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佩秋生前創作的疫期書法亮相,上海文史館展「藝心抗疫」

2020-12-19 齊魯壹點

從4月初中華藝術宮首個大型「抗疫」展的全景呈現,到近日在古美藝術中心開幕的匯聚眾多文藝界名家的「庚子藝事展」,新冠疫情的影響也體現在藝術創作之中,並在近期上海連續舉辦的抗疫展中呈現出來。 6月30日,「藝心抗疫——上海市文史研究館抗疫主題藝術作品展」在上海市文史研究館展廳舉開幕,展廳中有一幅特殊的展品——《抗擊疫情 人人有責》,那是近日辭世的書畫大師陳佩秋(1923年2月-2020年6月)館員在生前獲悉市文史館即將辦展的消息後,專程用仿古宣書寫的一件作品。據悉,展覽持續至7月16日。

陳佩秋 《抗擊疫情 人人有責》

陳佩秋館員生前現場創作《抗擊疫情 人人有責》

上海市文史研究館舉辦以「藝心抗疫」為主題的藝術作品展,共展出40位館員和50位特聘研究員的90件作品,涵蓋書法、篆刻、國畫、油畫等。

顧振樂 章人英詩《贊白衣天使》

在展廳中還展出了一幅特殊的作品,那是近日辭世的書畫泰鬥陳佩秋(1923年2月-2020年6月)館員生前為市文史館抗疫主題展專程創作的作品《抗擊疫情 人人有責》。陳佩秋,女,河南南陽人,字健碧,室名秋蘭室、高華閣、截玉軒。陳佩秋為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兼職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中國畫院藝術顧問、上海美術家協會藝術顧問、上海書法家協會藝術顧問、西泠印社理事,也是第六屆上海文學藝術獎的終身成就獎獲得者。陳佩秋先生在花鳥、山水、工筆畫、書法等方面的成就都達到了相當的高度,被譽為臥枕宋元、融匯中西。她早年曾以山水為起點,上世紀50年代後專攻花鳥,畫風濃麗秀美,格調委婉含蓄。上世紀90年代,她探索細筆青綠山水,吸收西畫光、色的表現技巧,別開生面。她晚年的青綠山水大多用彩墨寫成,開創了彩墨結合的中國畫新風。她的藝術創作出入古今之間,做到了「筆墨當隨時代」,載入中國近代繪畫史冊,並將中國女性畫家的繪畫成就抬升到新的高度。

據主辦方介紹,陳佩秋館員對於市文史館的展覽和活動始終熱心參與,鼎力支持。今年,近百歲的陳老在全國上下齊心抗疫期間,仍走筆抒懷,創作了「向醫務工作者致敬」、「眾志成城 抗擊疫情」等作品。在獲悉市文史館辦展的消息後,陳老專程用仿古宣書寫了作品《抗擊疫情 人人有責》,體現使命擔當,表達共同心聲。

汪觀清 《我的同鄉英雄——周新》

蕭海春 《千裡防線眾志城平安佳訊站站傳》

張 淵 《萬眾一心共克時艱》

毛國倫《必勝》

樂震文 《天使》

此外,抗疫期間,上海文史館館員們身體力行,精心創作,熱心公益,帶領館書畫研究社和詩詞研究社的特聘研究員以及自己的學生等創作抗疫主題作品,捐贈作品參加義拍,以實際行動支持抗疫。此次展覽展出的館員作品均為名家新作,不少是為抗疫主題展專程創作的,《贊白衣天使》、《抗擊疫情 人人有責》、「我的同鄉英雄」系列、《不負韶華》、《萬眾一心 共克時艱》、《白衣天使》、《必勝》、《期待逆行的白衣戰士凱旋》、《讓大家都能戴上口罩》等許多作品致敬抗疫英雄,體現了館員藝術家們「藝心抗疫」的拳拳之心和擔當作為。

