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交流史:基督教的成長和與異教徒的衝突

2020-12-12 風花雪月大大

百家原創作者:小津曉歷史

基督教出現的世紀正是羅馬帝國發展近於頂點,而異教文化也發展到最高峰的時期。這是奧古斯都及其繼承者的「黃金時代」。對於智識的好奇十分活躍,教育也十分普及。儘管基督教是在一個小小的山陵地帶,在木匠和漁人中間創始的,然而在以後的2、3世紀裡它竟然傳布到所有的階級,不分貧富、貴賤和智愚。

(1)「羅馬治下的和平」基督教傳教士能夠廣泛旅行和到處傳教。(2)正如我們已經看到的,希臘語已成為羅馬帝國大部分地方所熟悉的一種語言。《新約全書》是用希臘文寫的,無疑地大多數基督教傳教士都能說希臘語。(3)人民群眾的貧困使他們渴望人類兄弟般友愛的信息。(4)基督徒以一種堅定的信念,對許多已經開始懷疑舊宗教真實性的異教徒進行傳道。

但是基督教的取勝並不容易,也並不是立即取得勝利。最初,如我們所看到的,基督徒受到猶太人領袖們的迫害後來他們又遇到異教徒中間的敵人;不久,他們又感到羅馬當局的巨大壓力。

當時的基督徒被那些不了解他們的人誤解了因此也被錯誤地反映給那些當權者。基督教產生於下層人民這個事實,使許多有錢的和有文化的人對它懷疑。同時,基督教最初被認為只是一個猶太教教派;而猶太人是被許多羅馬人所憎恨的。另一件事,基督徒與人隔絕——他們不肯參加異教徒所普遍愛好的戰車競賽和格鬥表演。這是他們被鄰居們誤解的一個原因。基督徒不但不接觸異教徒鄰居所喜歡的許多事情,他們還把這些事情當作罪惡來加以尖銳攻擊。他們並沒有用武力來爭取信徒或和異教人爭鬥,但他們不屈不撓,絕不妥協。

以上情形很快地使基督徒遭到羅馬皇帝們的反對。皇帝們覺得能把國土掌握在一起的唯一辦法就是堅持他們自己是神聖的,而且只寬容那些承認他們是神聖的宗教。基督徒不願這樣做。他們說他們很願意給愷撒以他應得的那些東西,但他不是上帝,他們不願意崇拜他。因此,他們被控為背叛皇帝,背叛國家,遭到了反覆的、可怕的迫害。

此外,任何巨大的災難,如火災、地震或瘟疫,常常被歸咎於基督徒。異教神的發怒被認為是由基督徒的不虔敬引起的。例如尼祿在位時羅馬發生的那次大火災,被作為藉口,對基督徒施加殘酷的迫害。甚至有些好的皇帝,如馬可·奧勒留,也感到鎮壓基督徒是他們的責任,相信基督徒危害了公共福利。

照字義說來,殉道者就是見證人。在基督教文獻裡,殉道者這個名詞變成因信仰而被處死的人。保羅和彼得就是在羅馬被處死的。十二門徒的大部分和其他許多基督徒都是羅馬帝國各個地方的殉道者。有的被釘十字架,有的被殺頭,有的被焚,有的甚至被綁進大競技場和其他圓形劇場去餵獅子。然而這些殉道者連續不斷,前僕後繼。基督教衝過了種種狂風暴雨,依然倖存。

基督徒經常不得不秘密地集聚禮拜。在羅馬,他們往往進到地下很深的埋葬死人的隧道墓穴去做禮拜。在那些靜寂的黑暗洞窟裡,今天還保存著許多象徵基督教的畫像和雕刻。的確,早期的迫害是地方性的、分散的但迫害發生的地方,情況是很可怕的。到公元3世紀,基督徒的人數更快地增長,有幾個皇帝不斷努力在整個帝國裡根除基督教。成千上萬的基督徒被逮捕、被拷打,有的被殺,送到礦中奴隸般地折磨到死。無疑有些表白了新信仰的人受到死刑或拷問的威脅就放棄了信仰,但是沒有任何愷撒的權力或體系能完全達到根除它的目的。

基督教面臨一切反對,仍然在羅馬帝國內向前進展。1世紀結束時,帝國的所有主要城市裡都有基督徒。2世紀末,督徒已達到了帝國人口的5%到3世紀結束時,儘管基督徒仍佔少數,但他們已是一個組織完善、日益成長的少數群體。基督教和異教之間,最終決定勝負的是早期基督徒的熱誠信仰,以及他們所宣傳的雖然簡單,卻能使人心服的福音。

