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河尋鷺

2021-02-26 小棲之家

遠眺蛤蜊島

九月的一個周末陪爸媽報了兩天一夜的秋遊團,可惜最終沒能成團,老人家倆亦放棄了出遊的念頭。實在不願放棄這個周末的難得好天氣,我臨時起意,在微信裡問了老同學一句:你較得這時候,能到省內哪兒去觀鳥?剛巧他上周特意去莊河看「黑臉琵鷺」,就發了定位地圖和小視頻過來,我瞬間就被那個「三岔河」入海口迷住了,於是,一場說走就走的觀鳥之旅開始了。一輛車,兩個人,三個背包,驅車312公裡,走瀋海高速、莊蓋高速,穿山越嶺,直奔遼東海濱。車窗外,長天柔藍,杳無雲跡,田疇青黃,林場蓊蔚,鬱綠蒼茫之極透出淡淡金光。在瀋海高速上的西海服務區停留了一小會,服務區磚紅與土黃相間的三層聯排建築掩映在楊、柳、圓槐、金葉榆之後,門口有個漁童撐小船嬉海的黑色雕塑,兩旁是賣吃食和特產的售賣亭和小檔口,溝幫子雞店、中街冰點,大號電飯鍋裡現烀的苞米,小火慢沸的茶葉蛋、烤腸機滾軸上轉動的「廖大哥」,九格關東煮機冒著熱氣的魚丸、蝦丸三元一串,水果攤上金州黃桃蓋州尖把梨北鎮旱黃瓜丹東鐵皮杮子,外放的音箱播放著舒悅的鋼琴曲。在此處逗留休憩的路人還真不少,小情侶牽著他們的寵物狗,年輕夫妻推著嬰兒車裡的小孩,中年人扶著年邁的父母,一個戴著口罩的小交警耐心地指揮車子按線停放……

車子駛入莊蓋高速後,窗外的山多了起來,路變成兩道,車子也一下子少了,有很長一段時間,前路無車可追,後視鏡裡也瞄不到車影,「誰畫出這天地 又畫下我和你 讓我們的世界絢麗多彩 誰讓我們哭泣 又給我們驚喜——」那是許巍的歌,時間過了這麼久,在路上還是聽他那超然舒曠的樂音最合心意。乘著車載音響傳出的彈動音符,我們穿過一個又一個或長或短的隧道——「戴裕嶺隧道全長760米……戴裕嶺二號隧道全長2.9公裡……浮勝屯隧道全長800米……新開嶺隧道548米……南隈子隧道600米……雙脖山隧道800米……雙喜嶺隧道2015米」我用語音備忘錄錄下它們的名字和長度。一閃而過的路牌上的名字也很趣,南臺、甘泉、二道溝、蓉花山、殺虎嶺、光明山。我倆最喜歡的名字叫做「步雲山」,喜歡到相約回程時在這兒下高速,爬個山,再泡個溫泉才行。當車子駛進莊河市區已近正午,我們跟著大眾點評推薦去老畢肥牛海鮮豆撈吃自助火鍋,牛羊肉品質一般,毛肚還不錯,當然還是海鮮最地道,花蛤、蟶子個頭不大卻味鮮質潔,特別是鮑魚肉質緊實,蘸青芥醬油,一口一個吃得很滿足。

下午兩點,跟著導航到莊河大橋西橋口,大橋正在封閉整休,橋下灘涂裸露,正是海潮退落至極時。因找不到架觀鳥鏡的位置,只好又兜了一大圈到橋東,駛上蛤蜊島,架起鳥鏡尋摸了好一會兒,只見遠遠的裸露水道間三隻找食兒的黑尾鷗。向老同學求助,他建議我們明天漲潮時再來,這會兒可以去黑島附近的海灘看看各種杓鷸們,說不定碰個運氣,還能遇見幾隻黃嘴白鷺。於是,跟著他發來的定位,我們沿著濱海公路又跑了27公裡,在英樓線上的一個小漁村,我們看見了在海灘上跟紅嘴鷗們一起吃食的鴨子,看見了在排網水道間來回穿梭的大杓鷸和青腳鷸,看見在潮間帶的砂泥裡操控著灘涂翻耕木犁種植貝苗的年輕人,海岸黝黑的礁巖間有漁家女子提著鐵皮桶在挖生蠔。斜陽向西,海岸線灰黑砂礫泛著白鹽花,金光裡一片礬紅色鹽地鹼蓬,愛人拖著一串光圈走在前面,腳踝處那一抹紅襪腰比鹼蓬草更鮮豔亮眼。

