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響全球旅遊業 專家:各國應與中國共同面對

2020-12-14 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2月1日電 (連品潔 田虎)當地時間1月30日晚,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日內瓦舉行新聞發布會,說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已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對此,記者從中國旅遊業界了解到,目前我國旅遊消費市場的確受到了疫情的影響,但各大旅遊企業都在通過自身努力積極應對,而面對今後的市場走勢,業內專家表示,文旅行業也將迎來新的機遇與挑戰。

「取消行程」成假期關鍵詞 旅企抱團積極應對

今年的春節黃金周與往年不同,由於疫情的影響,「取消行程」「停飛」「退款」等成為了假期中出現最多的關鍵詞。面對疫情,文化和旅遊行政主管部門結合旅遊市場和行業特點,首先採取包括關閉旅遊景區、公共文化場所、停止文化演出、停止組織旅遊團隊等必要措施,其次指導旅行社、景區、酒店等旅遊企業和行業協會,做好退團退訂退款等善後工作。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因此次疫情造成的機票、酒店、度假等旅遊產品退改,攜程、去哪兒網、同程、途牛、驢媽媽、飛豬、馬蜂窩、中國旅遊集團等企業已為消費者退款墊資達到數億元。攜程方面介紹,旅行團臨時取消將帶來包括籤證、地接、酒店、機票退票等一系列損失,遠比單一的機票退票和酒店退訂要複雜得多,全面退訂也將給旅行社合作夥伴帶來重創。去哪兒網方面則表示,一些中小機票代理商、旅行社的經營受到了嚴重的衝擊,去哪兒網希望通過減免佣金、流量扶持等方式與所有商家一起應對疫情。同程方面表示,由於疫情,節前產生的機票、酒店和度假等訂單長出現了大面積的退單需求,客服人員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篩選和對照,處理一單的工作量比平時增加了50%以上,酒店客服的工作量增長了2.6倍,假期前五天平均工作時間都達到10小時以上。同程集團董事長吳志祥表示,面對疫情的衝擊,旅遊企業需要做的首先是凝聚人心,提升團隊的凝聚力;其次要重視未來一段時間的現金流,充分利用融資或者政府支持等渠道保證在危機中活下來;最後則是重新審視公司的商業和業務模式,爭取創造更大的商業價值。

受疫情影響,全球多個國家或地區已對中國遊客採取入境管理措施,國際航班等信息也隨時變動。據去哪兒網系統監測的數據顯示,2月份各航司針對出入境的新規則和旅客流量的變化,對航班進行調減。與此同時,各國也相繼調整了有關中國公民的籤證政策。菲律賓自1月28日起暫停向中國公民籤發落地籤證,哈薩克斯坦暫停中國公民72小時過境免籤證策,馬來西亞暫時拒絕持中國護照且籤發地或出生地為「湖北」的人員入境,新加坡暫停所有在過去14天內到訪過湖北的中國公民,以及持有湖北省籤發護照的中國公民入境或轉機,日本、韓國、越南、英國等國家要求中國公民須填寫並提交健康狀況申請表。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旅遊有天然的國際性,春節期間正是出境旅遊的高峰期,如何保障數百萬出入境遊客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還要防止疫情的擴散,需要在籤證、航空、移民、海關、公安和旅遊部門各領域密切互動,需要大量的雙邊和多邊合作。「外交部宣布中國政府決定派民航包機接滯留海外的湖北特別是武漢公民回家,這是一個好消息。」 

