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十大新物種公布:夜光蟑螂和豎琴海綿

2020-12-15 環球網

據國外媒體報導,5月23日,美國亞利桑那州大學研究人員公布2012年十大新物種,目前許多科學家認為在21世紀末之前地球將失去50%物種。我們花費大量的財力,製造望遠鏡搜尋類地行星,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我們卻漠視地球生態系統遭受人類的破壞。

亞利桑那州大學研究人員奎汀-惠勒擅長探索發現新物種,並描述這些新物種如何適應地球生物進化歷史。通過最新公布2012年十大新物種,有助於我們更多地了解地球生物多樣性。

1、洛馬米恩斯長尾猴

自然資源保護者約翰-哈特在剛果奧帕拉鎮首次發現一隻雌性洛馬米恩斯長尾幼猴(Chondrocladia lyra),當時它被飼養在一位小學教師家中。

2、夜光蟑螂

2012年9月,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夜光蟑螂(Lucihormetica luckae)標本,已收藏70年,很可能該物種已滅絕。這個夜光蟑螂樣本發現於鄰近通古拉瓦火山的厄瓜多,它具有罕見的模擬螢光偽裝特徵。它釋放的黃色非常類似於另一種發光昆蟲——磕頭蟲,蟑螂模擬這種有毒甲蟲是為了欺騙掠食者。

3、豎琴海綿

豎琴海綿(Chondrocladia lyra)非常像一個枝狀大燭臺,它會不加選擇地捕捉各種獵物。在漂浮時它的垂直莖杆可最大化表面積,捕捉微型獵物。這種海綿發現於加州北部海岸3400米深的海域,是由蒙特利灣水族研究所研究人員發現的。

4、便士大小的紫羅蘭

Viola lilliputana不僅是最小的紫羅蘭花卉,而且也是世界上最小的陸地花卉。它發現於秘魯的安第斯山脈,科學家首先收集該樣本是於上世紀60年代,但直到2012年12月研究人員才正式描述這是一種新物種植物。

5、無毒的擬態蛇

這是最新發現的一種蛇(Sibon noalamina),它具有較強的擬態性,身體上的色彩斑紋非常像致命的珊瑚蛇。

Sibon noalamina在西班牙語中的意思是「不要去採礦」,這一新物種蛇生活在巴拿馬Serrania de Tabasara山脈,該地區由於大量採礦嚴重破壞了Sibon noalamina的生存環境。研究人員希望通過這個奇特的命名,讓世人意識到巴拿馬環境破壞的嚴峻性。

6、黑真菌

一種微生物能夠抹殺史前壁畫,它是黑真菌(Ochroconis anomala),正在逐漸侵蝕法國拉斯科洞窟中的壁畫。

這些史前壁畫源自上舊石器時代,大約4萬至1萬年前,2001年黑真菌出現時史前洞窟中的壁畫正在逐漸消失。

7、世界上最小的脊椎動物

這是最新發現的阿馬烏童蛙(Paedophryne amauensis),它們生活在紐幾內亞雨林地面的落葉層中,它的身體非常小,完全可棲息在一枚美分硬幣上,它們是世界上最小的脊椎動物。成年體體長可達到7.7毫米,之前的記錄保持者是雌性印尼鯉魚,體長為7.9毫米。

8、豔麗灌木植物

Eugenia petrikensis高度2米,生活在馬達加斯加島東部森林,它們長著光滑的綠色葉子,點綴著亮粉色花朵,這種植物生長在沙質土壤中。

9、類似銀杏葉的遠古昆蟲

科學家發現1.65億年前類似銀杏的葉片化石,事實上它是一種遠古蚊蠍蛉物種(Juracimbrophlebia ginkgofolia),這種昆蟲的翅膀非常像銀杏葉片。

10、草蛉

這是新發現的一種昆蟲——草蛉(Semachrysa jade)。(卡麥拉)

