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史絕唱:我軍僅剩七個人,司號兵一陣衝鋒號驚潰英國王牌部隊

2020-12-24 覃仕勇講史

2010年10月21日,抗美援朝紀念館召開了紀念抗美援朝勝利六十周年的座談會,當年朝鮮戰場上的戰鬥英雄鄭起出席了這個會議,並作了精彩講話。

鄭起,黑龍江省海倫縣人,1932年出生,1946年7月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黨員,在抗美援朝中為志願軍第39軍第116師第347團第7連司號員。

1950年6月韓戰爆發,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9軍首批入朝參戰。

在第1、第2次戰役中,我軍屢戰屢勝,戰果纍纍。

美軍和韓軍受此連番重擊後,企圖利用「三八線」的既設陣地進行防禦和休整補充,待機反攻。

為了不給敵人喘息之機,1950年12月13日,毛主席發出「我軍必須越過三八線」的電令,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決定於12月31日發起第3次戰役,跨過「三八線」。

1950年12月31日,志願軍和人民軍在西起臨津江口,東至麟蹄的200多公裡正面發起鋪天蓋地式的進攻。「聯合國軍」的陣地被我軍迅速突破。

1951年1月1日,志願軍全線轉入追擊作戰。我50軍149師和39軍116師,分別向高陽和漢城方向迅猛攻擊。追擊部隊直插釜谷裡,切斷「聯合國軍」的退路。

釜谷裡是在北朝鮮境內、距離南朝鮮首都漢城僅28公裡有一個窪地,窪地三面是山,東面低、南面高,這山,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前叫「釜谷裡山」,而在五十年代後更名為「劍強嶺」。

劍強,是志願軍第39軍第116師參謀長薛劍強的名字。

因為釜谷裡是敵我雙方拼死必爭的「咽喉要道」,經過反覆的血肉絞殺,雖然我軍牢牢地佔據著陣地的主動,給敵人以毀滅性的殺傷,但我傷亡也極其慘重,我第116師參謀長薛劍強就犧牲在這個山嶺上,朝鮮人民為了紀念他,就用他的名字來代替了山本來的名字。

也就在這場慘烈的搏殺中,116師374團7連的83名官兵,奉命堅守釜谷裡北面一個無名小高地。

向這個小高地發起進攻的是英軍的王牌部隊「萊福槍團」和一個重坦克營。

「萊福槍團」團長奧斯特無比狂妄地放話說:「萊福槍團」的戰鬥力可以頂得上中國的一個師或一個軍!

可是,面對我7連僅有的幾十名官兵,「萊福槍團」連續發動了六次大規模的進攻都沒能拿下這個小高地。

拿不下這個小高地,就意味著後路被斷,只有死路一條。

作為一支參加過諾曼第登陸的英軍精銳部隊,「萊福槍團」可不願就這樣全軍覆沒。為此,他們孤注一擲,在半小時內將5000發炮彈雨點般傾瀉到了7連陣地上,然後再組織8輛坦克和一個營的兵力,發起了瘋狂的第七次進攻。

實際上,經受了英軍六次大規模進攻後的7連只剩下7個人,沒有幹部,19歲的司號員鄭起主動擔起了指揮責任。

英軍猛烈的炮火已將釜谷裡高地上一尺厚的雪轟炸滾燙的泥水,鄭起他們卻無所畏懼。

就這樣火線代理連長,擔負起了指揮任務。

看見敵人發起了第七次衝鋒,鄭起迅速把陣地上包括自己在內的7個人編成3個戰鬥小組,分成三角形把守,自己則在前面負責整個陣地的指揮。

這場惡戰一直戰至黃昏,彈藥眼看就要用完了。鄭起鼓勵大家說:「現在到了拼刺刀的時刻了,我們就是死,也要死得壯烈!」

終於,當陣地前沿出現了數不清的英國士兵時,戰士打光了所有子彈,扔出了剩下的一根爆破筒和幾枚手榴彈,然後都端起了刺刀,準備與敵人拼刺刀。

可是,敵人的這一波進攻被打下後,第二波遲遲沒有出現。

等待,是如此漫長而又短暫。

鄭起非常希望能找到一件迎敵的武器,手不由自主地摸到掛在腰間的軍號。他突然想到:我就是死,也要讓首長和戰友們再聽一聽我的號聲。

想到這兒,鄭起竄上了陣地上最高的地方,站在那裡,挺起胸膛,忍著傷口疼痛,用盡力氣,吹起了衝鋒號。

嘀嘀噠嘀嘀嘀……嘹亮的號聲在釜谷裡上空震蕩。

奇蹟出現了!

