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子墨魚,圖片/網絡
夜幕降臨,武夷山北麓低矮的丘陵地帶,亞熱帶季風在這常年飄灑,雨水滋潤,時間漫長,這小小的山村,這千年驛站的塵封過往,這煙波淼淼的江南人家。
碼頭上,商賈如雲,舟楫穿梭,茶油、菜籽油、大米、麵粉、菸葉、毛竹、蠟染、絲綢、紙張、鐵器、酒、茶等,順著豐溪河的悠悠綠水,一路向北向西離去,抵達縣城,跨州府,過省城,乃至更遠的長江下遊。離開了母親的殷殷期盼,離開了遊子的濃濃鄉情,船夫點燃起火堆,烹煮食物,淡忘思念,隨黑夜一起流轉,奔波遷徙。
新嫁娘早早起來伺奉公婆,洗衣浣紗,操持家務,丈夫不在家中,她便要撐起這個家。鴨子在水中滑行,棒槌在岸邊有節奏的拍打,河邊楊柳新蕊冒尖,學堂裡傳來了琅琅的讀書聲。不知那先生是年輕還是衰老,是儒雅還是暴躁,高矮胖瘦、面相如何,想到這裡,她便自嘲似的笑了。
彼時,裹小腳的陋俗已成為了過去,只有那些老太太們,踮著小碎步,在窄巷裡蹣跚前行。鍋碗瓢盆和柴米油鹽磨蝕了生活的新鮮,兒女們各自飛,追求著各自的信仰。那些商鋪、酒肆、茶樓、大煙館,依舊人來人往絡繹不絕。在戰火還未抵達的年代,在家道中落的當口,在一切美好還不曾遺落的時候。
這裡,留下了李清照的"溪驛舊名杉,煙光滿翠巒,須知今夜好,宿處是江南"的詩句;這裡,有蔡元培題寫的「杉江圖書館」的匾額;這裡,有過倉皇的馬蹄,血染的風霜,和時間之外的往事......
杉溪,生於斯,長於斯,也將老於斯的地方,不只是空間上的,更是文化上的故鄉。杉溪,穿越漫長黑夜,抵達詩和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