服務消費受衝擊較大 未來需釋放新增長紅利

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已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但業內專家表示,疫情主要還是對服務消費產生的衝擊較大,尤其是短期影響較大,但從長遠來看,不會改變我國經濟發展總體穩中向好的態勢。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旅遊客源國,春節期間本應是中國遊客的出行高峰。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對此分析表示,交通業、旅遊業是本次疫情受影響最為嚴重的行業,當前我國旅遊產業佔GDP比重為4.5%,交通運輸行業的比重為7.9%,僅考慮本次疫情對這兩個行業的負面衝擊,其對於疫情高發期內經濟增速的影響約為1個百分點。同時,經濟學家滕泰指出,2003年SARS對中國經濟的衝擊僅體現在第二季度,造成當季GDP增速短暫回落2個百分點,後隨著疫情解除,經濟增長迅速反彈,全年增速達10%。滕泰強調,預測此次疫情對我國經濟的影響,不能簡單穿越到SARS時期尋找經驗,而必須在研究新疫情、新社會反應模式、新經濟背景的基礎上,做出客觀的評估預測並提出切實可行的應對之策。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劉曉光則表示,鑑於目前的疫情發展,包括跨國旅遊在內的服務貿易已經受到一定影響,「世界衛生組織的認定是動態變化的,未來3個月內還會啟動再次評估。此次認定對中國控制疫情發展和最終戰勝疫情具有積極作用,畢竟疫情發展對中國經濟內部投資和消費的影響更大。在當前的國際經貿環境下,內需穩定才是中國經濟的壓艙石。」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則指出,世界衛生組織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入出境旅遊市場的影響主要是短期的和心理層面的,長期的和綜合的影響,還需進一步關注、分析和研判。

疫情影響全球旅遊業 各國應與中國共同面對

根據《國際衛生條例》,當傳染病疫情滿足相應條件時,總幹事有權認定疫情構成突發事件。自《國際衛生條例》2007年生效以來,世衛組織曾多次發布有關疫情為突發事件。認定某種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旨在動員更多國際資源應對疫情。劉曉光對此表示,此次認定有利於加強國際合作和各方援助,在當前的國際經貿環境下,如能以此為契機加強國際合作,儘快控制疫情,全年來看,對中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都更為有利。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此次發布會上強調,世衛組織不贊成甚至反對對中國採取旅行或貿易禁令。攜程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一個無法迴避的現實是,這場疫情正在削弱全球旅遊業。中國旅遊業受到的影響,接下來將會在出境遊方面重點顯現。」

梁建章認為,中國的出境旅遊對全世界經濟貢獻巨大,很多國家經濟增長很重要的動力是中國的出境旅遊。「這不僅僅會影響周邊國家,而是世界上任何一個擁有旅遊資源的國家。當然,對於一些周邊國家效應更加明顯,比如,泰國、日本、韓國等。更遠一些的國家感受到的壓力可能會慢一些,但是也都無法逃脫這場共同的衝擊。截至目前,僅攜程平臺就已取消了數百萬出行訂單,其中海外訂單不在少數,海外住宿業、全球航空業,以及全球旅遊資源提供方,都難以獨善其身。」

他建議,世界各國政府、企業要更好地判斷疫情,並且採取適當和理性的措施,來和中國共同面對這場戰役。比如,加大對華抗疫的支持力度,同時,也要做好疫情過後迎接中國遊客的準備。2019年世界各國都在「搶中國遊客」,在這次疫情之後,中國遊客的出境遊一定會出現井噴狀態,屆時,提升對華遊客的旅遊競爭力將會是世界各國的重要課題。「儘管這次疫情對旅遊業有較大的負面影響,但我們有足夠的信心迎接挑戰,提升服務質量,為疫情過後旅遊業的強力反彈做好準備。」

(責編:史雅喬、連品潔)

