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什麼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為什麼要吃餃子由來

2020-12-20 閩南網

  冬至美食,你知多少

  北方 餃子

  餃子,相傳是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便叫其弟子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裡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形成了習俗。

  南方 湯圓

  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也稱「湯糰」,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

  滕州 羊肉湯

  冬至吃羊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羊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習俗。人們在冬至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個好兆頭。

  蘇州 米酒

  傳統的姑蘇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冬釀酒是一種米酒,加入桂花釀造,香氣宜人。姑蘇百姓在飲冬釀酒的同時,還會配以滷牛肉、滷羊肉等各式各樣的滷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釀酒不僅能夠驅寒,更是寄託了姑蘇人對生活的一種美好的祈願。

  閩南 薑母鴨

  在閩南地區,當地人會在冬至享用薑母鴨。薑母鴨以紅面番鴨為原料,用芝麻油將鴨肉炒香後,再加入老薑(薑母)及米酒等燉煮而成,具有疏肝潤肺、養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特別滋補。

  臺灣 糯糕

  我國臺灣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祭典之後,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絡久別生疏的感情。

相關焦點

  •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冬至南方為什麼要湯圓由來介紹
    12月22日是2019年的冬至節氣,俗話說「冬至大如年」,冬至吃什麼?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冬至吃餃子是北方的習俗,冬至吃湯圓是南方習俗。當然也有些地方還有其他的飲食習俗。冬至節氣你家吃什麼?冬至吃什麼?北方人吃餛飩和餃子  在北京,有句諺語叫「冬至餛飩夏至面」。
  •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及意義寓意 冬至吃餃子有什麼特殊含義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  冬至吃餃子相傳與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張仲景有關。張仲景出生在沒落的官潦家庭。其父親張宗漢是個讀書人。在朝廷做官。由於家庭的特殊條件,他從小就有機會接觸到許多典籍。他勤奮好學,並且酷愛醫學。東漢末年,連年混戰,「民棄農業」,都市田莊多成荒野,人民顛沛流離,饑寒困頓。
  • 「冬至吃餃子,南方吃湯圓」餃子的來歷與湯圓的寓意又是什麼呢?
    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還有冬至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還有我們的傳統諺語也有「冬至到,吃水餃」的說法。民間甚至流傳「冬至不吃餃子會凍掉耳朵」的說法。那餃子又是怎麼來的呢?在冬至這天,張仲景帶著徒弟,把這種耳朵形狀的藥煮熟,送給凍傷了耳朵的鄉親們。鄉親們喝完之後全身都暖洋洋的,於是就問,這個湯叫什麼名字?他們回答說,這叫做「祛寒嬌耳湯」,裡面這個耳朵形狀的就叫做「嬌耳」,而且告訴鄉親們,喝了這個湯,他們的耳朵也會很快的好起來的。
  • 冬至這天到底吃什麼?南方吃湯圓北方吃餃子,這個地方要吃狗肉
    南方人在這一天要吃湯圓,北方要吃餃子 吃湯圓在明、清時期已經約定俗成。在冬至這天,要「作粉圓」或「粉糯米為丸」。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記載,稱「冬至,粉糯米為丸,名『湯圓』」。做好湯圓後要祀神祭祖,而後合家圍吃湯圓,叫做「添歲」。所以,冬至吃湯圓,古而有之。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 今日冬至|吃餃子吃湯圓都是福至
    意思是冬至這一天,應該養生靜心地度過。古人對冬至的重視可見一斑。時至今日,冬至這一天中國南北方會有不同的習俗,北方會吃餃子、南方會吃湯圓。北方有諺語:冬至到,吃水餃。南方也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冬至節氣南北方各地的飲食習俗盤點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北方吃餃子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每年一到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要追溯到東漢末年。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他的「祛寒嬌耳湯」的故事在民間流傳至今。  傳說冬至吃餃子緣起於東漢醫聖張仲景,據說在冬天張仲景看到百姓因寒冷凍壞了耳朵,故把禦寒的藥物用麵皮包成耳朵形狀的物體,起名「嬌耳」,在冬至那天煮熟讓人們連湯吃下,保護耳朵。  時至今日,人們把包餃子的習俗沿襲了下來。
  • 冬至吃啥有講究,你家是吃餃子還是吃湯圓呢?
    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是節氣中比較受老百姓重視的一個日子,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 網上一直有關於冬至節吃什麼的爭論:是吃餃子呢,還是吃湯圓呢? 在我國北方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這是有緣由的。
  • 冬至吃湯圓由來和傳說 南方冬至都是吃湯圓的嗎原因分析
