分,不應該以隱秘的方式對待這個每個人都要經歷的過程。



當地人並不鼓勵遊客到石梯火葬場觀看火化過程,如果一定要去,也要抱著尊重死者的態度。女性通常不允許進入火葬場,不過,女攝影師阿普麗爾-瑪希伯卡還是設法混了進去,逗留了10分鐘拍攝照片。本文刊登的大部分照片都由瑪希伯卡拍攝。

☞認準微信號:czrlysj(長按可複製)

☞商務合作QQ:740779030

相關焦點

  • 印度露天焚屍是喪葬習俗還是末日景象?
    英國廣播公司(BBC)引述名叫阿舒克·庫馬的當地官員原話,指衝上恆河岸邊的屍體至少有40具,美媒Newsweek11日援引多家當地媒體消息指,發現的屍體數量超過100具。當地政府10日確認事件,表示屍體是從鄰近的北方邦漂浮到了這個地方。
  • 觀光印度恆河旁的露天火葬場,第一次離死亡如此近
    印度有超過80%以上人口信奉印度教,他們希望一生有一次機會,能親身到恆河淋浴,用河水洗脫罪孽。因此對於印度教徒來說,恆河水是」聖水」,是可以飲用的(一般外國人切勿嘗試,會拉肚子好幾天),而且日常生活、從生到死,都與恆河息息相關!
  • 恆河.生與死.瓦拉納西——印度掠影
    3   瓦拉納西享有「印度之光」的稱號,是印度恆河沿岸最大的歷史名城,相傳6000年前由作為婆羅門教和印度教主神之一的溼婆神所建。位於印度北方邦東南部,座落在恆河中遊新月形曲流段左岸,現有人口100萬,該市有各式廟宇1500座以上。
  • 沒錯這裡是印度恆河,那一夜我住在火葬場旁
    恆河邊難忘的一夜,火葬場就在我眼前,我的犯行經歷了一整夜的審判。終於來到了恆河,我懷著滿滿的罪惡感,不知道如何是好?這是我的旅行,讓我隨風飄流。就像人生一樣,計劃再多總是趕不上變化,因為不知道下一步會發生什麼事、遇見什麼人?神阿,如果我有罪,就讓恆河的水來洗滌我吧!
  • 瓦拉納西:禁忌被打破,文明已失效,露天火葬場給錢就讓拍
    瓦拉納西是印度著名的宗教聖地,古老的恆河就在邊上緩緩流淌,這裡是所有印度教徒的朝聖之所,許多人認為死後能在瓦拉納西的恆河畔火化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耀,這甚至是他們一生所追求的。因此,在朝聖者與遊客混合的人來人往的世界裡,露天火葬場成為恆河畔最為神秘的風景。但這本是禁止遊客拍照的,但慢慢卻發展成一種你給錢就可以拍照的「牟利工具「。
  • 實拍印度聖地瓦拉納西,生前恆河沐浴淨化靈魂,死後火化超脫痛苦
    印度的古王朝曾在這裡建都,今天,瓦拉納西在印度雖然屬於一座中等城市,但它卻以印度教聖地而聲名遠揚。圖為印度的一位信徒站在恆河邊餵鴿子。圖為一位是僧人正在對著恆河祈禱。印度教徒一般都認為能在瓦拉納西死去就能夠超脫生死輪迴的厄運,而他們相信在瓦拉納西的恆河畔沐浴後,即可洗滌汙濁的靈魂;另外,在瓦拉納西的恆河畔火化並將骨灰灑入河中也能超脫生前的痛苦。
  • 瓦拉納西:禁忌被打破,文明已失效,露天火葬場給錢就讓拍
    瓦拉納西是印度著名的宗教聖地,古老的恆河就在邊上緩緩流淌,這裡是所有印度教徒的朝聖之所,許多人認為死後能在瓦拉納西的恆河畔火化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耀,這甚至是他們一生所追求的。因此,在朝聖者與遊客混合的人來人往的世界裡,露天火葬場成為恆河畔最為神秘的風景。但這本是禁止遊客拍照的,但慢慢卻發展成一種你給錢就可以拍照的「牟利工具「。
  • 恆河是印度的母親河,也是瓦拉納西的生命源頭
    恆河是印度的母親河,也是瓦拉納西的生命源頭。大多數遊客來到瓦拉納西就是為了一睹恆河的風景。清晨,恆河河畔的人們或是沐浴、洗衣,或是祭拜、進行火葬,這些令人感到不可思議而又覺得虔誠無比的場景,大概只有在這裡能看到吧。
  • 印度聖城:祭祀、沐浴成表演,跟著船工尋找恆河浮屍
    雖然今天的印度已經脫離了古印度的文明軌跡,但留下的文明遺蹟仍在這座聖城有跡可循。就在等待日出之際,突然遇見一個穿白色衣裳的印度老人,他滿臉鬍鬚,站在碼頭臺階上,面朝東方,手持蛇燈,拂塵,翩然而舞,嘴裡還吟誦著聖歌。安靜的早晨,恆河水流緩慢,聖歌的吟誦呼喚著瓦拉納西,遠揚在恆河之上。他正虔誠的進行著一場恆河日祭。
  • 印度 / 恆河的故事
    侯毅敏 文字/攝影  恆河流域是印度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她不僅是今天印度教的聖河,也是昔日佛教興起的地方。印度曾經創造了人類歷史上著名的&34;。恆河這條世界名川,被印度人民尊稱為&34;和&34;。眾多的神話故事和宗教傳說構成了恆河兩岸獨特的風土人情。