「藝心抗疫——上海市文史研究館抗疫主題藝術作品展」現場

相關焦點

  • 上海市文史研究館抗疫主題藝術作品展(上)
    上海市文史研究館舉辦以「藝心抗疫」為主題的藝術作品展,共展出40位館員和近50位特聘研究員的近90件作品,涵蓋書法、篆刻、國畫、油畫等。最年長的作者是106歲高齡的顧振樂館員,他書寫了逾百歲的章人英教授的詩《贊白衣天使》。
  • 臥枕宋元 融匯中西——追憶海派書畫大家陳佩秋
    半個多世紀來,陳佩秋在花鳥、山水、工筆畫、書法等領域成就斐然,常被譽有「臥枕宋元、融匯中西」的大家風範。她早年以山水為起點,20世紀50年代後專攻花鳥,畫風濃麗秀美,格調委婉含蓄。20世紀90年代,她又探索細筆青綠山水,吸收西畫特色技巧,別開生面。至晚年,老人又在青綠山水上傾力於彩墨,創出彩墨結合的中國畫新風。斯人已逝,書畫氣息長存。
  • 這是真正的人書俱老,文史大家周退密書法上海展出
    今年七月以107歲高齡辭世的文史大家周退密也是知名收藏家、學者、書法家、詩人,鄭逸梅曾稱之為「海上寓公」,七十多歲高齡時被聘為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年過百歲仍堅持詩詞創作,揮毫題詞,其文史學養與書法功力一直受到文化界關注。
  • 陳燮君:百歲鑄魂 秋蘭高華——深切懷念陳佩秋先生
    陳佩秋先生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中國畫院藝術顧問、上海文史研究館館員、上海市美術家協會榮譽顧問、上海市書法家協會藝術顧問、上海書畫院院長、西泠印社理事、海上印社社長、上海文學藝術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對陳佩秋先生藝術成就的共識是:她書畫鑑定兼善,尤其在傳統中國畫的探索、轉型、發展方面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為當代中國畫的創新樹立了典範。
  • 謝稚柳夫人、書畫界泰鬥陳佩秋在上海逝世,享年99歲
    2020年6月26日凌晨3點,著名中國書畫界泰鬥陳佩秋在上海中山醫院逝世,享年99歲。圖說:陳佩秋去世陳佩秋,女,1922年12月出生,河南南陽人,字健碧,室名秋蘭室、高華閣、截玉軒。陳佩秋為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兼職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中國畫院藝術顧問、上海美術家協會藝術顧問、上海書法家協會藝術顧問、西泠印社理事,也是第六屆上海文學藝術獎的終身成就獎獲得者。由新民晚報社等籌建的上海書畫善會、海上印社,陳佩秋擔任首任社長。
  • 藝心抗疫「繪」行動:濟南市歷下區中小學教師書畫助抗疫
    近期,歷下區師生們以「藝心抗疫,我們『繪』行動」為主題進行藝術創作,師生們拿起畫筆用信心來描繪非常時期的學習生活,以筆墨繪心,為抗疫英雄點讚。本次徵稿活動開展以來,得到了廣大美術教師的積極支持和參與,共收到教師各類作品70餘幅。精美作品,賞析品鑑。
  • 164幅抗疫書法美術作品亮相四川美術館 每一幅都動人
    觀展市民拍照留念四川新聞網成都11月12日訊(記者 王灩雨 攝影報導)11月12日,「戰疫情 頌英雄——四川志願服務美術書法作品展」在四川美術館隆重開幕,164幅美術書法作品定格164份感動,融匯進那一段屬於英雄的中國人民的「集體記憶」。
  • 「滔海寄沫——楊建文書法展」在上海市文史研究館展廳展出
    10月30日,「滔海寄沫——楊建文書法展」在上海市文史研究館展廳展出。適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楊建文書法展向祖國母親獻禮。楊建文生於上世紀五十年代,自幼習格律,青年習西畫,後蒙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李丁隴先生垂青,拜於其門下專攻中國書法。楊建文專注中國書法卌年如一日,窮究經典,臨池學書,朝思夕計,終得雲開見月明,為當代書法藝術的發展做出了積極探索。他倡導64根橡皮筋懸筆訓練法。
  • 陳佩秋:清宮藏品《踏歌圖》並非馬遠真跡(圖)
    當代書畫大家及鑑定家陳佩秋先生歷經十載,再度質疑中國古代名畫重大問題。90歲高齡的陳佩秋昨天做客「上圖講座」,將名畫的疑點一一公之於眾,讓在座讀者獲益匪淺。  限於時間,陳佩秋昨天剖析的是四幅在中國繪畫史上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名畫——董源的《瀟湘圖》《夏景山口待渡圖》《夏山圖》以及馬遠的《踏歌圖》,她指出它們不可能是真跡。這也是陳先生首次在公開演講時否定《踏歌圖》為馬遠傳世作品。
  • 「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系列」人物專題節目除夕亮相螢屏
