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2643
閱讀時間:約7分鐘
下篇外刊精讀文章預告:紐約時報 · 智商分數決定死刑引爭議。周三推送。
閱讀外刊的時候,你有沒有過這樣的苦惱?
每個單詞都認識,但連成句子就讀不懂了。
一看到長難句就頭疼,抓不到主幹成分。
搞不清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隱含什麼邏輯關係。
造成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就是,我們一直在泛泛地學習英語,停留在一個非常淺顯的層面。具體表現就是:
詞彙量不夠,數量和質量都不夠;
語法沒有一個整體框架,學的都是散裝語法;
對英美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了解太少。
那如何解決以上問題,來提高我們的英語水平呢?
在給出答案之前,我們先試著回想一下,自己的英語巔峰水平是在什麼階段?
我想大多數人的答案都是高中吧。為什麼呢?
你還記得高中的英語老師是怎麼給我們講課的嗎?
每講一篇新課文,老師都會把文章徹底掰碎,死扣每一個單詞,講一個單詞,能串聯出半個黑板的內容;挨個句子翻譯,深挖裡面的語法知識點。然後重複重複再重複,再加上題海戰術,才造就了我們的巔峰狀態。
但是,上了大學和工作以後,因為放飛自我,我們的英語水平在不斷退化,所謂用進廢退。如果想要重回巔峰狀態,就必須拾起巔峰時期的英語學習方法。而高中英語老師的講課方法其實就是精讀法——精讀是提高英語水平的絕對有效途徑。
我之所以這麼推崇精讀,是因為我個人也是精讀方法的受益者。我曾經通過精讀外刊,只備考了三個月,就拿下了CATTI二級筆譯資格證,當年的通過率不到5%。
1
那方法清楚了,如何進行精讀呢?在講具體操作之前,我們先要搞清楚精讀什麼?因為並不是所有英文文章都適合精讀的。
在這裡,我推薦精讀外刊。原因有三:
第一,外刊時效性強。
在讀什麼問題上,葛傳槼老師的建議是,閱讀最近一百年寫的書,最好是幾周前寫出來的。
Your chief reading matter must have been written far less than a hundred years ago, a few weeks ago if possible, must have been written in simple English, and must have been written by an Englishman or an American.
——摘自葛傳槼《向英語學習者講話》
對此深有體會。我們要閱讀的材料時效性越強越好,不建議大家去讀莎士比亞這種名家大作,因為他們那個時代的很多單詞和語法已經不實用了。
而英美外刊時效性非常強,在出版周期上一般分為月刊、周刊和日刊。外刊不光時間新,語言也與時俱進,拿來精讀最合適不過。
第二,外刊話題豐富,信息密度大。
外刊文章大多涉及當下熱門話題,來自商業、文化、教育、科技、環保領域等等。從雞毛蒜皮到重大突破,信息密度大,內容豐富有趣;而且在表達上,非常地道嚴謹,邏輯性又強。
精讀這些文章,無疑會增加我們對英美國家文化背景的了解,而且對我們的閱讀和寫作水平提高都會有巨大幫助。
第三,外刊是大部分英語考試的題源。
我們知道,各種英語考試的閱讀理解,包括四六級、專四專八、考研英語、雅思、CATTI等,都選自英美權威報刊雜誌,比如,《經濟學人》、《衛報》、《紐約時報》、《時代周刊》等等。
精讀這些外刊,相當於給自己搭建了一個真題語料庫,如果你恰好精讀過某一話題的文章,考試時候會幫你建立巨大的心理優勢。
2
那拿到一篇外刊文章,怎麼進行精讀呢?
具體分三步:通讀——精讀——復盤。
第一步,通讀。先快速通讀一遍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在速讀過程中,如果有影響理解的生詞,或者沒看懂的長句,可以做一下標記。方便後面精讀的時候,重點查找相關資料,進行二次理解。
第二步,精讀。逐段逐句精讀文章,死磕每個知識點。
我們精讀的目的,主要是解決三大問題:詞、句、篇。
1. 解決詞。
生詞、用了僻義的熟詞必須全部都查。建議使用英英字典來查,英文釋義可以讓你真正理解單詞在語境中的對應意思。
英英字典我推薦柯林斯和在線字典http://vocabulary.com,這兩個字典的優點是,解釋單詞時都會給你一個使用情境,幫你理解什麼情況下用這個單詞更合適。
光查完釋義是不夠的,還要想辦法有效地記住單詞。高中老師那種串聯拓展的方法就很有用。
比如,新單詞有什麼固定用法,後面搭配什麼介詞?它的詞根詞綴是什麼?有什麼有趣的詞源故事?有沒有反義詞、近義詞?詞典上的例句透露它都可以用在什麼語境中?
