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為雞頭不為鳳尾,在校大學生創業做中介,年收入10萬元

2020-12-12 創業家

李君一直都有著遠大的抱負,他不願意去公司上班,成為別人的鳳尾,而是立志自己創業,哪怕是成為自己的雞頭。在他學生時代兼職中介,並取得了成功。

李君1985年出生在蒼溪縣白驛鎮岫雲村一戶農家。家裡幾乎沒有什麼經濟來源,僅靠微薄的土地上收入。

李君上中學時住校,每周上學前,他都自帶米蒸飯,配菜就是家裡炒的泡菜。這樣的環境下,李君一直堅持到高考,考上了電子科大成教計算機專業。

然而城裡生活並不像農村,一針一線都需要開銷,讓李君生活壓力非常大。「不認識一個朋友,也沒有親戚。孤立無援,我就試著在外面去找份工作。」可李君說,就是想周末找個工作。

當時,火車北站、梁家巷一帶招工很多,可全是中介。「結果,基本上每個月的生活費都被他們騙光了。」李君說,「算了一筆帳,一年騙的錢都有三千多塊錢。但我總是不服氣,總是抱著一絲希望。從來沒在那兒找到過一份工作。後來我也死心了。」

當面對現實生存,李君不得不自己出去找工作。「至少找份發傳單的工作,不通過中介。」李君回憶當初自己找工作的情景時,自己都會笑起來。

當時身上穿了一件老款西服,下面配牛仔褲,一雙運動鞋。到了公司,保安把他攔下,門都不讓進。「有一個公司,去了十八次都沒進到門。」李君說,從農村出來的,根本就不曉得什麼叫形象。

後來他咬了咬牙,拿了大半個月生活費一百多元去買了套西服。沒想到,這次保安準許他進門,還幫他聯繫專管營銷策劃人。

通過交談,他發現其實很多工作都有發傳單,招大學生兼職的機會。「為什麼我不去給這些學生服務,提供線索呢。」一時突發念頭讓李君思想有了轉變。他說,我至少不得騙學生。

「純粹是掙辛苦費,吃點差價。」李君說,當初自己做中介公司,基本都是靠信息,勞務差價,獲取純利潤。」記得最清晰的一次,為了掙兩百元錢,凌晨兩點過下大雨騎車去拉業務。