紅嘴鷗和海鴨——蛋

夕陽晚照裡數十隻底拖網漁船魚貫而歸,泊進海邊一段丁字壩內,一字雙爪鐵錨置於船頭或被漁人拋上了海堤。安靜的石灘一下子熱鬧起來,運上岸來的海鮮,一筐筐飛蟹、蝦爬子、海蜇皮,馬上過秤,加冰塊,抬上冷藏車揚塵而去。青金水天之間,桅杆上旌旗飛揚,天藍舷殼, 油紅甲板與甲板上勞作的漁人像極了泛著金紅色的徐徐展開的巨幅油畫作品!還是glf的動圖!

接著,一下子跳進視野的是,離我最近的那艘船上的大紅國旗和寫著「招財進寶「的小紅旗,甲板堆疊著各種物件,還有多得看不過來的零亂細節:紅漆剝脫的繩柱,杆繩上繫著翠綠、炎紅的綢帶,更高處掛著一盞方形大LED大燈,裸露的發動機後喧騰騰高背椅,鋁皮工具箱上貼著「福旺財旺」的紅對聯,濡溼甲板上散落著各色蛇皮管子,墨綠漁網,白球浮子,半米高的普魯士藍水桶裡罩著兜網,泡沫箱子、白色乳膠漆桶堆得到處都是。船上漁人倆三個,藏藍、軍綠色帆布制服,著嫩黃、橙紅、油綠的膠皮背帶褲,乳白色長腰雨靴,明藍色手套,頭上戴褪了色的棒球帽,或迷彩水軍帽,都是臉膛黑紅,滿面滄桑,嘴裡斜叼著香菸,正忙活著掀起一處甲板,合夥抬出一桶桶活蹦亂跳的蝦爬子,飛蟹,轉身又從艙裡提起一張又一張薑黃色的海蜇皮……。

街燈亮起前,我們趕回莊河,在向陽路上兩棵姿態參天的老梧桐樹之間找到了我們的「隱舍「。吃掉了從瀋陽帶來的麵包和水果(中午吃得太頂了囧),下載了APP」潮汐在身邊「,搜索到離莊河最近的」大王家島「,明天(初三)滿潮時間11:57和23:57,枯潮時間05:45和16:57,又上網去科普下何為潮汐。海水在日、月引潮力作用下產生的周期性運動,海面垂直方向的漲落稱為潮汐,海水在水平方向的進退稱為潮流。白天的滿潮稱為潮,晚上的滿潮為汐;渤海、東海、黃海地區多為一天兩次的半日潮型,大潮多發生在初一、十五之後兩三天,看來明天近午時會趕上一場高位大潮呢。
次日吃過早餐,候到九點,退房出門。驅車見奔莊河大橋東口,一下車就看到昨天橋北、橋南裸露的灘涂都已被海潮吞沒,但在立著「黑臉琵鷺保護區「提示牌的橋東北方向,仍沒發現黑臉琵鷺的鳥影。我舉著雙筒望遠鏡去橋南側尋找,秋日光芒下的近海璨若星河,遠處的蛤蜊島如巨鯨的帆鰭剪影,遠遠的幾隻航船無聲地犁過天海一線。近處,一行排網網樁,每一根上都棲息著一隻鷗鳥,一隻又一隻地數過去,突然一隻蒼鷺頹然的鳥影闖進鏡野;它用兩爪撐起一雙纖巨的跗蹠與細瘦的灰身子,蜷縮著長脖頸,黑色的過眼紋和冠羽之前,長喙平伸,立於樁柱之上,入定一般。愛人架起鳥鏡在橋頭向西北方向搜尋,終於在明珠灣前,小寺河與莊河相匯入海口那幾塊散落的島礁上發現有成群的白鳥集結,但因距離太遠看不真切。