  • 印度恆河篇:詭異美麗的恆河夜祭
    2020年4月初起,印度新冠疫情每天以大幾百的新增量直線上升。 單從印度的衛生和醫療狀況看,一旦大面積爆發,如何得了! 今天報導,印度已採用綠皮火車,作為隔離艙。
  • 實拍印度聖城瓦拉納西,當地人每天都去恆河沐浴,如今成旅遊景點
    印度,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與中國、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緬甸等國家接壤。對於印度,相信大家並不陌生了,「髒亂差」、「不安全」、「火車掛人」、「神奇的國度」是很多人對於印度的印象,說到神奇,不得不說的就是印度這座城市:瓦拉納西。
  • 印度大壺節8000多萬信徒恆河沐浴 致其汙染加重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印度教宗教節日大壺節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聚會,但同時,這一集會給恆河造成的汙染也達到驚人地步。據英國《每日電訊報》24日報導,環保人士警告說,汙染正在殺死這條印度教最神聖的河流。鑑於25日在恆河與亞穆納河的交匯處數百萬信徒到河裡進行聖浴,社會活動家呼籲政府和信徒採取行動,把恆河從化學汙染和生活汙水中拯救出來。儘管政府採取措施減少上遊皮革工廠排放的生活和工業廢水,8000多萬信徒在岸邊宿營和到河裡沐浴仍使汙染水平大幅提高,已至危險水平。
  • 印度雨季來臨,恆河湧現大量新冠遺體,畫面十分駭人
    印度恆河持續湧現大批新冠遺體,尤其雨季到來,過去3周已經有多達150具新冠死者的遺體被洪水衝出來,漂浮在恆河岸邊,畫面十分嚇人。
  • 實拍印度聖城瓦拉納西,當地人每天都去恆河沐浴,如今成旅遊景點
    印度,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與中國、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緬甸等國家接壤。對於印度,相信大家並不陌生了,「髒亂差」、「不安全」、「火車掛人」、「神奇的國度」是很多人對於印度的印象,說到神奇,不得不說的就是印度這座城市:瓦拉納西。
  • 印度恆河篇(3)我一定要在恆河洗一次澡
    可見岸邊的火葬場燒屍後水葬;可見客棧的洗衣工奮力的甩打被單;可見早起的居民在恆河中洗漱...我們去的那天,恆河上的遊船也就3-4艘。而後幾年不知遊客是否增加?當下疫情泛濫,印度教徒還去恆河沐浴嗎?恆河水為印度教徒心目中洗滌罪惡的聖水。據說到恆河沐浴可以洗掉一生的罪過。印度每年都有許多人從全國各地到恆河沐浴,其中以瓦拉納西的聖水浴最為壯觀。恆河沐浴(上)決定去印度,女兒和我興奮的聊著印度種種奇俗。
  • 印度的河葬風俗,你敢在這裡釣魚小編膜拜你!(內有血腥,膽小勿入)
    作為印度第一大河——恆河,在印度宗教信仰中的地位非常崇高,比我們的母親河——黃河還要受到崇拜!印度聖河-恆河是印度的靈魂。宗教傳統成為印度文明的一個重要部分。恆河對於印度教徒,是最為神聖的象徵。身為印度教徒,一生至少必須到恆河淨身一次。所以千百年來,朝聖者的足跡遍布了恆河兩岸,詩人、歌手常常行吟於河畔。至今恆河沿岸仍是印度的精粹所在,為旅遊的好場所。
  • 神奇的印度:牛尿強身健體,恆河淨化靈魂?
    哺育了印度北部地區將近5億的人口,昔日佛教興起的地方,大多數印度人民把它稱作母親河,神聖之河。它,就是恆河。 數百年來,印度人的生老病死幾乎都和恆河密不可分。
  • 瓦拉納西的那些傳說:恆河邊 生死界
    喧鬧、繁華、髒亂、生機、死亡、詭譎、信仰……所有氣息混雜在一起,瓦拉納西這個因為朝聖晨浴與露天火葬而同時呈現生與死的「聖城」,外人眼裡的驚悚與獵奇,印度人最嚮往的死亡之地,值得你客觀地去觀察體驗,拾掇驗證那些關於它的種種傳說。在這裡,你可以看到最印度的色彩,最獵奇的氣味,最執著的信仰,以及最變通的世俗生活。即便你並沒有相關信仰也會明白,這裡是一個天堂、地獄、人間同時存在的地方。
  • 恆河邊的火葬
    4.來自全印度的印度教徒們,開始在恆河邊沐浴了。用恆河水洗滌自己的靈魂,是他們的一生夙願。他們不但要清洗身體,而且用河水漱口。,除了兒童和孕婦,一生的最後歸宿,都應當是恆河火葬。14.可是,這裡木材堆積如山。其實,當地政府為了解決恆河水汙染和火花費用的問題,早已修建了一座很大的用電爐火化的火葬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