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稻香舒蘭
舒蘭,為滿語「果實」之意。
造訪「果實之城」,正值水稻揚花灌漿時節。輟足連綿不斷「稻海」邊,清清的稻香沁人心脾。那份舒暢,那份清爽,成了我們品味「稻香舒蘭」的第一記憶。
棲身稻香瀰漫之中,傾聽舒蘭人講述「稻香舒蘭」故事,我們又品出了別樣稻香味道。
強農富民與生態立市
近年來,在我省農產品品牌建設中,有一個區域品牌越來越響、越來越亮,這就是「舒蘭大米」。
不過,做大做強「舒蘭大米」品牌,舒蘭市委、市政府的目標可不是多賣幾斤米,提高一點兒價格,而是將目標確定在做強一個產業、帶動一方百姓致富、打造一張地域名片、促進一座城市快速發展的高度上。
「我們把未來五年縣域經濟發展定位在『打造現代農業生態市』,實施農業做優戰略,使農業不僅富市而且強市。大米品牌建設正是這一戰略的具體實踐。」市委書記李富民如是說。
作為國家重點商品糧生產基地和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市),舒蘭的農業基礎較好,特別是水稻種植條件極佳,被概括為「六好」:空氣好。境內森林、水草覆蓋率達65%,氣候環境符合國家A級綠色食品的大氣標準;土壤好。土壤有機質含量3.14%,滲透性高,肥力養分含量高,特別適宜水稻生長;水源好。霍倫河、細鱗河、拉林河皆發源於境內,充足而清潔;氣候好。不論是雨熱同步還是晝夜溫差,抑或是無霜期,水稻生長都適宜;耕種好。以無公害的生產方式耕種生產,綠色、有機種植比例大;口感好。做出米飯來,外觀晶瑩剔透,入口滑爽,口味甜,香濃鬱。
李富民算了這樣一筆帳:隨著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按有機綠色舒蘭大米年產能20萬噸、價格30-40元/公斤計算,年銷售收入可達60-80億元,稅收至少實現2-3億元,舒蘭大米不僅可以成為富民產業,也會成為強市的重要支撐。
於是,舒蘭人不斷換擋,加速「舒蘭大米」品牌打造——
開工建設「稻花飄香—現代農業綜合體」項目,投資3億元,建設現代農業與觀光一體化示範區。達產後,年加工水稻15萬噸。當我們來到這裡時,蟹鴨稻共生農田裡稻花正香,一排排倉儲庫房已經建成;
規劃建設佔地64萬平方米的現代糧食倉儲物流交易產業園,打造面向東北、覆蓋全國的「北糧南運」交易平臺。並計劃用3-5年時間,打造舒蘭大米從種到銷的全程高端化,重新詮釋舒蘭作為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的內涵。
有形之手與無形之手
毫無疑問,品牌競爭,市場是最寬闊的戰場。在市場上,只能靠品質、靠實力來爭奪份額,爭取效益。
今年以來,舒蘭人巧借市場這隻無形之手,有力推進了「舒蘭大米」品牌的提升——
在線下,4月,第十一屆江蘇春季食品商品展覽會上,舒蘭大米協會會員企業寶龍倉米業、金星米業、吉米糧食和金盾糧食等帶去的大米銷售一空,籤訂銷售合同419噸,合同金額300多萬元;5月,友誠米業、吉米糧食等大米協會會員企業參加「吉林大米文化節」浙江全域聯動推介活動,協議銷售250噸。
在線上,大米協會7家會員有5家開闢了線上銷售渠道,天貓、淘寶代運營和自建微店自運營相結合,上半年,全市「舒蘭大米」銷售突破1000噸,銷售額超過1000萬元;全國第一個阿里巴巴農村淘寶產地倉落戶舒蘭,短短5個月,銷售「舒蘭大米」450餘噸,銷售額達538.2萬元。
與此同時,政府這隻有形的手更是發揮了強大的推動作用——
重新組建大米協會,保護「舒蘭大米」這個中國地理標誌產品品牌,調動企業提高大米品質和質量,形成共同發展的合力;設立品牌宣傳專項資金,成立品牌宣傳工作小組,統籌「舒蘭大米」品牌形象宣傳;組建主營「舒蘭大米」的舒蘭農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實現產、加、銷一體,一二三產融合,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建立「舒蘭大米」品牌形象店;適時組織開展「插秧節」「開鐮節」、評選「最美稻農」等活動,推廣「舒蘭大米」品牌,展示舒蘭人「農匠」精神。
各龍頭企業、各新型經營主體也是奇招妙招疊出——
被稱為「蓮妹子」的蔡雪,是返鄉創業的大學畢業生,青春靚麗的她著一身傳統農家女裝束為自家吉米米業的「三蓮」牌大米代言,田裡的廣告牌上印著的正是她的形象;學明水稻家庭農場主李學明,十幾年堅持種植有機水稻,央視紀錄片《稻之道》中的「稻之人」,他把「稻之人」的牌子立在自己的水田邊,成為標誌;健均粘稻合作社社長劉健均去年辦了一場歷時一個月的大米節,邀請感興趣的人到基地免費品嘗、旅遊觀光。他告訴我們,今年這個「大米節」還要繼續辦。
繼承傳統與開拓創新
吉林寶龍倉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位於七裡鄉明星村,董事長姜濤在外成功創業,看到家鄉「舒蘭大米」聲名鵲起,回鄉領辦了吉蘭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和承包水田780公頃,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生產綠色、有機大米。他告訴我們,為了保證水稻實現有機種植,合作社採取最傳統的水稻栽種方式,從育苗到插秧,從除草到收割,一直到脫粒,全部手工作業。
健均合作社則建立了4400畝可視基地,改變傳統農業生產銷售方式,以生產基地為依託,運用網際網路、物聯網技術實現「人機交流」,消費者不僅可以通過網絡認購農產品,還可觀看農場種植、收穫、加工、運輸全過程,讓消費者「眼見心安」。
傳統的種植方式,種出了原汁原味的有機大米;現代的銷售方式,讓有機大米實現了從農田到餐桌的無縫連結。
如今的「舒蘭大米」,已兩獲中國糧油行業消費者十大滿意品牌獎,成為消費者信得過的好品牌。而品牌的創建,也給舒蘭人帶來了真金白銀。
學明家庭農場主李學明告訴我們,眼下,雖然只是水稻灌漿期,可市裡的農投公司已經以每公斤9.6元的價格收購了他的全部水稻。
法特鎮龍興家庭農場主都興海,規模流轉耕地,涉及村民1000餘戶,使1500餘農村勞力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外出務工,一年可實現務工收入5000萬元,戶均可增收5萬元。
在新成立的農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帶動下,今年市裡規劃建設了4個不同功能模式的高標準農田示範區,力爭到2020年建成區域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的高標準生態農田120萬畝,實現糧食產量120萬噸,畝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提高100公斤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以上……
走訪「果實之城」,稻香,我們品出了美好生活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