於是,我們又收起觀鳥鏡,跳上車子沿著入海口岸旁崎嶇的土路向東北方向開,再向西北,一直開到明珠灣北面後棄車,扛上觀鳥鏡步行穿過蟬聲喧囂的楊樹林,朝海岸奔去。滿潮時刻即將來臨,海浪一波又一波溫柔地漫上長長的弧形臺階,有附近的情侶牽著狗,老人牽著小孩,都光著腳,一邊踩水踏浪,一邊輕輕地感嘆。一位騎著單車的路人,熱情地指點我們向西又走了幾十米,終於迫近了那一小片礁石陀子,倚著海岸石欄望過去,不遠不近,相距不過百餘米。記得一年前,我在大連地鐵上曾與貼得滿車廂都是的莊河旅遊大使——一隻卡通黑臉琵鷺「偶遇」,沒成想一年後竟然真的來到了它的棲息地。


三河入海口

莊河大橋西北,小寺河與莊河匯合處,尋它千百度的小島礁 為了觀察和記錄方便,我給這五個遠近、大小不一的礁巖分別做了編號。A離著最遠,僅露出水面十幾釐米高的一小塊,上面有幾隻很吵的黑尾鷗和一隻旁若無鳥的成年蒼鷺;B在A前面不遠,比A的面積和高度都大了一些,上面有4隻黑臉琵鷺和五隻小白鷺;C是剛剛露出頭,窄長一線,有數隻聒噪的黑尾鷗盤聚著;而D和E這兩塊離岸最近的大礁石陀子棲息著67隻黑臉琵鷺和七、八隻黃嘴白鷺(因其喙是明嫩黃色,我就想當然地認為它們就是同學提到的黃嘴白鷺了)頂層的礁巖間生長著稀疏的小灌木和多年生的野草叢,流淌風乾的糞跡把一些巖石染成了白色,礁巖下層和水面的陰影裡還有數隻紅嘴鷗和幾隻綠頭鴨。

恬噪的黑尾鷗和一隻旁若無鳥的蒼鷺。

幾隻白鷺,幾隻黑臉琵鷺

鷗鳥們佔聚的地盤兒

更多的黑臉琵鷺聚集在這兩塊離岸最近的大礁石上

折騰了兩天,就為了站在這兒看一群傻鳥拉屎、睡覺!

一開始,我們的鏡頭當然一直聚焦在「莊河的名片「黑臉琵鷺身上,可惜幾近正午,它們多在休息,一隻腳立於石上,另一腳曲縮於腹下,扭頭轉頸,把頭和長嘴都埋進雪白的背羽了。我透過觀鳥鏡,一隻一隻地數過去,一共67隻。其間,有一隻伸出頭來好像看了我一眼,又倒頭大睡;有一隻醒來,用長長的勺頭嘴笨拙地梳理幾下背上的羽毛,還有一隻趴在一小片野草叢後面,用嘴咂吧著眼前的幾穗草籽,漫不經心地的樣子,更像是在打發無聊的時間。後來,我被一隻婷婷佇立在巖礁最高處的「黃嘴白鷺」深深吸引,它身形瘦峭,神情沉靜又高潔,海風拂起雪白背羽,不遠處鷗鳥們噪動的呱噢聲它充耳不聞,雖遺世獨立,卻一樣普渡眾生。那感覺就像我最近正在看的小說裡描述的,只要生活中有那麼一兩件近乎永遠的事情,也就足以抵禦世間的種種無常了。

天知道,我多想拍下你們彈開翅膀,無聲地騰躍而起瞬間,拍下你們扭轉修長脖頸,用長喙一根、一根地梳理著羽翼,拍下你們嘴裡正叼著的亂跳的活泥鰍,拍下你們操起長長的「黑夾子」,來一場名副其實的「打嘴仗「,還要拍下你們伸直一雙細長腿兒,拍動巨大的翅膀貼著水面飛行!可惜我的小單反把鏡頭拉到最長,照片裡也都是模糊的鳥影。離我們不遠的那位大叔,架著單反鳥鏡,坐著一把摺疊摺椅,一身防曬服,一頭扎在取景器裡跟蒼鷺似的一動不動有半喇鐘頭,實在令人豔羨。

