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不管你在哪都逃不開一條鄙視鏈:行業有鄙視鏈、公司有鄙視鏈、專業有鄙視鏈,就連在秋招時你的學校----在HR眼中都有一條不可言說的鄙視鏈:
985研究生>985本科生>北美本科>北美研究生>英國本科>英國研究生>澳洲研究生>澳洲本科
而一個在鄙視鏈非頂端的留學生
秋招過程很有可能是這樣的:
暑假還沒返校
就已經對著校歷
國內本科/高中時的同學
微信聊天第一句:
「你簡歷投了嗎?」
自己才在公寓裡開始
花了1天思考
自己的實習經歷有沒什麼可以寫的
又花了2天時間修改到簡歷8.0版
準備好Open Questions
終於找到官網
把Target company全部投完了
才發現自己的簡歷
國內這些傲嬌的HR
才經歷了Mid-term
咬咬牙買了機票回國參加
僅有的幾個面試和招聘會
卻發現自己仿佛是多餘的
看完只想問一句:扎心嗎?
2020秋招已經全面拉開,中金、四大、快消、網際網路大廠等歷來受留學生偏愛的企業都已經進行到網申/筆試,再後知後覺的國內畢業生也開始找工作了。
但佛系的留學生們竟然還秉持著觀望和試水的態度,結果就是「我TOP 30美碩/英碩/澳碩,竟然秋招零Offer??」
更恐怖的是,發現自己辛辛苦苦讀碩士,在國外找工作鬥不過Local,回國還要被985本碩「碾壓」?
留學生在國內的普通招聘會上沒有985碩/211碩的優勢,又容易因為畢業時間不符合企業的招聘要求而錯過,到你打磨好簡歷網申時,Dream companies都發完Offer了。
令海歸窒息的求職鄙視鏈
1、本科簡歷能過的公司,讀了碩士過不了了
曾收到網友留言:我一個朋友本科是對外經貿大學的,去美國讀了兩年碩士,回國之後發現,本科能過簡歷的公司,現在碩士居然過不了了!感覺兩年的美碩白念了!
都是憑本事考上的本科/研究生,憑什麼找工作的時候就矮了一截?
其實,因為海內外課程設置和審核標準完全不同,國內的HR很難判斷一個海歸的含金量,你不能指望HR電腦裡有一份每年都更新的QS、USNEWS排名、每看一份簡歷都要上去查查對應學校,招一個985的時間成本顯然比海歸更低,所以大多時候國內HR只認海外名校。
在很多高端行業,HR一般把留學生分為3類:
英國G5 & 美國常青藤
聽說過的
---美國:NYU,芝加哥大學,華盛頓大學等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愛丁堡大學等
沒聽過的
當然現在有很多企業也在淡化鄙視鏈,對於學校不會完全一棒子打死,但是招985碩士還是最省事、最穩妥的方法。
跳出鄙視鏈,跳不出這些坑
除了鄙視鏈之外,秋招時還有一些專門為留學生設置的求職副本,簡直就是南上加南好嗎?
1、永遠搞不清企業到底怎麼算畢業時間的
翻了翻幾個不同行業對於畢業時間的規定,真是1000家企業都有1000種畢業時間規定。
金融&四大:
中信證券:畢業時間2019年1月—2020年9月
摩根大通:2020應屆畢業生
中國銀行:畢業時間2019年1月1日-2020年7月31日
UBS:2020 年畢業及工作兩年以內的同學
安永:2020屆海外畢業生
普華永道:中國海外學子計劃 (CSI) ,2019年1月-2020年8月在美國或加拿大畢業
德勤:畢業時間2019年、2020年
畢馬威:2019屆和2020屆畢業生
網際網路:
騰訊:2019年9月-2020年8月
阿里巴巴:2019年11月-2020年10月
華為:畢業時間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
網易:2019年9月-2020年8月
字節跳動:2019年9月-2020年8月
拼多多:畢業時間2019.11—2020.10
京東:2019年8月-2020年12月
美國海歸常常畢業前一個月還在上課考試,根本無法提前參加國內秋招,但網篩簡歷有時候就是這麼殘酷,不管特殊情況。80%留學生網申都會因為非應屆問題而網申被掛。
2、等我畢業了,秋招也結束了
通常留學生的畢業時間都在12月、2月、5月、6月,親身演繹了什麼叫「我畢業了,可你的招聘也結束了。」
曾收到這樣一份留言:今年秋招一開始就在網上投遞了簡歷,但由於沒有辦法回國參加統一的筆試、面試,錯過了一些工作機會。
「應屆生」 這三個字已經成為了所有留學生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