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溪天燈。(圖片來源:臺灣觀光部門網站)
平溪天燈節是臺灣久負盛名的祈福燈會,自1999年首次舉辦以來已成為臺灣當地最重要的元宵節慶活動之一。被譽為「天燈之鄉」的新北市平溪區,每年元宵節都會迎來四面八方的遊客,在此製作天燈、書寫祝福。
資料圖:臺灣民眾在平溪元宵祈福燈會上留影。
天燈又名「孔明燈」,相傳最早在三國時期用作聯絡工具。在早期的平溪、十分一帶,因為地勢偏遠、交通不便,人們以天燈為信號互報平安。如今,這一活動演變成了元宵節習俗,承載著老百姓心中的美好願景。
資料圖:人們放飛天燈祈福。
放天燈前,人們要把祝福或心願寫在天燈上。在放天燈的時刻,電燈熄滅,數百盞天燈緩緩飛起。隨著天燈逐漸升高,一片柔和的橘色光點在天空中彼此相連,仿佛夜色中鑲嵌了璀璨的綬帶。
天燈祈福。(圖片來源:臺灣觀光部門網站)
3月2日就是元宵節了,平溪的放天燈活動將於當天17:30至20:30舉行,共放飛8輪天燈。此外,現場還將有節目表演供遊客觀賞。
鹽水蜂炮。(圖片來源:臺灣觀光部門網站)
與浪漫的天燈不同,臺南市鹽水鎮的蜂炮可用「驚險刺激」形容。每年正月十四和十五,鹽水居民搭起多座由衝天炮組成的大型發炮臺(也稱「炮城」),點燃時萬炮齊發,猶如蜂群傾巢而出。「蜂炮」由此得名。
鹽水武廟。(圖片來源:臺灣觀光部門網站)
蜂炮習俗與鹽水武廟淵源深厚。相傳清朝年間,鹽水地區瘟疫肆虐,居民到武廟祈求平安。廟中的關聖帝君便「降旨降魔」,以神轎壓陣護隊,帶領信徒繞走疫區,並沿途燃放鞭炮。結果疫情消退,這一習俗也從此流傳下來,成了現在的蜂炮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