    十五集人物專題節目《海上名家——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系列》將於2月15日(除夕)起,連續8天,每晚18:30在藝術人文頻道播出。這是一檔東方衛視中心與上海文史研究館聯合製作的人物專題節目,每期聚焦一位藝術成就卓著、社會影響廣泛的「海上名家」。
  • 以藝抗疫丨中央美院博士研究生抗疫主題創作展開展
    2020年12月8日,「以藝抗疫——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生)抗疫主題創作展」在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院博雅展廳開幕。;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逆行者」的腳步如此堅定,他們都懷著崇高的使命感,不顧個人生命安全,奔赴抗疫第一線,為患者撐起了一片天。
  • 鳳翔泥塑:《抗疫戰士》
    胡全讓正在創作最後一個人物。本報記者 劉強攝 本報記者 劉強 通訊員 陳偉 「打工返鄉的老兩口走到村口,檢查點的3名工作人員對他們進行測體溫、登記、消毒等」這樣的場景不光現實中有,而且出現在鳳翔縣城關鎮六營村三組泥塑藝人胡全讓創作的泥塑作品中。2月11日,鳳翔縣泥塑藝人胡全讓創作的泥塑作品《抗疫戰士》正式亮相。通過生動活潑的泥塑作品向廣大群眾宣傳防護知識,助力疫情防控。
  • 「四川志願服務美術書法作品展」亮相四川美術館
    「四川志願服務美術書法作品展」亮相四川美術館   華西都市報訊(記者楊帆)11月12日,由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指導,四川省志願服務聯合會主辦,中國電信四川分公司、四川省巴蜀畫派促進會支持承辦的「戰疫情頌英雄——四川志願服務美術書法作品展」在四川美術館開幕。
  • ...雲觀展·童抗疫」少年兒童美術書法作品展將在江蘇省美術館展出
    丨展覽名稱丨 「雲觀展·童抗疫」少年兒童美術書法作品展 、莊芸、宗潔、李欣、劉彤彬、高木、陳嵐(按年齡排序) 策展:高 木 策展執行:王小曙、李玲麗 項目執行:夏春子、何庭軒、孫豔、馮海燕、蔣嬙、姚健 前 言 「雲觀展·童抗疫
  • 憶陳佩秋先生與朵雲軒
    朵雲軒,這家在風雲際會的大上海矗立百年的老字號,尤其在新中國成立後,助力了一代代海上畫家,令傳統藝文生生不息。郭新洋 攝編者按:公元1900年,上海河南路旁新開了一家箋扇商號——朵雲軒,隨後由初營蘇杭雅扇、詩箋信紙、文房四寶,書畫裝裱等,發展出木版水印、書畫鑑定、拍賣等業務,有「書畫之家」「江南藝苑」的美名。
  • 東莞開展「防控疫情、風雨同舟、萬眾一心」主題書法創作徵集(公益...
    東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東莞報業傳媒集團、東莞市書法家協會積極響應號召,聯合在全市廣泛開展「防疫控情、風雨同舟、萬眾一心」主題書法創作徵集(公益)活動,組織全市書法界同仁認真開展「抗擊疫情」書法藝術專題創作,將在近期內創作出一批以「風雨同舟,萬眾一心,共抗疫情」為主題的書法藝術精品,歌頌、致敬和鼓舞奮戰在防控一線的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
  • 站在一起 以藝抗「疫」:「抗擊疫情石景山區文學藝術界在行動」
    區書協蕭印濤/書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突然來襲,在石景山區委領導下,區委宣傳部、區文聯統籌協調區作協、區楹聯學會、區曲協、區書協、區美協等文藝團體,擔當起文藝工作者的使命和責任,積極踴躍為助力抗擊疫情開展主題創作,用文學藝術形式謳歌抗疫一線醫護人員和工作人員的先進事跡,弘揚抗疫精神,凝聚抗疫力量,奏響石景山區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 和布克賽爾縣那木德格社區以「藝」抗「疫」 凝聚戰「疫」正能量
    當日,和什託洛蓋鎮那木德格社區黨支部積極響應縣委的要求,組織文藝工作者和文化志願者開展了「抗擊疫情·我們在一起」作品徵集活動,積極行動起來,加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的文化藝術創作,以文藝作品增強全社會戰勝疫情的信心。為湖北加油,為中國加油!
  • 遼寧省書法家協會向我院抗疫英雄捐贈書法作品
    遼寧省書法家協會向我院抗疫英雄捐贈書法作品 2020-06-08 10: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庚子中秋,懷念陳佩秋先生
    這些年的每個中秋我都要拜訪陳佩秋先生。今年春節我和陳佩老約定,中秋節再來看望她。不料陳佩老走了,中秋之約成憾。古北中央花園8號樓,已成為她留給我們的溫暖記憶和深深懷念。第一次見陳佩老是1984年的秋天。當時陳佩老一家還住在烏魯木齊南路,我在朋友的引薦下貿然造訪,隨身還帶了一本冊頁。當時已聲名顯赫的陳佩老不僅熱情接待了我們,還為我在冊頁上畫了一幅竹石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