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是古代城池守護神 地方官上任先拜城隍爺

2020-12-14 半島網官網

  中國古代有一套完整的神仙體系,從佛教的釋迦牟尼到道教的太上老君,舉凡神仙,都有自己的職位。在這個龐大的神仙體系中,「玉皇大帝」無疑是最高領袖,可還有一批「基層幹部」,在民間受到最廣泛的祭祀。說起這批「基層幹部」,大家應該耳熟能詳,什麼土地爺、山神、河神、

城隍

等等。

  有些職位我們看名字就能猜出來歷。可具體到城隍,估計現在很少人能知道他的根底。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神仙?今天的《發現青島》,我們就來討論一下城隍和城隍廟文化。

  城隍是管城市的神

  說起來您可能不知道,在中國古代,朝廷任命的地方官到任時首先要去拜的就是城隍。這是為什麼呢?原來,論起實權,城隍在「基層幹部」中權力最大,他既是城池守護神,也管陽世人間的善惡禍福,還兼管地方陰曹幽冥,堪稱無所不司。

  說起來有趣,據考證,城隍最初時卻是很小的水神。《禮記》中就記載天子祭祀每年要祭的八種人間的神中有「水庸」,這個「水庸」就是城隍神的前身。古代的城市都有護城河,這護城河有水稱「池」,無水稱「隍」。「城隍」實際上就是城牆和護城河的總稱,可保衛城市的安全。

  「城隍」被人格化為神是隨著道教的興起而開始的,最早見於歷史記載的是,蕪湖城隍建於三國時吳赤烏二年(公元239年)。到了南北朝時期,《北齊書·慕容儼傳》記載了一則「城隍顯靈」的故事。當時,北齊大將慕容儼奉命鎮守郢城 ,「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號城隍神 ,公私每有祈禱。」當時南梁大將侯填、任約率軍前來攻郢城,屢攻不下,便命士兵從長江上遊撒下大量水草,順水漂流堵塞航道,切斷郢城的糧草運輸與外界聯絡。在萬分危急之時,困守孤城的慕容儼親自到城隍廟祭拜,祈求城隍神保佑郢城,當晚一陣狂風暴雨,江水波濤洶湧,將上遊漂來的水草全部衝走;南梁軍隊再次以鐵鏈鎖江,以阻斷北齊船隻,不料,咆哮的江水再次衝斷鎖江鐵鏈,城內軍民認為是城隍顯靈,士氣大振,以少勝多大敗南梁軍。此傳說流傳之下,城隍便成了民眾心中的城池保護神。

  到唐代時,全國各地都普遍建起了城隍廟。《太平廣記·宣州司戶》就記載吳地畏鬼,「每州縣必有城隍神。」歷史記載很多朝廷命官到地方上任時,首先要到城隍廟祭拜一番。唐人張說、張九齡、李德裕、李陽冰等都曾祭祀城隍神 ,大詩人李商隱、杜牧還留下祭文。

  城隍真正成為一個神仙體系要拜大名鼎鼎的朱元璋所賜。郭興文 、楊照林在《風雨滄桑話城隍》一文中寫道,朱元璋本是和尚出身,因此對神明頗有敬畏,他根據明朝行政區域劃分及官制級別,把天下所有的城隍都敕封相應的官位爵級。如將京師城隍封為帝,而朱元璋起家的龍興之地臨濠、太平、和州、滁州的城隍皆封為王,其他各府城隍為「監察司民城隍威靈公」官秩二品;封各州城隍為「監察司民城隍靈佑侯」官秩三品;就是最低一級的各縣城隍也被封為「監察司民城隍顯佑伯」,官秩四品,也相當於當時的副省級。從此城隍廟有了都城隍、府城隍和縣城隍之別。城隍,作為神仙體系「基層幹部」中的一員,風頭也越來越大了。

  城隍廟裡都供著誰

  城隍既然位卑權重,那麼誰才有資格擔任這一官職呢?

