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晚報報導,近日《金融快報》、「The Print」等之類的印度媒體紛紛撰文稱中國和伊朗籤署25年合作協議「影響」了伊朗政府作出正確判斷,究其原因就是因為伊朗從恰赫巴哈爾港至扎黑丹的鐵路大訂單被中國奪去。此前,這個鐵路承建項目共由中國和印度兩家競標,印度企業因為技不如人而被中國企業擊敗。本來是「甘願服輸」的結果,但卻引來了印度媒體的「不爽」,本著「不能再輸了」的心態,印度媒體開始四處造謠。
剛開始,印度媒體造謠稱印度和伊朗有著《恰巴哈協議》,這項協議賦予了印伊兩國在這個鐵路承建計劃上合作的權力。也就是說,《恰巴哈協議》的籤署意味著恰赫巴哈爾港至扎黑丹鐵路的項目歸印度「所有」,鐵路計劃所含有的4億美元經濟價值,也應該是印度所得。但是,由於25年合作協議的籤署,伊朗最後把這個訂單給了中國企業,中國顯然是「暗箱操作」,硬搶訂單。
不過,印度媒體的造謠引來了印度政府的「官方打臉」,伊朗港口和海事組織代表法爾哈德·蒙特塞表示「印度媒體的報導全是捏造的,伊朗沒有與印度籤署過任何協議」,這條總長628千米的鐵路之所以交給中國企業,完全是因為中國企業的技術更好,資金更充足,各項條件皆凌駕於印度之上。印度企業之所以會競標失利,完全是因為自身能力的問題。而且,印度企業就不該和中國企業爭奪鐵路方面的訂單,中國鐵路的基建經驗和建設速度在世界都是頂尖的存在,報價更低,能力更強的中國企業被青睞是很正常的事情。
以中國國內的鐵路建設為例,到2020年年底,中國營業鐵路裡程就可以達到14.6萬千米,城際鐵路和高鐵運營裡程則為3.9萬千米。發達的鐵路網絡給中國鐵路建設企業帶來了豐富的工程經驗。反觀印度,目前的營業鐵路裡程不超過7萬千米,高鐵裡程為0千米。預計在2022年以前,印度都不會出現高鐵。除此之外,印度施工質量和鐵路技術也差強人意。
以非高鐵動車為例,中國的火車均速能夠達到120千米~160千米每小時(不限速)。而印度火車的速度雖然能夠達到160千米這一級,但只是少數區段。但如果涉及高鐵動車組的話,中國的技術完全是印度無法企及的。所以,單從這些方面來看,伊朗選擇中國的理由無外乎就是中國的技術好,速度快,經驗豐富。當然,這也不排除恰赫巴哈爾港至扎黑丹項目交給中國企業,也是受25年合作協議所影響。因為按照協議框架,中伊雙方的合作範圍非常廣,涉及金額也高達40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