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月初中華藝術宮首個大型「抗疫」展的全景呈現,到近日在古美藝術中心開幕的匯聚眾多文藝界名家的「庚子藝事展」,新冠疫情的影響也體現在藝術創作之中,並在近期上海連續舉辦的抗疫展中呈現出來。 6月30日,「藝心抗疫——上海市文史研究館抗疫主題藝術作品展」在上海市文史研究館展廳舉開幕,展廳中有一幅特殊的展品——《抗擊疫情 人人有責》,那是近日辭世的書畫大師陳佩秋(1923年2月-2020年6月)館員在生前獲悉市文史館即將辦展的消息後,專程用仿古宣書寫的一件作品。據悉,展覽持續至7月16日。
陳佩秋 《抗擊疫情 人人有責》
陳佩秋館員生前現場創作《抗擊疫情 人人有責》
上海市文史研究館舉辦以「藝心抗疫」為主題的藝術作品展,共展出40位館員和50位特聘研究員的90件作品,涵蓋書法、篆刻、國畫、油畫等。
顧振樂 章人英詩《贊白衣天使》
在展廳中還展出了一幅特殊的作品,那是近日辭世的書畫泰鬥陳佩秋(1923年2月-2020年6月)館員生前為市文史館抗疫主題展專程創作的作品《抗擊疫情 人人有責》。陳佩秋,女,河南南陽人,字健碧,室名秋蘭室、高華閣、截玉軒。陳佩秋為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兼職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中國畫院藝術顧問、上海美術家協會藝術顧問、上海書法家協會藝術顧問、西泠印社理事,也是第六屆上海文學藝術獎的終身成就獎獲得者。陳佩秋先生在花鳥、山水、工筆畫、書法等方面的成就都達到了相當的高度,被譽為臥枕宋元、融匯中西。她早年曾以山水為起點,上世紀50年代後專攻花鳥,畫風濃麗秀美,格調委婉含蓄。上世紀90年代,她探索細筆青綠山水,吸收西畫光、色的表現技巧,別開生面。她晚年的青綠山水大多用彩墨寫成,開創了彩墨結合的中國畫新風。她的藝術創作出入古今之間,做到了「筆墨當隨時代」,載入中國近代繪畫史冊,並將中國女性畫家的繪畫成就抬升到新的高度。
據主辦方介紹,陳佩秋館員對於市文史館的展覽和活動始終熱心參與,鼎力支持。今年,近百歲的陳老在全國上下齊心抗疫期間,仍走筆抒懷,創作了「向醫務工作者致敬」、「眾志成城 抗擊疫情」等作品。在獲悉市文史館辦展的消息後,陳老專程用仿古宣書寫了作品《抗擊疫情 人人有責》,體現使命擔當,表達共同心聲。
汪觀清 《我的同鄉英雄——周新》
蕭海春 《千裡防線眾志城平安佳訊站站傳》
張 淵 《萬眾一心共克時艱》
毛國倫《必勝》
樂震文 《天使》
此外,抗疫期間,上海文史館館員們身體力行,精心創作,熱心公益,帶領館書畫研究社和詩詞研究社的特聘研究員以及自己的學生等創作抗疫主題作品,捐贈作品參加義拍,以實際行動支持抗疫。此次展覽展出的館員作品均為名家新作,不少是為抗疫主題展專程創作的,《贊白衣天使》、《抗擊疫情 人人有責》、「我的同鄉英雄」系列、《不負韶華》、《萬眾一心 共克時艱》、《白衣天使》、《必勝》、《期待逆行的白衣戰士凱旋》、《讓大家都能戴上口罩》等許多作品致敬抗疫英雄,體現了館員藝術家們「藝心抗疫」的拳拳之心和擔當作為。
「藝心抗疫——上海市文史研究館抗疫主題藝術作品展」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