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榴槤真不是臭的,是香的!
榴槤這傢伙,真是喜愛者視之為美味,厭惡者拒之以千裡。文學大牛鬱達夫曾形容,榴槤的氣味「混合了臭乳酪與洋蔥的臭氣,又有類似松節油的香味」。
你知道世界上有多少種榴槤嗎? | 攝影 楊曉洋
我們吃到的榴槤大多來自泰國和馬來西亞,國內雖有種植,但產量太少。遠道而來的榴槤,果皮難免發生開裂,果肉在接觸空氣後,裡面的硫醇類物質被氧化,形成硫化氫等多種揮發性的硫化物,這就是榴槤擁有「臭味」的主要原因。
《水果傳》第3集 黑刺榴槤
然而,當你來到原產地,就會發現新鮮的榴槤其實香氣四溢,非常美味。
都說榴槤是「水果之王」,在《水果傳》第3集《滋味》中,我們就向大家介紹了「王中之王」——黑刺榴槤。
它們主要分布在馬來西亞北部,因底部有一根黑刺而得名,稀少而名貴。這種榴槤的果肉成奶油狀,略微發黏,幾乎不含纖維的細嫩果肉入口即化。
導演說了,不喜歡吃榴槤的人,一定是因為沒有遇到黑刺榴槤。
有機會去馬來西亞的朋友記得去品嘗!
NO.2
我們一直在吃假木瓜?
我們在超市裡見到的橘色長條形木瓜,其實是來自美洲的番木瓜,屬番木瓜科。它裡邊有幾種木瓜酶,有美容功效。但木瓜酶吃進去只能促進消化,做成護膚品才能真正美容。
番木瓜
(圖片來自:www.123rf.com.cn)
而中國原產的真·木瓜,屬於薔薇科。它的果實酸澀難以下咽,一般做藥材,或者用糖醃成木瓜幹。
如果你有去往婆羅洲的計劃,一定不要錯過一種毛線球一樣的水果:沙巴果(Artocarpus odoratissimus)。
沙巴果也叫香波羅蜜,是波羅蜜的親兄弟,原產自婆羅洲,在當地也被叫做「Terap」或者「Marang」。
波羅蜜果皮上有很多放大版的「雞皮疙瘩」,抱在手上不太舒服,沙巴果就把這種外觀給大大改良了,像是縮小成甜瓜大小的波羅蜜,果皮上又插了一排排緊湊的「火柴棒」,很輕鬆就可以放在手上,手感極佳(註:跟摸剛剃完的寸頭一樣),味道還很棒,唯一要注意的是,在成熟以前別碰斷那些「火柴棒」,不然會有白色的乳汁流出來,沒毒但是比較粘手。
沙巴果果肉 | 攝影 楊曉洋
挑沙巴果時,要挑「火柴棒」變黃,一按下去果皮變軟的那種。扒開果皮,就是飽滿的白色果肉,香氣濃鬱,口感細膩柔軟。
NO.4
瓷玫瑰:酸掉牙的「假玫瑰」
瓷玫瑰,是玫瑰花的新品種嗎?NO!瓷玫瑰是姜科植物,正式名叫「火炬姜」,和薔薇科的玫瑰真沒關係。不過這種植物的花確實很漂亮,特別像陶瓷做的假花。而且中看又中用,經常被用來做菜和沙拉。
瓷玫瑰的花,看上去真的有點假
攝影 | 楊曉洋
它的果實也很美味,果序看著像菠蘿的聚合果,其實不一樣,瓷玫瑰的果實是蒴果,每個小果子都可以單獨摳下來。掰開果皮,你會發現裡面有3瓣半透明的果肉,裹著很多種子。掐一點放進嘴裡,味道酸酸的,有特殊的香味。但千萬別多吃,因為會酸掉牙。
瓷玫瑰的果實 | 拍攝:楊曉洋
瓷玫瑰果實內部 | 拍攝:楊曉洋
NO.5
大杯橄欖:長得像昆蟲
大杯橄欖(Canarium odontophyllum)被譽為「東馬明珠」,當地人非常喜愛。土著居民會上樹用棍子把成串的果實敲下來,在當地算是價格偏高的果子。
大杯橄欖得名主要是因為果實帶著一個大帽子,其次還是根據俗稱「Dabai」音譯而來。
如果看到這種果實,別拿著就啃,因為未做任何處理以前,果實是硬的。主婦會用60度的溫水把果實浸泡幾分鐘,再給孩子們吃。這樣果肉變軟,吃起來比牛油果還要強上幾分,果核砸碎還可以吃果仁。
然而經常外出的司機們對這種吃法是嗤之以鼻的,他們會買上一袋子,停車的時候直接丟在擋風玻璃上,讓東南亞強烈的赤道陽光烤著果子,吃頓飯再回來時,大杯橄欖已經變軟,甚至開始呲溜冒油!真是超級熱帶的吃法!
NO.6
糖棕:廣東人煲湯用的「海底椰」
在泰國旅遊,會看到一些賣椰子糖的攤位,為了招攬客人,還會在旁邊擺出來一大串果實。這種果實比椰子小一些,比較圓,成熟以後果皮會變黑,這種果子很多廣東人煲湯時吃過,叫「海底椰」,只不過它真正的名字叫做糖棕(Borassus flabellifer)。
糖棕的花序被砍掉以後流出來的汁液,熬製後就是椰糖,因此得名糖棕。糖棕的果實可以生吃,完全發育以前,果肉比較薄,可以喝裡面的汁,微甜,並不膩人。完全成熟以後,果肉吃起來稍微硬一些,像吃硬一點的果凍一樣。糖棕的果實經歷過烘乾、切片、包裝,運到國內超市,就搖身一變,成了燉湯用的「海底椰」了。
其實真正的海底椰原產自塞席爾,已經瀕危了,經不起國內同胞們這麼吃,糖棕種植栽培容易,產量高,可以隨意吃。
複習:《水果傳》之尋找古老水果水椰子!
沒有水果的夏天是熬不過去的。
雖然上面說的水果很難吃到,但打開空調,抱著西瓜,複習一遍《水果傳》還是可以的。以上奇葩水果在第一季中不全都有,那麼第二季會有嗎?一起期待《水果傳2》的到來吧!
關於雲集
雲集將來傳媒(上海)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4月,自設立以來,以優質的資源投入,匯聚國內外優秀專業人才,打造紀錄片開發、製作的產業高地;以前瞻性的運營視角,構建紀錄片全產業鏈平臺,塑造真實類內容領域的產業標準;以全球化的開拓布局,攜手世界傳媒講好中國故事,創造華語紀錄片的國際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