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輝認為,卡達自由區的未來建設將會是深化中卡合作、深化「一帶一路」合作的樣本。就目前來說,卡達已經與中國的中信集團、中石油、中國港口工程公司以及華為等公司在基建、液化天然氣和無線網絡基礎設施方面展開了深入的合作。
「提到卡達,可能大家比較熟悉的是足球、世界盃,以及豐富的天然氣資源,但卡達也在推動經濟多樣化發展,自由區則是助力實現『卡達2030年國家願景』的其中一環,」卡達自由區管理局CEO林明輝在9月9日於福建廈門舉辦的「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上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專訪時表示。
作為一個在中國有著多年工作經驗的新加坡人,林明輝認為,卡達自由區管理局選擇他作為CEO既是卡達方面對於外國人以及外資友好程度的證明,也展現了卡達方面希望學習中國發展經驗、引入更多中國企業乃至亞洲企業的態度。他並表示,希望未來能夠進一步強化與中國的政府、企業的交流,幫助中國企業利用好卡達區域優勢發展國際業務。
卡達自由區建立於2018年1月,旨在通過外商直接投資(FDI)促進卡達的經濟發展,以及卡達本國經濟的多元化。卡達國務大臣艾哈邁德(Ahmad bin Mohamed Al-Sayed)兼任自由區管理委員會主席。林明輝此前曾任中新蘇州工業園區新加坡方面財團的執行董事。
聚焦三大產業
卡達是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國,也是全球第二大天然氣出口國,僅次於俄羅斯。國際天然氣聯盟(IGU)在2019年世界液化天然氣(LNG)報告中的數據顯示,在2018年,卡達LNG出口量7870萬噸,並計劃在2024年實現將其LNG出口能力擴大到1.1億噸的目標。
但對於卡達而言,靠天然氣出口為主的經濟模式顯然是不長久的,其他海灣地區國家也都在紛紛開始經濟轉型。在2008年,卡達政府提出了「2030年國家願景」,希望利用國家財富為國民打造一個可持續發展且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經濟體。
也是基於卡達「2030年國家願景」,卡達自由區提出了「通過吸引優質戰略合作夥伴,在推動卡達經濟多元化的蓬勃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發展前景。通過吸引新產業的入駐,大力推動卡達經濟多元化。
「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卡達在經濟上以發展油氣領域尤其是天然氣為主,但從20世紀末期開始,卡達就在非石油天然氣領域發力,希望引入其他的產業,」林明輝表示,在現有的產業基礎上,卡達自由區管理局定下了園區聚焦發展的三大重點行業:物流、化工和新興科技產業。
林明輝分析稱,卡達自由區發展以上三大重點行業首先是基於自身的優勢,比如說,卡達的哈馬德港口和哈馬德國際機場具備強大的互聯互通與運載能力。其中在空運方面,以哈馬德國際機場為主的機場設施聯通了全球160個目的地,2018年乘客客運量達3450萬。
卡達自由區的建設也正是基於目前已有的港區。根據目前規劃,自由區包含了面積為34平方公裡的海港自由區——烏姆胡爾自由區,以及以空港自由區為主、面積為4.1平方公裡的拉斯布坊塔斯。
「從交通上來說,你從自由區到多哈市區的車程也就30分鐘左右,相比其他海灣國家動輒1-2小時的車程來說非常方便」,林明輝說。
隨著2022年多哈世界盃的相關建設推進,林明輝表示,卡達在地鐵、輕軌和高速鐵路方面等也加緊建設,這些與世界盃相關的基建將會為投資者提供更加完善便利的基礎設施條件。
在2019年5月8日,多哈南部地鐵紅線(Red Line)已經貫通拉斯布坊塔斯自由區,空港自由區的第一批租戶也已入駐。