    2018年南方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 在我國部分地區,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而一到冬至,我國南方地區都會煮上湯圓,正所謂吃了湯圓,就會年長一歲。這樣的說法,到底是起源於什麼時候呢?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  冬至這一天,家家戶戶早起開始忙活,和面,剁餡,調拌準備包餃子,氣氛隆重不亞於過年。
  •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的故事 冬至吃餃子的寓意、諺語及順口溜
    「立冬」到,「立冬」峭,立冬來了吃餃子。轉眼間又到了「立冬」節氣的開始,每到這個時節,就意味著,冬天就要到了。為什麼冬至大家都要吃餃子呢?冬至吃餃子的由來是什麼?小編為您整理有關冬至的諺語俗語順口溜。冬至吃餃子的由來的故事  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
  • 各地冬至吃什麼?餃子、湯圓、羊肉,還是……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今天(12月21日)冬至,真正的隆冬開始了。「冬至大如年」北方餃子南方湯圓 一碗羊湯暖一冬,各地在冬至這天,都是怎麼吃的呢?北方吃餃子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在北方地區家家戶戶都要吃餃子。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
  • 冬至要吃餃子嗎?吃餃子的寓意是什麼?吉祥如意哦
    轉眼又到了一年歲尾,今年的冬至如期到來,不過今年我家這邊天氣一直還挺暖和,只在半月多前下了一場小小的雪花,之後氣溫一直徘徊在20多度,快臘月的天了,田間的油菜花甚至都開花了……不過不管天氣怎樣,到了冬至我們還是像樣的過一過的。
  • 冬至吃貨地圖來了!北方冬至吃餃子,南方吃湯圓?冬至你家吃什麼
    冬至你家吃什麼?冬至吃貨地圖來了!稱霸東北、西北、華北的大餃子!餃子是北方人冬至,乃至整個冬天的家家必備、明星單品!家裡來客人吃餃子,一家人團圓吃餃子,家裡有事兒吃餃子,家裡沒事兒也吃餃子。白菜餃子:取諧音「百財」。寓意招財聚財,百財聚來。魚肉餃子:取諧音「餘財」。寓意財富不斷,年年有餘。所以想都不用想,今日冬至咱們北方人白天沒時間,晚上肯定得來一頓餃子。南方吃什麼呢?看吃貨地圖的甜蜜地區,湯圓是南方冬至明星單品。
  • 今日冬至丨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
    過了冬至,太陽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的白晝時間逐漸變長,因此冬至也有「六陰消盡一陽生」的說法。 氣候特徵 「冷在三九、四九」。由於我國疆域遼闊,氣候相差懸殊,天文意義上的氣候特點對於我國多數地區而言實際上要偏遲。
  • 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那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呢?
    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整理|劉文清冬至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諺語:冬至到,吃水餃,還有關於該節氣的詩詞和影視作品。冬至為啥要吃餃子你知道嗎?一起來看看吧!
  • 梅州客家人冬至到底是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其實客家人過冬至的習俗很多但總結起來——一個字:吃!兩個字:猛吃!三個字:吃吃吃!關於吃餃子還是吃湯圓,客家人大部分都是吃湯圓噠~因為在梅州,冬至有三樣東西必吃,那就是羊肉、湯圓、糯米燜飯。吃羊肉「冬至羊夏至狗」,冬至前後,梅州客家人都喜歡吃羊肉。在廣東人當中,唯有客家人有冬至吃羊肉的習俗。
  • 明日冬至,吃餃子還是湯圓?看看客家人的習俗,原來還有這樣吃的
    明日冬至,吃餃子還是湯圓?看看客家人的習俗,原來還有這樣吃的明日冬至了,北方人吃餃子,南方人吃湯圓,南北的習俗不同,但是對冬至都非常重視,民間素有「冬至大於年」的說法。在我媳婦老家,冬至這一天非常隆重和熱鬧,人們都放假回家,沒有放假的也請假回家,和家人團聚,甚至比春節還熱鬧。最重要的是有一種食物,它既不是餃子也不是湯圓,但很像餃子和湯圓的結合體,我叫它肉餡湯圓。常見的湯圓都是糯米加這甜餡的,但是肉餡的湯圓很少吃多,而餃子一般都是肉餡。
  • 冬至節氣吃什麼傳統食物?北方和南方吃餃子還是湯圓
    冬至來啦  「冬至一陽生,來復之時」冬至三候您知道是什麼嗎?冬至吃餃子  每逢一個節氣,最熱烈的話題往往是「這個節氣吃什麼」?冬至更不例外。小雪臥羊、大雪臥豬之後,冬至的吃,註定是豐盛的。「冬至不吃餃子凍耳朵」,冬至,「數九寒天」的開始,北方有吃餃子、餛飩等風俗,南方則吃米糰、長線面。  北方食餃,南方食粑。
  • 羊肉湯鍋裡下餃子,湯圓當甜品,以後冬至我要這樣吃
    關於冬至的好奇心還真不少 ,除了要早回家,為什麼冬至要吃這吃那?這一說法又是從何而來呢?大家都知道,冬至這天正處嚴冬季節,那時候沒空調沒暖氣,該如何獲取熱量來禦寒呢?自然就是以食取暖了、以食治病,就這樣經過數千年發展,就形成了獨特的冬至美食傳統。至今還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但隨著各地區文化習俗的差異變化,餛飩、餃子、湯圓、年糕、冬節圓、赤豆粥、牛羊肉等這些其實都成為了冬至時令食品,那具體什麼地方吃什麼呢,我們接著往下聊!
  • 羊肉湯鍋裡下餃子,湯圓當甜品,以後冬至我要這樣吃!
    雖然這一說法無從考證,但本編表示,大冬天的能早回家還是早點回家,外面畢竟冷。關於冬至的好奇心還真不少 ,除了要早回家,為什麼冬至要吃這吃那?這一說法又是從何而來呢?大家都知道,冬至這天正處嚴冬季節,那時候沒空調沒暖氣,該如何獲取熱量來禦寒呢?
  • 冬至大過年!吃餃子還是吃湯圓,在深圳不叫事!
    據說 南北方在冬至吃什麼的問題上 一直爭論不休 工作忙碌的她表示今年只回了一次家鄉,冬至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餃子,「餃子,其實吃來吃去味道都差不多,但是在家和媽媽一起和面、揉面、擀麵包餃子,現在想起來很幸福。」距離春節還有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孫女士表示冬至沒有時間回家,等到過年再回去和媽媽「嘮嘮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