相關焦點

  • 社論:疫情全球擴散需各國協力抗擊
    最近,當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逐漸被撲滅之際,境外卻開始呈現擴散態勢,且形勢不容樂觀,對全球市場和經濟造成不小的衝擊。全球化時代,病毒無國界,各國榮辱與共,如何儘快控制疫情恢復經濟秩序至關重要。中國同樣難以獨善其身,武漢「封城」歷經2個月後,在犧牲巨大經濟利益後,中國本土終於出現新增確診病例為零。不過,隨著境外疫情日益嚴重,3月初以來每日都有兩位數的輸入病例,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國內經濟生活的全面恢復。一個基本共識是,在全球化時代,幾乎每個國家都與其他國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不論是製造業其中的一環,還是旅遊業的出入地等等。
  • 少了中國遊客,各國旅遊業該咋辦?
    如今本該是旅遊旺季,但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連日來,許多國家對邊境實施管控,中國方面暫停旅行團出境,全球旅遊業面臨著巨大的困境。在這樣的情況下,許多國家的旅遊部門「大顯神通」,紛紛調整海外市場策略,以求度過這次危機。資料圖:遊客為出境遊辦護照。
  • UNCTAD-新冠疫情對全球旅遊業影響評估
    在2019年,旅遊業在世界服務輸出佔比29%,並且提供了超過3億個就業崗位(UNWTO)。據統計,當年全球最受歡迎的旅行目的地分別為法國、西班牙、美國與中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旅遊業就業者中的女性佔比為54%,顯著高於大多數其他行業。但在此次新冠疫情中,世界旅遊業受到的衝擊也是最為嚴重的。據世界旅遊組織預估,根據各國邊境開放時間的不同(今年7-12月),遊客數量的減少將達到8.5到11億人次。
  • 全球旅遊業遭受重創 各國如何出招紓困?
    為應對危機,各國政府紛紛出臺舉措援助紓困。相關企業也在疫情下創新求變,尋找機會「自救」。全球旅遊業停擺:泰國大象「失業」奈良小鹿自尋食近日,世界旅遊組織發布報告認為,旅遊業是全球受疫情衝擊最為嚴重的行業之一。預計2020年旅遊數量將比2019年下降20%-30%,國際旅遊收入將減少3000億-4500億美元。
  • 《新冠肺炎疫情下世界旅遊業的恢復與發展報告》發布
    新京報訊(記者 曲筱藝)9月5日,世界旅遊合作與發展大會現場發布了《新冠肺炎疫情下世界旅遊業的恢復與發展報告》,該報告通過案例分析和研究,為全球城市旅遊業復甦提供策略分析和趨勢研判。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專家杜一力表示,世界旅遊業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 為什麼說各國應共同擴大對外開放?
    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構成威脅,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的複雜嚴峻國際形勢下,世界各國還要不要對外開放,如何對外開放?就此,言之有理工作室採訪了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畢吉耀、張哲人兩位學者。 言之有理: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一大變局加速演進,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和回頭浪。
  •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城市旅遊業復甦與振興行動指南》發布
    新京報訊(記者 曲筱藝)9月5日,在世界旅遊合作與發展大會上,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發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城市旅遊業復甦與振興行動指南》(以下簡稱《行動指南》),提出堅持生命優先、防控重啟並舉,加快構建與疫情防控相適應的運行機制,有序推動疫情影響下城市旅遊業的復甦與發展。
  • 全球超1億個旅遊崗位或將消失,古特雷斯呼籲各國支持旅遊業復甦轉型
    8月25日,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官方網站發布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關於「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旅遊業的影響」的政策簡報。簡報概述了疫情對全球旅遊業發展帶來的經濟社會影響,強調了旅遊業對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呼籲各國採取緊急措施,促進全球旅遊業復甦轉型。簡報指出,疫情給全球旅遊業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影響。2020年,國際遊客人數可能下降58%至78%,全球旅遊業收入將減少9100億美元,降至1.2萬億美元,導致全球GDP下降1.5%至2.8%,超過1億個旅遊業工作崗位將面臨消失風險。
  • 西班牙駐華大使:各國建立部分共同標準 使旅遊業安全發展
    西班牙駐華大使德斯卡亞接受了人民網記者的專訪,他認為,各國可建立部分共同的標準,使得旅遊業在安全的基礎上得以發展。他指出,此次會議的舉辦非常重要,大家需要為未來旅遊業恢復後的發展做好準備。通過討論,可以從疫情中學到經驗和教訓。各國可建立部分共同的標準,使得旅遊業在安全的基礎上得以發展。
  • 胡和平:中方願與各國深化合作分享經驗 共促旅遊業繁榮發展
    他表示,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擴散蔓延,世界旅遊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攜手多個重要國際組織,在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期間舉辦2020世界旅遊合作與發展大會,研究探討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世界旅遊發展大計,很及時、很必要,充分展現了世界旅遊行業聯合起來共克時艱的堅定決心,對集中全球智慧、經驗、力量,促進世界旅遊恢復、振興、繁榮,具有重要的意義。