  明朝的《春明夢餘錄》對此有記載,內中說:「趙宋以來,城隍之祀遍天下,或賜廟額,或頒封爵,或遷就附會,各指一人為神之姓名。」瞧見了吧?擔當城隍的人實際上還是老百姓遷就附會的,大家看著他合適,就讓他當了。

  因此,最有資格擔任城隍的肯定是那些在民間影響力巨大的,曾經做出貢獻的古聖先賢。據《諸神傳奇》及各地方志中記載的城隍神,各地互不相同,如廣西桂林的城隍就是宋朝一個曾奮力殺敵的地方官蘇緘,浙江杭州的城隍是明朝浙江按察使周新等,蘇州城隍是戰國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上海城隍先供奉霍光,後又是秦裕伯,北京城隍是抗元明相文天祥……人們出於對英雄人物與清官的愛戴,希望「英雄雖死英靈在」,紛紛把他們抬出來當城隍供奉,有些縣城隍甚至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將軍,連漢代名將紀信、灌嬰、龍且都曾被尊封為城隍。

  最有趣的是,有的城隍廟不光供奉

城隍爺

,連他的夫人也一併供奉,如廣東揭陽城的城隍廟,就供奉著城隍宋夫人。據《揭陽民間故事》記載,傳說明朝年間,廣東揭陽城鳳圍宋村有一位姑娘,同嫂嫂到城隍廟進香祈福,見到城隍美貌連聲稱讚,嫂嫂便戲小姑說:「小姑若能嫁給一位像伯府這樣美貌的姑爺就好哩!」宋姑娘聽後,只是笑而不語。當晚,宋姑娘果然見城隍來到她的閨中,與她同床共枕。她把一根紅繩繫於城隍足上。翌晨,她把這夢告訴嫂嫂。白天,姑娘又到城隍廟中,果然見她夢中系在城隍足上的紅繩,還系在神像的足上。後來,這位姑娘無病而終,人們都傳說她被城隍娶去作夫人。後來,人們在城隍廟大殿後連壁建了一座伯府夫人廳,供塑宋姑娘金身,並將其廳前闢成養生池,上面砌一座拱石橋和欄杆,池中又植兩株參天水棉樹,取水水(瑞瑞)棉棉(綿綿)之意,許多善男信女常買鱉來在池中放生祈福。

  城隍出巡排場真大

  圍繞城隍信仰,產生了多種宗教活動和民俗活動,概括起來主要有祭祀和出巡。

  青島文史學者高程緒寫有《城隍廟及城隍文化》一文,對此有深入的介紹。他稱,明代以後,國家正式規定了城隍的日常祭祀活動,其中又以當地城隍誕辰日的祭祀活動最為重要。城隍誕辰日各地略有不同。如上海城隍秦裕伯誕辰為二月二十一,四川大寧縣城隍誕辰為五月二十八,山東益都城隍會為五月二十七。但是就全國來看,城隍誕辰大多集中在五月,因為明代都城隍的誕辰是五月十一,有些此前尚無城隍神的城市沿用了這一誕辰日。城隍每年的祭祀活動主要有:每年春秋兩季,祭祀風雲雷雨神,要請城隍配享。清明節、中元節和十月初一,祭祀厲壇,城隍主享。五月初一要致祭。另外,每月初一、十五廟祝要按時祭祀城隍。