我們頂著正午烈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看了大約一個鐘頭,依然戀戀不捨。愛人禁不住吐槽道,搞不懂咱倆折騰兩天,就為了站在這兒看一群傻鳥睡覺、拉屎!你說是不是吃飽了撐的!問題是我這肚子還餓得咕咕叫呢!他就這麼一邊抱怨著又看了一刻鐘。最後,離開莊河前我們在天外桃園狠狠地吃了頓大餐,一盤蝦爬子,兩隻大飛蟹,三人海膽,四個大海螺!但最好吃的居然是隨手點的白灼鳥貝,肉質金黃細嫩,口感油韌又鮮美。上網掃盲才知道,鳥貝又叫鳥蛤,是一種深水埋棲雙殼貝,適於我國黃海以北的海域養殖,其足部肌肉尤其發達,可從沙地跳躍著行進。

歸程,我們沒在步雲山下道,也許那座心心念念的山巒是下一次出行目的地。但我們在路上看到了一朵醒目的淡金色「馬蹄雲「出現在半空中,定格有一分鐘;車子接近千山,一片橫貫北方天際的大雲鋪展於眼前,狀如駕著雲車從容閒遊的仙人一時大意,現了仙蹤神跡,「鯨鯢騰躍於側,水禽繞翔其旁,於是越北沚,過南岡」,兩三分鐘的樣子,不知覺間隱匿無蹤,只留一段歌聲在吟唱——Ps: 回來少不得向友人炫耀自己運氣好,不僅看到了黑臉琵鷺,還看到了七八時黃嘴白鷺,友人回,那麼多隻?黃嘴白鷺? 發照片過來看看——哦,你這是大白鷺。大白鷺的喙是嫩黃的?那黃嘴白鷺啥色?

你看看,看看,哪個嘴巴更黃?(好像哪裡不對,汗~)那邊不緊不慢地回:黃嘴白鷺春夏季是黃嘴,秋冬灰黑嘴,大白鷺春夏灰黑嘴,秋冬是黃嘴。而且黃嘴白鷺全年都有冠羽,大白鷺沒有,再說,體態也不一樣呀,一個道骨仙風,一個殺氣騰騰……哦?均我想想,我好像也看到灰黑嘴,有冠羽的白鷺了,會不會是黃嘴白鷺?!發照片過來看看——哦,你這個是小白鷺。腳丫子是黃色,黃嘴白鷺比它要大一些,腳丫子是黑色的,在春夏季才是黃色的…………
暈,居然還有小白鷺?那還有白鷺呢?「白鷺一般指的就是小白鷺,大白鷺體型最大,沒羽冠,沒胸飾羽,中白鷺沒羽冠但有胸飾羽,小白鷺體型最小,羽冠、胸飾羽和蓑羽全有,而黃嘴白鷺的冠羽有很多根,還有胸飾羽和蓑羽……

我喊了:打住打住,還有中白鷺?!這繞口令先留著,我還是先研究研究老實巴交的黑臉琵鷺同學吧。我懂了,您的中心思想就是我沒您那麼好的狗屎運,沒能遇到黃嘴白鷺唄!哼!「留點遺憾不是挺好,下次再去找!」他又接著甩給我三個幸災樂禍、齜牙傻笑的表情。還別說,這兩天整理照片還真讓我給找著了,準備一會就發給他鑑定一下,哈哈哈哈……

PPs:一次從心所欲的旅行,讓我坐下來認真地去檢索去了解那個生著長長匙嘴的大鳥,想不到如此姿態從容的大鳥背後有著那麼多坎坷艱辛命運交響,其實,也許每一種鳥類在這個地球上的生存史都比人類想像的更驚心動魄。20世紀以前,黑臉琵鷺還是東亞地區頗為常見的涉禽,在20世紀30年代,還有為數不少的黑臉琵鷺以留居的形式生活在福建沿海。但由於黑臉琵鷺繁殖和越冬的區域都非常狹窄,其繁殖地大都位於朝鮮半島西側的停火線附近,且亞洲東部地區斷拓展的城市海岸線和農業所使用的過量殺蟲劑扼殺了黑臉琵鷺的繁殖活性,讓種群突然遭受了嚴重打擊,到20世紀90年代初,種群規模一度下滑到危險的288隻。另外,中國擁有許多黑臉琵鷺的傳統越冬地,但長期以來卻沒有發現它們的繁殖區域。直到1999年,在大連莊河市外海的形人坨子上首次發現了黑臉琵鷺的繁殖群;8年之後,在這個坨子東南3海裡的一塊面積僅有0.14平方公裡的元寶坨子上又發現了第二個繁殖地;此外,2006年在俄羅斯海參崴南部的富魯蓋利馬島上也發現了黑臉琵鷺的繁殖巢穴。這些零星的發現,加上朝鮮半島上的那幾座孤島,便是已知黑臉琵鷺所有的繁殖地。由於繁殖地大多遠離理想的覓食區,成年琵鷺一天之內就要在繁殖地和覓食區往返奔波多次,譬如在形人坨子繁殖的黑臉琵鷺就要飛到15公裡外的莊河河口覓食。

