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紅」路線得不償失。
今年5月份,新氧在納斯達克上市,募資1.8億美金,隨後大面積投放了一支電梯廣告。
「女人美了,才完整」
「女人整美」
博眼球的廣告詞瞬間引發網友熱議,在與「新氧」相關的微博內容高頻詞雲圖中,我們發現了網友熱議的重點:
■ 數據來源:『數字品牌榜』監測研究
■ 時間窗口:2019年8月1日-8月27日
這已經不是第一支洗腦電梯廣告了,從2018年年底開始,每個上班族都逃不過 「鉑爵旅拍婚紗照 想去哪拍就去哪拍」,「找工作 我要跟老闆談」的「魔咒」,據說朋友圈眾籌買錘子砸電梯廣告的人已經排到冰島了!廣大網友表示:「每天上班已經夠窒息了,電梯裡的魔性洗腦廣告,簡直痛不欲生!」
但顯然製作方和他們的「客戶爸爸」並不這麼認為,我們在微博上找到了這一系列「沙雕廣告」的製作方X製作公司的官方微博(為了避免廣告嫌疑,此處不透露公司名稱),簡介上寫著「三年助BOSS直聘登頂,一年助鉑爵旅拍C位出道」。甚至還貼出百度指數,誇海口說「X製作是唯一敢於承諾效果的廣告公司」。
那麼,從「鉑爵旅拍 想去哪拍就去哪拍」到「新氧醫美 整整整 」,洗腦的電梯廣告真的對大眾產生了正面成效麼?今天『數字品牌榜』就用數據給你答案。
一路高歌,新氧如何走到今天?
———
2017年12月23日,在第三屆YOUNG AWARD亞太醫美頒獎典禮上,新氧創始人兼CEO金星宣布,新氧已完成D-1輪融資,募集資金4億元人民幣。此次融資是2017年醫療美容行業最大規模的單筆融資,新氧從此成為唯一一家成功獲得D輪融資的醫美平臺。
新氧不但躲過了網際網路創投項目「C輪死」的定律,而且已經遠遠走在了行業前列。
■ 圖片內容來源於網絡公開數據
在進入2017年後,醫美行業整體融資頻率明顯放緩,開始進入沉澱期,有超過二十家醫美平臺以關閉或轉型的方式宣告出局。
■ 圖片來源:《2018新氧白皮書》
在如此節點,新氧卻成為首家獲得D輪融資的醫美平臺。顯然,它已經突圍了上半場。一年半後的2019年5月,新氧在納斯達克完成上市,正式成為「網際網路醫美平臺第一股」。
而我們在下方數字品牌榜的受眾好感圖中可以明顯看到,在新氧上市前半年,即2019年1月到5月期間,新氧品牌的受眾好感度較高,順意群體遠大於逆意群體。
■ 數據來源:『數字品牌榜』監測研究
■ 時間窗口:2019年1月1日-5月31日
除此之外,我們在監測新氧自2019年1月1日-2019年5月9日的數字品牌累計值時發現,新氧在上市前半年,其數字品牌價值呈遞增趨勢。
■ 數據來源:『數字品牌榜』監測研究
■ 時間窗口:2019年1月1日-5月10日
那麼,能夠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內發展迅猛並迅速上市,新氧究竟是怎麼做到的?據新氧在今年4月提交的招股說明書顯示,2018年4季度,新氧通過社交媒體網絡和特定平臺傳播的內容,平均每月已經達到超過2.4億的觀看量。2018年通過新氧促成的醫美服務交易總額為21億元,佔當年線上預約醫美服務交易總額的33.1%,在線上醫美服務app中,其品牌知名度、日均使用時長、用戶粘性均名列第一。
上市之後,新氧開始進一步試圖提升在用戶心智中的「種草率」,於是在8月份,就誕生了我們在電梯裡看到的這支廣告。可以肯定的是,這支廣告確實使新氧的討論度實現了增大。但從下方的數字品牌榜的受眾好感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新氧在8月的受眾好感度明顯降低,逆意群體大於順意群體。
■ 數據來源:『數字品牌榜』監測研究
■ 時間窗口:2019年1月1日-7月31日
■ 數據來源:『數字品牌榜』監測研究
■ 時間窗口:2019年1月1日-8月26日
競爭激烈,新氧如何找準突破口?