  •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呼籲各國加大旅遊業幫扶力度
    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旅遊業遭受嚴重衝擊,為幫助各國減輕疫情帶來的損失,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WTO)日前發布一份行動指南,從三方面為各國旅遊行業應對疫情提出23條建議,並呼籲各國加大對旅遊業的幫扶力度,促進全球旅遊業恢復振興。
  • 疫情敲響全球大流行警鐘 旅遊業進入至暗時刻
    疫情推倒了多米諾骨牌,從郵輪到航空公司,再到遊樂園和娛樂業,從中國旅遊業到全球旅遊業,共同感受著徹骨寒意。多國旅遊禁令讓旅遊業陷入困頓美國當地時間11日,美國宣布將對歐洲實行為期30天的旅遊禁令,在未來30天中,美國將全面禁止所有來自歐洲的遊客。
  • 中國旅遊業復甦方式將為世界提供經驗
    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全球旅遊業受到重創。在北京舉辦的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世界旅遊組織攜手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和其他國際旅遊組織共同舉辦世界旅遊合作與發展大會。中國文化和旅遊部部長胡和平在會上建議各國政府加強頂層設計,統籌利用各部門的資源、推出綜合性舉措,幫助旅遊企業渡過難關。
  • 戰疫述評:疫情當前更應弘揚萬隆精神
    國際在線報導:當前,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已經奪走超過17萬人的生命,並對世界各國的經濟、政治和社會等各方面產生了重大影響。與此同時,亞非會議(萬隆會議),這個永遠銘刻於歷史的重要瞬間,也迎來了65周年紀念。
  • 胡和平:中方願與各國深化合作、分享經驗,共促旅遊業繁榮發展
    中方願與各國深化合作、分享經驗,共促旅遊業繁榮發展。胡和平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全球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對人類生命安全構成空前的威脅,對世界經濟運行造成巨大的衝擊,對各國治理能力帶來了嚴峻的考驗。
  • 疫情或令全球旅遊業減少1.74億個崗位,2022年才能反彈?
    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復旦大學旅遊學系副教授孫雲龍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旅遊業是基於人員流動的行業,在疫情之後,流動性遭遇凍結,是各行各業中受疫情影響最為顯著的行業之一,並且還有傳導效應,對於所在地區的連帶產業產生深遠影響。
  • 中國為重塑全球旅遊業帶來希望
    COVID-19流行病的快速遏制和中國經濟的復甦,為飽受疾病肆虐的全球旅遊業帶來了一線希望。波蘭國家旅遊局駐北京代表處主任祖贊納·古特科夫斯卡(Zuzanna Gutkowska)在場外表示:「中國已成為波蘭增長最快的客源市場之一。我們希望一旦疫情得到遏制,更多的中國人可以訪問我們的國家。」正在進行的中國國際服務貿易展覽會(CIFTIS)。
  • 疫情產業影響分析丨旅遊業預損3萬億,全行業資金鍊吃緊
    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4至2018年旅遊業對GDP綜合貢獻佔GDP比例分別為10.39%、10.2%、11.0%及11.04%。2018年我國旅遊業對中國GDP的綜合貢獻為9.94萬億元人民幣,對全球GDP的綜合貢獻居世界第二,旅遊業貢獻的就業崗位數為7991萬個,居世界第一。可見中國旅遊業對國民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的重要作用。
  • 疫情之下,全球旅遊業如何挺過「寒冬」?
    限制入境、航線停飛、遊客驟減,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來勢洶洶給全球各國人民的生活造成影響。由於疫情首先在國內爆發,爆發時適逢春節旅遊旺季,國內旅遊業成為第一個遭受重創的行業,與之相關的餐飲、住宿、交通、文娛等多個行業也陷入困境。但隨著疫情在國內的好轉,國內旅遊業也逐漸恢復過來,相比依舊嚴峻的全球疫情局勢,許多遊客仍傾向國內旅遊。
  • CNT新聞丨胡和平:旅遊業將持續發揮優勢,為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作更...
    「新冠肺炎疫情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全球公共衛生突發事件。面對疫情,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及時應對、科學防控,有效遏制疫情傳播,已超過5個月未出現新增病例。」胡和平認為,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澳門打造「一帶一路」功能平臺等重大戰略和政策支撐下,在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和廣大民眾共同努力下,澳門經濟社會生活一定能夠快速恢復、迎來新的更大發展,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服務平臺作用也必將得到更好彰顯。胡和平在會上提到,旅遊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國際性產業之一,也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最嚴重的行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