黑臉琵鷺,鵜形目䴉科琵鷺屬,中型涉禽,體長60-78釐米。學名:Platalea minor英文名:black-faced Spoonbill。

中文名字,緣自其喙形似琵琶那長長的半梨形音箱,喙面自上而下的橫紋,把品和相都描畫得有模有樣。

體羽全白,腿腳黑色,虹膜深紅色或血紅色,眼先,額與喙裸出部分均為灰黑色,繁殖期,眼周現橙黃色眼影紋,枕後出現橙黃色髮絲狀冠羽,胸羽也變成橙黃色,幼鳥似成鳥冬羽,但嘴為暗紅褐色,初級飛羽外緣端部黑色。

它們害怕孤單,喜歡群居於沿海礁石陀子,結隊覓食於海濱、沼澤、鹹淡水交匯的基圍及灘涂, 長嘴插入淺水區軟泥中,半張著嘴,左右晃動頭部掃蕩,通過觸覺捕捉小魚、小蝦吞進肚子裡。

每年3-4到達繁殖地,每窩產卵4-6枚,每窩產卵4-6枚,孵化期大約需要35天。雛鳥出生後,親鳥會捕食餵養,直到雛鳥會自己覓食。鳥爸鳥媽會將食物存於嗉囊中,帶回巢,將食物反出嗉囊,讓雛鳥伸入它嘴中取食。幼鳥長大以後,隨親鳥於10-11月離開繁殖地,前往越冬地

目前,野外觀察到的最年長的黑臉琵鷺年齡為18歲。一隻小黑臉琵鷺三四歲時,開始發育。在春季會換上「婚羽」,這代表它已經「長大成人」,可以繁衍後代了,到了8月,成鳥的婚羽會自動脫落。

一位韓國科學家曾追蹤過一隻成年單身鳥,從朝鮮半島出發,只用兩天時間即飛越黃海,直飛臺灣南部,行程1800公裡,減去在江蘇鹽城落地小棲的時間,其平均每小時飛行近70公裡。

在陡峭的巖壁築巢的黑臉琵鷺,有時像枝條、蘆葦這樣基本的巢材都無法滿足,在韓國的幾座島嶼上,一度有71%的巢穴使用了塑料製品,其中不乏有毒的農藥瓶蓋,或是可能纏繞在鳥身上威脅生命的漁網。因此,從2012年開始,人們開始有其繁殖期定點投放一些稻草和樹枝。

黑臉琵鷺是全球最瀕危的鳥類之一,是僅次於朱䴉的第二種最瀕危的水禽。令人欣喜的是2019年的最近鳥調統計其種群數量已經恢復到四千餘只。

感興趣的友鄰,去B站搜一位叫風鳶的大連人今夏剛剛拍攝的短視頻「北黃海黑臉琵鷺繁殖生態系列」,記錄了許多生活在莊河石城島人形坨子的黑臉琵鷺求愛,營巢、產卵、育雛和雛鳥試飛的畫面,特別好看,特別感謝他的記錄,想到畫面裡那些親鳥正是從我們轉悠了兩天的三河入海口覓食歸來,而那幾個嗷嗷待哺的小傢伙,說不定就是我曾在鏡頭裡一一數過的67隻的某幾隻,又想起現在這個時候,小琵鷺們應當已經隨著親鳥,啟程開始了它們鳥生中第一次長途遷徙,禁不住眼熱心跳,捧腮輕嘆起來。 許巍的《旅行》也推薦給你們哈:誰畫出這天地 又畫下我和你 讓我們的世界絢麗多彩 誰讓我們哭泣 又給我們驚喜 讓我們就這樣相愛相遇 總是要說再見相聚又分離 總是走在漫長的路上——

願你們一路平安,寒假沒有作業。 

繁殖羽(圖片來自網絡)

