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榕江:一項非遺串起三個產業

2020-12-15 中國經濟網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督戰未摘帽貧困縣】

貴州多山,到處是九曲十八彎的山路,雖對工農業生產不利,但卻保留下了大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以黔東南州尚未摘帽的貧困縣榕江為例,這裡的定威水族鄉、月亮山計劃鄉、三江鄉屬於全省20個「極貧鄉鎮」,貧困發生率曾達到39.96%,但這個縣擁有世界級非遺項目1個、國家級9個。得益於多樣而原生態的民族文化,榕江人文旅遊資源佔旅遊資源總量的83.8%,蘊含著文化助力脫貧攻堅的巨大潛力。

苗族青年劉洋的創業故事見證了脫貧攻堅中非遺文化的力量。他9歲時離開榕江,又在藝術工作中重新接近自己民族的文化。2012年,他參與發起了貴州民族民間藝術保護社志願者組織。2016年全國脫貧攻堅戰打響後,榕江縣政府邀請能人返鄉創業,劉洋和姐姐回到家鄉。

「多彩」是黔東南文化的關鍵詞,但文化的多彩並沒有帶來產業的優勢。劉洋認為,要打破文化和產業的脫節,決勝脫貧攻堅,就必須發揮出「人」和「產業」在非遺傳承中的關鍵作用。最先關注到的是「人」。在村寨的貧困人口中,女性勞動力弱,缺乏固定收入,但不論是印染還是刺繡,她們都是天然的手藝人。

順著這群人,又找到了「產業」。藍染是榕江的世界級非遺,劉洋在田野調查時發現,榕江很多手藝的源頭都是板藍根,苗族、侗族等少數民族服裝有不同的花樣、款式,但是染布的基礎用料往往是板藍根。它不僅適合棉麻印染,更有清熱解毒之效。因此,村民至今仍把這種材料印染的衣物作為治療皮膚病的不二選擇。這裡也是中國唯一一個保存著「藍染」完整活態產業鏈和生活方式之地。

「一個地方如果單一發展旅遊業,很可能會失去產業活力,要避免這樣,就必須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榕江縣委書記馬磊說。

在脫貧攻堅戰的大背景下,榕江縣根據自身條件,將果、蔬、藥、菌、豬、雞作為自己的六大支柱產業,板藍根正是具有種植優勢的藥材之一。在政府布局下,全縣14個鄉鎮種植了13500畝南板藍根,建成了佔地22000平方米的傳統古法藍靛膏基地。劉洋團隊對老百姓種植的板藍根進行收購,整個基地還會拿出6%~7%的利潤二次分配給村民。

藍染,根植於當地自然稟賦與文化活力,開始串起種植、加工、旅遊的產業鏈條。

2018年,榕江縣政府聯手劉洋創建了月亮故鄉非遺文創中心,發展基於藍染技術的文創產品,同時為帶動貧困婦女就業,建立了千匠百藝藍染扶貧車間。車間坐落在縣城中的臥龍小區,小區中的住戶全部是易地搬遷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扶貧車間有12位固定員工,每月1800元基本工資加計件工資,平均月收入2000元左右,固定接訂單合作的手藝人還有200多個。

「月亮故鄉」通過訂單式培訓和生產,培育和帶動了5個鄉村合作社、兩個傳統印染織布坊等,解決125位建卡立檔貧困人員就業。但僅憑手藝人,還不足以發展成品牌。「有的非遺項目幾近消亡,有的仍然具有蓬勃的生命力,關鍵就在於能不能和現代產生互動,以消費驅動傳承。」劉洋說。

對藍染有深入研究的貴州省凱裡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教師吳安麗認為,要想成為品牌,設計很關鍵,以設計活化非遺,更能從新鮮感走向更大眾的審美,從神秘感轉向更普遍的生活哲學。

「我們的一點優勢在於,我恰好就是設計師。」劉洋多年來走村串寨向民間高手學習,研究理論、面料、工序、針法,提取民族文化元素進行文樣優化,既懂設計又懂手藝。服飾、背包、床品、燈具、地毯……這些從土地裡生長出來的文創產品,市場價值和溢價能力都很高。