石化方面則是基於卡達已有以天然氣為主的化工基礎,在原有化工產業上,自由區方面希望在製造設施、研發中心和特定基礎設施上進一步發展,形成包括特種化學品、配方產品和高級聚合物在內的衍生產業的產業鏈。
而據介紹,卡達本身強大的基礎設施、網際網路和智慧型手機普及率高等因素,讓卡達也成為汽車、船舶、航空、製藥和化工行業技術運行的絕佳中心,林明輝指出,卡達在教育方面也有著很大的投入,引入了全球25家知名大學,能夠為科技企業發展提供技術人才,而國外的企業也能夠利用卡達在生產要素方面的優勢,發展技術,擴展在中東、非洲等區域的市場。
中企機遇
為了進一步促進新興科技產業在卡達自由區的發展,林明輝介紹稱,自由區管理局還設立了一個規模達10億美元的發展基金,通過向初創企業和成熟中小企業提供資金,同時確保長期可持續的財務回報,來吸引外國資金注入和專業知識投資,以促進包括人工智慧應用、先進材料等領域的卡達新型產業的發展。
同時,卡達的人口不過270餘萬,這讓卡達在引入產業時,更多會考慮包括像自動化機器人這樣的非勞動密集型產業,林明輝表示,在這方面卡達能夠與粵港澳大灣區內的相關企業展開更加深入的合作。
「而針對顛覆性創新企業,我們還將在規模和資產方面給予他們靈活的授權,以及針對其發展需求提供定製化的服務,允許不同的幹預模型,幫助這些企業的發展。」林明輝說。
與此同時,卡達自由區管理局也在為科技企業的發展建設制度保障。在2019年8月底,卡達自由區管理局和新加坡知識產權局籤署了諒解備忘錄,林明輝表示,該備忘錄的籤署便是為科技企業發展夯實在智慧財產權保護領域的土壤,藉助卡達已有的包括國際法庭在內的仲裁機構等基礎,形成科技企業發展的優質生態系統。
卡達自由區管理局的高度自主性,使得其在產業政策以及稅收等優惠上能夠為投資者提供更大的便利與利益。
「與其他地方的自由區管理局的角色略有不同,卡達自由區管理局有著四個角色。」林明輝介紹,比如說管理局可以制定卡達自由區內的政策規章,這就能夠在區域內擬定更加親近投資者的投資政策,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此外,管理局還負責開發運營卡達自由區,包括土地、樓宇、標準廠房等基礎設施的建設等,以方便投資商更容易入駐卡塔,第三則是招商引資,第四則是前述10億美元發展基金的投資,以扶持優質企業落戶卡達自由區。
林明輝認為,卡達自由區的未來建設將會是深化中卡合作、深化「一帶一路」合作的樣本。就目前來說,卡達已經與中國的中信集團、中石油、中國港口工程公司以及華為等公司在基建、液化天然氣和無線網絡基礎設施方面展開了深入的合作。
「尤其是為了籌備2022年多哈世界盃,卡達在包括盧塞爾足球場等各類基礎設施項目上,與中國的企業展開了深入合作,可以說,中國的企業與自由區之間的合作將會是多層次的。」林明輝表示,目前自由區的一期建設當中就有著中國企業的參與,在未來自由區的建設、擴容過程中,中國企業在基建方面也有著投資和建設的機遇。
就在8月9日的洽談會上,卡達自由區管理局與廈門堅果資本籤約,其中就包括在自由區內打造包括科技、電商在內的產業的孵化基地,通過該合作吸引中國優質科技企業、電商企業入駐,通過卡達輻射中東、非洲等市場。
林明輝表示,也希望自由區能夠引入像華為、比亞迪等中國優秀的企業,與這些企業探討在自由區內的產業發展,以及輻射周邊市場。
同時,作為中東地區首個提供人民幣清算和結算服務的清算中心的國家,也是中東地區唯一一個與中國央行籤署貨幣互換協議的國家,卡達也愈發成為中國推進「一帶一路」倡議過程中的重要合作夥伴。林明輝表示,在人民幣國際化方面,包括卡達自由區的發展基金在內的投資基金也能夠與中國的投資基金加強溝通。「卡達總體而言是一個自由、開放的國家,並希望引入全球先進的發展理念以及先進的企業。」林明輝說。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責任編輯:DF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