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桂城,有一所57年歷史的小學。
從「提督祠」到上海村等分校,從舊址擴建到新址搬遷,這所小學承載著平西人在發展變遷中的憶記。
學校校門口
如今,映月四小(平西小學)已煥然一新,以「國學」特色闖出一條特色發展之路。明年,學校還將新建3座綜合樓,以全新面孔示人。它,將是平西人引以為豪的全新學校。
| 從舊校到新校:57年,風雨兼程時間回到1951年,平西梁村有一個破舊祠堂——「提督祠」。那一年,祠堂改建為小學,最初的「平西小學」由此誕生。
平西小學舊校舍
此後的9年間,平西小學在上海村、深湧村、聚龍村、馬根村相繼成立4所分校。其中,聚龍村、馬根村分校在60-70年代併入主校區。
到了70、80年代,提督祠舊校改建為兩座水泥鋼筋結構二層教學樓,並增建教師宿舍,隨即成為了當時南海縣內的一流學校。
九一屆畢業生在平西小學舊校合影留念
1993年,學校進入了新的裡程碑。平西小學新校落成使用,上海村、深湧村分校併入新校。
平西小學新校舍在1993年落成使用
一年後,教職工宿舍、遊泳池等設施相繼竣工、投入使用,使平西小學成為當時南海市環境最好,設備最先進,功能最齊全的花園式小學。
1993年10月,南海市平洲區第一少年軍校學生到佛山沙堤空軍機場參加軍事夏令營活動,接受國防教育。
1995年12月平西小學被評為首批南海市一級學校,時任南海市教育局局長何維孜,平洲區教辦主任葉瑞祥等領導參加授牌儀式。
經過近二十年的穩步發展,平西小學在2012年提出「仁愛教育」全新發展方向,明確「明德明禮、修身立志」的辦學理念,摸索出一條「國學」特色發展之路。
「現在一提起'國學',很多人都會想起我們學校。」羅興洪校長說道,「仁愛是中華傳統美德的精神根源,以培養'仁愛'精神為核心品質的國學特色教育,是為了讓學生立鴻鵠之志,懷仁愛之心,回報社會。」
羅興洪校長與鼓號隊成員合影
2018年,平西小學更名為映月四小,學校將以仁愛之心繼續譜寫新篇章。
| 人人都會「國學」「蒙以養正,聖功也。」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精髓,從小啟蒙、培養尤為重要,這也是映月四小近年來以「國學」立足教育的發展初衷。
國學,由來已久,即中國傳統的學術文化。從清末民初的通用定義來看,包括哲學、歷史學、考古學、文學、語言等。
但是,「國學」要用哪些教材?怎麼教才能不影響基礎性課程,又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羅校長花費了一番功夫。
首先,在選材上,他考慮到各年齡層學生的學習吸收能力,選取了《弟子規》、《三字經》等傳統優秀文化蒙學經典入手,培養低年級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
而高年級則選用《論語》、《大學》等節選內容,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包括閱讀理解、表達寫作等能力。
學生誦讀經典
確定教材後,羅校長親力親為設計音頻、動畫教程,並設定三個時間段,在全校播放推廣:
晨聽。上午7:00-7:45,學生進校園吃早餐期間,播放國學音樂15分鐘。
午誦。下午2:00-2:10,播放音頻教材,全校師生誦讀國學經典。
一歌一故事。下午2:10-2:15,每天收看一個經典故事,每周學唱一首國學歌曲。
此外,學校還自編了一套國學舞,相當於韻律操,取代了課間操。每天跑操後,全校學生在足球場排成橫豎斜成一線的大方陣,一邊唱誦國學經典,一邊跳國學舞,氣勢恢宏,蔚為壯觀。
陽光大課間跳國學舞
志學禮現場
而國學大講堂、志學禮及國學文化系列活動課程,則是對「國學」的再次升華。每年畢業班,學校都將為畢業生舉行隆重的「明德明禮志學禮」——正衣冠、誦經典、擊鼓明志等,國韻濃鬱,讓人熱情澎湃。
| 成就兩個「第一」「仁愛」是映月四小師生的精神標籤,「國學」則是映月四小的文化標籤,但它絕不僅如此。「南海第一號」、「南海第一舉」更令映月四小名聲大噪,成為其最新的教育名片。
映月四小少先隊鼓號隊被稱為「南海第一號」
映月四小有一隻聞名遐邇的鼓號隊,在4年間連續在各級錄像比賽中斬獲一等獎。此外,該鼓號隊還被區少工委指定作為唯一參加南海區第八屆少代會的儀仗隊,享有「南海第一號」的美稱。
2014年創立的舉重隊,更代表桂城街道屢獲戰績,並多次在區市級比賽中穩獲前三名。
映月四小校友謝汶鴻奪冠
就在剛剛過去的2018全國U13U14舉重冠軍賽上,由映月四小輸送到佛山市體校舉重隊的謝汶鴻,在男子52公斤級比賽中奪冠,為佛山爭光。
幾年來,學校向區體校等上級單位輸送了十多位體育苗子,而梁泰養老師則獲得國家一級裁判資格,何德標老師也被評為佛山市優秀教練員。映月四小「南海第一舉」的讚譽名不虛傳。
舉重國家一級裁判梁泰養訓練學生
這一切的成績,得益於「國學」的延伸——「仁愛教育」校本課程體系。
以人文、科學、身心、藝術、實踐五大核心素養為出發點,設置的五大特色課程,令學生的個性化得到充分發展。
特色課程全面開花
此外,映月四小3D列印科技類課程、銅管樂隊,男足女舞比賽,翰墨飄香書法課等也成為了課程中的亮點。
羅校長認為,把科學、體育、藝術等培養滲透在學生成長過程中,令最基層的孩子也可以有高雅的藝術追求,在城市化發展中永不落伍,這才是教育的意義。
| 擴建換「新顏」提起歷史悠久的映月四小,你可能會想起36棵雞蛋花樹和升旗臺旁的大王椰子樹,可能會記得東平河畔船隻來往和小鳥們聚集在操場上嘰嘰喳喳的聲音......
學校操場一角
那些年在大禮堂的演出,在學校搗鼓鳥窩的趣事,還有親切可愛的老師們,都是曾經的印記。
校園國學氛圍濃鬱
明年,映月四小將迎來改建擴建,在操場、遊泳池位置新建3座綜合樓,並對舊教學樓進行全面裝修。一所嶄新的學校將如一顆璀璨明珠鑲嵌在東平河畔,熠熠生輝。
學校擴建後的效果圖
「我們將不忘初心,躬行不輟,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花在校園開得更燦爛。」羅興洪校長對未來期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