相關焦點

  • 動物十大新增生物物種:擬態蛇形似珊瑚
    原標題:動物十大新增生物物種:擬態蛇形似珊瑚 【科技訊】11月13日消息,地球每時每刻都處在運動之中。而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也在漫長的歲月中逐漸進化。雖然每天仍有生物從地球上徹底消失,但是稍顯欣慰的是,每天科學家們也在地球上發現新物種。它們是地球的未來,也是生物發展史上的新希望。
  • 2012年十大新物種公布(組圖)
    2012年十大新物種公布(組圖) 2013-05-28 09:53:34來源:搜狐科學作者:  1、洛馬米恩斯長尾猴  據國外媒體報導,5月23日,美國亞利桑那州大學研究人員公布2012年十大新物種,目前許多科學家認為在21世紀末之前地球將失去50%物種。
  • 蟑螂是家裡的「入侵物種」嗎?南方蟑螂和北方蟑螂有什麼不一樣?
    文章類型|旅行見聞文章字數|1143字,閱讀約3分鐘無論如何,很多人認為入侵物種特別遙遠,尤其是一些城市的入侵物種。試想,其實常見的入侵物種主要是小龍蝦,羅非魚,水葫蘆,清道夫等,這些東西在高科技城市並不常見,所以給人的距離非常遠。但其實這樣想是不對的,因為有一個物種,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它都特別活躍,生活在每一個角落。是「蟑螂」。
  • 美雜誌公布2008年新發現十大物種:火星螞蟻入選
    美國《連線》雜誌近日公布了在2008年度發現的十大新物種,史前金色火星螞蟻和12萬年前的細菌上榜。  1. 橄欖背森林知更鳥  鳥類學家在加彭進行野外實地考察時,發現這種鳥。目前科學家正在對它進行探索研究。   2.
  • 【中國科學報】5個深海生物新物種正式公布
    海洋所長莖海綿(新種)  8月1日,在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建所70周年紀念活動上,5個以該所命名的深海生物新物種正式公布,分別是海洋所紫柳珊瑚(新種)、海洋所鏢毛鱗蟲(新種)、海洋所三歧海牛(新種)、海洋所異胸蝦(新種)、海洋所長莖海綿(新種)。
  • 家裡蟑螂都是「入侵物種」?比起北方,其實南方蟑螂更受人們喜歡
    入侵物種不管如何,很多人都覺得它們特別的遙遠,特別是一些城市裡頭的人,更是有這種想法。試想,其實常見的入侵物種主要小龍蝦,羅非魚,水葫蘆,清道夫等等,這些東西在高新發展的城市裡頭,並不常見,所以也就讓給人一種很遙遠的距離。
  • 《連線》雜誌公布2008年度十大新發現物種
    北京時間12月25日消息,美國《連線》雜誌網站24日公布了2008年度十大新發現物種,世界上最小的蛇、史前金色火星螞蟻和可能已經有12萬歲的微生物均上榜。
  • 美評出2018年度十大新物種 「加西莫多」蝦上榜
    新華社華盛頓5月28日電(記者周舟)新的類人猿、像頭髮一樣的細菌、靠螞蟻行走的蟲子……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環境科學和林業科學學院近日評出2018年度十大新物種。該機構從2017年各科學期刊上公布的新物種中選出最與眾不同的10種。
  • 2018 年發現的十大植物新物種
    2018年,英國皇家植物園的科學家發現並命名了100多種植物,他們列出新發現的植物包括:食肉性豬籠草、奇異蘭花和尚未藥用開發的攀緣植物。以下是2018年發現的十大植物新物種:1、瀑布中的香草目前,這種植物被列為極度瀕危植物,科學家在一個遭受採礦和水電工程威脅的地區發現它們,認為該植物可能在短短幾年內滅絕消失。最初人們認為魚類以這種瀑布香草為食,從而增強生態系統的健康。獅子山國立大學雷比伊教授說:「地球上每一種植物對人類生存至關重要,如果我們無法形成植物的守護者,則意味著短短幾年它們會消失。
  • 雨蛙,蟑螂,無處不在的物種歧視鏈
    雨蛙,蟑螂,無處不在的物種歧視鏈文、修圖/高雨冬(雨冬江南)作者高雨冬(雨冬江南)獨家授權百度平臺首發,任何第三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和製作鏡像。科技如此強大這個轉基因那個滅絕,為什麼就研究不出徹底消滅蚊蠅蟑螂老鼠的特效滅絕辦法……自己一個小小的老百姓,就因為自己的一個小小的不如意,就開始無意間生成起歧視鏈條來了,歧視這個歧視那個,浮想聯翩的連國防和宇宙都捎帶進去了。瘋癲的思維邏輯雖有些神經質的意味,但也不失一針見血大實話的風範。
  • 看著都一個樣的馬島蟑螂原來還有數十種?今天詳解常見的 7 種! | 馬島發聲蟑螂