番外:看完了老鄉的視頻,又特別想去看它們穿婚羽時朋克樣子,目測神似愛因斯坦!哈哈,明夏還有去莊河看鳥的沒?一起哈……這回,我要帶上一架60倍速的觀鳥鏡,一本在地的鳥類圖鑑,一冊速寫本,一頂遮陽帽,一把摺疊椅,再加上一瓶保溫紅茶。

圖:consuelo

文:康素愛蘿

圖文版權歸東北*小棲之家所有

的確,在瀋陽,四季的美不那麼顯而易見,一開始真是要拿「放大鏡」來看,但慢慢地你會意外之趣,樹木,花朵,昆蟲,燕雀,循著季節的韻腳,欣欣然相隨而出,當土地,植物、天空的細微的變化你都能注意到,那可是非常愜意的時刻,試試看吧,哈哈!你會發現打量城市的角度有很多層面,平凡忙碌擾嚷的城市中,一樣有草木飛鳥花朵昆蟲,小小的自然毫不吝嗇地呈現給世人美妙的勝景。那是另一個世界,另一個盛京城。

 沈復在《浮生六記》說:「布衣飯菜,可樂終身,不必作遠遊計矣。這麼微末的角度,當然不是唯一的方式,我知道有人在探店、嘗遍地方小吃,在記錄本地鳥類,昆蟲,溯源穿城而過的河流,有人在走街穿巷尋訪老建築,老街牌,探訪老民間技藝,錄製口述歷史或者收集地方俗語,民歌民謠等等。我多麼希望,從個體出發,有越來越多關於地域文化、民間藝術,生活方式,傳統民俗等方方面面的記錄,這種來自民間的個體表達,會讓我們的故鄉家園或自己正在棲居的城市和村莊,在我們,我們的孩子心裡變得具體,豐富、有意思。   雙11特惠    噹噹、京東有售  

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點擊右下角星標 在看。

小棲之家:近處是新的遠方。讓大人和孩子擁有親近自然的空間,時間和體驗,陪伴、指導、互動。

歡迎給我們發送節氣食物、風俗的文章和照片;歡迎更多關於東北地區四季風物、風土人情的作品圖片、信息,歡迎您的建議和意見。

 本公眾號圖文均為原創,歡迎個人或非盈利組織轉載,轉載時請註明作者及原文連結,並保留本聲明。超出上述許可的轉載範圍,如需轉載,先請發函至 cbookclub@126.com聯繫。