  除了祭祀之外,另一項重要文化就是「城隍出巡」。如同人世間的官員一樣,城隍也要巡視轄區,各區城隍的巡視時間不同。平度文史學者高瑞吾在其《平度城隍廟鉤沉》中,介紹了「城隍出巡」的過程。平度城隍出巡,一般在每年之清明節 、農曆七月十五 、十月初一。傳說一是為了出城緝拿危害百姓之鬼魅,保四方平安;二是專查屈死鬼魂,平反冤假錯案。城隍一向敬業,上午早早就要出巡。因木雕三城隍腰、腿、胳膊等關節處均安有自由活動之機關,可坐可立。待鞭炮聲響起,則由專人將城隍及其夫人木像背入轎中。城隍出巡的隊伍十分浩大,前有儀仗鼓樂齊鳴開道,後有士民百姓所送「香山」、「萬民傘」、「萬民旗」等相隨,還有人扮作牛頭、馬面、無常、判官等鬼卒,以示懲惡勸善,相隨其中。之後是全城各寺院道觀的和尚、道士分成兩行前行。最後是城隍爺與夫人的坐轎,一前一後沿縣城大街緩緩行進。城隍所經之處,家家焚香叩拜,虔誠之極。若是做過壞事者,更是叩頭不止,以祈城隍寬恕。人們對城隍的崇拜與敬畏,充分印證了道光年間平度知州許槤在《重修城隍神行臺記》中「民之畏神甚於官」(民國《續平度縣誌·金石》)之言。

  高瑞吾還詳細描述了出巡路線:出巡多出南門或東門,因平度城無北門,而西門被視為「鬼門」,故不能出此門。出巡隊伍若出南門,其大致路線是:沿今濟南路東行,再折而北向,沿今之揚州路過東門(位今揚州路與勝利路交叉處)直行 ,至城東北角外厲壇,請城隍夫婦「下轎」,高供於神臺之上,前列供品,然後由州縣最高長官致祭。祭畢,和尚誦經,道士念咒,鼓樂齊鳴,城隍夫婦「升轎」,返城。

  「城隍出巡」為何能引起這麼大的動靜?那是因為城隍為一縣陰間之最高長官,又具洞察幽微之神力,凡人們所做之一切善惡(甚至包括心中善惡之一念),均逃不出神之雙眼!為求神饒恕,求神保佑,人們誠惶誠恐地跪倒在地,深深懺悔,求神寬宥。據一些見過城隍老爺「出巡」之老人說,人們對城隍老爺的敬畏程度不知比陽世縣官高多少倍!又據民間傳說:「出巡」的城隍老爺,走到誰家門口抬不動了,在其家門口休息,誰家就要死人,可見,在城隍老爺「出巡」這一天,是整個平度城人神經最緊張的一天! 特約撰稿 田野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相關焦點

