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從布局機器翻譯技術到2016年訊飛翻譯機的問世,代表科大訊飛引領了這一品類,開拓了新市場;那麼從訊飛翻譯機1.0到2.0,則不斷奠定著科大訊飛在翻譯領域的領軍地位。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目前,參與翻譯機賽道的企業已有50餘家,這些玩家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自身掌握AI核心技術的企業,比如科大訊飛、百度、搜狗、分音塔等;另一類大多是消費電子領域的硬體公司,他們依託科大訊飛、百度、微軟、谷歌等的機器翻譯技術落地翻譯機產品。
其中,網易有道在2017年10月推出網易有道翻譯蛋,搜狗則在2018年1月推出搜狗旅行翻譯寶。而在手機領域,一向高舉性價比大旗的小米,也在2018年5月推出魔芋AI翻譯機,依然奉行小米生態鏈一貫的作風,打出了249元的低價。訊飛翻譯機售價為2999元,價格相差10倍,不過,10倍的價格優惠差,顯然並沒有打動多少消費者的芳心。
2018年雙11京東翻譯機品類排行榜顯示,從11月1日到11日,科大訊飛翻譯機的銷量連續11天穩居第一。同時據來自科大訊飛的數據,去年雙十一期間,訊飛翻譯機的銷售額在同類產品中佔比超過70%,是其他翻譯機銷售額總和的2倍以上。
這麼多企業加入跑道,為什麼沒有一家能超越科大訊飛?一位行業創業者說出了其中的原因:翻譯機是一個強技術導向、強應用場景的產品。尤其是機器翻譯技術剛剛處於可商業化階段,在數據、算法研發方面需要大量投入,這樣才能保證消費者得到的產品在不同場景下都能好用。這些企業中的大多數都是靠通用機器翻譯技術和產業鏈落地產品,只是看好了翻譯機市場的前景,投機性很大,很難真正投入研發,因此其產品與科大訊飛產品相比,無論是在實用性上還是翻譯精確度上往往存在很大差異。
翻譯機核心價值用戶感知端上體現為翻譯的準確性。只有通過軟硬體的結合,才能夠提供給用戶更好的體驗。只有對用戶需求的持續洞察並結合技術端的持續深耕,翻譯機才能在準確性和反應速度等核心體驗指標上實現可持續性的良性迭代。
翻譯機的上述特性,鑄就了在用戶市場上它與其他硬體不同的邏輯。市場上的硬體產品往往規模越大成本越低,但是翻譯機並非如此:用戶使用頻率越高,服務調用次數越多,意味著在伺服器成本上的花費更大。
科大訊飛是國內最早從事AI翻譯的公司之一,並且在AI技術前沿領域不斷探索。目前科大訊飛不再把語音到語音的翻譯看做是語音識別、語音文本翻譯和語音合成的組合,而是通過端到端模型,將語音識別、語義理解、語音合成等過程融合在一起,可保證訊飛翻譯機相比其他企業產品,能實現更好的翻譯效果。
此外在用戶使用場景洞察上,科大訊飛依託技術積累,先後推出了離線翻譯、方言翻譯、行業AI翻譯等功能。同時陸續把口音識別、拍照翻譯、行業AI翻譯等引入翻譯機中,讓翻譯體驗更加準確。
2017年兩會期間,總理親自體驗了訊飛翻譯機,給予認可和鼓勵支持。今年2月24日,車手陳震在使用訊飛翻譯機後,開心地在微博中表示:「好用到逆天。」 深圳交通頻率杜峰也在朋友圈中表示,利用訊飛機翻譯機完美地完成了義大利之旅,同時透露阿航的空少見到訊飛翻譯機2.0時,驚訝地說:「這東西至少值1000歐元。」
談到未來,科大訊飛消費者BG翻譯業務總經理翟吉博表示,訊飛翻譯機會繼續在聽得清、聽得懂、譯得準、表達美四大方面發力,讓產品越來越人性化,讓產品的存在感越來越小,讓翻譯能力更加準確自然。
(免責聲明:中國青年網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