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文|《小康》·中國小康網記者 陳秋圓
打造營商環境時,「企業最容易做生意」「市民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幹部人才心齊氣順」,三者缺一不可。
建設中國航空經濟之都,爭創新時代「企業最容易做生意的地方」「市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長最快的地方」「幹部人才心齊氣順只爭一流的地方」,營商環境建設在其中將發揮怎樣的作用?為此雙流區又採取了哪些舉措?針對雙流區營商環境建設的相關問題,《小康》雜誌、中國小康網記者對成都市雙流區委常委、區政府黨組副書記、常務副區長曾虎進行了專訪。
訪談 近日,成都市雙流區委常委、區政府黨組副書記、常務副區長曾虎就雙流區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相關問題,接受《小康》雜誌、中國小康網記者採訪。攝影/聶一凡
《小康》·中國小康網:雙流區提出建設中國航空經濟之都,這是一個怎樣的定位?雙流區要如何打造成中國航空經濟之都?
曾虎:雙流區委十三屆十次全會明確提出建設中國航空經濟之都,這在全國範圍內都沒有模板和考核標準,為此雙流區專門請課題組進行研究,並設計出一套評價體系和評價指標。在這方面雙流區是首創,並在不斷進行探索和完善。
我們提出的中國航空經濟之都,一是「幹部人才心齊氣順只爭一流的地方」。航空經濟之都建設,離不開幹部,我們要關心、關愛幹部和人才,讓他們心齊氣順。例如,科長作為最中堅的力量,怎麼把科長培養起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這至關重要。此外,雙流還出臺人才政策,包括個稅、專利等方面的安排,吸引人才到雙流,並且讓他們安心留下來創業和工作。
二是「市民要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雙流區目前戶籍人口67萬,常住人口155萬,我們在做「十四五」規劃時,是按照155萬常住人口進行公共資源配置的。一個地方能否吸引人才,市民的幸福感、獲得感指數,與教育、醫療、就業等方面的情況息息相關。教育上,雙流本身擁有優質的教育資源,同時計劃從北京、上海等地引進優質學校資源,提高教師待遇,縮小跟沿海城市學校的差距。近年來,眾多新一線、二三線城市開展「搶人大戰」,成都市成為應屆生較為搶手的城市之一,四川大學本科畢業生留省就業的比例超過35%。雙流經濟較為發達和活躍,就業崗位多,大學生和年輕人會願意留在本地,這能讓雙流持續保持活力,也增強市民幸福感。
三是打造「企業最容易做生意的地方」。政府跟企業是一家人,從招商引資到籤協議,我們要真正支持企業,在它們遇到問題時解決問題,而不能讓來雙流的企業辦一辦就死掉了或者虧了。建好雙方的聯動機制,讓雙流的企業在後疫情時代挺住並且做好,是我們政府的責任。疫情對雙流很多企業造成了影響,但也有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食品等一部分行業和企業在增長,對此我們感到很欣慰。這跟我們抓工業、抓營商環境、抓服務還是有很大關係的。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打造了「企業咖啡時」的政務品牌。改革開放之初,雙流靠發展鄉鎮企業起家,成為四川省的「五朵金花」,打響了「企業家在雙流縣」的名片。這些老企業家積累了豐富的資源和經驗。老企業家們退休後,對於他們的子女,我們成立了雙流區新生代企業家協會和雙流歸國人才聯誼會等,搭建了「薪火相傳再創輝煌」的「企業咖啡時」平臺,發揮他們的優勢,也傳遞出「政府想他們回來,家族需要他們,雙流需要他們」的信號,鼓勵他們回雙流創業和發展。
《小康》·中國小康網:成都市雙流區要建設中國航空經濟之都,打造新時代「企業最容易做生意的地方」,構建對標國際的營商環境。請問您如何理解營商環境在雙流區發展建設中的地位和意義?您個人有什麼體會?
曾虎:營商環境其實是個永恆的課題。營商環境包括影響企業活動的社會要素、經濟要素、政治要素和法律要素等方面,是一項涉及經濟社會改革和對外開放眾多領域的系統工程。
十年前我在鄉鎮工作時,參與打造黃龍溪古鎮。那時說營商環境,意味著地面保潔差、停車亂收費、商家服務落後等類似問題得到改善。當時我們就提出要提升政府服務、市民服務、商家服務,提出商家要跟我們的景區管理局一樣,成為遊客的服務者。例如當時在黃龍溪古鎮,我們用行業自治的辦法,成立了各種協會來輔助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探索出一些經驗和模式。
後來我到工業區工作,我們提出「企業隨叫隨到」的理念,對於企業反映的問題,辦事不過夜,積件不過夜,對於什麼時候辦完也有一個督辦機制。開發區區級相關部門和企業,對於一個企業反映的問題,明確成立工作組來解決問題,而且要限時解決。2013年我們提出這個理念時,幫企業解決了很多問題,企業家心齊氣順,因此後來很多企業願意繼續投資雙流。另外一些老的企業和存量企業,在實行技改時,也在擴大生產,盤活很多關閉的企業,主動幫我們招商引資,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打造營商環境絕不是政府單方面的事情,它也是需要全體市民共同努力的事情,企業也有優化營商環境的責任,所以我們提出營商環境是共建,提倡人人有責。大家都要注重信譽問題,把我們企業的信用體系建設好,並出臺相關的政策和標準。
《小康》·中國小康網:雙流區是如何統籌營商環境建設的?
曾虎:首先,工作機制上,成立由區委書記、區政府區長擔任雙組長的領導小組,形成「區領導+牽頭單位+責任單位」的「1+1+N」領導分工負責制,以最高的組織架構和力度來推動營商環境建設。
目前雙流營商環境建設進入3.0版本,在四川省和成都市營商環境建設基礎上,更加聚焦雙流的痛點和難點,從存在的問題下手。例如對於項目建設中涉及文物勘探和文物考古隊的相關問題,雙流目前也在做一些探索。在水電氣報裝上,先前的企業服務中存在服務時間長、手續材料多等問題,今年我們重點抓這項工作,把流程優化。與相關部門和單位進行協調,成立專班,建立快速的審批機制,把不需要的證明材料去掉。儘管艱難,但目前已經取得了成效,大大壓縮了時間。
目前,雙流區營商環境建設還存在一些不足,如規劃建設方面,項目用地管理方式需進一步改進,項目規劃許可程序繁瑣,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待深入推進。要素保障方面,工業用地供應體系不健全,用水網上營業報裝系統需優化,項目用工保障機制待完善。政策支持方面,對人才的金融、教育、醫療、住房等服務,需進一步創造創新創業有力條件。法制監管方面,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推進力度不夠,需進一步完善包容審慎執法機制。政務服務方面,需加大減稅降費力度,持續壓縮企業全年納稅時間。
當然,疫情給企業發展造成困難,例如缺少資金、市場空間縮小等,這需要我們政府服務跟上,保證企業活下來才是最關鍵的。為此國家出臺了減稅降費政策,我們也採取相應措施來活躍市場,出臺了11項政策,並拿出11億資金,支持疫情過後的企業,扶企業一把,一定要讓企業挺過去。這才是真金白銀地關心企業。
在我看來,營商環境建設,首先需要有強有力的領導機構,其次要盯住痛點和難點,然後強有力推進,這樣才能有效果。打造營商環境時,「企業最容易做生意」「市民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幹部人才心齊氣順」,這三個缺一不可。
(《小康》·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本文刊登於《小康》2020年12月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