在政府積極對接和「月亮故鄉」的撬動下,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加入到扶貧隊伍中來。貴州大學、深圳大學等高等院校的力量相繼充實到設計團隊。

與此同時,相關企業如淘寶網也來到榕江進行脫貧幫扶,派出了服裝箱包部幾個營業額最高的頭部商家到當地進貨,聯名推出「非遺+扶貧」系列文創產品。頭部商家高效的商業模式,讓一針一線的民間生活方式和無序的創作狀態,變為有序、穩定且能和商業對接的產品。

不止於賣,這份帶著文化體驗感的手藝成為親子研學的熱門之選。藍色文化與各個民族、村寨之間的互動妙趣橫生,尋藍之旅大受歡迎。當地村民不僅通過種植售賣藥材、製作手工藝品獲得收入,還可以藉助教授印染工藝,賺到旅遊業的錢。

劉洋對於由藍染串聯起來的「產業+文旅,鄉建+文創」模式很有信心。用好文化資源,不僅助力脫貧攻堅,還使榕江在鄉村振興路上走得更穩。

(本報記者 陳慧娟 呂慎 劉夢)

來源: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探尋非遺,交流技藝——貴州省首屆藍染文化交流活動在榕江舉行
    9月24日晚,一場以「藍」為主色調的服裝走秀在具有300年歷史的榕江縣兩湖會館舉行,正式拉開了「蔚藍·已來,非遺產業扶貧——貴州省首屆藍染文化交流活動」的序幕。「視覺盛宴,不枉此行。」從河北省遠道而來的藍染手工藝者李柳高興地說,她從2017開始就用榕江縣栽麻鎮豐登村楊成蘭工作室所生產的藍染布,平時都是通過微信或者電話交流,現在能夠到榕江學習交流,很期待接下來的行程。據悉,參加此次交流活的有156人,來自於廣東、湖南、湖北等多個省市。活動為期5天,接下來他們將走進榕江扶貧車間、藍靛然基地、栽麻鎮豐登村和大利侗寨等多地參觀榕江藍染全產業鏈。
  • 國內藍染行業人士聚首榕江 共話產業發展助力脫貧攻堅
    9月24日至28日,由貴州省黔東南州文化產業協會主辦的「蔚藍,已來」貴州首屆藍染文化交流活動在榕江舉行。活動旨在加強藍染文化發展交流,助推行業產銷對接,助力脫貧攻堅。(管雲 攝)場內156名來自天南海北的藍染文化研究者、藍染手工藝者、藍染文化愛好者齊聚於榕江。五天行程內,他們共同聆聽了行業大咖關於藍染產業的思考以及印度、日本等國不同植物染技藝講座,學習關於藍染產業與電商融合的經驗分享、貴州藍染產業鏈的建立與運營體系等內容,還深入藍染基地、扶貧車間等地感受貴州藍染文化。
  • 「多彩貴州·相約2020」榕江百香果,真是個好果子!
    雖然忙,但尹明飛卻很興奮,他感受到了百香果產業在榕江的壯大。這樣的感受是實實在在的。今年,榕江百香果種植已從去年的3個鄉鎮零星種植向10個鄉鎮規模化種植鋪開,並吸引了不少致富帶頭人、企業老闆轉行發展百香果產業。「短短一年時間,種植面積從百畝發展到萬畝,全縣百香果產業實現百倍增長。」榕江縣百香果產業專班副班長蔣勇說。
  • 今天,《人民日報》聚焦貴州榕江
    全文如下核心閱讀:隨著貴州省政府23日宣布,榕江縣等9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貴州全省貧困縣「清零」。曾經,深山溝壑阻礙著貴州與外界的聯通,封閉的環境也讓部分群眾失去走出困境的勇氣,全省88個縣市區中有66個是貧困縣。而今,脫貧攻堅戰持續深入推進,扶起的不僅有日益紅火的鄉村產業,還有更加昂揚的戰貧志氣。以前,一些老鄉不太願意摘貧困帽,擔心沒了幫扶。如今,相當一部分人主動甩掉窮帽。
  • 【尋美食 】榕江米皮 三椒爭鮮
    店名:榕江侗家手工米皮地址:原小河區珠江路興隆珠江灣畔大門斜對面人均消費:7元 俗話說「立秋之日涼風至」,但從貴陽這幾日的氣溫來看,依然處於炎夏之中,在這樣的時節,清涼爽口的米皮還是很能討大家的歡心,只是對於很多「肉食動物」來說,老貴陽的紅油涼拌米皮已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同樣不喜純素食的記者,近日在原小河珠江路尋覓到了一家名為
  • 貴州榕江加快推進壩區產業結構調整——車江大壩回來了