相關焦點

  • 「皮口—莊河」騎行莊河第二天
    騎行莊河是作者的一個夢他們從大連出發,目的地是莊河的步雲山。雖然道路有所繞彎兒,但是一路騎行的非常順利,在高陽吃過中午飯,我們很順利的到達莊河。找了一下漢庭酒店,辦理了入住。莊河作為大連市最北部的城市,發展還是比較可觀的,當然城市交通方面依然會給人一種相對來說不那麼規矩的感覺,總體而言變化非常大。
  • 東北三省坐高鐵直通莊河,我們在莊河等你!
    「新圖」優化高鐵列車開行方案,丹大快鐵莊河北站新增開莊河北至丹東間D7761/2次動車組列車。該次列車到達丹東站後直接開行去哈爾濱方向,實現旅客哈爾濱方向出行「零」換乘。 大連~莊河北~丹東莊河北站—哈爾濱西站間:全程運行5小時21分具體為:D7761次莊河北站14:33分開,
  • 大連——莊河
    而莊河所屬鄉鎮公社又地處大連最偏遠的山區,既沒有鐵路,也不通汽車,更沒有自行車,如此的山高路遠,導致經濟滯後,很多村屯成了大連地區吃返銷糧和應當幫扶的對象。那時一提起是莊河山區來的,市裡的人們眼晴會直鉤鉤的盯著你,仿佛你是天外來客。
  • 舌尖上的莊河(作為一個吃貨,你應該去趟莊河)
    莊河就位於北緯39度線的黃海北岸。莊河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一直藏在深閨未被人知。大連地區有北三市的說法,指的是瓦房店,普蘭店,莊河這三個縣級市。在過去,提到莊河,能想到一個字就是窮吧。但是莊河的資源可不窮,可以說是非常富有。莊河有高山有大海,莊莊有河,是大連的水源地。
  • 莊河「U型」石棧道
    莊河的U型石棧道東起莊河黃海大橋,西止小寺河熱水橋,環莊河南城區明珠灣一周,形成一個U字型。由於這片區域是莊河主城區,逶迤於兩河一海間,所以這條U型石棧道因河因海而圓潤悠遠,形成U字型。一邊是青牆黛瓦的莊河老街,形成在藍和青交織中。走在南段的明珠灣石棧道上,沐浴著海岸的陽光、呼吸著海邊的空氣,不時有海風從臉上拂過,好愜意。從石棧道向大海方向望去,可看到莊河、小寺河、鮑碼河三河交匯入海口,可看到猴石、莊河大學新城、蛤蜊島和莊河跨海大橋。茫茫大海,波光粼粼,帆影點點,海鳥飛翔……儼然一幅淡雅的水墨山水,清新自然,意境悠遠。而此時的石棧道,就像凌空而起的一架天橋,如詩如畫,如夢如幻。
  • 舌尖之旅——莊河特產
    「莊河雜色蛤」開發養殖於50年代,在進行灘涂改造後,南苗北養,養殖面積達到50萬畝,養殖產量近30萬噸,成為我國最大的北方灘涂貝類養殖技術集成基地,莊河雜色蛤產量和效益雄踞全國縣(市)區之首,產品遠銷俄羅斯、日本等國,莊河也因此成為名揚國內外的「東方蜆庫」。「莊河雜色蛤」分別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認定和莊河海產地理標誌商標產品,是大連地區唯一取得雙認證的貝類產品。
  • 我真的想逃到莊河
    攝影、撰文:關曉東撥開密雲,俯瞰莊河南城夜色,繽紛閃爍的城市霓虹中,連車水馬龍都放慢節奏——也許這正是「莊河的印象」,宛如黃海之上一盞橘色小燈,安謐愜意,暖人肺腑。莊河北部的群山,神韻十足。天門山莊河北部60公裡處的天門山,是我國北方最完整的原始森林生態系統之一。石英巖峰林地貌形成千山萬壑,秋有漫山驚豔的楓葉,冬有凌寒結峰的冰瀑。
  • 騎行莊河丨旅順-大連-皮口-莊河——第一天行程
    —— Hello,Travel ——騎行莊河是作者一直以來的一個夢他們從大連出發,目的地是莊河的步雲山。一起感受充盈心靈的旅行騎行莊河完成110公裡騎行之後,距離我們此行的目標,還有接近130多公裡,說實話,這個距離對我們是有難度的,所以我們臨時做了一個決定,把餘下的行程分成兩個階段的完成,9月4號,騎行到莊河
  • 陳香綿綿醉莊河
    陳香酒起源於1923年「利源湧」老燒鍋作坊。    大美莊河歷史品牌不算少,但傳承下來的寥寥無幾,我所知道的似乎只有陳香酒。曾任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環境情報資料源査詢系統中國國家聯絡點主任、中國科學院環境化學研究所室主任是吳錦,是莊河鮑碼人,是我的舅爺。
  • 大連還有個莊河出美食