馬上就要衝到山頂的英軍,聽到這震撼人心的軍號聲,突然停止了射擊,急忙掉轉過頭沒命似的往山下跑。

為什麼會這樣?

英軍對這種攝魂奪魄的軍號聲那是再熟悉不過了,往往,只要這衝鋒軍號聲響起,就會有千軍萬馬一往無前的殺出。一位英軍士兵後來在日記裡這樣寫道:「聽到這號聲,我感覺到這分明是中國式的葬禮!」

「聯合國軍」總司令李奇微出在《韓戰回憶錄》裡這樣描述志願軍的軍號:「這是一種銅製的樂器,能發出一種特別刺耳的聲音。在戰場上,它仿佛是非洲的女巫,只要它一響起,共產黨軍隊就如著了魔法一般,全部不要命地撲向聯軍,每當這時,聯軍總被打得如潮水般潰退。」

已經被衝鋒軍號聲嚇破了膽的英國士兵條件反射般若的如潮潰退,那幾輛無堅不摧、火力強大的重型坦克也不例外!

看著屁滾尿流的英國士兵,鄭起吹得更起勁了,他一遍一遍地吹,吹得嘴唇出血,一直把敵人吹到公路上。

347團主力已趕到了公路上,把英軍的汽車炸得直冒黑煙,一大群英國士兵像無頭蒼蠅似的,四處亂撞……

英軍精銳部隊第29旅的皇家「萊福槍團」就此被我軍全殲。

釜谷裡的戰鬥結束一年以後,鄭起應邀到北京參加國慶觀禮。

國慶節那天,毛主席在中南海的懷仁堂宴請200多名各界來賓,其中就有鄭起。

毛主席坐的桌子是一百號,鄭起坐的桌子是六十六號,由於排列的原因,鄭起和毛主席僅僅相隔一張桌子。鄭起激動萬分地舉杯向毛主席敬酒,毛主席高興地問:「是志願軍的代表?」鄭起回答說:「是,剛從前線回來。」毛主席放下了酒杯,緊緊地握著這個二十歲年輕士兵的手。

第二天,鄭起還應邀到毛主席家裡做客,得到了有毛主席籤名的筆記本;而他,也給毛主席講了自己用軍號退敵的故事。

1951年冬天,鄭起榮立特等功。不久,志願軍總部又授予他「二級戰鬥英雄」稱號。他那把立過戰功的軍號則作為一級文物保存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

2010年10月21日,在遼寧鞍山安度晚年的鄭起老人出席了抗美援朝紀念館召開的抗美援朝戰爭第一個戰役勝利紀念日,他在座談會上發言:「我能活到今天,沒有共產黨,沒有毛主席,哪有我鄭起的今天。」特別回憶了那一年國慶節的幸福時光,他說:「為了戰鬥的勝利,為了今天的和平,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我感到很幸福,為什麼呢?第一,我沒死,第二,我到北京見到毛主席,參加了全國第一屆第三次政治協商會議,能到主席家作客,我們19個代表3個人到主席家,給主席講故事,主席問我怎麼用衝鋒號嚇退敵人,毛主席還給我籤了名,朱總司令給我籤了字,我和毛主席合了影,在主席家吃了一頓飯,也就四個菜一個湯嘛,還有一個辣椒,這是毛主席的生活特點。當時毛主席歲數挺大了,我那時候才20多歲,我說吃您老人家做的菜飯啊,我非常光榮啊。」