  • 城隍是古代城池守護神 地方官上任先拜城隍爺
    可具體到城隍,估計現在很少人能知道他的根底。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神仙?今天的《發現青島》,我們就來討論一下城隍和城隍廟文化。  城隍是管城市的神   說起來您可能不知道,在中國古代,朝廷任命的地方官到任時首先要去拜的就是城隍。這是為什麼呢?原來,論起實權,城隍在「基層幹部」中權力最大,他既是城池守護神,也管陽世人間的善惡禍福,還兼管地方陰曹幽冥,堪稱無所不司。
  • 城隍爺的由來:究竟是城池的保護神還是主管陰間的官?
    說起中國民間的民俗神祈,相信對城隍爺、灶王爺、關聖信仰大家並不陌生。尤其是城隍爺,在古時候城隍廟可謂是城城皆有、家家祭拜。城隍,顧名思義當然是守護城池的神靈,同時他也是儒教《周官》八神之一。作為儒教和道教共同尊奉的神祈,城隍也有被當做冥界的地方官來祭祀。
  • 城隍爺的由來:究竟是城池的保護神還是主管陰間的官?
    說起中國民間的民俗神祈,相信對城隍爺、灶王爺、關聖信仰大家並不陌生。尤其是城隍爺,在古時候城隍廟可謂是城城皆有、家家祭拜。城隍,顧名思義當然是守護城池的神靈,同時他也是儒教《周官》八神之一。作為儒教和道教共同尊奉的神祈,城隍也有被當做冥界的地方官來祭祀。
  • 民間故事城隍廟城隍爺和城隍娘娘的由來
    我國好多地方都修建有城隍廟。城隍是中國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神仙只之一,是中國民間道教守護城市的神仙。 古代人修建城池就是為了保護城內老百姓的安全和百姓有個安定的住所,所以就修建了城牆、城樓和城門。城隍廟就修建在這些建築附近,城隍也就成了主管當地水旱病災也充當陽間護送鬼魂到陰間的陰司。城隍咱們又叫城隍爺。他是冥界的官,相當於在人間的市長。因此城隍爺也就和城市相關也隨著城市的發展而發展。城隍爺是古代祭祀道教演衍的地方守護神。
  • 民間故事城隍廟城隍爺和城隍娘娘的由來
    我國好多地方都修建有城隍廟。城隍是中國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神仙只之一,是中國民間道教守護城市的神仙。 古代人修建城池就是為了保護城內老百姓的安全和百姓有個安定的住所,所以就修建了城牆、城樓和城門。城隍廟就修建在這些建築附近,城隍也就成了主管當地水旱病災也充當陽間護送鬼魂到陰間的陰司。城隍咱們又叫城隍爺。他是冥界的官,相當於在人間的市長。因此城隍爺也就和城市相關也隨著城市的發展而發展。城隍爺是古代祭祀道教演衍的地方守護神。
  • 城隍(守護城池之神)​
    原為古代守護城池之神,後被道教所信奉,被封為「剪惡除兇、護國保邦」之神,能應人所請,旱時降雨、澇時放晴,以保五穀豐登
  • 中元鬼節話「城隍」,老百姓最熟悉的民間守護神
    中元鬼節話「城隍」,老百姓最熟悉的民間守護神寫在前面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民間稱之為「鬼節」,佛教稱之為「盂蘭盆節」,道教稱之為「中元節」。中元節,是道教「三官」之一地官的生日。相傳這一天,地府之門打開,鬼魂四處游離。
  • 城隍是什麼?還有城隍爺?關於城隍廟讀這篇就夠了
    光知道湊熱鬧了城隍廟除了逛吃▽除了排隊燒香還能幹啥▽城隍廟是祭祀城隍的廟宇「城」=城池「隍」=乾涸的護城河「城」+「隍」=保護城市安全的軍事設施城隍就是城市的守護神▽俗稱城隍爺▽冥界地方官職位≈陽界市長城隍爺的工作內容繁雜保城護民懲惡揚善監察萬民
  • 城隍是什麼?還有城隍爺?關於城隍廟讀這篇就夠了
    光知道湊熱鬧了城隍廟除了逛吃▽除了排隊燒香還能幹啥▽城隍廟是祭祀城隍的廟宇「城」=城池「隍」=乾涸的護城河「城」+「隍」=保護城市安全的軍事設施城隍就是城市的守護神▽俗稱城隍爺▽冥界地方官職位≈陽界市長城隍爺的工作內容繁雜保城護民懲惡揚善監察萬民
  • 道教諸神:城隍爺、七爺八爺、陰陽司公、文判官、武判官起源,來歷,權職
    城隍兩字原意為護城河,『城』指城郭,『隍』指沒有水的護城壕,有水稱池,無水稱隍,所以城隍原指城郭河溝而言。城池在過去擔負起人們的身家性命及財產的安全,有大功於民,當然受到百姓的崇拜。由此可見,『城隍爺』是城市居民的膜拜對象,而土地公及神農氏則是農民的膜拜對象。由此可知,『城隍爺』是城市出現以後才產生的神只,故他的年紀及輩份要比『土地公』、『神農大帝』小的多。但『土地公』管理範圍小,『城隍爺』管理範圍大,因而責權方面則比『土地公』大(城管鄉)。正式專祀『城隍爺』,應始於北齊。
