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樂清市的千年古鎮虹橋,座落在名山雁蕩的南邊,地勢平坦居中。明朝萬曆年間,即1570年後就逐漸形成農曆逢三、八日集市日,俗稱「虹橋市日」至今已有400餘年。
七十年代,虹橋鎮區人口不到一萬,但四鄉各縣來趕市的人,每市集都達到六七萬人,最盛時達到十萬以上。每個市場、道坦、並不寬大的街道,狹窄的巷弄,處處都擠滿了人群。這些來趕集的人不僅來自本市的縣西柳市、白象、縣東清江、大荊,也來自南面的溫州市、瑞安市、平陽縣,北面的溫嶺市、黃巖市,西面的永嘉縣,東面海上的洞頭縣等地。成千上萬趕集的農民、漁民、手工業者帶著自己的農副產品、水產品、牲畜、還有手工業品、工業品,在三、八市日,有步行的,騎自行車、摩託車的,有划船的,有開貨車汽車的,有乘公共車的,像潮水一般湧入虹橋,擺攤、開店營業,個體、集體、國營一齊開張。買賣興隆,貿易旺盛,人群密集,熙來攘往,把整個虹橋擠得水洩不通。繁華景象比起名畫清明上河圖,真是有過之無不及。因此,虹橋與柯橋、路橋成了浙江省著名的「三橋」,「三橋」的集市貿易輻射全省,名聞遐邇。
文化大革命期間及之後,雖曾打擊「投機倒把」,對個體商業活動有過限制,受到影響。但對於手工業生產,由於屬於生產勞動,未曾限制。所以手工業產品,特別是生活用具的生產日趨興旺,貿易盛況空前繁榮。鎮上光從事家具生產的方木工匠,不僅有木器社的數百人,而且有個體木工數百人,每一個市日上市的圓洞門床、車木床、菜疥櫃不計其數,大部分擺在東街、集賢街上,基本上每市日都被四鄉各縣的趕市客購走。那時一個木工在上一個市日與下一個市日的幾天內,都能製成一個菜疥櫃。一張圓洞門床則需10到15天三個市日能製成,所以,木工產品非常充裕。
我當時在插隊後,利用自己的美術愛好,已自學成雕花手藝。我們雕花匠配合方木匠,將他們送來的雕花板雕好,及時裝上菜櫃門,或者圓洞門床前額。就能使這些家具擺在店裡、街上、坦上出售了。一般情況,大部分木工的產品在市日那天都能售出,生意都很興隆。
雕花業務到市日那天較閒暇,花板加工總等市日後才送來。所以,市日那天空著可惜。我自學了鉛墨畫像,到市日那天,就到街頭去擺攤賣藝,招攬畫像業務。在鎮中心的文星街文星橋邊,一個朋友開了間理髮店。我就在店前面邊角擺了一張小木桌現場畫像,放上畫筆畫板。在牆上掛了一張樣板鉛墨畫肖像。樣板畫是西橫街幾位老人家的肖像畫。其中一位老人是幾代人在虹橋開藥店的,名氣很大,四鄉人人認識。另一位老人是專門到處修橋補路,做慈善公益好事的,德高望重。過路的人很多,大家看了我的樣板肖像畫,老人大家都熟悉,都說我畫得真像。所以,我的鉛墨畫像生意也多起來了。文革結束後,樣板改掛周恩來等偉人肖像,影響更大。
一般情況下,我都是先收下客戶的小照片,下個市日前畫妥,裝好了。客人來了,人家說畫得像,才收下客戶的工錢。如急用就請他到我家裡去拿。我畫照片的時候,非常精細。自製了一些工具。如硬毛筆,用膠水粘合,有的較大,有的很尖很細。大小筆配合,總是力求畫出最細緻的地方,務使肖像很肖似,也儘量使面容美一點。一張照片畫成肖像,用擦筆技法,開始時總得用上一天時間,描描擦擦,塗塗修修。後來熟練了,快了一點。趕一趕,半天也能畫成一張。由於我製作精良,誠信守時,我畫像的信譽就逐漸傳遍了四鄉。
文星街邊流淌著虹河,虹河當中有一座文星閣。文星閣裡的孔夫子,執筆寫書為眾生服待。有時我就想,我也學過孔子的書,該效法一下孔子。有客從四鄉來,讓我為他們服務,不亦樂乎。我當街擺畫攤沒有什麼難堪的。