相關焦點

  • 他吹衝鋒號嚇退英國王牌部隊,被毛主席請到家裡吃飯,四菜一湯
    他吹衝鋒號嚇退英國王牌部隊,被毛主席請到家裡吃飯,四菜一湯1950年12月31日,三八線附近風雪交加,氣溫驟降。黃昏,中國人民志願軍在西起臨津江口,東至鹿蹄的200多公裡正面發起第三次戰役。如同摧枯拉朽,「聯合國軍」的陣地被我軍迅速突破。1951年1月1日,志願軍全線轉入追擊作戰。
  • 我軍一名戰士用軍號嚇退敵軍一個營,倖存者稱這是中國式葬禮
    而在戰前我軍偵察排摸入敵軍陣地抓了一個「舌頭」,經審問得知,駐守在這裡的全是英軍,人數有一個聯隊(相當於我軍的團)。但翻譯錯把「聯隊」理解成「連隊」,於是374團僅派出一連和三連,要求儘快解決戰鬥。然而等戰鬥打響我方才知道,對面是大名鼎鼎的英國皇家來福槍團和皇家重坦克營,是曾跟隨蒙哥馬利參加諾曼第登陸的王牌部隊。
  • 釜谷裡戰鬥,我軍僅剩7人,司號員代理連長,殲滅60多名敵人
    抗美援朝戰爭是新中國建立以後最艱難的一次戰役,雖然我們在很多時候,為志願軍的勝利感到驕傲,但這份驕傲是建立在巨大犧牲上面的,這一戰我軍不是勝在了武器裝備上,也不是勝在了戰略上,而是勝在了精神意志上,哪怕部隊損傷慘重,但只要有一個人活著,就能夠對敵人陣地發起猛烈衝鋒。
  • 志願軍特等功臣鄭起:衝鋒號響懾敵膽 「鋼少氣多」退敵軍
    回憶起昔日的戰鬥,鄭老的精神有些亢奮,他告訴記者,那支他們擊敗的部隊竟然是大名鼎鼎的英軍第29旅皇家來復槍團的後衛分隊,是英軍乃至「聯合國軍」的王牌。     凌晨,七連兵分兩路向釜谷裡南山隱蔽接近,爾後發起猛烈衝擊,並佔領該南山陣地。困獸猶鬥的英軍為了打通陣地,向高地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的猛烈進攻。
  • 他是鋼七連原型,將英國王牌部隊消滅在朝鮮山谷,僅倖存7名戰士
    二戰初期參加英國遠徵軍對德宣戰,結從敦刻爾克順利撤出。盟軍開闢第二戰場時,一起參加諾曼第登陸,打到德國邊境。韓戰時被編入英國第29旅。該團的團長阿爾斯特曾經狂妄的說道:「來復槍團的戰鬥力可以頂得上中國的一個師或者一個軍!」但很快負責打臉的志願軍出現了。
  • 3支王牌部隊全部被殲滅,英國人在朝鮮戰場上為何如此悲劇?
    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了鴨綠江,在異國的土地上與當時最強大地對手展開了一場殊死較量,這支最不被看好的軍隊竟然能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打的一路後撤也是全世界人都沒有想到的,有很多人至今不明白,為什麼在二戰中所向披靡且武裝到牙齒的美軍敗得如此難堪,連續換了三任總司令依舊不能挽回局勢,以至於美國人將這場戰爭稱之為
  • 志願軍鋼7連全殲英國皇家王牌部隊,一血鴉片戰爭之恥
    正是在此戰中,中國軍隊遭遇了英國當時的王牌部隊。1951年,此時韓戰處於前期,在南朝鮮首都漢城附近的釜谷裡。戰後才知道,他們面對的對手是英國乃至整個聯合國軍的王牌:英國第29旅皇家來復槍團的後衛分隊。英國的陸軍並不像海軍和空軍一樣有皇家的稱號,這支部隊卻是個例外,可見其戰鬥力。
  • 越南王牌部隊308師,我軍一手訓練,自衛反擊戰中再給他上一課
    越南308師是該國6大王牌部隊之一,與我軍之間有著深入的交往歷史,該師組建之初兩手空空,在我軍的幫助下完善了人員訓練和武器裝備,可謂是我軍的關門弟子,然而這個學生卻在學成之後企圖挑戰老師,終被現實打臉,現在不過是二流部隊。
  • 中越戰爭中我軍打的一場硬仗,55軍血戰涼山,殲滅越軍王牌師
    經過10天艱苦作戰,我軍相繼攻克高平、老街、柑塘、同登等越北軍事重鎮。越軍在邊境部署的重兵遭到嚴重打擊後士氣大衰,而我軍則乘勝在東西兩線展開鉗形攻勢,一頭咬住進退不定的越軍王牌316A師,另一頭狠狠壓向諒山之敵。負責主攻涼山的是解放軍第55軍,這支軍隊從誕生之日起屢立戰功,一直被稱為我軍精銳,上級將如此重要的任務交給55軍可見對他的肯定。
  • 韓戰中英軍精銳盡出,志願軍:來得好,新帳舊帳一起算
