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秋來到,瑟瑟的秋風裹挾著金黃的樹葉飄落的滿地都是,大地仿佛披上了金黃的地毯。」還在這樣描寫秋天嗎?這樣寫就太OUT了,千篇一律毫無新意不說,還會被語文老師質疑:「又是從哪抄來的?」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創作的高手,只是你的潛力沒有發掘出來而已。今天,我們就教大家怎麼從古詩當中學會標新立異不落俗套的寫作秋天。
一、細觀賞,抓特點。
《天淨沙·秋》
元·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
輕煙老樹寒鴉,
一點飛鴻影下。
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秋遊,自然是出外賞景了,那麼,就要做到眼中有景,別出去玩了一趟,回來卻連你看到了一些什麼都記不起來,那就糟了。元樸的這首《天淨沙·秋》,沒有多餘煽情的話語,全部是由秋天的意象疊加而來,卻成了千古名作。
「孤村」、「落日」、「殘霞」、「青煙」、「老樹」、「寒鴉」、「飛鴻」、「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這些意象都是秋天特有的景物,作者只是很巧妙的將它們串聯起來就描繪了一幅生動有趣的秋景圖。是不是很服氣?
有的同學要說了,他寫的這是首曲子,才短短的幾十個字,我們要寫的是作文,至少四五百字呢?當然了,古代和現代的書寫方式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我們擁有同樣的智慧。這首曲子中,作者用了很多形容詞,比如說村子是「孤村」、晚霞是「殘霞」,雖然只是簡單的一個字,卻寫出了秋天蕭瑟冷清的環境氛圍。
也就是說,在寫作的時候不但要眼中有景,還要抓住景物的特點。秋天的草經過霜凍就變白了,楓樹的葉子是紅色的,山間開放的野菊花一般都是黃色的,所以「白草紅葉黃花」,作者正是抓住了它們的特點,才寫的意趣橫生。我們在寫作的時候,也要善於從景物的形狀、顏色、聲音、氣味等方面入手,抓住特點進行描寫。
當然了,目光所及之處除了具體的景,還要兼顧全局,學會用大手筆描寫置身其中的所見所聞。
二、定結構,明寫法。
《南鄉子·秋暮村居》
清·納蘭性德
紅葉滿寒溪,一路空山萬木齊。
試上小樓極目望,高低。
一片煙籠十裡陂。
吠犬雜鳴雞,燈火熒熒歸路迷。
乍逐橫山時近遠,東西。
家在寒林獨掩扉。
這首詞中,作者不但寫了自己秋遊登高所見的景,還寫出了他的遊覽路徑。
先是經過了紅葉堆積的小溪,沿著萬木蔥蘢的山路盤旋而上,登上了山頂的小樓,極目遠眺。這是不是像極了我們登高遊覽的順序呢?然後又寫在小樓上的見聞:在一片煙霧的籠罩中又有池塘又有山坡,還能聽到遠處雞鳴狗吠的聲音。夜色降臨的時候看到遠處燈光點點卻忽然忘了下山的路,只能沿著山間的小路一會遠一會近,一會東一會西的行走。
由遠及近的景物描寫使得整首詞層次分明,既有靜態景物的描繪,又有動態聲音的描繪,動靜結合中仿佛讓人看到了詩人登高遠望的情景。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寫作文的時候要結構明確,先寫什麼再寫什麼都要有一定的章法。比如秋遊是一篇遊記,那麼我們就要有具體的遊覽順序,可以是時間順序、移步換景的順序等,中間再結合具體的寫作手法,如遠近結合、動靜結合等。當然了,必要的修辭手法會為你的文章添色不少。
三、巧修辭,增文採。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唐·李白
江城如畫裡,山曉望晴空。
雨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詩仙李白在一個秋高氣爽的秋日登上了安徽宣城的謝眺樓,剛往下一看就被眼前的美景給迷住了,不由得用了一個比喻句讚嘆江邊的城池就像畫上一樣美麗。「江城如畫裡,山曉望晴空。」不僅高度的讚美了宣城的美麗,還交代了自己遊覽的時間和地點,總領全篇,起到了「開門見山」的作用。
接著又用了兩個比喻:「兩條江之間,一潭湖水像一面明亮的鏡子;橫跨江面的兩座橋仿佛天上落下的彩虹。」這比喻用的太恰當了,一下子就使整首詩上升了一個高度,你敢說他寫的不好嗎?可見要想文採突出,在寫景的時候就要開動大腦發揮想像力,儘量的使用到一些恰當的修辭手法來為你的文章添彩。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遠處嫋嫋炊煙中依稀看到橘樹柚樹掩映其中,蕭瑟的梧桐樹在蒼涼的秋色下也顯得更加蒼老了。不但寫了看到的景物,還用了擬人的修辭,賦予了他們情感,真是絲絲入扣。最後,還不忘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寫出了一位臨風而立的詩人形象。
「一切景語皆情語。」寫作文也一樣,最終的落腳點都要落到抒情上。景也看了,玩也玩了,內心多少總會有點想法吧!那就抓緊把它寫下來吧,你會發現,你在此次遊覽中不但認識了大自然,還重新認識了自己。
四、抒情懷,定基調。
沁園春·長沙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深秋時節,作者獨自一人站在寒冷的秋風中,看著「湘江北去」、「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好一幅生機勃勃的秋景圖,眼前的美景呼之欲出,但點睛之筆卻是他面對著廣闊的宇宙發出的深沉一問: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這曠遠蒼茫大地的盛衰沉浮,該由誰來主宰呢?
他想起了曾經跟他的同學們在這裡攜手同遊的情景:那時大家正值青春年少,風華正茂;意氣奔放,勁頭正足。他們一起商討國家大事,還曾經跳進水流湍急的江水裡遊泳,激起來的浪花幾乎擋住了疾駛而來的行船。那無數不平凡的歲月似乎就在昨日,想起這些,怎能不讓人內心振奮呢?
景物描寫如果沒有情感的烘託,就如同行雲流水一般變成乾巴巴的流水帳。作者在這首詞中不但寫出了秋天橘子洲頭的美麗景象,更是融情於景,將自己高遠的志向寄托在了無限的遐想之中,抒寫懷抱的同時定下了慷慨激昂的感情基調。
「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臨深淵不知地之厚也。」秋遊賞景遠望的時候,你想到了什麼呢?是樹立遠大人生理想呢,還是體會到了為人處世的道理,抑或是在內心許下了某種願望,都把它寫下來吧!作文就跟做人一樣,只有投入感情她才能夠生動、活潑、有趣,否則,就會變得毫無意趣。詩句都能把秋天寫的這麼美,短短幾行字就能將秋景秋思寫的如在眼前。那我們現代文就更能夠做到了,你從中學會了嗎?再來為大家補充一些描寫秋天的詞語和句子吧!
詞語:
丹楓迎秋、西風落葉、金風玉露、秋色宜人、北雁南飛、稻穀飄香、秋高馬肥、秋高氣和
句子:
1、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漢·劉徹《秋風辭》
2、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曹丕《燕歌行》
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劉禹錫《秋詞》
4、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
5、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朱熹《偶成》
6、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王維《山居秋暝》
7、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杜牧《山行》
8、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葉紹翁《夜書所見》
9、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王勃《滕王閣序》
10、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
——杜牧《長安秋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