那時衣服裡全是水,近視眼鏡上全是水和霧,只能看到一米遠的東西。「為了這些事情,我掉了無數次眼淚。」

李君在大學期間的首次創業就獲得了成功,他團隊的七八個人都來自各個高校,那一年他們掙了十萬元。

本文來自生意我最行,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相關焦點

  • 寧為雞口,毋為牛後與寧為雞頭,不做鳳尾
    比如現代人都知道一句俗語,「寧為雞頭,不做鳳尾」。這句話比喻寧願在一個等級較低的環境中獨領風騷,也不願意在一個等級較高的環境中默默無聞。這句俗語和《戰國策》中的一個典故有關。《戰國策》是西漢年間劉向編寫的一部國別體史書,書中記載了戰國時期的歷史和社會風貌。《戰國策》文字生動,以人物串聯歷史,後人也把它當作一部「小說集」。
  • 寧為鳳尾,不為雞頭
    我腦海裡突然就出現了鳳尾與雞頭。 從小學開始就在實驗班上學,一直到小學畢業,在班裡成績是中遊。到了初中是普通班,成績也是中遊。之前孩子父親想讓孩子去實驗班,我沒同意,一是感覺實驗班學習太緊張,而且孩子這個成績在班裡估計也是拖後的,就這樣三年初中就一直在普通班,成績不上不下的。沒想到了高中選課後,竟然靠自己的成績去了實驗班。心裡五味雜陳,有驕傲,有憂慮。
  • 寧做雞頭,不做鳳尾,嶽雲鵬是否會成為下一個曹雲金?
    「寧為雞頭,不做鳳尾」是我們民間的一句俗語。這句話源於《戰國策·韓策一》《蘇秦為楚合從說韓王》中的一句:「寧為雞口,毋為牛後」,應該是這句俗語的原始起點。鳳高貴,雞微小。這句俗語想要表達的意思是寧可在一個小隊伍中做一個帶頭人,也不在一個大團體中做小人物而隨意受人支配。曹雲金,這個當年郭德綱最喜愛的徒弟,在他沒有離開德雲社的時候幾乎社內所有的人都看好他,而郭德綱也是走到哪把他帶到哪。那個時候的嶽雲鵬還沒有現在這麼紅,可以說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一個小人物而已。
  • 農村老人常講:「寧為雞頭,不為鳳尾」是什麼意思?
    可能有些人會對當下的鄉村有些誤解,認為當前社會農村的教育程度跟不上大城市,但是我們也不能片面的認為從鄉下傳出的那些老話俗話就是完全迷信不可取的,其實有很多話是暗含著豐富真實的生活經驗的,這也是老一輩留給我們的瑰寶了。
  • 全省在校大學生創業人數翻番
    今年,我省加大政策引導和資金扶持力度,積極探索新思路、新舉措,全力做好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根據我省《關於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若干意見》,省級財政投入2億元新成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小額貸款擔保公司,專門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低費率擔保;每年安排1億元大學生創業「種子資金」,支持在校和畢業五年以內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每年安排3000萬元用於支持全省科技企業孵化器為大學生創新創業闢建孵化基地。
  • 花17萬買輛大眾凌渡,開了五個月車主表示:寧做雞頭不做鳳尾!
    導讀:花17萬買輛大眾凌渡,開了五個月車主表示:寧做雞頭不做鳳尾!開始選車的時候也考慮過思域,朗逸,A3,無奈思域已經爛大街了,造型太誇張,給人有點不沉穩的感覺,而且出了機油門,有了陰影。pass掉。大眾的內飾幾乎都那樣,沒什麼特別的著眼亮的設計,也沒有特別敗筆的地方,不過還是挺喜歡簡單,大方,不浮誇,簡潔畫面清晰的設計風格,內飾整體看上去摸上去都很有質感,搭配的飾條也增添了一些檔次。空間整體感覺還不錯,沒有別人說的那麼小,我一米75的身高,60kg的體重,坐在後排也不會感覺到空間小,而且我載著朋友們家人們都說空間都挺大的了,感覺不錯,乘坐舒適。
  • 黑龍江:在校大學生創業人數逾萬
    日前,記者從我省教育部門獲悉,全省創新創業教育生態體系已初步構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全面深化,創新創業實踐載體建設不斷推進,資金支持和服務保障體系日趨完善。截至今年上半年,我省在校大學生創業人數增至10148人,同比增長47.39%。註冊企業數達2074家,與2015年相比增加1648家。
  • 在校大學生創業適合做什麼?創業三年的學長告訴你
    我是一名福州在校大學生,還有一個月畢業。大學四年,當過小工,做過地推,跑過快遞,後來做了兩年兼職招聘外包,跟80多家企業合作過。最近又趕上了娛樂社交電商這趟車。不說掙多少,至少不愁畢業即失業,還幫一部分同學解決了就業。畢竟這幾年大學生就業比較困難,今年受疫情影響,就更難了。
  • 寧做鳳尾不做雞頭,亞歷山大將終結2018屆「絕代雙驕」的話題?
    寧做鳳尾不做雞頭,努力與天賦一樣重要客觀來講,亞歷山大從來不是天賦最出眾的那名球員,以至於他在高中畢業後沒有成為頂尖籃球名校的搶手貨。最初他承諾加入佛羅裡達大學,這裡出過布拉德利.比爾、霍福德、帕森斯這樣的球員,但整體上含金量跟那些頂尖的籃球名校還是有差距。