    1950年6月25日,韓戰正式爆發,美國迅速作出反應,並且糾集了16個國家的軍隊組成了所謂的「聯合國軍」,作為美國絕對忠誠的跟班小弟英國自然不甘落後,派出了兩個旅14000餘人的兵力加入了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出兵人數在聯合國軍中排名第二,其中就包括了大名鼎鼎的格羅斯特營、皇家蘇格蘭團第一營和皇家重坦克營等在英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部隊
  • 三支王牌被滅,英軍又把黑衛團派上了戰場,志願軍:還沒被揍夠?
    韓戰爆發後,美國為了維護自己在朝鮮半島的利益,糾集了16個國家的軍隊組成了「聯合國軍」入朝參戰。這16個參戰國中,有些國家純粹就是打醬油的,比如盧森堡,只派出了50個人,希臘和比利時的出兵規模也都不大。但英國的想法卻和這些國家不同,曾經的世界霸主,二戰後卻淪為美國的小弟,英國人雖然嘴上不說,但心裡肯定是不舒服的。
  • 1962年中印戰爭,林總下達死命令:把他從地球上給我抹掉
    1962年的中印戰爭,是一場自衛反擊戰,同時也是一次雪洗百年國恥的戰爭。中國西線反擊部隊,在異常惡劣的環境氣候狀況下,連續作戰,從喀喇崑崙山到岡底斯山,轉戰上千裡,一共拔掉了侵華印軍37個據點,勝利完成了配合東線主力部隊作戰的任務。
  • 1979年萬炮轟諒山,越軍王牌師全軍覆沒,激怒我軍的下場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後,我軍在東線戰場相繼攻陷高平、同登,進攻諒山勢在必得。1979年3月1日諒山戰役正式打響,42軍攻打諒山期間遭化學武器攻擊被迫後撤,我軍立即將後方的炮兵師拉到前線對越軍進行壓制,於上午9時30分集中300門火炮對諒山進行炮火覆蓋,短短30分鐘內落彈9919發,這就是著名的「萬炮轟諒山」,也令越軍深刻明白了激怒我軍的下場。
  • 解放軍頭號王牌師,對陣各國精銳部隊,從沒吃過敗仗
    39軍是我軍的王牌部隊,最早的前身是陝北紅26、27軍部隊,這兩支部隊是紅軍名將劉志丹、謝子長所建立的陝北紅軍,在1935年前與西北軍楊虎誠部隊進行艱苦戰鬥,以弱勝強,以少勝多取得了許多勝利,並建立了陝北根據地,為中央紅軍的到來準備了一塊諾亞方舟。1935年9月,陝北紅26、27軍部隊與紅25軍成立紅15軍團。
  • 宿北戰役的「王牌師」有多兇狠?粟裕:看到胡璉的部隊渾身冒冷汗
    但事實上,沐陽城內不僅不是一座空城,我軍更是布置了山東野戰軍的24個團在此嚴密防守,吳奇偉的瞎指揮使得胡璉整編第11師和戴之奇整編第69師的兩支部隊暴露了間隙過大、應援不便的弱點。不僅是響噹噹的威名,他的戰爭指揮藝術也非常了得,他統率的整編第11師是國民黨軍中的「五大王牌」主力之一。整編第11師的前身是國民革命軍軍第18軍,18軍下轄第十一師、第十八師、第一一八師,1946年,第18軍改編成整編第11師。這支部隊是國民黨「五大主力」中,建軍最早、實力最大、名將最多的老牌勁旅。
  • 七名志願軍堅守陣地一天一夜,司號員吹響衝鋒號,嚇退英軍一個團
    突破漢城正面防禦陣地的正是志願軍的王牌部隊第三十九軍,而負責漢城正面防禦的是南朝鮮王牌中的王牌——第一師。不過,南朝鮮第一師空有王牌中的王牌之美譽,實際上根本不堪一擊。在第三次戰役正式打響的第二天,第一師就把師指揮所撤至漢城,以保存實力,準備隨時逃跑。
  • 抗美援朝時期,我軍的兩次經典戰役,堪稱「戰爭神話」!
    以此為背景,抗美援朝戰爭爆發。當時我國與以美國為首的十七國聯軍,不管是在武器裝備上,還是人數上都是處於劣勢,但是我軍憑藉著鐵一般的意志,打贏了一次次不可能勝利的戰爭,創造了一個個奇蹟。而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抗美援朝時期我軍兩次經典戰役。
  • 712大捷,我軍重炮一天殲敵3000,打服越軍王牌316A師
    越方發起此次戰役的企圖是,採取偷襲加正面突擊的方法對我軍老山地段進行逐點攻擊。為此越方特意調來第198特工團和821特工團,這兩支部隊都是越軍的精銳,戰鬥力非常強,越軍準備以這些王牌部隊作為先鋒發擊攻擊,在特工部隊攻佔一點後,由跟進五個步兵團由突破口逐次展開,以便最後全取整個老山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