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區位於長江三角洲區內,在上海市西南部,在黃浦江中上遊區域,距上海市中心區40公裡,雖然,松江的米市渡口早已經聞名於江南,松江地理位置也很優越,水陸交通發達。松江古稱華亭,別稱有雲間、茸城、谷水等,是江南著名的魚米之鄉。查歷史可見松江,唐天寶十年(公元751年)置華亭縣,後改稱松江縣。上海開埠前,松江是上海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早已不用質疑。
松江方塔,原名興聖教寺塔,坐落在上海松江城方塔園內。此塔在宋代熙寧、元年間(公元1068—1094年)建於興聖教寺內,故名興聖教寺塔。又因塔呈四方形,俗稱方塔。
醉白池歷經300餘年,至今仍保存有堂,軒,亭,舫,榭等古建築,並保持著明清江南園林風貌。它位於上海松江區人民南路,佔地5公頃,與上海豫園、嘉定古漪園、秋霞圃、青浦曲水園並稱為上海五大古典園林,也是五大園林中是最古老的園林。現醉白池已被擴建為為公園,其中現存園林部分為清順治七年(公元1650年)工部主事顧大申在明代舊園遺址上所闢建。
古鎮泗涇座落於上海市松江區的東北部,歷史悠久,被稱為「上海之根」。如果從北宋形成村落算起,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相傳泗涇鎮因外波涇、通波涇、洞涇、張涇四條涇水匯集於此而得名。
古鎮老街入口處雖有寫有「古鎮泗涇」四個金字的牌樓,但老街已名存實亡,無論從建築風格及經營特色,都看不到絲毫老街痕跡。不過老街有兩處地方值得一遊:安方塔與福田淨寺。
松江清真寺始建於元代至正年間(公元1314-1368年),又名真教寺、雲間白鶴寺、松江禮拜寺等,在明清期間曾多次重修。它是上海地區最古老的伊斯蘭建築,為上海市唯一的江南園林式清真寺,是上海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庭院深處有一朵白色圍牆,牆頂由青瓦砌成呈彎曲遊龍狀,在圍牆正南方及靠東西向均有一個門洞,它們分別可進入邦克門、生活區及古墓地。從正門進入,映入眼帘是一座雄偉的邦克門,邦克門又稱邦克樓,它是有門無樓的元代建築,既有中國明清建築風格的飛簷,又有一個象徵阿拉伯風格的藍綠色的葫蘆頂。
松江「秀南街」處在上海市松江老城區城西的舊「倉城」(即現在的永豐街道),它位於「松江市河」的南岸,東起與松江市河交匯的小河流,西至玉樹路。它雖然只是一條寬約3、4米,長約百餘米左右的小小老街,但此街雲 集了眾多受國家保護的老民居等歷史遺蹟,在老街西頭有建於明代的古橋——大倉橋,橋頭還有座古廟——關帝廟;街上有數十座建於明、清或民國時間的老民宅,其中「杜氏宅」、「陳氏宅」、「杜氏宗祠」等20餘所老宅均由松江區文廣局登記為「不可移動的歷史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