其實這種串聯拓展,就是讓新單詞向內和舊有知識產生勾連。羅振宇把這個過程叫做「縫合」,就像用針線縫扣子一樣,把新知識縫接到原有的知識網中,讓新知識從知識脂肪變成認知肌肉,真正為自己所用。
2. 解決句。
讀到一個句子,我們要快速掃描,提取出它的主幹成分,因為抓住主幹,句子的主要意思就弄清楚了。然後通過剖析附著在主幹上的「枝葉」(修飾、補充)成分,弄明白整個句子的意思。
很多人並不能準確從一個複雜句中剝離出主幹成分,這和語法基礎薄弱有很大關係。關於這一點,我會專門寫一篇如何破解長難句和搭建語法框架的文章,這裡不展開講了,請關注後期更新。
3. 解決篇。
什麼是語篇?在語言學上,語篇是指一系列連續的段落或句子構成的語言整體。
這樣說太抽象。簡單來講,具體到精讀,就是:
吃透段落、句子之間的邏輯關係,比如因果、遞進、轉折等有形邏輯;
破解作者欲說還休、隱藏在字裡行間的無形邏輯。
很多人在閱讀時,把一個個句子只是當成孤零零的個體,而不去思考它們之間千絲萬縷的內在邏輯關係。結果就是,讀完也說不出整篇文章究竟說了什麼。
要想吃透文章語篇,必須吃透句子間、段落間的有形和無形邏輯。而做到這一點,除了現有的語言知識,還需要藉助個人閱歷和對世界的知識進行推理解讀。
根據我的經驗,有兩種方法可以輔助語篇的解讀:一是翻譯全文,二是畫出思維導圖。
1)翻譯的必要前提是準確理解原文,在理解的時候,我們會不自覺地挑選表達手段,而表達的時候,又會反過來進一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建議翻譯要落實到紙面,不建議視譯,畢竟眼高手低。
2)思維導圖又稱思維地圖,它可以幫助我們把零散的知識變成有結構的體系。
在精讀上,就是利用導圖拆解文章,從段落歸納到段落內的意群劃分,逐級分解,從而梳理把握全文的脈絡走向。導圖工具我推薦XMind和幕布(在線版),簡單易操作。
第三步,復盤。做好筆記,及時複習。
精讀文章之後,一定要做好筆記,把有價值的知識點總結出來,不斷編織擴充自己的知識網。注意,筆記應該是思考、梳理、篩選之後的內容,而不是面面俱到、記得越多越好。不要做知識的搬運工,只有經過思考的知識,才能內化成自己的東西。
做完筆記不代表萬事大吉,還有最重要的一環:復盤。
什麼是復盤?如果你看過最近大熱的美劇《女王的棋局》(The Queen's Gambit),對這個概念就不會陌生。這個劇講的是孤兒院少女Beth一路開掛,成為西洋棋女王的故事。劇中,象棋比賽結束後,棋手會把對手的走法在腦海裡再復盤一遍,取長補短。
化用到精讀中,復盤就是對筆記進行查漏補缺。整體原則就是未掌握的知識重點看,已掌握的知識大略看。
復盤這一步非常重要,很多人就是因為沒有做到定期復盤,知識的有效留存率才會少得可憐。
以上就是精讀的具體做法。
3
有了方法,關鍵還在於實踐。
在知乎上,有一個話題叫「為什麼聽了那麼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同樣問題,為什麼我們知道那麼多學習方法,依然學不好英語?
原因就是,在英語學習的道路上,很多人都是功利主義者。要方法,要技巧,卻少有人重積累。精讀,就是一種重積累的學習方法,是一個以量變求質變的過程。
我非常欣賞唐遲老師的一句話:慢慢來,比較快!
死磕精讀,相信有一天你會見證自己英語水平的大跨越!
文中配圖 / 源自動漫《側耳傾聽》
重
點
復
盤
文章重點內容復盤:
為什麼精讀外刊?
外刊時效性強;
外刊話題豐富,信息量大;
外刊是各大英語考試題源。
怎麼精讀外刊?
通讀:通讀全文得大意。
精讀:解決詞、句、篇三大問題。
復盤:梳理筆記,定期複習。
感謝閱讀!如果你覺得有所收穫,點個在看或贊支持一下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