  • 寧為雞頭,不做牛尾
    國人的從眾心理是很強的,愛扎堆,愛看熱鬧,湊熱鬧,喜歡做一個積極的"應聲蟲」。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中國人愛看熱鬧,看熱鬧的時候一個個都像鴨子一樣伸長了脖子來看。因為人太多了,他實在擠不進去,他突然想到一個主意,大聲說到:「請讓一下,我是死者的家屬!」大家很整齊的一下閃出一條道來,他於是衝了進去。一看,尷尬的想轉身就跑。為什麼呢?原來死的是頭豬。一個人要想在事業上取得一定的成就,埋沒在「羊群」中,是沒有生命力的。
  • 寧做雞頭不做鳳尾?塔利斯卡闢謠離恆大傳言 說三點原因不得不服
    他強調了三點:1、在中超可以經常比賽,這一點是基於目前疫情大背景來說的,我們這邊基本控制住了,而國外還沒到拐點,雖說老外很多聯賽計劃重新啟動,但安全性要打個大問號;2、賺錢養家,這一點估計是中超吸引他的最大優勢,其他聯賽給不了這麼多錢,儘管限薪成必然趨勢,但只要他確保自己的競技狀態,中國老闆肯定會有辦法讓他不少賺;3、幫助球隊贏得冠軍,這點潛臺詞說白了就是他去歐洲球隊未必能加盟那些聯賽爭冠球隊
  • 花同樣的錢買車是該買雞頭還是鳳尾誰更值得購買嗎?
    相信大家應該聽過這麼一句老話「寧做雞頭,不做鳳尾」這是一句先人們多年生活總結的經驗之談。買車也是如此,到底是該買雞頭還時鳳尾。尤其現在隨著中級車的價格一降再降,讓預算不多的消費者買個高配的A級車還是買個乞丐版的B級車上舉棋不定。相信很多朋友在購車時都曾有過這樣的糾結。
  • 中國大學生創業率為韓國10倍!創業友好型文化培養是關鍵
    中國大學生創業率為韓國10倍!微信掃一掃,我知道了 隨著近期我國不斷走向轉型化進程以及社會就業壓力的不斷加劇,創業逐漸成為在校大學生和畢業大學生的一種職業選擇方式
  • 業內人士:寧為雞頭不為牛後,可以回國踢中超了
    有業內人士建議他,寧為雞頭不為牛後,留洋闖蕩見識過後,可以回中超了。武磊的留洋走到十字路口,大抵有三條路可走,但都不好選擇。一個是跟隨西班牙人降級到西乙,但失去「五大聯賽」的光環。一個是去英超踢球,狼隊和沃特福德都曾跟他傳出緋聞,但能否有在西班牙人的首發地位就不好說了。最後一條路是回歸中超,也可能是他最不希望的。
  • 為青年創業打開夢想之窗——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
    10月12日至15日,第五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將在杭州舉行。本屆大賽共有來自全球五大洲124個國家和地區、4093所院校的457萬名大學生、109萬個團隊報名參賽,參賽項目和學生數接近前四屆大賽總和,使大賽成為一場「百國千校」的世界大學生創新創業盛會。
  • 南京一季度扶持大學生創業及帶動就業人數全省第一
    南報網訊(融媒體記者毛慶)南京大學生創業企業、南京魔瑪印象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志偉這幾天都在忙著招人,「數字媒體、視覺傳達、文案策劃,線上業務擴張速度很快,執行團隊力量要跟上。」記者了解到,疫情之下,我市大學生創業以及創業帶動就業表現搶眼。今年一季度,我市扶持大學生創業1209人,自主創業帶動就業2.66萬人,均居全省第一。
  • 新鄉大學生創業點擊查看
    新鄉大學生創業點擊查看那如果你想好要創業了,但是不知道做什麼。你可以先從你自己的興趣愛好。投資小的開始,先積累經驗,別想著吧。因為你堅持不了多久的。然後慢慢發現自己的定位,有了經驗以後再開動。這就是要注意的東西。然後我創業那麼久我覺得有幾個東西比較適合學生創業。1:學校食堂。2:自媒體3:學校周邊未開發的項目。
  • 大學生創業當林場主,年收入85萬元
    在臨西縣的「尹氏林場」裡,二三十名年過半百的村民笑容滿面地揮鍁改渠,忙著澆樹,同時也為林下播種棉花早做準備。「能不高興嗎!場主小尹把林下的土地免費給俺們種,再加上額外的務工費,年年能拿到雙份錢。」村民趙連明喜不自禁地說。
  • 在校大學生開畫室,自己創業不怕吃苦,年收入50萬元
    王慧傑發現該工作室半年賺了20萬元,並且在這個城市很有名。王慧傑今年已經20歲了。當還是個孩子的時候,王慧傑非常頑皮,給父母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可以通過給他一支水彩筆來玩一天。 「房子牆上的都是他的'傑作'。」 王慧傑的父親王毅笑著說:「上小學後,藝術老師發現他在繪畫方面非常有才華,經常帶他參加全國繪畫比賽,贏得了很多獎項。」
  • 大學生10萬元創業,12年營收過10億元,泰坦科技擬登陸科創板
    華東理工大學的6名外地來滬大學生在2007年以20萬元創業,當年營業收入僅3000元,到2019年公司營收已經超過11億元。我們今天翻一下他的招股書,看看公司的發展前景如何。業績成長迅速泰坦科技的成長速度堪稱神奇。2013年,公司營業收入僅為1.3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