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一直都有著遠大的抱負,他不願意去公司上班,成為別人的鳳尾,而是立志自己創業,哪怕是成為自己的雞頭。在他學生時代兼職中介,並取得了成功。
李君1985年出生在蒼溪縣白驛鎮岫雲村一戶農家。家裡幾乎沒有什麼經濟來源,僅靠微薄的土地上收入。
李君上中學時住校,每周上學前,他都自帶米蒸飯,配菜就是家裡炒的泡菜。這樣的環境下,李君一直堅持到高考,考上了電子科大成教計算機專業。
然而城裡生活並不像農村,一針一線都需要開銷,讓李君生活壓力非常大。「不認識一個朋友,也沒有親戚。孤立無援,我就試著在外面去找份工作。」可李君說,就是想周末找個工作。
當時,火車北站、梁家巷一帶招工很多,可全是中介。「結果,基本上每個月的生活費都被他們騙光了。」李君說,「算了一筆帳,一年騙的錢都有三千多塊錢。但我總是不服氣,總是抱著一絲希望。從來沒在那兒找到過一份工作。後來我也死心了。」
當面對現實生存,李君不得不自己出去找工作。「至少找份發傳單的工作,不通過中介。」李君回憶當初自己找工作的情景時,自己都會笑起來。
當時身上穿了一件老款西服,下面配牛仔褲,一雙運動鞋。到了公司,保安把他攔下,門都不讓進。「有一個公司,去了十八次都沒進到門。」李君說,從農村出來的,根本就不曉得什麼叫形象。
後來他咬了咬牙,拿了大半個月生活費一百多元去買了套西服。沒想到,這次保安準許他進門,還幫他聯繫專管營銷策劃人。
通過交談,他發現其實很多工作都有發傳單,招大學生兼職的機會。「為什麼我不去給這些學生服務,提供線索呢。」一時突發念頭讓李君思想有了轉變。他說,我至少不得騙學生。
「純粹是掙辛苦費,吃點差價。」李君說,當初自己做中介公司,基本都是靠信息,勞務差價,獲取純利潤。」記得最清晰的一次,為了掙兩百元錢,凌晨兩點過下大雨騎車去拉業務。
那時衣服裡全是水,近視眼鏡上全是水和霧,只能看到一米遠的東西。「為了這些事情,我掉了無數次眼淚。」
李君在大學期間的首次創業就獲得了成功,他團隊的七八個人都來自各個高校,那一年他們掙了十萬元。
本文來自生意我最行,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