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發個表情被婆婆教育一頓,網友發求助帖問自己是否錯了?記者連日來調查發現,被誤會的微信表情引發多種問題。敏感型:女同事發玫瑰花被妻子鬧;誤會型:發「色」表示眼饞被當色狼;尷尬型:「勾引」公公被責怪不分場合;莫名型:爺爺不懂孫子為何左哼哼;罵人型:發太陽表情被理解為髒話……專家提醒,不要發錯表情表錯了情。
發個表情被婆婆教育一頓,網友發求助帖問自己是否錯了?記者連日來調查發現,被誤會的微信表情引發多種問題。敏感型:女同事發玫瑰花被妻子鬧;誤會型:發「色」表示眼饞被當色狼;尷尬型:「勾引」公公被責怪不分場合;莫名型:爺爺不懂孫子為何左哼哼;罵人型:發太陽表情被理解為髒話……專家提醒,不要發錯表情表錯了情。
事件:發個表情被婆婆教育一頓
「發個表情都能被婆婆打電話來教育一頓,真是醉了!」記者在「大秦社區」看到這樣一個求助帖,「美膩的茶茶花」4月13日發帖並附有截圖稱,她和婆婆微信聊天,婆婆發了個哭的表情,她回應了撇嘴的表情,沒想到婆婆說她放肆,然後打電話過來說她頂嘴,沒大沒小,她笑著解釋:「媽媽,那表情你誤會了,你不是發個哭的表情嗎,我感覺搞笑,媽媽還會發這個呢,所以發個撇嘴表情代表無語。」沒想到被誤解,她問大家,「我錯了嗎?」
此事引發人們熱議,撇嘴表情到底是啥意思?記者連日來在三秦網以及10個微信朋友群進行了調查,各種說法都有,包括無奈、傲慢、輕蔑、不信、不高興、不屑、厭惡等等。「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場合,對這個撇嘴表情的理解是不同的,婆媳關係本來就敏感,發這樣的表情勢必會引發誤會。」於女士說。
調查:那些被誤會的微信表情惹是非
你在給朋友發微信、QQ聊天時,是不是常常發表情?記者在本次調查中了解到,很多市民和網友都遭遇過那些因為表情引發的各種尷尬和問題,大概分為五類。
A 敏感型:女同事發玫瑰花被妻子鬧
「我現在不發表情了,都是打字,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吳先生說,他之前幫了一位女同事的忙,女同事給她發了個「玫瑰花」的表情表示感謝。沒想到回家後被妻子看到了,非說是送玫瑰表示愛情,鬧了一個晚上,他哭笑不得,向妻子保證不再幫女同事的忙。
B 誤會型:發「色」表示眼饞被當色狼
趙先生是個吃貨,之前通過朋友認識了吳女士,兩人微信聊天時,吳女士發了美食照片,趙先生連發三個「色」的表情,詢問是哪裡的美食,吳女士說了旅遊地,他又發了「色」的表情。後來,吳女士再也沒有和他往來。「直到後來才得知,吳女士說我很色,老發『色』的表情。」趙先生聽後當場噴飯,明明是羨慕、想吃、想逛的意思,怎麼會被誤解成很色?
C 尷尬型:勾手指頭原是「勾引」
「我喜歡發表情,簡單快速好玩。」馬女士是一家網店的店主,孩子3歲,平時在婆婆公公家住著,周末時一家人團聚。「上個月一個周末,我和公公發微信,商量周末是我們去他們那裡看娃,還是他們把娃送過來。我不小心給公公發了個勾手指頭的表情,意思是讓他們過來。」馬女士說,沒想到自己被老公罵了一通,發表情不分場合,那是「勾引」的意思,不是「過來」,她猛然意識到很尷尬,老公及時補救,說微信是他發的。
D 莫名型:爺爺不懂孫子為何左哼哼
62歲的秦老先生年底從微信搶紅包時起迷上了玩微信,但是讓他鬱悶的是,和孫子聊天時,孩子們老發一些「左哼哼」、「右哼哼」、「石化」等表情,他不懂是啥意思,覺得莫名其妙。「西安今年春天忽冷忽熱,那天下雨,我在微信上讓他們穿毛衣外套,孫子發了個『左哼哼』的表情,我琢磨半天都不懂!」
E 罵人型:發太陽表情被理解為髒話
「我們同學群,大家七嘴八舌聊天,一個同學喝高了,發一些『詛咒』、『骷髏』的表情,群主很氣憤,稱再說髒話就請出群,我發了『太陽』表情,本意是想表達群裡是很『溫暖』的地方,不要說髒話,沒想到我隨即就被踢出群。」高先生說,他當時不理解,後來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個表情被誤以為是罵人的髒話。
建議:不要發錯表情表錯了情
「如今很多人在發微信時,常常用那些呆萌的表情來表達情緒,這樣有很多益處,比如拉近距離,有親切感,有趣,快速省時等。」西北大學從事現代漢語研究的葛老師說,中國文字博大精深,即使當面對話交流時,說話也會有不同的理解,何況網絡交流,又無法面對面看到對方的真實表情,隨便發表情會引發誤解。建議適當的注意場合、對方身份,不要發錯表情表錯了情。
首席記者 姬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