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
這次來義務的重點是考試,誰成想我一門心思就想著怎麼玩,好不容易來趟義烏,怎麼不耍一下呢,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沒有考上,但是感受了有別與「小商品城」的義烏
5月10日中午到義務後,決定利用下午的時間去佛堂古鎮走走.......
佛堂古鎮
市區距離古鎮有點距離,大概1個半小時到2個小時的車程
佛堂古鎮又稱佛堂老街,這裡有商業化的痕跡但也會看到歷史的遺蹟,街道不長,兩邊是賣飾品、衣服、小吃的店鋪,居民們都比較悠閒,說著家鄉話與隔壁鋪子的老闆嘮下家常,悠然自得。(說起了,在去老街的路上買了兩頂帽子,好便宜哎)
街道兩旁的小店裝修和很多地方的古鎮是差不多的,但多了一些質樸感
街道會有很多小巷子,巷子裡住的都是當地居民,誤入小條巷子後出不來了
走到一家理髮店,發現死路一條
這個拐彎處有一家理髮店奧,可能是這裡的居民去的比較多,看到理髮兩個字了嗎
兜兜轉轉回到主路,發現有一個新華劇院,裡面有舞臺,去的時候,裡面有幾個人在開會,也不清楚是不是會有演出
這個樓讓我想到老 上海 ,看到上面的哈德門煙,就想到小時候經常去給爺爺買(家是山東 ),那個時候印象最深的就是哈德門和大雞的香菸
主街的建築大差不差,有很多的分叉路,但是好像要改造還是拆遷,有幾處地方的房子都拆了,走過幾條小巷,裡面生活的痕跡還是比較明顯的,還有手繪的宣傳黑板
有一條小巷穿過後是一條河,對面的是龍舟吧,之前看說晚上這個會亮起來
返回的時候碰見一個爺爺在賣梅乾菜,以前吃過金華的同學帶的,這次看到現場做的了覺得有必要買一個,1元一個,大多數是這裡的居民買,一買買好多,當我說買一個的時候覺得好不好意思啊,味道和成袋包裝的不太一樣,這個吃起來比較軟,我個人來說還是喜歡吃袋裝的
時間差不多也該回去了,畢竟明天還要考試經過差不多8個小時,終於結束了,去哪走一遭呢,跟碰見的一個同學說小商品城走一遭啊,畢竟來了,看看到底是什麼樣的啊,一拍即合,在去的路上又發現一個網紅拍照點—老車站,臨時又去打了一下卡地方不大,感覺比起 北京 的798這種規模小了很多,設計上感覺就那麼回事,加上太陽很曬,隨便拍了拍就走了,如果天氣好,可以去打卡一下的
接下來乘坐公交車去小商品城,真的很大,分好幾個區域,我們去的比較晚了,好多都已經關門了,我們問了幾個賣帽子的,人家說不散賣,只批發,我們隨便逛了逛就收拾東西去湖州尋覓南潯古鎮了。。。。。
湖州—衣裳街
不知道為何我老是把他叫成「花溪街「
早上起床後從酒店溜達到衣裳街,在去的路上吃了丁蓮芳的千張包,這是第一次知道千張就是豆皮,我本人不是很喜歡吃豆製品,但這個千張包比想像中的好吃
湖州
路邊有很多茶樓或茶座,發現這裡的人大早上起來就去喝茶,羨慕他們的老年生活,當時好像老了後也這樣啊(自己是個善變的女人,哪裡都想留)
衣裳街商業化非常嚴重,就是一條小吃街,但這裡最大的特色在於早上,都是賣古玩的,攤子上有很多稀奇古怪的玩意,作為遊客,個人覺得就是看一個熱鬧,沒有鑑賞功底的人還是算了吧衣裳街還是有 江南 特色的,黑瓦白牆青石板路,小橋流水。
衣裳街歷史文化街區
好多小玩意啊
衣裳街歷史文化街區管理委員會
衣裳街歷史文化街區管理委員會
衣裳街歷史文化街區管理委員會
沒有想到的是我人生第一次吃螺螄粉竟然是在 湖州 哎,馬上十一要去 廣西 了,我要去 廣西 吃一下
南潯古鎮
江南古鎮九十九,不如南潯走一走,南潯,一個依水築宇、沿河成街的江南古鎮。南潯依舊保留著原始的生態環境,少有的商業化、斑駁的石板路、蜿蜒的河道、河邊的浣洗人,處處充滿著歷史的沉澱。
售票處赫然寫著「研究生及其以下學歷購買學生證」,我看到這行字的時候真的太開心了。
南潯古鎮
進來後先去住的地方放行李,來之前查的是只要住在景區不出景區,門票可以用兩天,事實是,你可以這兩天出入景區大門但是門票裡面包括的小蓮莊這些是僅限當天使用的奧,並且一定要帶好票,因為第二天早上我們從百間堂回旅店取行李時被查票了,忘記拿只好把我們的住宿訂單給查票的大叔看了一下,人還是非常好的。
由於去的時候下午時間有點趕,所以我們打算先去這幾個收費的地方,等天色見黑了在去百間堂走一走,看看夜景
下午的路線:劉氏梯號——小蓮莊——嘉業堂藏書樓——張石銘舊宅——百間樓
劉氏梯號
主人是劉鏞的兒子,整座房子的建築外觀都是採用紅色的磚瓦,因此俗稱「紅房子」。
當時去的時候遊客超級超級多,一個接一個的旅行團,體驗效果不是很好,也沒有很仔細的遊覽
小蓮莊
小蓮莊是始建於清光緒年間的古典園林建築。屬於南潯首富劉鏞(字貫經)的私家園林、家廟及義莊所在,與嘉業堂藏書樓相鄰,從小蓮莊出來後可以直接去藏書樓。
嘉業堂藏書樓
張石銘舊宅
參觀完舊宅之後,感受就是從「一般啊—大戶人家—天啊,太豪了吧」
時間過去太久了才寫的遊記,印象深刻的一是建築中用的玻璃,採用西洋建築風格,運用了大量進口的彩色玻璃,據說這些玻璃不沾灰,是單面玻璃。二是室內舞廳,現在這個舞廳沒什麼特別之處,只是感慨與當時張家的豪華程度。
前往百間樓的路上的風景
寫生的姑娘
南潯 古鎮是景區和當地人合二為一的,路上可以看見上了年紀的老奶奶飯後散步,聊聊家常,看見放學後的孩子們相約明天幾點一起上學。
百間樓
頗具江南水鄉風格,因兩岸傍河建樓百間,又架長板石橋連接兩岸故稱為「百間樓」。相傳百間樓的主人為明朝萬曆年間的禮部尚書、翰林院士董份想讓自己的兒子董道淳迎娶朋友茅坤的女兒。當時茅坤有意對這位未來的姑爺刁難一番,於是便對董道淳說自家小女從小嬌生慣養,光是僕人就有不下百位,怕是到了董府上難以習慣董府的生活。為此,特意建百間樓供僕人居住。
百間樓的夜景也好看,可惜手機渣渣,拍不出那種美,喝了一杯
南潯第2天
早上去尋那一晚狀元樓的面
吃過早飯後還早,古鎮沒大有什麼人,顯得清幽靜謐
很幸運,碰見了「水上婚禮」,如果有人想看、參與的話,注意時間,印象中在小蓮莊那塊有個碼頭,碼頭上有時間標註,婚禮會從這個碼頭開始。
馬上就要離開了,等公交的時候回頭一看,哇,好漂亮,有了下面那個圖片。南潯,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