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已經過去快一年了,最近時常想起一年前在臺灣生活學習經歷的種種,看著過往拍的照片,以及合影留戀上那些還留在海峽對岸生活的朋友,真的很想有機會能再去見他們一次。
猶記得去年離開前和相識的朋友們道別,依依不捨只盼來年還能相見,不曾想剛回大陸沒多久,就得知了不再有赴臺灣個人遊的機會的消息。今年又因為疫情的關係,部分赴臺交換生也被取消了赴臺交流的機會,心裡想想甚是可惜。
從2月12日飛機到達臺灣那天,到最後6月28日回到大陸,這之間說長不長,只有短短的四個半月,但是這四個半月,成為了我獨特的記憶,使我每每想起,都沉浸一番。
在臺的生活開銷比在我家鄉的開銷大了很多,食品物價幾乎翻倍,雖然作為一名窮學生,生活成本高到有點吃土,但依然覺得體驗了臺灣的學習生活,一切值得,不負所往。這137天在臺灣經歷到的、感受到的、學習到的,都將成為我永久寶貴的記憶。
(以下多圖預警)
我參與交換的學校是臺灣中央大學(簡稱NCU),地址在臺灣省桃園市中壢區中大路300號,離熱鬧繁華的臺北市是很近的,在中央大學交換學習的學生們,周末去去臺北逛吃逛吃,挺方便的。從大陸飛往臺灣中央大學可到的機場有兩個,分別是臺北的松山機場和桃園機場。
1.若是飛桃園機場的小夥伴,可以搭機場捷運到桃園高鐵站,再轉公交車132a就可以到學校內了。
2.若是飛松山機場的小夥伴,可以搭9025大巴車,到市區麥當勞後,再轉132到學校內。
對了,捷運指的是臺灣的地鐵。
接下來簡要介紹我交換的大學吧。臺灣中央大學是一所坐落於臺灣桃園的綜合研究型公立大學,為桃園地區最具聲譽之學術、科學研究及學術網際網路之頂尖大學,是臺灣"教育部""五年五百億計劃"補助的十二所學校之一、臺灣"教育部"選定之七所研究型大學之一。這是學校的校徽。
這是學校校門前的草坪圖。俯視起來還是挺美的。
學校在山上,環境綠化挺好的,空氣也清晰,和境內大學比起來,可能佔地面積沒有很大。然後因為是在山上,所以平時上下山有點不方便。不過公交車是有到校內的,公交車環整個學校一圈,學校隔一段位置就設置了一個公交車站點。比如男研舍前、依仁堂(體育館)旁、校門口左側、校門口右側都有設置站點。在這裡許多學生都買腳踏車(自行車)和機車(剛去時,我不知道他們口中說的機車機車是啥,後來了解,喔,原來就是我們說的摩託車),在整個市區內騎機車真的很酷很舒服。
尤其是晚上~
關於校園:
你能想像走在中央大學的校園裡,隨處可見毛茸茸的小松鼠嗎?
簡直擊中老夫的少女心~
學校社團活動豐富,業餘活動很多,學習氛圍挺好,我比較喜歡的是同一個課堂上,能見到來自五湖四海不同國家的同學,有來自印度尼西亞的同學、法國的同學、韓國日本的同學,大家互相之間語言不通,所以都是用英文交流,氛圍很好,能增進感情,很適合交朋友。由於篇幅過長,放在後續文章繼續分享。
學校有售印有學校名稱,或是可愛的小松鼠的紀念制服、書包、鑰匙扣等物品。制服有分季節。夏天的是體恤,冬天的多是衛衣。顏色圖案都可選。下面是部分圖片。
學生宿舍:
宿舍條件蠻好的。我住的女十四宿舍,一樓有廚房設備,微波爐、電飯煲、電冰箱等都是免費使用的;廚房旁有水池和餐桌,餐桌旁有一個書架,每期都有新雜誌可以免費閱讀。宿舍一樓還有一片空地作為運動房,擺置了諸如跑步機、呼啦圈、瑜伽墊、運動單車等運動器材,也是免費使用的,但有限定器材開放時間。
樓上宿舍有桌球桌、洗衣機、烘衣機、甩幹機、飲水機等設備,飲水機冷熱溫水免費,甩幹機免費。洗衣機和烘衣機需要收費,需投入臺幣,一次10元臺幣。
學習的同時,我也沒忘了利用這四個多月的時間,來個小小的環島旅行。
閒暇時間出來看看臺北:
基本上都是抽的周末和沒課的時間,時間不多的話就在臺北附近轉轉。如果有長假什麼的,就安排去高雄、臺東、花蓮、綠島、臺中、臺南等地方的旅行。在臺灣,如果節假日有出行計劃,一定一定要提前買好火車票!!親身經驗,因為如果你到節假日前才買,會發現火車票統統售空!第一次我真不知道呀,臨出行前一天才開始盤算去哪些景點,買票,結果,買啥啥沒有,無比絕望,又不能浪費這難得的假期吧,只好硬著頭皮買了站票。
一路上擠在擁擠的車廂連接處,站了足足四個小時……我滴老天鵝啊!下車之後,我只有一個念頭,讓我去旅館睡覺吧……
旅行的心得和照片也會放在後續文章陸續分享給大家。
最後說一句,旅遊和在當地學習生活的感受真的是不一樣的。短途或跟團旅行,只能走馬觀花的看看這個城市的風景。想真實感受當地人的生活狀態、整個城市過著的日子,還是沉澱下來,感知一座城市的文化呼吸,若是能來個交流學習,學習的同時又能體驗生活,想必是極好不過了。
因此如果有機會去別的地方交換的你們,就帶上勇氣,收拾好行囊出發吧,這對你們未來的人生來說,都將是一份珍貴的寶藏。往後許多年再次回憶起曾經在某個城市交流學習的那段時間,依然覺得一切值得。
你也有這樣一段難以忘懷的交流學習的記憶嗎?歡迎在評論區和我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