    莊河,明朝以前稱紅崖子。清末,易名紅崖子為大莊河。「大莊河」為今「莊河」之舊稱,因縣城處莊河之濱,所以,取其河為名。莊河現在是遼寧省大連市代管縣級市,位於大連東北部,為大連所轄北三市之一。東與東港市接壤,西以碧流河與普蘭店市為鄰,北依群山與營口市的蓋州相連,南瀕黃海與長海縣隔海相望。境內有美麗壯觀的冰峪溝,有名字奇怪的海王九島、黑島、蛤蜊島,還有古山古樹、青堆古鎮、下街,以及不能忽視的莊河美食。
  • 莊河環境好 黑臉琵鷺多
    莊河環境好 黑臉琵鷺多 作者:王金海 2019-08-28 10:4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遼寧莊河近年來重視保護環境,實施綠色發展,黑臉琵鷺數量穩步提高,1999年首次發現黑臉琵鷺7隻,2013年發現77隻,今年增長到近200隻。  上世紀90年代,世界上的黑臉琵鷺只剩下幾百隻,被國際自然資源物種保護聯盟收錄至瀕危物種紅皮書——《亞洲鳥類紅皮書》名錄中。
  • 莊河,我只為你拍照之天一莊園
    來源:《天南地北莊河人》 文圖/莊河海浪天一莊園位於太平嶺鄉歇馬村西嶺,傳說為唐朝薛禮徵東屯兵養馬寶地。距丹大高速公路莊河楊樹房出入口22公裡,交通十分便捷。天一莊園佔地近200公頃,東依歇馬山,西望太平嶺鄉和朱隈水庫、向陽水庫,北鄰冰峪旅遊度假區。
  • 大連:莊河「法華寺」,四百多年歷史的古寺,莊河最古老的寺院
    大連:莊河「法華寺」  據傳,法華寺的開山祖師為通合僧。  大連:莊河「法華寺」  經歷數百年風雨的法華寺,雖然多有重修和擴建,但部分建築依舊保留了典型的明代建築風格,不失為一座有著數百年歷史的古寺。
  • 特殊「一日遊」:莊河團市委吸引人才專「心」致志
    為讓非莊河籍新考入公務員儘快熟悉和了解莊河,深刻感受莊河的魅力、發展的潛力以及城市的溫度,努力把青年的心「留」在莊河,9月18日,莊河團市委組織開展「青年人才遊莊河愛莊河」活動,知莊河歷史,賞莊河美景,觀莊河發展,共計100餘人參加。
  • 「莊河西大河」西大壩的春夏秋冬
    圖片文字:@小魚兒.雪陽@莊河海浪@龍在莊河@影像莊河@大黃海攝影圈素材整理提供:飛月旅行社.莊河老葛作為一個在西大河邊長大的孩子,對於西大壩我有著很深的感情。在莊河,我走過最多的路也是在西大壩上。對於西大壩最早的記憶是三十多年前。
  • 莊河版「清明上河圖」
    一場關於「城市記憶」的行為藝術大連市「莊河小城」,總有一位90後美術教師背著畫板、白紙和鋼筆穿梭在莊河的大街小巷一支鋼筆一張白紙 用一根根線條記錄莊河的歷史十年如一日一直堅持著藝術事業!聽老一輩回憶說,下街居民最初有來自闖關東和避戰禍的河南人,至今下街的南端還留有河南大院,當時來莊河做生意的河南人都只在那裡。那時莊河還未曾淤積,靠南的海洋、鮑碼一帶的漁民,可直接自海沿河而上,到下街東面和停泊,然後將從海上捕撈上來的海鮮運到下街叫賣,因而下街最早形成的是魚市街。
  • 「莊河記憶 」四明逸人 王貫三
    莊河有些人誤以為「四明」代表「詩書畫樂」,因為他在這四個方面都很擅長,就自詡為「四明」,其實這是種誤解,作為一名傳統中國文人,王慣三不會這樣不謙虛的。翻看1934年出的《莊河縣誌》,上面清楚地記載「公以原籍浙江寧波四明山處,故又有四明逸人之號雲」。很顯然,「四明」只是山名而已。1934年出的《莊河縣誌》中記載王貫三當年「六十又一」,以此來推算,他當生於1874年,正是同治末年。
  • 莊河我只為你拍照之黑島度假區
    莊河我只為你拍照之黑島度假區文圖/莊河海浪經遠艦莊河黑島作者簡介喜歡攝影的朋友,提到「莊河海浪「莊河海浪」的真實姓名叫李欣,「莊河海浪」是其網名。近年來,愛上攝影的李欣工作之餘或者節假日,總喜歡跋涉於莊河的山山水水間,徜徉在莊河城區的每個角落,拍攝了大量反映莊河城鄉日新月異變化的風光照片。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當一些人津津樂道於拍攝西藏風光、桂林山水以及長白山雪景時,李欣卻喊出了這樣一句口號:「莊河,我只為你拍照!」足見他對家鄉的一片深情。
  • 莊河的金秋 與你不期而遇
    莊莊有河河河清澈有山有水有平原的莊河一直被稱為大連的「後花園」秋天的莊河就像一杯馥鬱的酒寒霜偷了馬良的神筆,在莊河的山間點染秋葉,用上百種顏色也描繪不完。紅橙黃綠,層層疊疊,一定是彩虹太慷慨,將顏色分給了天門山一半。
  • 《莊河海王九島》
    在莊河碼頭坐船到王家島,這是海王九島的鎮所在地,這是九島其中一個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