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2景區被黃牌警告背後:多地多頭管理問題突出
四川在線消息(四川日報記者 唐澤文)12月11日,全國風景名勝區執法檢查工作總結會議在成都市召開,11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被予以黃牌警告,列入瀕危名單。
黃牌警告後 1年整改不合格要摘牌
「瀕危名單的11家,有一年的整改期,到時候如果驗收不合格的話,我們將提請國務院對其進行摘牌處理。」住建部稽查辦公室副主任董紅梅說。
目前,全國共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55處,由國務院直接批准成立。2012年起,住建部啟動了為期4年的執法檢查工作,先後共有89家被責令整改。
此次被予以黃牌警告的11處風景名勝區中,有2出來自四川,分別是四川貢嘎山和四川劍門蜀道。
不過在另一方面,此次執法檢查中,獲得優秀的風景名勝區,四川也有7處,數量為全國之最。
四川省住建廳副廳長楊光看來,四川自然資源豐富,很多地方做得很優秀,這是住建部選擇在成都召開此次會議的原因。
2處被警告,問題出在哪兒?
住建部的相關材料顯示,四川貢嘎山風景名勝區主要存在各分片區管理分散、各自為政,缺乏統一規劃、協調和管理;逾法定期限未完成總體規劃的編制報批工作;景區建設審批監管不到位,海螺溝景區違規建溫泉鄉村國際俱樂部等項目;景區內農居建房面積過大,層高過高,沿景區主通道夾道而建;大渡河景區瀘定橋沿岸建築形式混亂等問題。
楊光介紹,貢嘎山風景名勝區面積達到1萬多平方公裡。「很多省全省也達不到這個數字。」地盤大、區域內景點多,這就給整個貢嘎山風景名勝區的管理帶來了難度。
「在大的風景名勝區內,保護和開發之間的平衡顯得尤為關鍵。」董紅梅說。
在她看來,一些風景名勝區過度強調了經濟和利用,忽視了保護,這種意識上的問題造成了管理不良的現狀。「景區內有禁建區、限制建區等明確區域,對這些資源的破壞是不可逆轉的。」董紅梅說。
劍門蜀道上,住建部的通報稱,四川劍門蜀道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職能薄弱,管理範圍僅限於劍門關景區,對明月峽、昭化古城、七曲山大廟、富樂山片區等難以實施統一管理;自1982年國務院批准設立以來,一直未依法完成總體規劃編制報批工作,遠逾法定期限;核心景區內開工道路(含橋梁、隧道)等圈套規模的建設項目,不依法報經管理機構審核並履行有關報批手續。
這些問題的背後,藏著另外一個根本問題——多地管理。
劍門蜀道風景名勝區涉及四川、陝西兩省,其中四川涉及德陽、綿陽、廣元三市8縣(市、區)。「九龍治水,很容易出問題,這需要上級層面的統籌協調。」住建部相關負責人說。
整改方案明年3月提交住建部
楊光介紹,目前兩處風景名勝區的相關部門已經著手開始編制整改方案,在明年3月前,方案將提交國務院住建部。
「針對住建部提出來的問題,相關部門都在一項一項對照擬訂方案。這一次,一定會整改到位。」楊光說。
董紅梅也表示,風景名勝區應該以保護為主,注重自然景觀和自然資源的保護。
風景名勝區、5A景區、自然保護區 存在多頭管理
同時,楊光還認為,學習美國國家公園的管理機制,將對風景名勝區的保護帶來幫助。「我們可以像美國那樣,對資源進行國家補償,國家認定,進行統一管理。」
目前九寨溝已經和美國相關部門建立起交流機制,學習他們的先進經驗。「同時,我們還要加大資源普查力度,要求地方政府承擔更多責任,積極申報風景名勝區。」
楊光認為,風景名勝區的保護,對城鎮化的發展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我們需要綠色發展,在一些邊遠地區,以風景名勝區為抓手,讓城市的規劃來服從風景名勝區的規劃。
另外,從頂層設計來講,也需要管理上得到進一步統一。「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5A級景區、自然保護區等等,是由不同部門頒發的,老百姓頭都看暈了。我們需要一個統一的、有水平的管理,這樣才能提升風景名勝區的品牌價值。」
相關報導>>>海螺溝景區回應:溫泉項目已叫停
劍門蜀道回應:杜絕未批先建
省住建廳:整改完成前禁批新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