市集人流量很大,街頭賣藝使我招攬了很多業務,也使我在虹橋區域有了小小名氣。我就將自己的畫室取名《金沙畫室》,因為我姓金,住金沙河邊,那兒當時比較偏僻。後來屋造多了,我住家邊上也成了小街。就有很多慕名求畫的人到我家來了。
我在參考照片畫像同時,購買了很多畫素描、畫速寫,畫油畫的書自學。我也自學了當面寫生的技藝。有好幾次,被人請去,為山區、鄉下沒有照片的老人寫生肖像。
有一次,一個老阿公已經斷氣。他們的下輩趕到我家,請我上門為他寫生遺容,我也不避忌諱,肯上門為他寫生。那時正是冬天,天冷地凍,我穿上厚棉衣,圍上絨圍巾,戴上手套,提著土畫箱,乘公共汽車,後來又步行,到了這個雙退的大宅院。大宅院座落在山邊的小村裡。雖然地處偏僻,但大宅院卻不冷落。幾十個阿公的下輩在忙碌著準備白喜事。一看到我來了,個個很歡迎,面露喜色,都說:「先生,您來了,請坐,先喝杯熱茶,暖一暖。」
我看老人躺著不好畫,就讓那些下輩將老人撐起來,用一個畚鬥墊在他的背部。由於老人僵硬,只能斜躺著。我只能站著,把畫紙夾在土畫板上,用自製的硬毛筆畫。那張畫我畫了大約半個小時,主要速寫了他的五官位置、明暗凸凹。服裝只能帶回家去加工了。我將工具收集攏後,他們請我吃了熱騰騰的點心。我讓他們第二天到我家去拿肖像,因為當時老人的眼睛已閉上,沒有畫出,我還要在畫上開眼晴、添服裝、裝相框。第二天,他下輩到我家裡取畫時,很是感謝。因為過二天後,他們在出殯送葬時,可以有一幅老阿公的肖像畫了。
我經常下鄉上山,為老人們畫像。路上想著的,就是孔夫子當年,也是常常週遊諸國,去教學、去著文。我趕路,就是踏著孔子的腳蹤,去為人服侍,心靈中是喜樂快活的,一路上總哼著歌。
由於我街頭賣藝,又開了《金沙畫室》,畫像業務逐步擴大。有些村落的房族修譜,就上門請我為他們畫太祖們的容圖。有的拿來舊譜,讓我參照舊容圖畫成新的,用的是宣紙。一本譜裡總有十幾個太祖,有很多是做過大官的。有的房族還要將太祖圖畫成二米長的掛圖。我當時就用五顏六色的土油畫法,畫在白布上。不用像誰,只要將面部畫得端正、慈祥、威嚴,服裝畫得華貴、高雅就可以。用白布畫成油畫似的容圖,既可懸掛,也便於收藏。因為有些舊容圖用宣紙裝裱的,鄉下人不懂收藏保管,很容易損壞。因此我的太祖容圖土畫法很受歡迎,接到不少業務。
無照片畫肖像業務開展以後,很多單位也慕名而來。樂清市是革命老區,抗日時就成立了遊擊隊,革命烈士特別多,革命紀念館也特別多。不少鄉、村都有一個館、室。一些革命紀念館要畫烈士肖像,我就請他將烈士親人的照片帶來參照,根據烈士的年齡畫定肖像,再加上特定的服裝,如遊擊隊員就加土布裝,新四軍戰士就畫新四軍裝,志願軍戰士就畫志願軍裝,使烈士們也能有個肖像,可以供人瞻仰。
虹橋鎮第一小學百年校慶要編印紀念冊,解放前多任校長都缺肖像畫。一小老師找到我,我就參照校長下輩的照片,畫成這些先輩老先生們的肖像。這本紀念冊我也珍藏著,我數了一下,總共我畫了八位,畫者是沒有署名的。
很多老人的遺像,我都是參照他們的下輩照片「創作」出來的。有的肖像上,眼睛像兒子,鼻子像女兒,年齡像老人。幾十年中,畫像數千幅,「創作」出的大致有幾百幅吧,我也沒有統計。這些畫也不是什麼真正的創作畫,進不了展覽會,得不了什麼金銀獎。
大約三十餘年前,樂清劇院發生了一件命案。兇犯逃走時,劇院工作人員看過兇犯面容,記住了他的特徵。當時的公安局為了偵破此案,搜集了大量類似照片,讓劇院工作人員辨認,最後確定了多張相似的照片,因為當時尚缺乏高科技的刑偵技術,難以合成一張模擬像。