    〝馬島蟑螂〞就是一個泛指,那些僅生活在馬達加斯加島上的蟑螂,都是馬島蟑螂。目前,馬島特有蟑螂一共有 6 屬 20 種(最近描述的新蟑螂物種 Herrewege ,遠至 1973 年。之後,再也沒發現馬島蟑螂新種)。
  • 太平洋史前海底發現「外星人海綿」新物種:高高聳立在莖上,身體有...
    」新物種:高高聳立在莖上,身體有兩個大洞在太平洋海底的古老巖石地區,科學家們最近發現了一種類似於1982年美國科幻電影《E.T.外星人》那樣神秘的生物,它是一種新型的玻璃海綿。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在最新宣布這一發現時表示,這種乍看之下酷似外星人的「E.T.海綿」,已被歸類為新物種和新屬。相關研究成果已於7月9日發表於《PeerJ》期刊上。
  • 在這裡,海綿化身頂級肉食生物
    筆者-小文海綿是一種多孔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水性,所以常被用作清潔用具,而除了人們日常使用的海綿以外,在深海當中還有一種成分和普通海綿相近的生物,但可怕的是,它竟然是一種「食肉動物」。海洋是地球生命的起源地,成千上萬的物種從海洋中誕生,也從海洋中分流、進化,從而走向陸地,但同時,海洋也是極其危險的地方。人們對於深海的了解並不比宇宙要多,據科學家探測得知,地球最深的地方是馬裡亞納海溝,這裡的平均深度在7000米以上,而最深處則超過了11000米,甚至可以裝得下整個珠穆朗瑪峰。
  • 4月15日 長號與豎琴的浪漫之約:名曲音樂會
    長號與豎琴的浪漫之夜—世界名曲音樂會王冠中央音樂學院管弦系副教授、中國國家交響樂團豎琴首席、中國音樂家協會豎琴學會秘書長、中央電視臺十大豎琴演奏家之一。先後在法國UFAM國際音樂比賽,日本國際豎琴比賽等國際比賽中獲獎。在著名的CORTOT 音樂廳和CITE DES ARTS音樂廳成功的舉辦了個人獨奏音樂會。
  • 大壞蛋進入小卵鞘:蟑螂「成功」的秘密
    然而,一旦這些少見的野生蟑螂越過門檻,它們就把自己真正變為我們家裡的客人了。有史以來,蟑螂都是人們熟悉的家庭伴侶,雖然時時會把它們與家蟋蟀、地窖琵琶甲等混淆,但毫無疑問,普林尼、蓋倫(Galen)、狄奧斯科裡迪斯(Dioscorides)和維吉爾所形容的這些黑黢黢、跑得又快的小東西,有一部分就與我們今天仍在對付的蟑螂是相同的物種(Beavis,1988)。
  • 那些被稱為「活化石」的物種,真的停止進化了嗎?
    所謂活化石,其實在大眾眼中還有一層含義,就是這些古老的生物本應該出現在化石當中,但它們卻仍然活在現代,和它們相近的物種都已經湮滅在歷史當中了。今天的美洲鱟與1.4億年前生活在侏羅紀的達爾文鱟相比,在造型上幾乎沒有區別。它們是已經停止進化了嗎?這是不是意味著一個成功的物種誕生後甚至不需要太多改變,靠苟就能千秋萬代,走上物種巔峰?
  • 美公開十大怪異新物種:一種蝙蝠魚像小米鍋巴(三)
    核心提示:英國《每日郵報》報導,24日,美國科學家公布了十大最怪異和最令人吃驚的新物種名單,其中包括暴龍水蛭和會跳的像小米鍋巴一樣的扁平的蝙蝠魚。新種圓蛛編織的巨網。
  • 南方大蟑螂,嚇哭北方人
    據考證,中國傳統的蟑螂「輕小能飛」、「兩翅能飛」、「重翅能飛」,更符合大蟑螂也就是美洲大蠊、黑胸大蠊的特徵。而它們分布很廣,山西到亞熱帶的嶺南都有蹤影。唐朝人名醫孫思邈稱:「生晉陽川澤,及人家屋間。形似蠶蛾,腹下赤」。 除了古籍記載,當代流行病媒生物研究也能證明,小蟑螂在中國是晚近才出現的。現在北方人習見的小蟑螂——德國小蠊,其實是不折不扣的入侵物種。
  • 盤點2015年十大新物種 包括翻滾蜘蛛和巨型竹節蟲(組圖)
    (網頁截圖)國際在線專稿:據英國《每日郵報》5月21日報導,在過去一年中,科學家們共在全球發現18000多動物和植物新物種。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環境科學與林業學院(SUNY-ESF)日前從中選出了2015年十大新物種。1.
  • 澳大利亞公布十年來新發現物種:雄性庫蘭達樹蛙等
    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環保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澳大利亞分會9月公布了一份報告,公布了1999年以來發現的新物種,其中包括能快速交談的雄性庫蘭達樹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