    「八山一水一分田」,作為全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貴州留給人們的印象向來是山高谷深、溝壑縱橫。  出榕江縣城,一路向北,所見景色卻讓人眼前一亮:土地一馬平川,隨處都是忙碌的身影,一排排鋼架大棚鱗次櫛比,一畦畦露天蔬菜青翠欲滴,翻新的黃土延伸到視野盡頭……  這裡便是榕江縣的車江大壩,一片在貴州全省都不多見的集中連片萬畝優質農田壩區。
  • 貴州「非遺」佛光山展演
    中新社高雄9月11日電 題:貴州「非遺」佛光山展演中新社記者 蔣雪林 邢利宇「我已報名參加姜文英老師的剪紙教學班。」來自臺灣臺南縣的顧菊萍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她小時候學過剪紙,姜文英老師的剪紙做工細膩,構圖精巧,看她的作品是一種美的享受。
  • 央視頻號《火車火車哪裡開》直播節目走進榕江
    演播室設於榕江兩湖會館。 節目邀請了相關學者,知名藝人以現場連線的形式,走進榕江大利侗寨、扶貧車間等,對貴州榕江、赫章等地區的文旅資源進行推介,通過「黔之景」、「黔之味」、「黔之藝」三個板塊的介紹,讓全國觀眾進一步了解貴州,了解榕江。
  • 如何活化非遺?在丹寨尋訪貴州樣本
    本期「錦繡」,通過丹寨旅遊小鎮這個案例,聚焦錦繡在貴州的八年走訪,在非遺活化與產業化的剖析中,重新審視錦繡走訪過的非遺項目。過去八年,「錦繡·非遺」走訪報導了全國18個省份的60多個非遺項目,其中絕大多數非遺項目地處貧困縣,而貴州是錦繡走訪項目最多的省份。與這麼多貧困縣的非遺傳承人交流後,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深感非遺傳承困頓之一來源於需求端的脫節。
  • 山裡非遺好風光——「2020多彩貴州非遺周末聚」線下首站走進貴州荔波
    8月22日,由貴州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遊廳、多彩貴州文化產業集團聯合主辦,荔波縣委縣政府承辦的「2020多彩貴州非遺周末聚」走進荔波,22日晚上7點,「2020多彩貴州非遺周末聚」(荔波站)在貴州省荔波縣人民廣場正式舉行。
  • 傳統手工抱團入淘,中國五成非遺已在淘寶
    而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淘寶消費者人均購買非遺、老字號商品超過2件,5成消費者購買金額超過300元,其中80、90後消費者佔比超過7成,年輕一代早已成為傳統文化消費的主力軍。而由56個民族人口共同組成的貴州省則擁有全國最豐富的少數民族資源和多元的民族文化。
  • 冬遊貴州 盡享非遺文化魅力
    巡遊展示、商品展銷、歌舞展演、活態體驗……冬季的貴州釋放著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各項文化民俗節慶活動層出不窮,以人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延續著非遺的生命力,為貴州冬季旅遊助力添彩。11月28日,廣州遊客王悅跟隨「唱遊包列+貴州苗年:千名姑媽回娘家」非遺節慶體驗旅行團抵達雷山縣,當地「千名姑媽回娘家」的熱鬧景象令她印象深刻。「千名姑媽回娘家」是雷山苗年期間一項精彩的民俗文化活動。
  • 非遺助推貴州冬季旅遊——2020多彩貴州非遺周末聚走進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
    11月7日上午10點,2020多彩貴州非遺周末聚走進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T2航站樓候機大廳,為現場的遊客朋友帶來一場貴州非遺的文化盛宴。此次非遺周末聚走進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組委會精心組織了舞蹈《盛世花開》竹葉、蘆笙演奏《高原我的家》、苗族女子群舞《春暖花開》、布依族歌曲《好花紅》、彝族男子群舞《墾合唄》、彝族歌曲《彝山杜鵑紅》及歌舞《多彩和鳴》等精彩節目,讓候機大廳中的國內外遊客大呼過癮。同時也讓遊客更好地感受到貴州民族特色文化的魅力,增強遊客的體驗感和獲得感,向更多人推介貴州民族特色文化。