一天,幾位公安局刑警來到了我家。我當時吃了一驚,我和什麼刑事案件有關係嗎?警察和氣地說明來意,我才明白他們請我去畫兇犯模擬像。警察用專車接我到了公安局,他們拿出很多照片,攤在一張會議桌上,又讓劇院工作人員對我講了這個兇犯的面貌,與這張照片中的人何處相似。兇犯的眼睛像那張照片中的眼,兇犯的眉毛像那張照片中的眉毛,鼻子、嘴像那張照片中的鼻嘴,我就當場照著幾張照片,畫出兇犯模擬肖像,並根據劇院工作人員意見改定。那天中午公安局招待了我,還付給工錢,並專車送我回家。
這一次,我用手藝幫了公安的忙,也感到有點自豪。有時,我們這些無緣當幹部、坐機關的街頭藝人,也能對依法治國作點小小的貢獻。我也盼望公安能偵破兇案,將兇犯繩之以法。但之後,我也沒有去問結果如何。
由於我堅持了好些年的集市街頭賣藝。虹橋一帶,很多人都知道我是「畫像先生」。有些人家不僅祖父祖母是我畫的,父親母親也是我畫的。很多人碰見我都說,你畫的像真準,我隨便站在像的那一邊,像裡的人眼睛都看著我。真是活的一樣。有個阿婆告訴我:「安南,你畫的我老老像,我看他是活的一樣。我看看他,他就看著我,我眼淚忍不住就流出來了。」這使我很感動,做手藝就要認真仔細,被人認可牢記。
那幾年我做手藝很忙,既要雕花,又要畫像。老婆幫我雕花,我還陸續帶了六個徒弟。記得有一天忙到半夜,一天中雕出花板八十粒,十副菜櫃花板。還加畫了二張鉛墨肖像。雖然忙得不亦樂乎,但那時年富力強,有工可作,有錢可賺,豐衣足食,也很知足。
虹橋這一帶,木匠、雕花匠,人稱「老司」,老一點人稱「老司頭」。而畫像的工匠,人稱「先生」,將你的稱呼與教書的並列了。所以,漸漸地,很多人碰見我,都叫我「金先生」了。到今天還這樣稱呼我。
當時,有些人還民間評選,以會書畫詩文為標準,將我列為虹橋「四大才子」。因為我為宣傳隊、劇團編過劇本、快板節目,而且常上臺打快板,演角色,甚至還當過劇團副團長,帶劇團下鄉演出。
後來由於家具變化,床用席夢思了,菜櫃被電冰箱、碗櫃代替了,八仙桌改為圓桌、長桌了,雕花業務逐步清淡。我就專門畫像。開放改革初期,我也畫過廣告。當時電腦未發展,畫廣告需要手工繪製。我第一幅油漆畫的廣告,是為磐石歐麗亞服裝公司畫的。高四米,寬十一米,畫了一個西裝人像,加美術字。是畫在一塊塊三夾板上,再搭鐵架裝在牆上。這是我畫的最大的人像了。由於颱風刮掉了當中的一塊三夾板。我補上後,感到大型廣告不安全,我是個謹小慎微的人,就將廣告場地轉讓給別人了,還是繼續畫像謀生。
此後,1979年,由於國家將插隊青年安排工作,我進了樂清製革廠。畫像也就成了我晚上的副業,也不必再上街頭賣藝了。但是那段街頭賣藝的時光,雖然充滿了艱辛與忙碌,卻也贏得了尊嚴和認同。雖然我被下放、被插隊,環境改變了,地位改變了,我卻能與最基層的民眾在一起,同勞作,同拼搏,同甘苦。
隨著時代的發展,虹橋鎮集市的痕跡也逐步消失。虹橋鎮已成為電子強鎮,商貿強鎮。除了農貿市場上,三八市日時,鄉下人帶來點農副產品銷售外,街頭巷尾,再也見不到當年人群密集,熙來攘往的「擠市日」盛景了。但我對街頭賣藝的回憶,是甜蜜的,是美好的。這是鄉土文化的一根小草,雖然沒有花香,沒有樹高,但是它植根於雁山樂水的大地上,曾得到大地母親的親密擁抱。同樣,祖國的雨露曾滋潤過它,祖國的陽光也照耀過它。
《非虛構》
作者:金安南
2014年12月29日
浙江省樂清市虹橋鎮商城西路19號
【號外❤號外】
寫評論 送獎品活動又來了!為歡迎各位微友評論、吐槽!小編決定給大家送獎品啦!
參與方式:把微信文章界面拉到最底部,點擊右下角的【寫評論】,寫下牛評。
獲獎條件:從今天起,對虹橋門戶網官方微信裡任意微信文章的評論被選用後,從每天評論中隨機抽取一位網友獎勵一張虹橋全都影城電影票!
結算時間:次日14:00
結果公布:次日虹橋門戶網官方微信
趕緊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