相關焦點

  • 人們誤認為是基督教的16個異教徒聖誕節傳統
    早在公元4世紀,早期的基督教領袖就警告人們不要過多地享受聖誕節的快樂。公元389年,希臘教會四位元老之一的聖格雷戈裡·納齊安(St Gregory Nazianzen)就批評了聖誕節「宴請過度」和「跳舞」的習俗。這種批評之所以產生,是因為這些過節是異教徒的宿醉,比如農神節(Saturnalia),當時慶祝者暫停了正常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快樂。
  • 基督教異教徒憑藉新學問,成為古老伊斯蘭教帝國和德教帝國的主人
    所謂「文藝復興時期的騷動」使個人主義和現世主義增長。神學和基督教會對現實生活的控制受到當時由個人探究得出的新的道德準則和社會準則的挑戰,並最終為後者所取代。有關人類本身的一種新概念已逐漸形成——它體現了對人類的尊嚴和創造力的一種新的信心。人類無須一心想著神對來世會作何判決,而只鬚髮展自己生來俱有的潛力,尤其是思考能力。
  • 基督教和猶太教之間到底有什麼恩怨?
    但是仔細閱讀了這部作品後,我發現了一些線索,那就是基督徒和猶太人,基督教和猶太教之間的鴻溝。書中有這麼一段,夏洛克宣稱:「我寧願把我女兒許配給車夫,也不願把她嫁給基督徒。」顯而易見,這一裁決揭示了基督教徒和猶太人之間的矛盾。威尼斯法律只保障基督徒的權利,而異教徒則總是遭受歧視。這種現象也可以從鮑西亞引用的威尼斯法律中看出。
  • 基督教才是異教徒流淚尋找的宗教
    (內村鑑三英文著作:《我是怎樣成為基督教信徒的》)作為曾經是武士之家的內村,在明治時期,由於現代制度的確立,武士亦成為「可有可無含糊不清」的存在這一事實,這些被國家體制排除在外的士族以充滿無力感和怨恨的內心吞下基督教;當初服從的「主人」不在,也就是他們可以立身處世的根據已經不在了,為了自身存在的意義,排除內心的不安,重新獲得「主人」,成為他們這些落敗士族們的渴求
  • 西方神秘學 異教徒的宗教 威卡與巫術| 文化分享 |第2期
    異教徒 從基督教的觀點來看,異教徒通常被認為是那些捲入任何宗教儀式、行為或實踐中的人,而不是明顯的基督徒。相應地,猶太人和穆斯林也用異教徒來描述他們宗教以外的人。另一些人將異教信仰定義為佛教、印度教、猶太教和基督教以外的任何宗教;然而有些人認為異教徒是沒有宗教信仰的人。異教可以指多神教或多神崇拜,比如在古羅馬。
  • 基督教的「博愛」和中國的「仁愛」文化:哪一種文化更有力量?
    從歷史來源上說,基督教收容所也是現代醫院的源頭,是國際紅十字會的起點。令人遺憾的是,在現代社會,基督教的博愛意識和人道主義精神似乎受到了很大損害。一個明顯的事實是,20世紀後的每一次世界大戰,都有基督教國家的參與,現代世界的每一次地區衝突幾乎都有歐美國家的影子。從人道主義立場看,這是違背基督教和平精神的。根據《聖經》教導,耶穌基督反對暴力和流血,反對武力衝突,主張和平共處,這也是基督教的核心宗旨。
  • 奧古斯丁經典作品推薦,《上帝之城:駁異教徒(中)》最受讀者歡迎
    在羅馬天主教系統,他被封為聖人和聖師,並且是奧斯定會的發起人。對於新教教會,特別是加爾文主義,他的理論是宗教改革的救贖和恩典思想的源頭。今天,小編為喜愛奧古斯丁的朋友精心挑選了TA的3部高分作品,來看看都是哪些呢?1.
  • 海門舉辦中外文化交流活動
    21日,「悅動金秋 魅力海門」中外文化交流活動舉行,來自法國、澳大利亞、英國、日本、伊朗等11個國家的30多位在南通工作、生活的外籍友人,及10多家境內外媒體記者齊聚海門,感受海門文化底蘊、共享海門發展成果(右圖)。
  • 孔子學院 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
    原標題:孔子學院 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   自成立以來,孔子學院就致力於推廣漢語言
  • 2016「彩虹橋」中外學生文化交流活動圓滿成功
    中美兩國大學生合影  央廣網北京9月20日消息 日前,由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和中國銀行共同發起,由中國銀行獨家資助的第五屆「彩虹橋」中外學生文化交流公益項目取得了圓滿成功該項目是中國銀行積極創新中外文化交流形式、助力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建設、展現中國「文化自信」的重要公益項目之一。  今年8月2日至25日期間,一共有25名家境貧寒、品學兼優的中國大學生和20名美國大學生獲得了該項目的資助,他們在中美兩國參加了50餘場豐富多彩的文化學習和交流活動。
  • 基督教:它和我國的宗教文化遇到一起,是漢化還是融合?
    基督教:它和我國的宗教文化遇到一起,是漢化還是融合?本色神學治學的方法,是尋求基督教信仰與中國文化的融合。融合併不是消極地承認在中國文化傳統裡有乏善之處;亦不是妥協,摒棄本土文化的特質來遷就別人的論點。
  • 基督教毀了一個羅馬,也成就了另一個羅馬