  • 「多彩貴州·相約2020」用好車江大壩 調整產業結構丨榕江縣貫徹...
    聚焦剩餘3949戶11713名貧困人口、261個村、「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短板、產業結構調整及壩區建設、易地搬遷教育配套建設項目等重點工作掛牌督戰,確保各項工作按時按質按量完成。明確時限掛牌作戰。貴州權冠包裝容器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建說。目前,榕江21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復產2家;其他34家重點工業企業,已復產5家,剩餘企業已明確專班專人服務聯繫保障,並倒排復產時限,確保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月底前全部復產。全縣在建省州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已復工8個,復工率達47%,2月底將全部實現有序復工。
  • 【舌尖上的榕江】吃在榕江
    吃在榕江◎楊文全\文 吳 昊 韋貴金\圖 「吃在榕江」,是有這樣的說法。凡到過榕江,品嘗過榕江美食的人,都認可贊同這種說法。確確實實,榕江的特色食品五花八門,琳琅滿目。因此,在榕江這塊土地,民族的、外來的飲食文化薈萃於此,相互交融,經過長時間的發展演變,形成了榕江獨特的飲食文化。【卷粉】
  • 設3個收費站!荔波至榕江高速公路12月31日正式通車
    12月12日,貴州省人民政府網發布《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荔波至榕江高速公路設站收取車輛通行費的批覆》(以下簡稱《批覆》),同意荔波至榕江高速公路按國家有關規定設置九阡、榕江水尾、榕江南3個匝道收費站,經驗收合格後投入營運收取車輛通行費。
  • 多彩貴州非遺周末聚將於8月21日走進荔波
    人民網貴陽8月19日電(李宇)8月19日,記者從非遺周末聚組委會獲悉, 8月21日至22日,2020多彩貴州非遺周末聚將在黔南州荔波縣鄧恩銘廣場舉辦,這是多彩貴州非遺周末聚走進縣(市、區)的第一場演出,屆時不僅會為觀眾帶來精心準備的節目,還有琳琅滿目的特色商品可供遊客和觀眾選購。
  • 首屆貴州文化創意產業博覽交易會 五大特色八大亮點
    1.打造非遺創新發展高地  據了解,本屆文博會將重點打造包含「非遺館」、「文創館」、「美術館」、「民族文化數字體驗館」、「文創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館」、「創客集市」、「特色非遺餐飲」在內的7大展示區域,分為固展區和臨展區。
  • 你好,我叫榕江!這是我的名片,請多多關照!
    中文名:榕江別名:貴州體操之鄉出生於:公元1913年(改古州廳為榕江縣)父母:貴州省子女:古州鎮、忠誠鎮、寨蒿鎮、平永鎮、樂裡鎮、朗洞鎮,栽麻鄉、崇義鄉、平江鄉、平陽鄉、兩汪鄉、八開鄉、計劃鄉、仁裡水族鄉、三江水族鄉、定威水族鄉、興華水族鄉、水尾水族鄉、塔石瑤族水族鄉新生小兄弟貴安新區住址:貴州東南部
  • 銅樂 | 貴州非遺旅遊文化服務系統設計
    將遊客必到目的地與虛擬非遺遊戲結合,增加了用戶在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遊戲體驗的雙重感受,在用戶體驗上得到了更高層次的價值實現。通過遊戲讓遊客能更全面的了解銅仁市,體驗不一樣的旅遊快樂,豐富傳播渠道,創造人文和特產高價值,深化當地產業聯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