  • 幾乎每個城市都有城隍廟,那麼城隍爺到底是誰?為何人們要拜他?
    守護神的概念大家並不陌生,在宗教以及民俗傳說中,人有人的守護神,森林有森林的守護神,城市有城市的守護神。最著名的城市守護神就是雅典娜了,她是希臘城邦雅典的守護神。中國也有城市守護神,雖然每個城市的守護神都不盡相同,但這些神祇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城隍",也有專門供奉他們的城隍廟。那麼城隍是什麼意思?又是什麼人呢?
  • 城隍爺和土地爺有什麼不一樣的呢?
    城隍爺和土地爺都屬於管理地方之神,但是他們卻是大不一樣的。城隍爺的職位比土地爺權利要大的。
  • 科普:城隍並不是神仙,只是一種官職而已!
    城隍是我們聽說過最多的神祗之一了,然而城隍跟我們知道的卻不太一樣,他們也是有級別的,不同的級別之間也是有差距的,他們相當於人間的什麼官職你知道嗎?城隍,有的地方又稱城隍爺,是中國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為儒教《周官》八神之一。
  • 城隍爺稱為「霞海城隍」,歷史悠久的地方,你想去看看嗎?
    城隍廟靠近城南臨海門,因此百姓習稱城隍爺為「霞海城隍」。城隍爺掌管陰間司法、獎懲善惡,是城池的守護神靈;主祀霞海城隍爺與夫人的霞海城隍廟,為大稻埕地區最著名的寺廟,屬三級古蹟。每年端午節開始,為慶祝農曆5月13日城隍爺千秋聖誕的祭典,百多年來,一直是本地極盛大的廟會活動。
  • 城隍爺稱為「霞海城隍」,歷史悠久的地方,你想去看看嗎?
    城隍廟靠近城南臨海門,因此百姓習稱城隍爺為「霞海城隍」。城隍爺掌管陰間司法、獎懲善惡,是城池的守護神靈;主祀霞海城隍爺與夫人的霞海城隍廟,為大稻埕地區最著名的寺廟,屬三級古蹟。每年端午節開始,為慶祝農曆5月13日城隍爺千秋聖誕的祭典,百多年來,一直是本地極盛大的廟會活動。
  • 道教諸神:城隍爺、七爺八爺、陰陽司公、文判官、武判官起源,來歷,權職
    城隍兩字原意為護城河,『城』指城郭,『隍』指沒有水的護城壕,有水稱池,無水稱隍,所以城隍原指城郭河溝而言。城池在過去擔負起人們的身家性命及財產的安全,有大功於民,當然受到百姓的崇拜。由此可見,『城隍爺』是城市居民的膜拜對象,而土地公及神農氏則是農民的膜拜對象。由此可知,『城隍爺』是城市出現以後才產生的神只,故他的年紀及輩份要比『土地公』、『神農大帝』小的多。但『土地公』管理範圍小,『城隍爺』管理範圍大,因而責權方面則比『土地公』大(城管鄉)。正式專祀『城隍爺』,應始於北齊。
  • 幾乎每個城市都有城隍廟,那麼城隍爺到底是誰?為何人們要拜他?
    守護神的概念大家並不陌生,在宗教以及民俗傳說中,人有人的守護神,森林有森林的守護神,城市有城市的守護神。最著名的城市守護神就是雅典娜了,她是希臘城邦雅典的守護神。中國也有城市守護神,雖然每個城市的守護神都不盡相同,但這些神祇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城隍",也有專門供奉他們的城隍廟。那麼城隍是什麼意思?又是什麼人呢?
  • 中國最早的城隍爺怎麼就成了鄭州的守護神丨豫記
    中國大凡有點歷史的城市,都有一位守護神——城隍爺,比如蘇州的城隍爺是春申君黃歇,杭州的是文天祥。
  • 一城一城隍——身邊最近的神仙「城隍爺」的信仰
    城隍,起源於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為《周宮》八神之一。
  • 土地爺、城隍爺的法印
    一般說法土地神為地方之守護神祇,為一鄉一裡之神。有的道友問我,那麼這麼普及的神用什麼印呢?其實他是借印的。正宗道教法脈中,土地爺是沒有印信的,按陽間來說是級別不夠,因此就出現了借印,就是借城隍爺的印。城隍作為漢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漢族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城原指挖土築的高牆,隍原指沒有水的護城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