    但信仰上的、思想上的矛盾最容易產生矛盾和衝突,很快羅馬的官員開始打壓基督教徒,把很多壞事嫁禍於基督教徒身上,一如後世基督教徒嫁禍於猶太人身上一樣。但基督教徒沒有屈服,基督教反而發展更加迅猛。很多王公貴族的女眷也開始信仰基督教,感受基督的榮耀。 為什麼?因為基督教為弱者和地位卑賤者提供了希望。 終於帝國承認了人們信仰基督教的自由,皇帝君士坦丁頒布米蘭敕令,承認基督徒不再為異教徒,基督教可以和其他宗教一樣得到合法的傳布。
  • 基督教為何能成為歐洲的主要宗教?_澎湃新聞-ThePaper
    X 基督教為何能成為歐洲的主要宗教提交 有1個回答 李騰 2020-09-03  基督教成為歐洲主要宗教的原因有很多
  • 南通舉辦中外文化交流晚會 展示多彩世界文化
    中外大學生進行文藝表演。記者王繼亮攝人民網南通12月4日電(記者王繼亮)4日晚間,江蘇南通市中外文化交流晚會在南通科技職業學院舉行,南通大學、江蘇航運職業學院、南通職業大學、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近百名外國留學生相聚一堂,參與文化交流。
  • 澳門文化叢書:從海洋文化看澳門東西方文化交流
    中國網7月9日訊 今天上午,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和社科文獻出版社共同舉辦的《澳門文化叢書》發布暨「從海洋文化看澳門東西方文化交流」座談會在京舉行。《澳門文化叢書》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特別策劃和資助的學術出版項目。從成立伊始,文化局就全力支持與澳門或中外文化交流相關的學術研究,設立學術獎勵金制度,廣邀中外學者參與,鼓勵人文科學領域關於澳門及澳門與東西方交流的有學術價值和獨到見解的研究課題。
  • 2020年寧夏教師招聘考試——中外美史經典10題(二)
    【導讀】華圖寧夏教師招聘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年寧夏教師招聘考試——中外美史經典10題(二),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19寧夏教師招聘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教師微信公眾號(ningxiajsht),寧夏教師招聘考試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8295188220   中外美史經典10題(二)   1.古代陰陽五行說青龍
  • 歐洲文明的三大支柱:古希臘古羅馬文明,基督教文化和日耳曼民族
    希臘文明和羅馬文明是怎樣產生的?為什麼歐洲的皇帝還需要教皇的加冕?羅馬帝國是怎麼消亡的?歐洲的皇室、宗教、百姓到底是怎樣的一種關係?十字軍東徵和文藝復興是如何發生的?如果你一頭霧水,不妨讀一下《極簡歐洲史》這本書,它將以非常輕鬆又清晰的方式告訴你所有的答案。《極簡歐洲史》作者是澳大利亞作家約翰·赫斯特。
  • 十字軍東徵:基督教和穆斯林的恩怨情仇
    公元一世紀左右,基督教出現於今天的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地區,迅速傳遍羅馬帝國並成為國教。此後的幾個世紀內,在羅馬帝國和拜佔庭帝國,基督徒的力量佔據絕對優勢。在歐洲國家的發展史上,基督教影響深遠。放眼世界來說,基督教為第一大宗教,雖然後來經過發展分為天主教,新教和東正教幾個分支,但總體教眾仍居世界第一位。七世紀左右,阿拉伯半島上又誕生了另一個宗教,伊斯蘭教。伊斯蘭教穆斯林以武力強迫非信徒入教,使得伊斯蘭教的實力在阿拉伯半島迅速增強。穆斯林在擊敗拜佔庭的軍隊之後,於638年佔領聖地耶路撒冷,並在以後的時間裡向歐洲擴張,經過伊比利亞半島並深入法國核心地區。
  • 語言文化產業中外人文交流基地揭牌儀式在西安交大舉行
    12月18日上午,語言文化產業中外人文交流基地揭牌儀式暨「新發展格局下來華留學機遇與挑戰」高端研討會在創新港舉行。杜柯偉、趙軍武共同為語言文化產業中外人文交流基地揭牌。趙軍武在致辭中介紹了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和絲綢之路大學聯盟的情況。他提到,中外人文交流是夯實中外社會民意基礎、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重要途徑,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核心內容。
  • 晚清為什麼會有中國人信仰基督教,進而欺負自己的同胞?
    如果我們去追究晚清教案發生的緣由,大概可以看出是有幾個大的原因,一個是西方人借宗教欺壓中國人,一個是因為文化差異導致出現了衝突,還有一個,最值得關注,就時信仰基督教的中國人欺壓自己同胞,從而導致事情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