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道」上海自貿區國家館 近萬種商品進入中國
上海自貿區中東歐16國商品中心「館中館」的捷克國家館,預計將在今年9月開業,斯洛維尼亞國家館在11月也可啟用。截至目前,已有8個國家館投入運營,通過「國家館」平臺進入中國市場的商品已近萬種。
項目具有唯一性 主要推商貿文化等
「國家館」是國別(地區)進口商品中心的簡稱,據外高橋國際貿易營運中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春曦介紹,每個國家館都要獲得該國駐華大使館或相關政府部門授權,才能在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備案認可,以確保該項目「在上海自貿區的唯一性」。
與一般的貿易或進出口商品中心不同,「國家館」是一個商品展示和推廣中心。
以首個入駐的澳大利亞國家館為例,自2014年開館以來,與中澳兩國政府,以及有實力的企業、團體緊密合作,澳大利亞國家館逐步成為一個銜接澳大利亞與中國的綜合性貿易與投資的平臺。
截至目前,澳大利亞國家館已成功推薦中國企業在澳大利亞投資養老項目,並在澳大利亞建造了3家養老院。此外,澳大利亞國家館還成功幫助中國企業與澳大利亞牧場直接對接,推薦中國企業在澳投資養殖牧場。不僅如此,澳大利亞國家館相關負責人介紹,該中心正計劃把澳洲先進的技術服務引入中國,已有7-8家澳洲技術服務公司和中國的大型公司進行了對接。6月剛剛啟用的匈牙利國家館則由匈牙利國家貿易署直接授權,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備案認可。據匈牙利國家館總經理趙陽透露,匈牙利國家館的策略是:以匈牙利消費品貿易和相關服務為主,以文化藝術科技展示為輔,逐步推動匈牙利投資、移民、留學、特色旅遊等項目。
「一帶一路」催熱雙邊科技和貿易流動
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經貿合作是3.0版上海自貿區的一大重頭戲。如今,藉助「一帶一路」建設的東風,各個國家館也在加快布局。
智利國家館方面透露,正參與「一帶一路自貿商業聯盟」的建設籌備。通過建立聯盟標準等形式,促進中國與中南美洲貿易的健康持續發展,幫助雙邊企業解決在自貿概念下遇到的發展困難,該聯盟有望成為智利中小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孵化器」。
以上海自貿區為基地,智利國家館加速在中國內地設立分中心。如今,長沙和上虞分中心已落成;西安分中心則在籌建中;成都、鄭州、貴陽及一批三四線城市的前期洽談也都已近尾聲。隨著「一帶一路」的理念不斷被國際社會認同和接受,「一帶一路」建設也進入新的歷史階段,「一帶一路」框架下的「16+1合作」面臨廣闊發展前景。
目前,中東歐16國商品中心率先引進了總部位於保加利亞首都索菲亞的中東歐16國農業合作機構,將把16國的綠色農業、食品業、製造工藝、精細礦產等引入中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