———
在醫美平臺進入網際網路之前,無論是醫美行業獲取客戶的信息,還是客戶獲取醫美信息,都非常有限。此時的營銷手段僅僅是傳統的老一套,電視廣告、戶外廣告、品牌代言等常規的方式,不僅廣告成本高,而且投放並不精準。
而當以新氧為代表的醫美與網際網路結合模式的出現,醫美行業在短時間內收穫了大量精準的目標客戶,勾連起了醫美機構與客戶的橋梁。首先,對於醫美機構而言,入駐新氧等網際網路平臺可以把營銷對象直接鎖定在目標客戶身上。其次,對於受眾而言,這種「大眾點評」的模式使信息更加透明。
■ 圖片內容來源:《2018年新氧白皮書》
除了橋梁作用,新氧還實現了「社群+內容」的模式,根據新氧公司招股書的披露,截止2018年年底,新氧平臺上累積了超過200萬篇美麗日記,新氧官微2019年3月總排名已經達到了13位,長期居於美體類和企業類公眾號第一位。至2018年第4季度時,新氧新媒體矩陣全網月均觀看總量超2.4億次。目前新氧共有新氧美學院、美少女挖掘機等8個微信公眾號,涵蓋醫美、娛樂、美妝、護膚、健身等垂直領域,其短視頻矩陣包括《明星整容教室》《拆姐搞測評》等十餘檔欄目。
這種「社群+內容」的模式,先把目標受眾引流進來,再通過整形日記和微信公眾平臺的內容留住受眾,進而將受眾導入消費環節。這種全流程把控的運營模式使新氧在同類競品中獲得絕對的優勢。
從醫美項目的特點來看,醫美是一個長期多次的服務,用戶一旦踏進醫美項目,隨著年齡和社會的發展,對美容的需求會逐步增加。在《2017新氧醫美白皮書》中顯示,中國每100位整形人群中有53位是90後,他們從20歲上下開始消費醫美,平均復購頻次是3-6個月/次。這種特點再加上新氧的獨特運營模式,使得用戶的價值被極大程度的挖掘。
■ 圖片來源:《2018新氧白皮書》
不過,新氧看上去似乎「不滿足」將自己的定位僅僅放在「醫美平臺」上,而是企圖打造成電商模式,把從上遊醫美機構到下遊用戶的交易過程全部涵蓋,打造「天貓」的消費模式。
巨頭進場,新氧將走向何方?
———
MobData2018年醫美行業研究報告顯示,醫美類app總體安裝滲透率並不高,排名第一的新氧為0.14%,更美、悅美等在0.02-0.05%之間。雖然新氧在醫美行業處於領先地位,但美團、天貓這樣的流量巨頭正試圖分一杯羹。
2016年4月
天貓和阿里健康合併進入醫美市場。
2017年
天貓雙11期間,阿里健康平臺的醫療美容類成交額相較上一年度同比增長了520%。
2018年
阿里健康還和醫美企業艾爾建建立了合作關係。
而此時,美團也在大刀闊斧進軍醫美行業。2019年1月,美團醫美業務部負責人李曉輝表示要「通過聯動行業來實現」在醫美行業的布局,「在上遊供應鏈上,與瑞藍、華熙生物、艾爾建等品牌商和經銷機構達成合作,開放第三方運營服務能力,並為消費者設計醫美消費模式,以形成消費閉環」。
網際網路巨頭進入醫美行業的意圖明顯,這無疑是新氧在未來發展中潛在競爭。與此同時,隨著新氧越做越大,運營範圍越來越廣,許多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
首先是許多明星紛紛起訴新氧。天眼查顯示,新氧的法律訴訟達50起,其中有關肖像、名譽、人格權糾紛達30多起。涉及到的明星包括鹿晗、李小璐、林志玲、黃渤、劉雨欣、張豐毅等十幾位明星。
■ 天眼查APP數據
其次,新氧近年也多次被爆出醫美日記存在造假、醫美機構存在不規範銷售的現象。在新氧APP,許多人都是閱讀「美麗日記」後才下定整容決心。新氧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績,就是在於運營模式的創新,打開了用戶的信息渠道,而這種模式的底線就在於信息的真實性與安全性,如果信息的真實性都不能保證,那麼用戶的信任感將大大降低,平臺的權威性也會大打折扣。
■ 新浪財經微博
在新氧飛速壯大的過程中,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用戶的好感度將會不可避免的降低,未來高用戶黏度優勢或許會受到影響。加上這次「涉嫌歧視」的廣告投放,使得新氧在上市之初就出現了大量負面評論,更讓許多人關注到了新氧的「黑料」。
根據數字品牌榜的三維曲線分析顯示,在7月29日-8月26日期間(新氧電梯廣告投放時間前後),新氧的傳播度和參與度變化不大,傳播度僅上漲0.01%,參與度僅上漲0.02%,但好感度出現明顯下滑,下降2.58%。這種「黑紅」路線無疑是得不償失。
■ 數據來源:『數字品牌榜』監測研究
■ 時間窗口:2019年7月29日-8月26日
結語
———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統計,在2019年,國內衛生部門註冊的醫療美容機構有10000餘家。然而在如此龐大的需求下,國內達到衛生部要求的整形外科醫生僅僅不到3000人。
如今阿里、京東、美團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局,醫美行業的投資熱度勢必會繼續加大,市場需求也會與日俱增。行業洗牌也終會來臨,只有合規、專業且技術過硬的品牌才能長期存活。同時,新氧APP作為為眾多醫美機構引流的重要渠道,務必確保誠信經營,切勿急功近利!唯有佔領用戶心智、守住用戶口碑、提升品牌價值、才能確保品牌的長期發展。
佔領用戶心智的方式有很多種,「沙雕廣告」也能算一種,雖然這種劣質的廣告策劃讓許多人厭惡,但不能否認它確實在某種程度上達到了佔據用戶心智的目的,然而,佔據過後,它真正給用戶留下了什麼?這才是值得品牌思考的。
*本文所使用的統計理論、技術、算法和內容版權歸北京數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引用均須註明來源於『數字品牌榜』。『數字品牌榜』名稱及圖形商標權利歸北京數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了解公司詳情請掃描文末底部二維碼。
■
中年人也有夢想:快手版「青春之歌」上線
■
特斯拉一瀉千裡,中國恐成最大救星?
■
經歷補貼退坡、傳統車企反撲後,造車新勢力如今咋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