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蓮 Sempervivum tectorum 景天科長生草屬多肉植物,也叫做長生草、觀音座蓮、佛座蓮。原產於西班牙、法國、義大利等歐洲國家的山區,現在各地都很普及,是多肉植物中最常見的品種之一堪稱普貨之王。觀音蓮肉如其名,葉片蓮座狀環生,如蓮座一般的外形,葉片扁平細長,前端急尖,葉緣有小絨毛,充分光照下,葉尖和葉緣形成非常漂亮咖啡色或紫紅色。觀音蓮非常容易群生,每年的春末還會從蓮座下部抽出類似吊蘭的紅色走莖,走莖前端長有蓮座狀小葉叢,猶如大蓮座下圍繞著一圈小蓮座。值得一提的是,觀音蓮開花非常夢幻,寶塔似聚攏的花梗,簇狀花序,公主般粉紅的花瓣,十分打動人,和其他長生草屬的多肉一樣,觀音蓮開花後主頭會死亡,留下邊上的小植株,因此花友們也不用擔心觀音蓮開花後死去,事實上觀音蓮也很難開花。
養護得當的觀音蓮,小頭才露紅紅尖
觀音蓮的葉緣有硬毛刺,摸上去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觀音蓮非常容易群生,形成多子多孫
雖然容易群生,但一不小心,就集體進入徒長的煩惱了
土豪金色觀音蓮,這品種和紅邊觀音蓮是不同的,不用妄想著改變光照就能這樣子
觀音蓮寶塔似的花座,非常華麗,國內極少見到觀音蓮開花,不知是品種變遷的關係,還是因為養護環境不同
細觀觀音蓮的花,有點星星知我心的感覺
觀音蓮出錦——觀音蓮錦,看上去小新清
觀音蓮的生長習性及養護方式
觀音蓮喜陽光充足和涼爽乾燥的環境,夏季高溫時和冬季寒冷時植株都處於休眠狀態,主要生長期在較為涼爽的春、秋季節,生長期要求有充足的陽光,如果光照不足會導致株形鬆散,不緊湊,影響其觀賞,而在光照充足處生長的觀音蓮,葉片肥厚飽滿,株形緊湊,葉色靚麗。總的來說,觀音蓮是非常好侍候的多肉植物,基本上很難死,但是養護不當,容意葉片下垂,形成徒長的狀態,避免徒長最好方法就是少澆水,多曬太陽。
澆水:觀音蓮雖然基本養不死,但是很容易因為水大了就造成徒長的煩惱,因此建議澆水之前,先看下它的狀態,如果葉片下搭,就先別澆水了,等葉片聚攏了,真像觀音蓮了再澆水,或者葉片是在是軟趴趴了,這時候澆水也還來得及。另外雨天,或者澆水,都要避免葉芯積水,長期積水,容易爛芯。觀音蓮實在太好養活了,所以,配土真可以很隨意,但是還是要記住,土壤長期溼潤,觀音蓮容易徒。
光照:除了盛夏適當遮陰,均可全日照,充足的光照,可以讓觀音蓮的葉尖變紅變紫,更具看點,當下部葉子往下搭的時候,就是光照不足的徵兆了。
通風:所有的多肉都喜歡通風,可有效避免病菌滋生,尤其是盛夏的時候。
度夏與越冬:夏季溫度上30度的時候,應適當遮陰,加強通風,節制澆水。由於觀音蓮生長力是在太旺盛了,蓮座下部經常堆積著一堆枯去的葉子,和一圈的小崽子,夏季高溫溼熱的情況,容易造成根莖部腐爛,應適當去除枯葉,加強通風。冬季溫度低於5℃,應控制澆水,若再低,則要考慮搬進室內越冬,儘量選擇向陽的室內。也有花友實驗證實觀音蓮可抵禦零下十一二三攝氏度的低溫。
觀音蓮的繁殖方式
觀音蓮繁殖方式有葉插、拔小崽枝插、分株。因為觀音蓮是在是太容易群生了,因此一般也不會採取葉插,如果要葉插儘量選取厚實的葉片。更常見的繁殖方式,是拔蓮座下的一群小崽進行枝插,通常拔下的觀音蓮小崽走莖是很長的,可適當修短,放今天等傷口癒合,再插在於土壤中,極易繁殖。分株則是,讓觀音蓮的小崽長得足夠大,有自己的根系,分株重新種下。
觀音蓮小貼士
喜歡種植觀音蓮的人,大抵是衝著它那類似蓮座的外形,既好看又具有吉祥的象徵!但一旦葉片下垂,觀賞性則大打折扣,避免走入徒長的煩惱最好的方式是節制澆水和多光照。如果真的徒長了,可以考慮把下垂的葉片掰掉,雖然會下了一圈,但好歹又是觀音蓮座了!
這個..陷入徒長的煩惱好深的觀音蓮,這種情況,已經救不回來了,還是把下翻的葉片給掰掉了吧
喜歡我就一定要關注我哦